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应用化工》2022,(7):1754-1757
通过采用硫酸肼还原法来测定水中的硝酸盐氮含量,并对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影响的干扰离子(氯离子、亚硝酸根离子、硫酸根离子以及铵根离子)进行研究测定,分析其对实验结果是否产生影响;针对氯离子对测量结果的干扰实验,同时采用了紫外分光光度法与硫酸肼还原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硫酸肼还原法作出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基本稳定在0. 996 0~0. 999 4之间,氯离子以及亚硝酸根离子均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其中,氯离子会使最终测定结果偏低,亚硝酸根离子会使最终测定结果偏高。将硫酸肼还原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准确度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硫酸肼还原法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2,6-二甲基苯酚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硝酸根时,不仅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该法受所用水和亚硝酸根的影响较大,重现性较差,测定结果不够准确.通过试验,改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的硝酸根,不仅简化了操作步骤,而且提高了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用碳酸钠分离-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工业硅中的高含量银。考察了高锰酸钾加入量、硫酸锰加入量、二苯碳酰二肼加入量、定容pH、硫酸加入量和显色后放置时间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并对干扰离子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表明:用碳酸钠分离-二苯碳酰二肼光度法测定工业硅中0.0010%~0.0500%的铬量,测试结果回收率为95%~105%,满足准确度和精密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对紫外分光光度法和磷钨酸还原法测定尿酸浓度进行了对比研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选择294 nm,在0-50μmol/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而尿酸浓度在0~50μmol/L范围内采用磷钨酸还原法测定时线性关系稍不太好。  相似文献   

5.
针对硝酸中铵离子的测定进行优化。使用分光光度法和铵离子测定仪进行比较,通过实验前后的数据比较,发现两种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略有差异,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分光光度法和铵离子测定仪法产生的安全成本和人工成本差异很大。使用铵离子测定仪以代替分光光度法测定铵离子的方法,可以使分析更加快捷,人员减少接触危化品的机会,降低安全管理风险,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
橙皮苷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丽娜  叶华  郭方遒 《广州化工》2012,40(14):126-128
以橙皮苷为标准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橙皮苷含量,并对测定条件进行探讨,比较两种方法测定橙皮苷的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的橙皮苷纯度数据比高效液相色谱数据高,HPLC法精确,分光光度法简单快速,均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离子色谱作为一种阴、阳离子分析最有效的工具,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随着离子色谱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已在环境监测、电力和能源行业、电子行业、食品饮料行业、化学工业、制药行业和生命科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水中硝酸盐氮的测定,有许多方法可供选择,如紫外分光光度法、镉柱还原法、二磺酸酚法等,但这些方法步骤繁琐,干扰较多。本文探讨了用电导检测离子色谱法测定水中的硝酸盐氮.并和紫外分光光度法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8.
朱燕 《山东化工》2023,(2):209-211
对钼锑抗分光光度法和氯化亚锡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中总磷的结果进行了对比,探讨了氯离子浓度对两种测定方法的影响,验证了新的抗坏血酸溶液配制方法。结果表明,钼锑抗分光光度法和氯化亚锡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中总磷没有显著差异(P>0.05),但氯化亚锡分光光度法易受氯离子的干扰,钼锑抗分光光度法能更好地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抗坏血酸溶液中加入适量的EDTA和冰乙酸,放置60 d时吸光值仅下降1.61%,说明使用该方法配制的抗坏血酸溶液至少可稳定保存60 d;使用保存了60 d的抗坏血酸溶液测定污水样品,测定结果的准确度、精密度、重复性等均满足生产需要。  相似文献   

9.
对N03-的还原做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铜和过氧化氢可以对其还原,其中用过氧化氢作还原剂生成产物是水,对环境友好无污染。硝酸根离子的浓度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实验表明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度高、精密度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硫酸双氢链霉素中杂质链霉素的含量测定进行方法研究,分别采用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分光光光度法进行方法学研究,并对结果进行判断比较,证明了高效液相色谱法代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硫酸双氢链霉素中杂质链霉素的含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