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甜菜丛根病是五十年代在意大利首先发现的一种毁灭性的病害。七十年代末在我国内蒙古发现并迅速蔓延。我区也相续发现这种病害并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由于栽培和化学防治措施效果差,控制不了丛根病的迅速扩展蔓延。因而选择和利用抗、耐品种显得十分重要,同时也是根本上解决丛根病蔓延的主要途径。本试验对德国KWS种子公司提供的9份不同类型的材料,在1992年隔离观察的基础上,1993年进行抗病性主要农艺性状的观察鉴定,经过统计分析综合评价其利用价值,为我区甜菜引种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内外对甜菜黑色焦枯病的研究进展和我们近几年的研究概况,较详细地介绍了甜菜黑色焦枯病研究的历史由来,甜菜黑色焦枯病的病害特征、地理分布及危害程度,甜菜黑色焦枯病的病因探讨,提出了该病研究中仍存在的一些关键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新疆168团甜菜膜下滴灌试验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世柱 《科技信息》2008,(3):308-308
168团灌溉用水紧缺,在该团主要种植作物甜菜上进行膜下滴灌试验与应用推广势在必行。本文对该团一年来甜菜膜下滴灌试验工程概况、试验进程进行了介绍,并对膜下滴灌与常规沟灌的效益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甜菜膜下滴灌具有节资、增产、提高甜菜品质、减少病害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在新疆甜菜丛根病株上分离到一种杆状病毒,侵染甜菜、菠菜、苋色藜、昆诺阿藜和番杏;与BNYVV抗血清有反应、传播介体为甜菜多粘菌(Polymyxa betae)。稀释终点为10~(-3)~10~(-4),致死温度60~65℃,10分钟,体外保毒期约5~6天。粒体有4个主要的长度:80、110、260、400nm左右,宽约18nm。通过上述鉴定工作,认为该病毒与国外报道的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增产胺在甜菜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增产胺在甜菜生长的几个时期喷施 ,对甜菜块根产量、甜菜块根含糖、甜菜块根产糖量的影响。发现用浓度为 1.0× 10 -4g/ml的增产胺在苗期和繁茂期喷施效果最好。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引进的德国9种甜菜新品种的引种,综合评价其对虫害、病害的抗性以及含糖量和产量,以便确定新品种在我区的最佳适应性及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7.
1998-2000年通过室内溶液培养和田间调查分析,对甜菜缺素症状与田间诊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甜菜缺乏必须营养元素会表现出其特有的缺素症状,但甜菜营养生理性病害的田间诊断不仅要通过缺素症状进行形态诊断,还应结合化学诊断来综合判断其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云大-120在常规栽培措施下对棉花和甜菜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设计本试验。结果表明,其效果显著,且能减轻各种病害。  相似文献   

9.
为改善甜菜果胶颜色深、色泽暗的问题,文中采用透析、乙醇洗涤(醇洗)、H_2O_2脱色方法对甜菜果胶进行脱色,并评价脱色工艺与脱色效果、甜菜果胶的分子结构、乳化特性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透析法(截留分子质量为3 000~14 000 u)和醇洗(乙醇体积分数为60%~80%)两种脱色方法无法降低甜菜果胶的色值,而H_2O_2法则能显著降低甜菜果胶的色值.考察了H_2O_2用量、脱色时间对脱色效果的影响,发现甜菜果胶在3%的H_2O_2的碱性溶液中,室温脱色0.5 h后,色差从1.71下降至-0.11,起初暗黄色的甜菜果胶溶液变为澄清透亮的溶液.此外,甜菜果胶的结构在H_2O_2脱色作用下也发生变化,其半乳糖醛酸、中性糖、阿魏酸等含量降低,分子质量减小,且甜菜果胶的乳化活性下降到66.7%~75.0%.综上所述,H_2O_2对甜菜果胶的脱色效果显著,这可能与H_2O_2破坏了甜菜果胶内源性呈色物质有关.然而,当H_2O_2的氧化效果过强时,甜菜果胶容易发生降解.  相似文献   

10.
<正>甜菜丛根病是由甜菜坏死黄脉病毒(BNYVV)引起,以甜菜多粘菌(P.betae)作为传毒媒介的主传病害,该病在我区发展蔓延速度较快,对甜菜生产威胁很大.目前,国内外尚无有效措施防治此病,普遍认为做有效的措施就是种植抗耐病性品种许多研究机构正在通过多种途径加紧培育抗病品种已取得显著成效在近期内只有稳定地提高现有品种的耐病水平加快抗耐病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来减轻危害降低损失才是真正切实可行的措施据此,对一些推广品种进行了耐病性鉴定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采用不同比例养分组成的复混肥料对甜菜从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即肥料对甜菜的增产、增糖、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及甜菜的经济效益等。本试验从中验证了在甜莱上施用养分比例为1:1的2号肥料与比例为1:1:1-(微)的5号肥料对甜菜增产、增糖、经济效益均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甜菜专项栽培技术包括甜菜纸筒育苗技术及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即甜菜的播种、苗床管理、精细整地及施肥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影响甜菜夜蛾种群数量的非生物因子的灰色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甜菜夜蛾连年在昆明地区爆发,危害严重,成为昆明蔬菜和花卉的主要害虫.调查收集了2000~2003年4 a间昆明市呈贡县甜菜夜蛾的诱虫数据和气象实况,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对影响甜菜夜蛾发生的非生物因子进行分析,认为季节间对甜菜夜蛾田间种群动态影响最大的是月平均温度,年度间影响最大的是总降雨量.为甜菜夜蛾成虫田间种群动态地区间和年度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提供了量化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正>2005~2006年巴州恒丰种业从石河子甜菜研究所引进甜菜新品种ST9818在焉耆糖区示范推广种植。平均亩产量达5~7吨,现将甜菜新品种ST9818在焉耆糖区的表现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总结如下:1品种来源及特性1.1品种来源ST9818是雄性不育三倍体杂交种,属标准偏丰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甜菜汁中甜菜红色素遇热时的稳定性,结合工业化生产要求,对12种常用食品添加剂进行了单一添加和复合添加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甜菜汁中,加入0.15%的抗坏血酸和0.05%的CaCl2,可使A483/A535由0.984降至0.687,大大提高了甜菜红色素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由田间自然感病和甜菜黑色焦枯病株,坏死黄脉型病株及无明显症 甜菜上分离到一种球状病毒,病毒呈二十面体,直径约25nm,有空心和实心2种粒子,具有分子量为24.7kd的外壳蛋白和长度分别为3.8kb,1.4kb,1.1kb的3个双链RNA组分,该病毒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侵染性,蚜虫不能传毒,土壤诱发可传播,易通过汁液摩擦接种侵染多种植物;但回接甜菜只偶尔出现个别褪绿斑或不规则褪绿斑,并不表现田间症状,表明该病毒与甜菜黑色焦枯病等病害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甜菜制糖生产中,中间制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成品糖的质量。而中间制品的质量好坏影响因素很多,最为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甜菜的品质。  相似文献   

18.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县沿海地区的贫下中农遵照毛主席关于“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的教导,大胆地利用海涂盐碱地试种甜菜获得成功。几年来,种植的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不断提高。1970年春,山项公社汇头大队在1.5亩盐碱地上播下甜菜种子,实收甜菜2800斤。1971年进行了多点试种,春播18亩,秋播50多亩,共收甜菜10万斤左右。1972年春播23亩甜菜,平均单产1500斤左右;夏播1220亩,由于遭到台风侵袭和大雁为害,供收面积370亩,收获甜菜110吨。据测定甜菜锤度为22.6~26.3,含糖分18.6~21.5%。海涂盐碱地种植甜菜的成功,打破了“南方种甘蔗北方种甜菜”的不合理布局,为加速利用新围海涂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不同角度对喷灌甜菜和常规灌溉甜菜的节水、增产和增糖效果分别加以比较,充分说明在甜菜上应用微喷灌技术具有显著的节水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新疆甜菜生产迅猛发展,占全国七分之一的甜菜种植面积的新疆生产出了全国四分之一的甜菜,跃居全国甜菜生产第一大省,这些成绩的取得与甜菜品种的不断更替,新品种的应用有着密切关系。然而,目前新疆甜菜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上存在着“多、乱、杂”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国外品种的引进上,在取得较大增产的同时,也表现了一些潜在的问题,不容忽视。为此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注意事项,以指导新疆甜菜生产进一步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