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挤压脐带(UCM)和脐带延迟结扎(DCC)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产科经阴道分娩的134例早产儿纳入研究,并按不同的胎盘输血方法分为UCM组和DCC组,每组67例。比较2组早产儿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常规指标、经皮胆红素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产后30~60 min、24 h及48 h, 2组间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出生时、产后48 h及72 h, 2组间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产后24 h、48 h及72 h, 2组间经皮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的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新生儿贫血发生率及低血糖发生率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UCM与DCC在改善早产儿脑血流动力学和血常规相关指标方面的效果相似,且对经皮胆红素水平、并发症的发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延迟脐带结扎时间差异对顺产早产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经阴道分娩的早产儿96例,根据脐带结扎方式分为A、B、C、D四组,A组为常规对照组,分娩后10 s内立即结扎脐带;B组分娩后延迟30 s结扎脐带;C组分娩后延迟60 s结扎脐带;D组分娩后延迟120 s结扎脐带。对各组早产儿贫血、血红蛋白水平、黄疸以及颅内出血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各组早产儿出生后24 h、出生后1周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显著,从低至高依次为A、B、C、D组,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产儿贫血发生率最高,显著高于B、C和D组(P0.05),B、C、D三组早产儿贫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早产儿经皮胆红素(TCB)峰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产儿光疗时间长于B组和C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D组TCB峰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室出血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脑室出血率与D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延迟脐带结扎时间(生后30~60 s)可显著降低顺产早产儿贫血及颅内出血的发生风险,对新生儿黄疸的发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延迟脐带结扎方式对孕周<28周超早产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孕周<28周超早产儿,按照脐带结扎方式分成常规组、延迟脐带结扎组和切断脐带进行脐带挤压组.比较三组患儿住院期间有创辅助通气时长、无创辅助通气时长、入院体温、住院时间、输血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延迟脐带结扎对早产儿贫血及其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医院产科分娩的28~36周剖宫产孕妇3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76例,对照组给予即时脐带结扎,即在胎儿出生10 s内结扎脐带,研究组给予延迟脐带结扎,即在胎儿出生45~60 s结扎脐带,比较两组早产儿出生脐带血、出生4周足跟血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新生儿经皮胆红素值(TCB),并记录其光疗情况、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住院情况。[结果]研究组出生4周足跟血Hb、HCT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贫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剖宫产早产儿实施延迟脐带结扎安全可行,有效改善新生儿贫血,提高后期Hb、HCT,不增加红细胞增多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延迟结扎脐带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窒息新生儿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窒息新生儿娩出15 s内结扎脐带后进行正压通气复苏;观察组娩出60~120 s结扎脐带,结扎前进行正压通气复苏。比较2组窒息新生儿出生1、5、10 min时Apgar评分;出生24 h时采血,检测2组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记录贫血、脓毒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生1 min时Apgar评分[(4.85±1.61)分]与对照组[(4.84±1.6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5、10 min时Apgar评分[(7.86±1.38)、(8.75±1.08)分]高于对照组[(7.53±1.43)、(8.44±1.10)分](P0.05);观察组出生24 h时血红蛋白[(175.05±19.09)g/L]、红细胞压积[(59.74±5.01)%]高于对照组[(159.17±24.00)g/L、(53.51±5.17)%](P0.05);观察组贫血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34.4%)(P0.05),脓毒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红细胞增多症、颅内出血、高胆红素血症、心功能异常发生率(3.1%、3.1%、12.5%、6.3%、21.9%、6.3%)与对照组(9.4%、6.3%、6.3%、12.5%、12.5%、1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窒息新生儿实行延迟脐带结扎,结扎前进行复苏,可改善其健康状况,降低贫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杨爱军  陈俊芝 《全科护理》2022,(36):5106-5109
目的:探讨延迟结扎脐带对足月顺产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分娩的550例产妇及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75例。观察组新生儿娩出后待脐带停止搏动后结扎脐带,对照组新生儿娩出后30 s内结扎脐带。比较两组新生儿血红蛋白值、血清铁蛋白值、胆红素水平、光疗率及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时、出生后48 h、72 h胆红素值、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光疗率及出生后48 h、72 h血清铁蛋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48 h、72 h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8个月血清铁蛋白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个月、8个月、12个月血红蛋白值和贫血发生率及出生后6个月、12个月血清铁蛋白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结扎脐带能够提高新生儿出生后48 h、72 h血红蛋白水平及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且提高了8月龄婴儿的血清铁蛋白水平,但未对胆红素值产生影响,不会增加新生儿光疗率和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发生...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454-1455
目的观察新生儿延迟结扎脐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2月的新生儿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给予延迟结扎脐带,即在新生儿娩出后60~90s结扎、截断脐带;对照组给予常规结扎脐带,即在新生儿娩出10s内结扎、截断脐带。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出血量、胎盘残余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新生儿脐血和产后1w外周血血红蛋白与胆红素水平、产后2w贫血和黄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胎盘残余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和胆红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产后1w外周血中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胆红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2w内贫血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黄疸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当延迟结扎脐带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增加胎盘向胎儿的血液灌输量,减少脐带损伤出血量,预防新生儿贫血,同时对Apgar评分和新生儿胆红素水平无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广泛查阅国内外有关结扎脐带时间的文章,很多证据支持延迟结扎脐带,可增加胎盘输血,提高新生儿血红蛋白,增加铁储备,减少贫血,增加早产儿脑含氧量,减少脓毒血症发生.并对国外延迟结扎脐带的新进展进行总结以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及延迟结扎脐带对母乳喂养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足月新生儿200例分为研究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研究组在新生儿出生后一分钟内即与母亲进行皮肤早接触,待脐带搏动消失后再行断脐;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即予断脐、30分钟后抱至母亲身边进行早期接触,对两组新生儿的首次吸吮时间、新生儿的体温及后期新生儿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进行统计评价。结果 研究组首次吸吮时间及首次母乳喂养的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出生1分钟、30分钟及2小时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出生后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让新生儿的首次吸吮时间显著提前,能使新生儿的体温迅速达到正常水平,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稳定,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迟结扎脐带对新生儿黄疸及红细胞增多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2月武警福建总队医院收治的足月分娩新生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新生儿分娩后10 s内结扎脐带,观察组应用延迟2 min结扎脐带。比较2组足月分娩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胆红素脑病发生率、睡眠障碍发生率;出生后第3天经皮胆红素的水平;红细胞压积平均值;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足月分娩新生儿黄疸发生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胆红素脑病发生率、睡眠障碍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生后第3天经皮胆红素的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压积平均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迟2 min结扎脐带在足月分娩新生儿中应用对黄疸、高胆红素血症、睡眠无明显影响,但可导致红细胞增多症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1.
王锦玉 《全科护理》2014,(15):1377-1378
[目的]比较气门芯低位脐带结扎法和双线结扎法对新生儿脐部感染、出血及脐带脱落时间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新生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双线结扎法,观察组采用气门芯低位脐带结扎法,观察比较两组脐部感染率、出血率及脐带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脐部感染率、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脐带脱落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应用气门芯低位脐带结扎法可降低脐部感染率和出血率,缩短脐带脱落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系统地比较挤压脐带与延迟断脐对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ofScience、EMBASE、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有关挤压脐带与延迟断脐对早产儿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892例早产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挤压脐带降低了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OR=0.64,95%CI(0.41,0.99),P=0.04]、提高了早产儿2岁时认知和语言能力[认知:OR=0.24,95%CI(0.07,0.77),P=0.02;语言:OR=0.45,95%CI(0.22,0.90),P=0.02],但在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率、出生24 h内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胆红素峰值、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输血率方面,与延迟断脐效果相似,合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延迟断脐相比,挤压脐带降低了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发生率,提高了早产儿2岁时认知和语言能力,但仍需要大样本、高质量的RCT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式二次结扎法对新生儿脐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出生的新生儿4516例,在新生儿体重、无感染、脐带直径、气门芯直径、护理方法条件相同选择应用下,按出生先后顺序随机编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25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气门芯结扎法,即气门芯距脐根上0.5cm处结扎,观察组采用改良式即首次结扎气门芯距脐根处结扎,于新生儿生后24~36h内,在新生儿洗澡时去掉气门芯,在原气门芯位置处行脐带二次结扎,结扎下缘尽量贴近脐根结扎,观察两组新生儿脐带出血、干燥、脱落时间。结果观察组新生儿脐带干燥、脱落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改良式脐带二次结扎法结扎脐带,能有效缩短脐带干燥和脱落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出生时挤压脐带(UCM)对早产儿脑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45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出生时立即结扎脐带(ICC)组、延迟脐带结扎(DCC)组、UCM组,每组15例。比较3组早产儿的血常规及胆红素指标、脑损伤及神经系统后遗症情况。结果出生24 h时及出生7 d后,DCC组与UCM组早产儿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均高于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生后6、12、24、48、72 h,3组间经皮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DCC组、UCM组的出生窒息发生率及窒息程度均低于ICC组,缺氧缺血性脑病、脑出血、输血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均低于ICC组,住院时间均短于IC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UCM可有效改善早产儿的血容量,减少脑损伤以及神经后遗症的发生,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池瑞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7):1317-1317,1320
目的观察脐带缠绕对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脐带缠绕病例282例(观察组)病例资料。与同期无脐带缠绕病例(对照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有75例出现胎儿窘迫(26.6%),32例出现新生儿窒息(11.35%),选择剖宫产76例(26.96%)。对照组中25例出现胎儿窘迫(16.67%),3例出现新生儿窒息(2%),剖宫产17例(11.33%)。两组其余病例均阴道分娩,无胎儿及新生儿死亡病例。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43,P〈0.05),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20.59,P〈0.01),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4.16,P〈0.01)。结论脐带过长是导致脐带缠绕的基本因素,对脐带缠绕的产妇可选择自然分娩,如出现胎儿窘迫再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翠琴  胡三莲  冯佩华 《护理研究》2007,21(36):3293-3295
描述新生儿脐带结扎的历史进展,总结棉线结扎、脐带夹结扎与气门芯结扎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新生儿的脐带结扎时机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在涪陵中心医院出生的3 000例足月新生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选取娩出后10s内结扎脐带的1 500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选取娩出后延迟60s后结扎脐带的1 500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记录两组新生儿窒息发发生率、复苏成功率、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min及5min Apgar评分,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结果对照组新生儿中有21例窒息新生儿,其中轻度窒息12例、重度窒息9例;观察组新生儿中有11例窒息新生儿,其中轻度窒息9例、重度窒息2例;观察组新生儿的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新生儿的轻度窒息率和重度窒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为(5.96±1.31)分,观察组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min Apgar评分为(5.38±2.0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窒息新生儿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为(7.17±0.52)分,观察组窒息新生儿出生后5min Apgar评分为(8.68±0.44)分,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窒息新生儿出生后1h的pH显著低于观察组,血糖显著高于观察组,血红蛋白水平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窒息新生儿的碱剩余和肌钙蛋白I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儿的结扎脐带操作在娩出后延迟60s进行,能够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窒息发生率,并且对于窒息的新生儿,能够有效地改善其复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评价不同沐浴方式对早产儿体温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INAHL、the Cochrane Library、CBM、万方、CNKI数据库,收集其建库至2020年9月1日以来的有关早产儿不同沐浴方式对体温影响的相关研究,应用Revman、GeMTC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  相似文献   

19.
郭敏  王翠  张楠  王功朝 《护理学报》2018,25(16):27-33
目的 系统评价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万方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数据库,获取国内外有关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严格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7篇文献.Meta分析和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袋鼠式护理可促进早产儿体质量增长[MD=2.33,95%CI(1.35,3.31),P<0.01];Meta分析显示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身长和头围增长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MD=0.03,95%CI(-0.06,0.13),P=0.50]、[MD=0.04,95%CI(-0.04,0.13),P=0.30],描述性分析显示袋鼠式护理组早产儿的身长和头围增长优于常规护理组.结论 袋鼠式护理可促进早产儿体质量增长,但对于身长和头围的影响还不能肯定,未来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脐带结扎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描述新生儿脐带结扎的历史进展,总结棉线结扎、脐带夹结扎与气门芯结扎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