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机械通气病人吸痰吸引负压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丰亦 《护理研究》2006,20(5):387-388
介绍了国内外机械通气病人吸痰时吸引负压的选择。提示护士在机械通气病人护理过程中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病人吸痰吸引负压研究现状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蒋丰亦 《护理研究》2006,20(2):387-388
介绍了国内外机械通气病人吸痰时吸引负压的选择。提示护士在机械通气病人护理过程中应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病人的吸痰负压与吸痰效果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综合性ICU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成年病人101例,分别采用3种吸痰负压(-75mmHg,-150mmHg,-300mmHg)吸痰,由两名注册护士共同评估吸痰效果,并于吸痰前2min及吸痰后5min、10min测定并记录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及心率(HR)的变化。[结果]吸痰负压为-150 mmHg时吸痰间隔时间(70.0min±30.0min)明显长于吸痰负压为-75mmHg及-300mmHg时(30.0min±15.0min,50.0min±15.0min)(P0.05);吸痰负压为-150mmHg及-300mmHg时的吸痰后痰鸣音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吸痰负压为-75mmHg时(P0.05);吸痰前不同负压吸痰组SpO_2及HR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吸痰负压为-300mmHg时,吸痰后10min的SpO_2、HR比吸痰前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吸痰负压为-75mmHg、-150mmHg时,吸痰后5min、10min的SpO_2、HR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病人在-150mmHg的吸痰负压下吸痰,吸痰后痰鸣音改善良好,吸痰间隔时间较长,且对SpO_2、HR的影响较小,是有效、安全且适合机械通气病人吸痰负压值。  相似文献   

4.
吸痰是人工气道管理中一项重要的护理措施,也是临床中常见的一项护理操作。由于机械通气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增多、黏稠,痰液不易咳出,加之病人咳嗽无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梗阻。正常有效的吸痰可将气道内的分泌物及时吸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以维持病人的通气功能,预防肺部并发症。过于频繁的吸痰可导致不必要的气管黏膜损伤,加重低氧血症和急性左心衰竭,吸痰不及时还可造成呼吸道不畅、通气量降低、窒息,甚至心律失常。本文就近年来机械通气的护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不同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病人吸痰中的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雅丽 《家庭护士》2009,7(10):862-863
[目的]对比观察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ICU机械通气病人6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方法,B组采用密闭式吸痰方法,观察两组病人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及痰液喷出情况等.[结果]吸痰后B组SpO2恢复时间较快;B组呼吸道黏膜损伤、肺部感染及痰液喷出情况少于A组(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为适宜于机械通气病人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6.
机械通气病人气管插管吸痰方法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振英 《护理研究》2007,21(14):1288-1289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对47例气管插管病人采用常规法和呛咳法两种方法吸痰。[结果]两种吸痰方法在吸出痰量、痰液性状和血氧饱和度(SpO2)方面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呛咳法吸出的痰量多且黏稠,吸痰后SpO2明显高于吸痰前和常规法。[结论]机械通气病人采用呛咳法吸痰,能充分吸出气道深部的痰液,有效防止气道阻塞,改善通气。  相似文献   

7.
接受机构通气的病人,由于长期卧床,正压机械通气,痰液主动排出困难,需频繁吸痰.以往使用开放式吸痰,易引起痰液中细菌播散到空气中,污染周围环境,增加院内交叉感染机会,作者于2003年5月至7月对38例接受机械通气的病人应用封闭式吸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机械通气病人气管插管吸痰方法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张振英 《护理研究》2007,21(5):1288-1289
[目的]探讨一种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对47例气管插管病人采用常规法和呛咳法两种方法吸痰。[结果]两种吸痰方法在吸出痰量、痰液性状和血氧饱和度(SpO2)方面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呛咳法吸出的痰量多且黏稠,吸痰后SpO2明显高于吸痰前和常规法。[结论]机械通气病人采用呛咳法吸痰,能充分吸出气道深部的痰液,有效防止气道阻塞,改善通气。  相似文献   

9.
杨小红  陈卫军 《护理研究》2013,27(22):2362-2363
[目的]探讨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机械通气中吸痰的适宜负压。[方法]选择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机械通气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按不同吸痰负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吸痰负压分别为8.1kPa~10.0kPa、6.1kPa~8.0kPa、4.1kPa~6.0kPa,观察吸痰过程中患儿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气道黏膜损伤情况。[结果]B组吸痰过程中心率、呼吸、SpO2变化幅度显著小于A组、C组,B组气道黏膜损伤发生率显著小于A组、C组(P<0.05)。[结论]不同的吸痰负压对肺透明膜病机械通气中患儿的心率、呼吸、SpO2、气道黏膜损伤均有影响;当吸痰负压控制在6.1kPa~8.0kPa时对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影响最小,气道黏膜损伤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吸痰负压对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效果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以寻找适合机械通气患者的安全有效的吸痰负压.方法 选取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性ICU 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成年患者20例,均由培训合格后的注册护士采用3 种负压(-75 mmHg,-150 mmHg,-300 mmHg)(1 mmHg=0.133 kPa)行密闭式吸痰,由2 名注册护士共同评估吸痰效果(痰鸣音改善状况及吸痰间隔时间);并于吸痰前2 min,吸痰后5 min、10 min,测定并记录动态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吸痰负压为-150mmHg 时吸痰间隔时间(76.0±33.3)min 明显长于吸痰负压为-75 mmHg 及-300 mmHg 时(34.5±17.3)min、(55.5±16.7)min,同时吸痰后痰鸣音改善状况明显优于吸痰负压为-75 mmHg 时(P<0.05).不同负压组不同时间点的舒张压与平均动脉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在吸痰负压为-300 mmHg 时,吸痰后5 min 舒张压与平均动脉压相对于吸痰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 -150mmHg 是安全、有效的适合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负压.  相似文献   

11.
石晶  程青虹 《全科护理》2012,10(36):3439-3440
综述了吸痰前后3种护理干预措施(提高供氧浓度、肺复张、人工膨肺)单独应用时所产生的作用,提出联合干预的方法,旨在为临床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对机械通气病人人工气道清理的最主要方法进行回顾,总结与分析了吸痰操作的最佳时机、选择合理的吸痰方式、确定合适的吸痰深度、设定吸痰负压等研究内容,对比讨论了几种特殊吸痰法的效果与优势,为今后提高机械通气人工气道清理的效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定压通气模式(PCV)下机械通气病人适宜的吸痰负压。[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设计,在PCV模式下对33例机械通气病人分别采用80mmHg(1mmHg=0.133kPa)、150mmHg、300mmHg负压行开放式吸痰,比较吸痰前后不同时间病人肺容量及呼吸力学的变化。[结果]PCV模式下,不同吸痰负压及吸痰后不同时间病人的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不同(P0.05),且不同负压吸痰后病人的肺动态顺应性不同(P0.05)。[结论]PCV模式下机械通气病人适宜的吸痰负压为150mmHg。  相似文献   

14.
探讨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病人吸痰中的应用,通过确定病人需要解决的问题,查阅文献,选择当前最新最好的研究依据,制订护理计划,用于49例机械通气病人吸痰的护理实践中。认为循证护理为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决策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吸痰三通管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术后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 ,需要经常吸痰 ,临床上 ,习惯的做法是吸痰前分离呼吸机分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会管的联接 ,吸痰后再重新联接。操作极为不便易污染 ,间断呼吸时间长。因此 ,我们总结了临床经验 ,采用了一种新的配件———吸痰三通管。临床使用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1 用物 :一次性吸痰三通管。2 操作方法 :将一次性吸痰三通管的直管与一次性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联接 ;无盖的一端通过连接管与呼吸机(呼吸囊 )联接 ,有盖的一端 ,拉开上层湿化盖 ,用一次性注射器直接滴入抗生素湿化液 ,拧开下层吸痰口 ,插入吸…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机械通气病人气管内吸痰术的文献回顾,从吸痰时机、呼吸道湿化、吸痰管、吸痰负压、吸痰深度以及吸痰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综述,提出吸痰时机、吸痰前后给予纯氧、吸痰时长、吸痰管选择、吸痰负压等方面各类证据已趋向一致,护士在执行吸痰操作时可根据现行规范操作。但在吸痰前滴注生理盐水、密闭式吸痰的应用方面仍未形成统一的观点,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注意事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时,由于建立了人工气道,一旦发生痰液堵塞,就会直接影响机械通气的治疗效果。由于机械通气患者多数病情重,神志不清,反应迟钝,并且因声门失去作用,不能形成咳嗽前的气道高压,因而不能达到有效的咳嗽,呼吸道分泌物易于淤积阻塞而出现呼吸道阻力增高,通气不足,进而导致呼吸功能障碍,加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以必须积极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须注意以下方面:(1)机械通气高压报警时,首先要检查并排除气道阻塞的原因,及时吸尽口鼻腔分泌物及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2)吸痰时动作要轻、稳、准、快,由深部慢慢转动。向上提1cm开始吸痰,吸引压力(成人)不超过80~120mmHg,时间控制在10~15s,以免发生低氧血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后不同黏稠度痰液的适宜吸引负压.方法 以颅脑外伤后器官切开患者为研究对象,共43例.按照适时吸痰指征,根据患者痰液黏稠度选择不同吸引负压.Ⅰ度痰液:负压为13.3kPa、16.0kPa、20.0kPa和24.0kPa.Ⅱ度痰液:负压为20.0kPa、24.0kPa、26.7kPa和29.3kPa.Ⅲ度痰液:负压为26.7kPa、29.3kPa、33.3kPa和37.2kPa.测量每例患者吸痰前、吸痰后Imin、3min、5min血氧饱和度(SpO2),并记录每次吸痰时间和黏膜损伤情况.结果 Ⅰ度痰液在13.3-16.0kPa负压下吸痰,此时患者的SpO2下降幅度小,而且痰液吸净时间控制在25s左右;Ⅱ度痰液在24.0-26.7kPa负压下吸痰.此时患者的SpO2下降幅度小,而且痰液吸净时间控制在24-29s;Ⅲ度痰液在33.3kPa负压下吸痰,此时既可控制SpO2无显著下降,又保证痰液吸净时间在30s左右.结论 根据痰液黏稠度选择不同负压吸痰,推荐Ⅰ度、Ⅱ度和Ⅲ度痰液分别使用13.3-16.0kPa、24.0-26.7kPa和33.3kPa.临床护士应根据痰液黏稠度不同,选择适宜的吸痰负压,做到同时控制SpO2的下降幅度和吸痰时间,最大限度降低吸痰导致的低氧血症和气道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9.
陈秋宇  刘朝辉  李霞 《护理研究》2011,25(26):2388-2390
[目的]了解不同吸痰方式对机械通气病人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将68例行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观察组选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观察两组病人吸痰前后心率(HR)、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aO2)、潮气量(Vt)等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吸痰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吸痰后5 min与吸痰前1 min相比,两组病人心率、血压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病人呼吸参数、血气分析较吸痰前有明显变化;观察组病人呼吸参数、血气分析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人吸痰效果好、并发症少(P<0.05)。[结论]机械通气病人应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能较好地维持机体氧合状态,保持呼吸参数及呼吸道压力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彻底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延长吸痰间隔时间,降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封闭式吸痰在急诊机械通气病人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封闭式吸痰在急诊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144例机械通气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2例。观察组采用封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病人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及心率变化,清醒病人吸痰恐惧感及吸痰耗时情况等。结果封闭式吸痰对患者血氧饱和度、心率改变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吸痰时病人恐惧感发生率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吸痰操作耗时比较,封闭式吸痰法耗时显著少于传统开放式方法(P0.05)。结论封闭式吸痰能有效减轻吸痰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提高急诊科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