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分步骤法维护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留置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郑小华  刘珊 《护理学杂志》2006,21(13):23-24
目的预防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ICC)后滑脱及体外部分非人为移入体内,减少局部炎症反应,防止导管性静脉炎发生.方法将42例接受PICC的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0),观察组采用分步骤法维护,即分步骤地更换透明贴膜及肝素帽(或先换肝素帽,再换透明贴膜),并将导管体外部分直形固定;对照组采用传统法维护,即同时更换透明贴膜及肝素帽,导管体外部分S形固定.结果观察组静脉炎,穿刺点渗液、硬结,导管移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行PICC导管维护时,分步骤更换透明贴膜及肝素帽,将导管体外部分直形固定,可有效防止导管滑脱及体外部分进出体内,减少局部炎症反应,预防导管性静脉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肿瘤患者PICC体外导管不同留置长度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340例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68例)和观察组(172例)。对照组PICC置管体外导管长度为7 cm,观察组体外导管长度为5 cm,比较两组留置导管期间导管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敷料未全覆盖、敷料7 d内卷边、导管滑脱和非计划维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肿瘤患者PICC体外导管长度5 cm时,导管固定较好,可减少导管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外周静脉留置针及PICC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通常用一次性透明敷贴固定针翼及针眼处,延长管及肝素帽(或正压接头)用胶布固定,一旦被患者汗液浸湿极易脱落,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胶布过敏的症状。为此,我们利用弹力网固定静脉留置针及PICC,收到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PICC置管是将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置入,使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的一种穿刺技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经临床观察,笔者发现少数过敏体质患者留置PICC导管后,用贴膜固定导管时,贴膜下皮肤出现红肿、瘙痒,严重者皮肤破溃、渗液,给导管固定带来困难,影响导管留置时间,导致置管失败,同时增加患者经济负担。鉴此,笔者探索出一种既可防止过敏反应,又能防止导管滑脱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PICC置管是将中心静脉导管经外周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正中静脉)置入的一种穿刺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导管滑脱是造成PICC非正常拔管的常见原因,尤其在神经内科,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或伴有精神行为异常,因变换体位或更衣、更换被服及PICC导管外端可来福接头垂直重力作用而引起导管滑脱,导致置管失败,增加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鉴此,笔者在PICC导管敷贴至可来福接头处采用弹力袜套外固定的方法防止导管滑脱,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护士在PICC维护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的应用现状,为规范护士 PICC 维护操作提供参考。 方法 2021年12月,从湖南省护理学会静脉输液专委会成员所在医院随机选取45所医院,采用便利抽样法从中抽取244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护士PICC维护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应用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护士PICC维护环节整体依从性得分为(79.59±1.82)分。在10个维度中,执行正确率排前3位的分别是评估患者(98.36%)、执行手卫生(94.26%)、更换输液接头(93.85%);执行正确率较低的分别是规范敷料更换与导管固定(67.21%)、消毒输液接头(52.05%)。不同工作年限及是否具有PICC资质证书的护士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整体应用依从性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护士PICC维护环节应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依从性较好,但知识与实践仍存在差距,各医疗机构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护士的依从性,从而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林静  马珊 《护理学杂志》2010,25(5):13-14
目的探讨新型导管固定装置施乐扣固定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行PICC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采用施乐扣固定导管,对照组常规采用纸胶带固定。结果实验组静脉炎、皮肤破溃及计划外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施乐扣固定PICC,可减少计划外重新置管和导管相关并发症,保障患者安全,同时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外周静脉留置针及PICC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用广泛,通常用一次性透明敷贴固定针翼及针眼处,延长管及肝素帽(或正压接头)用胶布固定,一旦被患者汗液浸湿极易脱落,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胶布过敏的症状。为此,我们利用弹力网固定静脉留置针及PICC,收到良好的效果,介绍如下。方法:将弹力网带剪裁至6cm长,待静脉留置针或PICC穿刺成功后,先用一次性透明敷贴固定,再取弹力网带覆盖在敷贴上,将留置针延长管呈弧形固定于敷贴与网带之间,最后将肝素帽及正压接头从网带孔拉出。优点:①弹力网套固定牢固,可防止敷贴脱落或卷边造成局部感染,即使躁动或出汗…  相似文献   

9.
部分患者因对胶布或无菌敷贴过敏,使用后皮肤出现湿疹、红斑、瘙痒等,影响导管的固定。对有皮肤过敏的患者,我科应用网状弹力帽代替胶布固定导管(如留置针、PICC、引流管等),效果良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4例血液病PICC导管断裂患儿,其中2例体外导管断裂,1例导管断裂后残端外露4cm,立即以无菌敷料固定,彻底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及时修剪外露导管残端,更换连接器;1例导管体外断裂后,导管残端脱落至体内,采用介入抓捕取出导管残端。2例于返院拔管时发现导管残端残留于体内,经介入抓捕,将导管残端成功取出。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及出血等并发症。提出及时发现、正确处理断裂导管,增强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正确维护导管,规范操作,加强患儿及家长的健康教育,可减少和预防PICC断裂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儿带管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