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丽春  叶丽花  胡慧群 《护理与康复》2012,11(5):403-404,407
目的探讨以聚焦解决模式为基础的心理干预对肿瘤科护士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对在肿瘤科工作6个月以上的45位护士进行6次心理干预,干预前后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护士心理状况。结果肿瘤科护士的心理状况与常模比较,干预前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常模;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逐步降低,但躯体化、焦虑仍高于常模;45位护士干预前后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聚焦解决模式的心理干预能缓解肿瘤科护士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劳教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为其心理矫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对199名劳教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症状自评量表测评结果显示,127(63.8%)劳教人员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阳性项目数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0.01)。结论劳教人员心理问题较多,适时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心理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对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及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并根据测评结果予以心理干预,干预6周末再次采用上述量表进行评定。结果本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5个因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心理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和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人际关系、焦虑因子分仍显著高于常模(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或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震救灾部队医疗队员个性成熟度对心理健康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某部队医院抗震救灾医疗队的65名队员为研究对象,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个性成熟度测试量表进行调查,对测试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研究对象的焦虑检出率为26.92%,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检出率为21.15%,与国内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个性欠成熟的人员较容易发生焦虑和抑郁。结论在执行抗震救灾中,部分医疗队员存在较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管理人员必须关注医疗队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注重心理疏导和干预,减轻队员的心理压力和冲突,进而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个性成熟的救灾医疗队员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在完成任务中会表现得情绪稳定、处理泰然。出发前作相关筛选和心理疏导工作,对完成任务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团体心理训练对提高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方法运用团体心理训练方案对急诊科护士开展5个单元为期12周的训练。结果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经过团体心理训练后,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维度及总均分均降低(P0.05)。结论团体心理训练能够有效缓解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贵州省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一线护士心理现状并及时给予应对策略。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贵州省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一线护士进行追踪测量,并针对现状分析、探讨对策。结果:289名新冠肺炎一线护士普遍出现焦虑、抑郁症状,入岗前焦虑症状高于在岗时及离岗后(P0.05);在岗时抑郁症状高于入岗前及离岗后(P0.05);离岗后抑郁症状较焦虑症状明显。结论:289名贵州省新冠肺炎定点医院一线护士普遍出现焦虑、抑郁症状,且不同时期心理反应变化不同,因此,管理者应重视抗击新冠肺炎一线护士的心理需求,针对性提供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确保一线护士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干预效果.方法 对98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亲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心理健康状况,依据评定定结果予以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观察6周.干预后再次采用上述量表进行评定分析.结果 干预前入组患者亲属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因子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干预后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因子分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但躯体化及恐怖因子分仍显著高于常模(P<0.05);干预前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总分显著高于常模(P<0.01),干预后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与常模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及情绪问题,予以有针对性地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其存在的心理问题及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干预对新兵心理健康状况和训练伤的影响.方法 将889名新兵按照随机数字抽取结果分为研究组(443名)及对照组(446名),均根据训练大纲完成整个训练,并予以常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综合心理干预,观察3个月.于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并统计训练伤发生状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分和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训练伤发生率为9.0%,对照组为16.6%,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能显著缓解或消除新兵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减少训练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惠州市惠城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助产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助产士职业群体的心理压力源。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惠州市惠城区4所二级以上公立医院336名助产士展开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国内女性常模比较,对其心理压力源进行分析,并针对助产士心理压力源实施心理减压干预,比较干预前后助产士SAS评分、SDS评分、SCL-90评分、压力反应指数、工作幸福感指数以及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结果:与国内女性常模比较,助产士SAS评分、SDS评分、SCL-90各项因子评分较高(P0.05),其心理压力源主要为助产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人力资源紧张、急危重症孕产妇增多。经心理减压干预后,助产士SAS评分、SDS评分、SCL-90评分、压力反应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其工作幸福感指数、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惠州市惠城区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助产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低,针对其心理压力源实施合理心理减压干预,可有效改善助产士心理健康状况,缓解心理压力,提升工作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155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7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77例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10周,于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各项因子分>2分者共70例,不同心理问题检出率为45.16%;干预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多项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但干预组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抑郁自评量表总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则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建立石化管道储运员工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群体常模,为企业心理健康管理提供参考指标.方法 运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5544名石化管道储运公司员工进行心理评定,并与中国常模比较.结果 石化管道储运员工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群体常模:总分为128.95士37.36;阳性项目数为26.88±18.46.各因子分的均值在1.21~1.62之间,未发现明显的峰值;心理健康状况好和良好的人数达到94.6%,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差的人数只占5.4%.结论 石化管道储运员工整体心理素质水平比较好,石化管道储运员工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因子分群体常模与全国常模比较发现,躯体化、焦虑、精神病性、阳性项目等因子分显著高于一般人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122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根据评定结果予以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观察6个月。于心理干预6个月末再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定,并与全国成人常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心理干预前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P〈0.05或0.01);心理干预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抑郁、恐怖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心理干预前(P〈0.01),但总分及抑郁、焦虑因子分仍显著高于全国成人常模(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焦虑抑郁问题尤为显著,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海训部队官兵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以集体授课、团体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等方法对某海训部队官兵进行心理干预,1年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该部队官兵进行测试。结果:心理干预后部队官兵多项因子分明显低于军队常模,躯体化、强迫和偏执分明显高于地方常模,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分明显低于地方常模。结论:心理干预对海训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基层部队心理卫生教育要注意卫生部门和政治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协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儿科护士心理状况,探讨减轻儿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36名儿科护士和36名成人科护士进行心理健康测评。结果 36名儿科护士SCL-90焦虑、抑郁、躯体化、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性等因子分数显著高于成人科护士(P<0.05)。结论儿科护士心理压力更大,通过有效的进行干预,以保证护士们的心理健康,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将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均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8周.于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干预效果. 结果心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各项因子分〉2分者共35例,不同心理问题检出率为57.38%;干预后两组症状自评量表多项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但研究组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干预后研究组抑郁自评量表总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对照组则均无显著变化(P〉0.05). 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诸多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减轻或缓解病痛,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亲属焦虑、抑郁状况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将100名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亲属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两组进行评定分析。结果健康教育前患者亲属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 P<0.01),其中61.0%的亲属有焦虑症状,39.0%的亲属有抑郁症状,34.0%的亲属二者均存在。健康教育后,两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下降,但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亲属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对其进行健康教育能有效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梅毒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有针对性地实施护理.方法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56例梅毒患者进行心理测评.结果56例梅毒患者SCL-90测试结果总分、阳性症状的均分、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国内常模,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分与国内常模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梅毒患者有较多躯体不适、抑郁、焦虑、怨恨、求医保密心理,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特点和需求,帮助其减轻心理压力,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提高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方法采取改善: 工作环境、规范抢救流程、实行责任组长负责制、学习法律法规、成立心理支持小组、运用激励机制等措施进行干预,在实施干预前后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对38名急诊科护士进行测试。结果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差,突出表现为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和强迫;经综合干预后,能有效缓解心理压力。结论应重视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并给予相应干预,能有效地缓解急诊科护士的心理压力,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健康教育对外训部队官兵心理状况的影响,为形成系统、规范的健康教育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集体授课、发放知识手册和个别心理晤谈等方法对某外训部队官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前后比较,部队官兵SCL-90多项因子分显著低于军队常模(P〈0.05或P〈0.01),躯体化、强迫和偏执分显著高于地方常模(P〈0.05或P〈0.01),人际关系敏感和敌对分显著低于地方常模(P〈0.05)。结论 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外训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口服药物自杀未遂者的心理状态,为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Zang’s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评定42例口服药物自杀存活患者心理状态,在常规治疗、健康教育与心理干预3个月后,应用Zang’s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再次进行评测,并与国内常模比较。结果:口服药物自杀存活患者Zang’s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总分和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等因子分值高于国内常模(P<0.05或P<0.01),经过健康教育与综合性心理干预后口服药物自杀存活患者的Zang’s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总分和症状自评量表中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等因子分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口服药物自杀未遂患者存在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等负性情感;健康教育与综合性心理干预能缓解和改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