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湖北省是我国重要的烟叶产区,年产烟叶230万担,烟叶生产主要分布于4个区域,根据地域特点,一般将湖北省烟叶种植区域分为鄂西南烟区(恩施州)和鄂北烟区(宜昌市、襄樊市、十堰市)。目前,湖北省调查发现的烟草侵染性病害有25种,其中真菌病害16种、病毒病害5种、细菌病害3种、线虫病害1种。本研究调查了湖北省主要烟草病害(烟草病毒病、赤星病、黑胫病)的发生情况,并分析了影响烟草病害发生的因素,以期为烟草病害的有效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用超声波法使烟草花叶病毒侵染烟草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文首次采用超声波法把烟草花叶病毒(TMV)粒子导入带壁烟草细胞,建立病毒-细胞高效侵染体系。将烟草细胞置于含TMV粒子的缓冲液中,用声强为0.5 W/cm2的脉冲超声波处理5 min,培养48 h后使用荧光免疫法检测烟草细胞转染率为59.7%。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TMV粒子在烟草细胞体内增殖48 h后达到高峰。电镜观察细胞体内有大量的TMV粒子。用枯斑寄主法测定表明TMV子代有较高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3.
转抗虫基因烟草植株对棉铃虫幼虫抗性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等对转CpTI基因烟草植株进行了抗棉铃虫能力的评估。用死亡率、蜕皮指数、平均体重、生物总量和植株受害程度等5个指标,综合判断转基因植株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检测的10株转基因植株中对棉铃虫表现为高抗、中抗的各占4株,低抗的占2株。高抗植株测试虫校正死亡率达90%以上,中抗植株测试虫校正死亡率达75%以上,差异显著,在高抗植株上生长的测试虫蜕皮指数低于标准的30%,总虫重仅为对照的1%,中抗植株上生长的测试虫蜕皮指数是标准的30%~40%,总虫重为对照的3%~7%。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高、中抗植株对棉铃虫的抗性明显。  相似文献   

4.
由根串珠霉(Thielaviopsis b asicola)引起的烟草根黑腐病是我国烟草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本文总结了烟草根黑腐病的发生与危害、病原学、生物学特性、发病条件及规律等,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防治为核心,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药剂的综合防控措施,为烟草根黑腐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察转ATCIPK23基因烟草植株在不同钾浓度下钾及干物质积累的能力,研究了外源基因的导入对转基因烟草植株钾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钾环境下,转基因株系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烟株发育较快、根系发达、生物量较大、植株的含钾率也有明显提高,随着供钾量的减少,这种差异幅度逐渐增大。当供钾浓度为0.1 mmol·L-1时,对照品种K326植株的平均钾含量为17.7 g·kg-1,而转基因品系KA12为23.3 g·kg-1,KA16为24.6 g·kg-1,KA21为22.1 g·kg-1,分别较对照品种增加了31.6%、39.0%和27.7%。钾吸收动力学研究表明,转基因植株与对照品种植株的最大吸收效率(Vmax)差别不大,而最低浓度(Cmin)与米氏常数(KM)的差别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烟草灰霉病绿色防控新方法,通过试验明确了玫瑰黄链霉菌Men-myco-93-63活性代谢产物RM诱导烟草幼苗产生抗病性的适宜方式与浓度,并检测了经其处理后烟草叶片中防御酶(SOD、POD、PAL)的活性和防御相关物质(丙二醛、木质素)的含量。结果表明,RM能诱导烟苗对灰霉病的抗性,诱抗效果为51.67%,显著高于对照苯并噻二唑,最佳诱抗方式为喷雾处理,最佳诱抗浓度为80 mg/L。施用RM后,烟叶防御相关酶SOD、POD活性稳定提高,PAL活性前2 d逐渐提高,之后降低,但均高于清水对照;木质素含量增加,丙二醛含量降低。在烟草灰霉病绿色防控方面,RM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通过盆栽试验,采用不同钾素水平,在烟草植株打顶后夹吸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烟草生长发育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不同钾水平对烟草植株的株高、最大叶面积、根体积、倒二叶叶面积均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能够显著增加根鲜重,而烟株打顶后夹吸生长调节剂能显著地促进烟草植株的株高、最大叶面积、根体积、根鲜重、倒二叶叶面积的增长。同时,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明显提高不同部位烟叶中的钾含量和各部位钾素的积累量,促进钾素从根、茎部向叶部的转移,显著提高烟草的品质,其中表油菜素内酯(BR)与赤霉素(GA3)处理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烟草赤星病菌菌种保存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龙 《植物保护》2008,34(1):92-95
在烟草赤星病抗性鉴定和生防菌剂筛选工作中,常因菌种在室内连续多代移植培养导致菌株的致病力衰弱,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对此,本研究尝试将赤星病菌种经Richards培养液制备成菌层,置于4℃低温环境条件下长期保存,连续5年测定其培养性状和致病力,与连续转代培养方法保存的菌种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连续5年的试验过程中,Richards法保存的菌种在培养性状和致病性上没有发生衰退,该菌种保存方法制作简单、经济、可靠,适用于烟草品种抗赤星病鉴定和生防菌剂的筛选工作。  相似文献   

9.
为阐明寄主植物番茄受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取食、机械损伤及外源物质茉莉酸和水杨酸甲酯诱导后次生物质含量的变化,以及害虫如何通过调整体内解毒酶活性适应植物的防御反应,采用生化分析法测定了各诱导处理下次生物质黄酮、总酚和单宁含量及西花蓟马体内解毒酶多功能氧化酶(MFO)、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羧酸酯酶(Car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番茄叶片在各诱导处理下黄酮含量在36 h和48 h时均显著高于对照,相应时间段茉莉酸处理与水杨酸甲酯处理的黄酮含量升高最显著,分别达32.07 mg/g和31.76 mg/g;各诱导处理后24 h和36 h时,单宁和总酚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总酚含量在48 h时显著升高,其中虫害处理增加最显著,达34.51 mg/g。取食各种诱导处理番茄植株6 h时,西花蓟马体内MFO活性均升高,AchE活性均受到抑制;取食除机械损伤外的其它诱导处理叶片6 h后,西花蓟马体内GSTs活性均被抑制,CarE活性均显著上升,其中取食水杨酸甲酯处理叶片的西花蓟马体内GSTs活性下降幅度最大,而CarE活性升高最显著,分别为3 882.35 U/mg和106.33 U/mg。表明各诱导处理不仅可以使番茄次生物质含量发生变化,诱导植株产生防御反应,也会使西花蓟马改变解毒酶的活性以适应寄主植物的诱导抗性,即寄主植物和害虫通过防御与反防御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02-2011年对贵州代表性烟区烟草蚜传病毒病(PVY、CMV)的系统调查与普查,分析了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生程度与有翅蚜迁飞量及主要气象因子间的关系,初步了解了该病害的发生流行规律。并以有翅蚜迁飞量和关键气象指标为预报因子,应用DPS统计软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初步建立了烟草蚜传病毒病发生程度短期预测模型Y=44.168 7+1.106 9 X1-1.352 2 X4-0.403 9 X6-0.142 6 X11+0.023 5 X19-0.289 2 X20(其中,X1=移栽初期10d内日平均诱蚜量;X4=上年12月均温;X6=上年12月平均相对湿度;X11=2月降水量;X19=5月降水量;X20=5月雨日数),经显著性检验和预报验证,回归方程达极显著水平,回测准确率平均达89.04%,实报验证误差率为11.57%~13.88%,说明入选预报因子比较切合贵州实际,预测模型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型吡虫啉在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于2010—2011年开展了吡虫啉可溶液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和颗粒剂4种常见剂型的不同施药剂量、不同施药次数和采收间隔期的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剂型吡虫啉在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规律与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在3个添加水平(0.01~5 mg/kg)、5次重复下,鲜烟叶、干烟叶和土壤中吡虫啉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85.6% ~89.3%,5.0% ~5.7%;85.0% ~88.3%,3.5% ~5.0%;84.1% ~91.5%,3.4% ~8.0%;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吡虫啉最小检出量(LOD)为0.3 ng(S/N=3),最低检测浓度(LOQ)分别为:鲜烟叶0.01 mg/kg,干烟叶0.03 mg/kg,土壤0.01 mg/kg。由于推荐剂量不同,不同剂型农药在烟叶上的原始沉积量有较大差别,可溶液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和颗粒剂4种剂型的吡虫啉降解速率均较快,半衰期分别为5.7~6.6、3.1~3.7、5.0~5.1和10.5~11.4 d。在不同处理的干烟叶中,吡虫啉残留量有明显差异,根据国际烟草科学合作研究中心(CORESTA)的指导性残留限量为5 mg/kg,建议大田喷雾施药的3种剂型(可溶液剂、可湿性粉剂和微乳剂)安全间隔期为14 d,移栽期穴施的颗粒剂安全间隔期为70 d。  相似文献   

1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良好农业规范(GAP)条件下3种常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及溴氰菊酯在山东、四川、云南、辽宁和江西5地烟叶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样品经乙腈提取,SPE-PSA柱净化,气-质联用、选择离子监测模式(GC-MS/SIM)下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0.01 ~1 mg/kg添加水平下,3种农药在鲜烟叶和干烟叶中的平均回收率分别在82.9% ~ 110.9%和85.2%~108.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1.7% ~4.4%和2.3% ~5.7%;3种农药在鲜烟叶和干烟叶中的定量限(LOQ)均为0.01mg/kg;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农药残留检测要求。烘烤过程中残留农药消解明显,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消解率分别高达78%、89%和91%。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乳油分别按有效成分450~675 g/hm2、600~900 g/hm2及450~675 g/hm2于烟叶采 烤初期喷雾施药2次,距末次施药后14d,干烟叶中3种农药的残留量分别为0.022~ 0.50、0.14~0.82和0.046~0.21 mg/kg,均低于国际烟草合作研究中心(CORESTA)提出的指导性农药残留限量标准(GRL)值(0.5、1和1mg/kg),因此建议其安全间隔期可定为14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广西西部地区靖西(JX)、凌云(LY)、德保(DB)和乐业(LeY)等4个县市烟草曲叶病的病原。[方法]2010年5-6月分别从广西靖西、凌云、德保和乐业等县市采集具有典型曲叶症状的烟草叶片,用基于双生病毒DNA保守序列设计简并引物Bego-1和Bego-6对病叶组织总DNA抽提物进行PCR扩增和对PCR产物进行序列测定,用BLAST、Vector NTI、MEGA 4.0和Simplot program 3.2软件等进行病毒序列分析、系统进化树构建和病毒重组分析。[结果]从选取的9个表现典型曲叶症状的样品叶组织总DNA抽提物中均可扩增出约1500bp与预期大小相符的DNA片段。测序和序列比对分析显示,9个样品扩增产物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73.7%~99.2%,与已报道的双生病毒具较高的相似性。其中,JX-2与中国番茄曲叶病毒广西番茄分离物(G32)的相似性最高,达99.2%;JX-3和JX-5与云南胡椒曲叶病毒云南辣椒分离物(YN323)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2.5%和93.4%;LeY-1、LY-1、DB-1、JX-1、JX-4和JX-6则与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中国番茄分离物(CHI)和广西烟草分离物(G102)的相似性最高,均高于95.0%。基于PCR扩增产物及已报道的双生病毒属代表种相应核苷酸序列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9个广西烟草分离物分属3个簇群:中国番茄曲叶病毒簇、云南辣椒曲叶病毒簇和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簇。重组分析结果表明:JX-3是云南辣椒曲叶病毒和中国番茄曲叶病毒的重组病毒,JX-5是云南辣椒曲叶病毒和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重组病毒。[结论]9个广西烟草分离物分属于4种双生病毒:中国番茄曲叶病毒和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以及分别由上述两种病毒与云南辣椒曲叶病毒重组而来的2种重组病毒。其中,中国番茄曲叶病毒自然侵染烟草、云南辣椒曲叶病毒和中国番茄曲叶病毒及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重组病毒等结果此前均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法同时检测烟叶和土壤中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产物(克百威和3-羟基克百威)残留量的分析方法。土壤样品用丙酮-石油醚[V(丙酮)∶V(石油醚)=1∶4]混合溶液提取,无需净化;鲜烟叶样品用丙酮-乙腈[V(丙酮)∶V(乙腈)=1∶9]混合溶液提取;烤后烟叶用乙腈提取。鲜烟叶和烤后烟叶提取液经旋转蒸发浓缩后,用弗罗里硅土柱净化。结果表明:在0.05~1 mg/kg添加水平下,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产物的平均回收率在74%~9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n=5)在1.5%~9.2%之间。该方法的前处理相对于萃取过程较简单,其准确度、精密度和灵敏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与检测的技术要求,适合于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产物在烟叶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与检测。  相似文献   

15.
为规范植保无人飞机防治烟草病虫害的技术应用, 评估了植保无人飞机在烟草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对烟株的安全性, 并筛选出适合烟株生长中后期飞防施药的植保无人飞机类型及飞行方式。本试验选用目前主流的9种不同类型的植保无人飞机, 分析对比了9种植保无人飞机在烟草成熟期进行飞防作业时对烟草植株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 烟草植株成熟期采用四旋翼植保无人飞机以4 m或3 m 的飞行高度垂直于烟草种植垄作业对烟草的损伤较低。  相似文献   

16.
广西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病原分子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补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广西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的病原进行鉴定,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根据该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致病性及rDNA-ITS序列测定,将引起广西烤烟棒孢霉叶斑病的病原菌鉴定为山扁豆生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27.5℃、培养初始pH为6、以麦芽糖作为C源、硝酸钾作为N源及完全光照等条件最适合其菌丝生长;30℃、以乳糖作为C源、硝酸钾作为N源及完全黑暗等条件最有利于该菌分生孢子形成;27.5℃、湿度为100%+水膜、12h光暗交替等条件最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2℃。这是该病在广西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贵州省新发现的烟草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2019年自田间采集具有典型发病症状的烟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观察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基于ITS、LSU、tub2和rpb2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烟草叶斑病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中间呈浅褐色,边缘呈棕色,周围环绕黄色晕圈。经分离纯化共获得3株病原菌,形成的菌落为深褐色,气生菌丝呈白色;分子孢子器呈球形或扁球形,为深褐色,大小为79.3~91.7μm×148.4~167.3μm;分生孢子呈椭圆形,光滑,无隔膜,具0~3个油球,大小为3.5~5.6μm×1.7~2.9μm。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其鉴定为Didymella segeticola。该病原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适宜pH为6~10,最适碳源为乳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通气和光暗交替环境有利于其生长。  相似文献   

18.
植物在长期适应复杂生境的过程中,形成了多种自身固有的防御机制.对于植食性昆虫而言,植物固有的防御系统主要涉及植物的形态特性和次生代谢产物,其防御机制包括了组成防御机制和诱导防御机制.本文从植物的毛、蜡质、叶型、叶色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植物形态特性对昆虫的影响,以及挥发性次生代谢物和非挥发性次生代谢物对植食性昆虫的影响,阐释了植物组成型防御与植食性昆虫的关联性及其机理.最后,对植物组成型防御在生产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抗旱保水剂对烤烟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保水剂对烤烟生长及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保水剂的施用在烟草生长前期抑制了烟草的生长,但随生长期的延长,抑制作用有所缓解;低剂量保水剂(15 kg/hm2)的施用提高了烟叶中还原糖、钾的含量,并能显著地降低淀粉、烟碱和氯离子的含量,有利于烟叶品质的改善.保水剂的施用量为15 kg/hm2和30 kg/hm2时能明显提高烟叶的经济性状,增加烤烟生产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探索适宜豫西旱地烤烟高质量发展的烟薯产业综合体模式,以烤烟‘LY1306’和鲜食甘薯‘普薯32’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烟垄栽薯”2∶2间作模式下烤烟不同株距(65、60 cm和55 cm)配置对烟株生长及产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烟株移栽后90 d,与烤烟单作相比,烤烟株距为65 cm时,烟薯间作烟叶的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分别提高5.09%~5.12%和5.17%~8.17%,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提高4.90%~6.81%,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分别提高16.39%~21.50%、23.82%~27.72%和36.21%~45.31%,土传根茎病害发病率降低74.38%~78.42%;烤烟株距为60 cm时,烟薯间作烟叶的最大叶长和最大叶宽分别提高3.71%~4.79%和4.69%~7.61%,SPAD值提高3.80%~5.55%,PnGsTr分别提高14.03%~19.77%、15.68%~22.49%和29.83%~35.78%,土传根茎病害发病率降低75.30%~78.11%;两种株距下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配比较烤烟单作更为合理。随着烤烟株距的减小,间作处理的土地当量比(LER)、总产值及烤烟感官评吸总分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当烤烟株距为60 cm时,烟薯间作的总产值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达82 855.40 CNY·hm-2和81 654.55 CNY·hm-2,较烤烟单作提高15.85%和22.43%。综上,豫西旱地采用“烟垄栽薯”2∶2间作模式的LER>1,具有间作优势,且烤烟株距调整为60 cm时(烤烟单作株距65 cm),烟株生长较好,产量质量指标最优,综合效益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