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红细胞免疫状态及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作用对其影响.方法采用红细胞酵母菌混合花环法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ICR),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了63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红细胞膜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患者红细胞E-C3bRR及SOD活性降低(P<0.05),红细胞膜MDA升高(P<0.05),而红细胞E-ICR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发现红细胞E-C3bRR与红细胞膜MDA含量呈负相关(r=-0.91,P<0.01),与SOD活性水平呈正相关(r=0.87,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且与红细胞过氧化脂质作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HBIG-PBCA-NP)对HBV感染细胞模型HBsAg、HBV DNA分泌的抑制作用.方法 用含HBIG-PBCA-NP及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的培养基培养HepGg.2.15细胞,或先以一定浓度的上述两种药物培养,第3天后更换为不含相应药物的培养基继续培养细胞,在不同时间点定量检测堵养上清液HBsAg、HBV DNA.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 0.1~10.0 IU/mL的HBIG-PBCA-NP及HBIG在不同时间点均能抑制HepG2.2.15细胞培养上清液HBsAg、HBV DNA的分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IG-PBCA-NP组与HBIG组在无药物继续培养的上清液中,HBsAg浓度与HBVDNA水平在第5、7天继续下降,第9、11天逐步增高,其中0.1、1.0、5.0 IU/mL HBIG-PBCA-NP组与同浓度HBIG组比较,培养上清液中的HBsAg浓度在第9天为(31.31±1.98)μg/L比(40.62±2.99)μg/L、(23.79±1.31)μg/L比(36.51±2.12)μg/L、(19.91±1.74)μg/L比(33.03±1.65)μg/L(F=412.24,P<0.01).5.0 IU/mL的HBIG-PBCA-NP组与同浓度的HBIG组比较,培养上清液中HBV DNA水平在第7天为(3.41±0.27)lg拷贝/mL比(6.56±0.19)lg拷贝/mL(t=14.75,P<0.01);第9天为(5.16±0.37)lg拷贝/mL比(6.87±0.30)lg拷贝/mL(t=7.71,P<0.01);第11天为(6.40±0.33)lg拷贝/mL比(7.74±0.35)lg拷贝/mL(t=5.99,P<0.01).结论 在体外细胞实验中,HBIG-PBCA-NP能抑制HBsAg、HBV DNA的分泌,且较原药HBIG作用有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针灸对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功能重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西安市户县中医医院收治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C、D组,每组20例。A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即静脉滴注奥扎格雷钠注射液;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C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D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针灸治疗;4组患者均持续治疗14 d。比较4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7、14、28天疗效指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功能独立量表(FIM)评分、巴氏指数(BI)评分〕、脑功能重塑指标〔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梗死灶周围微管相关蛋白2(MAP-2)〕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 4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7、14、28天NIHSS、FIM、B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4、28天NIHSS、FIM、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与时间在NIHSS、FIM、BI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4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7、14、28天GAP-43、MAP-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4、28天GAP-43、MAP-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与时间在GAP-43、MAP-2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4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第7、14、28天MDA、SO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14、28天MDA、SO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法与时间在MDA、SOD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针灸可有效促进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功能重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无复流患者红细胞渗透脆性变化及其机制。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行急诊PCI的ASTEMI患者150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无复流分为无复流组84例和复流组66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术后红细胞渗透脆性指标差值〔包括红细胞脆性最小抵抗值差值(ΔOF_(min))、红细胞脆性最大抵抗值差值(ΔOF_(max))、ΔPBS浓度为5 M时溶血率、ΔPBS浓度为6 M时溶血率、ΔPBS浓度为7 M时溶血率及平均红细胞体积差值(ΔMCV)〕,入院时、术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及血浆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复流组患者ΔOF_(min)、ΔOF_(max)、ΔPBS浓度为5 M时溶血率、ΔPBS浓度为6 M时溶血率、ΔPBS浓度为7 M时溶血率及ΔMCV均小于复流组(P0.05)。入院时两组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及血浆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流组患者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和血浆SOD水平高于无复流组,血浆MDA水平低于无复流组(P0.05)。结论 ASTEMI急诊PCI术后无复流患者红细胞渗透脆性明显增加,可能与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降低及氧化应激反应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肠黏膜屏障功能与T细胞亚群的相关性。[方法]选取SAP患者50例,分别于第1、3、7、14天测量患者体内内毒素水平、D(-)-乳酸盐含量、Th1/Th2比、尿排泄中乳果糖与甘露醇之比(L/M)、HLA-DR和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结果]与第3天相比,第7天的L/M比值明显减低(t=2.507,P0.05),D(-)-乳酸盐浓度明显降低(t=4.602,P0.05);与第7天相比,第14天内毒素含量显著降低(t=8.386,P0.01),L/M比值显著降低(t=18.981,P0.01),D(-)-乳酸盐浓度显著降低(t=10.323、P0.01);与第1天相比,第3天的HLA-DR明显减低(t=10.892,P0.01)、Th2明显增高(t=-9.428,P0.01)、Th1/Th2明显减低(t=4.263,P0.01);与第3天相比,第7天HLA-DR明显减低(t=17.693,P0.01)、调节T细胞明显增高(t=-5.762,P0.01);与第7天相比,第14天的Th1明显增高(t=-13.467,P0.01),Th2明显增高(t=-4.398,P0.01),Th1/Th2明显增高(t=-9.968,P0.01),调节T细胞著增高(t=-15.465,P0.01);内毒素与L/M比值之间存在相关性(r=0.878,P0.01),与D(-)-乳酸盐之间存在相关性(r=0.830,P0.01);L/M比值与D(-)-乳酸盐之间存在相关性(r=0.832,P0.01),与HLA-DR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r=0.751,P0.01),与Th1/Th2之间存在相关性(r=-0.814,P0.01),与T细胞百分比之间存在相关性(r=-0.188,P=0.01);D(-)-乳酸盐与HLA-DR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r=0.758,P0.01),与Th1/Th2之间存在相关性(r=-0.782,P0.01)。[结论]早期SAP患者免疫失衡及免疫抑制与肠黏膜失功能呈正相关,因此治疗SAP时应重视保护肠黏膜屏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荭草苷和木犀草素对人红细胞自然老化的保护作用及构效关系。方法采用健康成年人去白细胞抗凝血制成红细胞悬浮液,建立自然老化模型。测定红细胞溶血度,抗氧化酶系及腺苷三磷酸酶(ATPase)活性,丙二醛(MDA)浓度。通过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分析损伤红细胞膜蛋白变化,采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红细胞形态及红细胞膜骨架超微结构。结果荭草苷、木犀草素均能较显著抑制红细胞溶血,保护抗氧化酶活性及ATPase活性,同时荭草苷、木犀草素还能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P<0.01),对红细胞膜蛋白具有保护作用,明显改善红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结论荭草苷和木犀草素对人红细胞自然老化的保护作用是通过直接对抗氧自由基损伤和保护抗氧化酶系活性及红细胞结构功能的完整性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姜明  李玉 《山东医药》2001,41(20):1-3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30例肺功能正常的非COPD患者中央气道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分布与含量,同时分析吸烟对其含量的影响以及含量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显示COPD组SP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2.28,P<0.05),且SP含量与肺功能(FEV1/FVC%)呈明显负相关(r=-0.795,P<0.05);两组间VIP含量无显著差异(t=1.609,P>0.05);对照组吸烟者SP含量显著高于非吸烟者(t=2.119,P<0.05),而COPD组吸烟者与非吸烟者SP含量无显著差异(t=0.93,P>0.05).提示SP可能参与COP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1DM中γ-氨基丁酸(GABA)对胰岛α、β细胞及脾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STZ,同时通过自由饮水方式摄入GABA建立T1DM的GABA干预小鼠模型,56只小鼠分为正常对照(NC)组(n=8)、T1DM组(n=24)及GABA组(n=24)。检测各组FBG、胰腺Ins、胰升血糖素(Glu)、脾CD4、主要组织相容复合物分子Ⅱ(MHC-Ⅱ)的表达。结果 GABA组FBG在第14天升高,28 d后降低(P0.01)。与NC组比较,T1DM、GABA组Ins阳性细胞从第14天起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5),从第7天起面数密度值降低(P0.05或P0.01)。但从第28天起,GABA组面数密度值较T1DM组升高(P0.05)。T1DM、GABA组Glu阳性细胞面数密度值较NC组升高(P0.05)。与NC组比较,TIDM、GABA组CD4表达从第14天起升高(P0.05或P0.01)。GABA组CD4表达在第28天低于TIDM组(P0.05)。与NC组比较,TIDM、GABA组MHC-Ⅱ蛋白表达在第28天升高(P0.05);GABA处理组MHC-Ⅱ表达在第42天低于TIDM组(P0.05)。结论 GABA为一种免疫抑制物质,其能抑制T1DM小鼠过强的免疫功能且促进胰岛β细胞数量增加,稳定BG。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皮祖细胞(EPCs)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培养和定向分化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后得到EPCs。静脉注射EPCs至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大鼠,比较移植EPCs后(移植组)、模型组及正常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同时测定大鼠脑组织三磷酸腺苷(ATP)酶、丙二醛(MDA)、白细胞介素(IL)-6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试剂盒测定脑组织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环鸟苷酸(c GMP)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水平。结果在第0天时,模型组和移植组平均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大鼠处于认知障碍状态。随着训练时间的延长,各组平均潜伏期均显著低于第0天(P0.05),而与模型组相比,移植组在第1天、第7天、第14天及第28天数据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脑组织MDA和TNF-α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移植组与模型组相比,脑组织MDA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SOD和IL-6水平显著降低,而EPCs移植后SOD和IL-6水平显著提高(均P0.05)。模型组NO、NOS和c GM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相比,移植组NO、NOS和c GMP含量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脑组织ATP酶活力显著低于正常组,而移植组显著高于模型组(均P0.05)。结论移植EPCs有助于增加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比较脂肪乳剂灌胃和高脂饲料喂养诱导家兔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及其流动性改变的效果。方法:选择40只家兔,随机分为脂肪乳剂灌胃组(n=20)和高脂饲料喂养组(n=20),分别给予脂肪乳剂连续灌胃2周和高脂饲料喂养8周。两组动物分别在实验前后采用酶法测定血浆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红细胞膜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LDL-C)、红细胞膜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HDL-C)、共轭双烯(MCD)、红细胞丙二醛(R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RSOD)及红细胞膜流动性(M-Flu)。结果:与实验前比较,实验后两组家兔血TC、LDL-C、MLDL-C、MCD、RMDA的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或P0.05);而RSOD、M-Flu、MHDL-C的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或P0.05),两组间实验前、后上述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脂肪乳剂灌胃在建立高脂血症家兔模型的同时,还可诱导红细胞膜发生脂质过氧化损伤,流动性降低,其效果同高脂饲料喂养组相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红细胞ATP含量,红细胞膜Na~ ,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的活性与红细胞内钙、镁含量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观察EH患者和正常对照红细胞内ca~(2 ),Mg~(2 )水平,红细胞内ATP含量,红细胞膜Na~ ,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的活性变化。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红细胞膜Na~ ,K~ -ATP酶、Ca~(2 ),Mg~(2 )-ATP酶活性和红细胞内Mg~(2 )含量减低,红细胞内Ca~(2 )含量升高,(P均<0.05)。红细胞内ATP含量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对照之间无显著性差别。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平均动脉压与Na~ ,K~ -ATP酶和Ca~(2 ),Mg~(2 )-ATP酶活性负相关(P<0.01),与红细胞内钙正相关(P<0.01);Ca2~(2 ),Mg~(2 )-ATP酶的活性与红细胞内Ca~(2 )含量负相关(P<0.01);红细胞内ATP含量与红细胞内镁含量正相关(P<0.05),与红细胞膜Na~ ,K~ -ATP酶、ca~(2 ),Mg~(2 )-ATP酶活性之间无统计学联系。结论:高血压的发生与细胞膜离子的主动转运失常而致细胞内Ca~(2 )水平升高密切相关,而细胞内Mg~(2 )含量与细胞糖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2.
其他     
971788肝血虚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和红细胞耗氧率变化/石林阶一//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一1 996,16(10)一593~5兮5 观察中医辨证属肝血虚的缺铁性贫血16例、慢性再障贫血巧例。结果表明,肝血虚患者红细胞膜M扩 - ATP酶、N犷一K七ATP酶及CaZ -ATP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30例(均户<0.01),红细胞耗氧率亦较对照组降低(尸<0.01)。提示肝血虚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耗氧率低下,以致能量代谢减退。表2参10(杨直)971789几种常见恶性肿瘤与ABO血型的关系‘宁现让…刀山东医药一1996,36(11)一20971790三阶梯止痛法治疗晚期癌痛62例临床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32例无合并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补钙1克/日,为期14周的观察。并测定给药前后红细胞膜ATP酶活性。结果表明,服钙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明显下降(P<0.01),其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及Ca~+—ATP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人为地将补钙后平均动脉压下降≥1.5kPa的患者视为钙敏感者,则该部分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水平较其他患者显著降低(P<0.01),而在服钙后明显提高(P<0.01)。提示补钙可能通过激活细胞膜ATP酶活性而起降压作用,以治疗前红细胞膜Na~+,K~+—ATP酶及Ca~(2+)—ATP酶活性水平为指标进行判别分析,其判别函数r=0.160943x_1+0.403836x_2,经方差分析判定有效(判别有效率84.38%),表明该函数可作为判断高血压患者口服补钙疗效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贮存式自体输血患者在妇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情况并评价其效果。方法:83例妇科择期手术患者分为2组,其中自体输血组43例,非自体输血组40例,比较2组患者年龄、BMI、采血前或手术前以及术后第3天的血红蛋白(Hb)和异体红细胞输注量,比较不同Hb时2组的术中异体输血率和自体输血组患者术后自体血弃血的情况。结果:2组患者年龄、BMI、采血前或手术前Hb以及异体红细胞输注量均没有差别(P0.05),术后第3天患者Hb自体输血组高于非自体输血组(t=2.657,P0.05)。低Hb(Hb≤133.20g/L)时非自体输血组的术中异体输血率高于自体输血组(χ~2=4.974,P0.05),而高Hb(Hb133.20g/L)时2组的术中异体输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05),2组之间总体比较与低Hb时一致(χ~2=6.413,P0.05),采血前Hb不同的自体输血患者术后弃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4,P0.05)。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可以缩短妇科择期手术患者术后Hb的恢复,有效降低术中的异体输血率,对于采血前低Hb的患者可能效果更明显,贮存式自体输血值得在妇科择期手术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核心蛋白对肝窦内皮细胞(LSEC)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表达及LSEC功能的影响。方法 HepG2细胞或表达HCV核心蛋白的HepG2细胞与LSEC共培养。应用液体闪烁计数仪、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Western印迹检测LSEC SIRT1活性、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LSEC脂联素受体2(AdipoR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第Ⅷ相关抗原(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分化抗原簇31(CD3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CD14蛋白的表达。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活性氧(ROS)水平,检测共培养上清液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联素、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的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与LSEC和HepG2细胞共培养组相比,LSEC和表达HCV核心蛋白HepG2细胞共培养组SIRT1活性(0.3±0.1比1.0±0.3,t=5.422,P0.01)、mRNA(0.4±0.1比1.0±0.2,t=6.573,P0.01)和蛋白(0.3±0.08比1.0±0.3,t=5.613,P0.01)水平下降;脂联素[(3.41±0.61)比(5.82±0.87)μg/mL,t=5.556,P0.01]分泌减少且AdipoR2蛋白(0.3±0.1比0.8±0.2,t=5.477,P0.01)表达下降;eNOS蛋白(0.4±0.1比0.9±0.3,t=3.873,P0.01)表达下降;vWf蛋白(0.8±0.3比0.4±0.1,t=3.098,P0.01)、CD31蛋白(0.9±0.2比0.3±0.1,t=6.573,P0.01)、VEGF蛋白(0.9±0.3比0.5±0.1,t=3.873,P0.01)表达增加;CD14蛋白(0.4±0.1比0.9±0.3,t=3.873,P0.01)表达下降。共培养上清液中NO和SOD水平下降,ET-1和MDA水平升高。结论 HCV核心蛋白下调SIRT1活性及表达,下调脂联素及受体表达,引起LSEC收缩和肝窦毛细血管化,增加氧化应激反应,导致肝窦微循环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肺纤维化大鼠中Bcl-2家族部分蛋白介导的线粒体途径引起上皮细胞凋亡的动态变化及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24只)、模型7d组(8只)、模型14 d组(8只)、模型28 d组(8只).应用博莱霉素(5 mg/kg)气管内注入建立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空白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动物于第7、14、28天随机处死8只,取肺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RT-PCR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肺组织Bid、Bcl-xl 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实验性大鼠肺纤维化发病过程中,呈现典型的肺泡炎(7 d)、肺泡炎与纤维化并存(14 d)及稳定的肺纤维化(28 d)等表现;同时间段模型组肺组织细胞凋亡指数、Bid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Bcl- xl 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模型组细胞凋亡与Bid蛋白及mRNA从第7天开始逐步升高,第28天达最高峰,Bid mRNA与细胞凋亡指数呈正相关(r=0.8275,t =7.937 5,P<0.01);模型组Bcl-xl蛋白与Bcl-xl mRNA表达在第7天开始下降,第28天达最低峰,Bcl-xl mRNA与细胞凋亡指数呈负相关(r=-0.633 8,t=-4.489,P<0.01); Bcl-xl mRNA与Bid mRNA无明显相关性(r=-0.3869,t=-2.2986,P>0.05).结论 细胞凋亡在肺纤维形成中起重要作用,肺纤维化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设模型组(生理盐水)及白芍总苷低剂量组[50mg/(kg·d)]、中剂量组[100mg/(kg·d)]和高剂量组[200mg/(kg·d)],各20只,另设假手术组(生理盐水)20只,均连续28d灌胃给药(每日1次)。28d后,行盲法神经功能评分,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及脑组织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病变;测定脑组织抗氧化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及丙二醛(MDA)含量;测定血液流变学及红细胞膜流动性指标。结果白芍总苷中剂量组、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神经功能评分(P 0.01),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和梗死体积(P 0.01);明显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病变,改善SOD、CAT活性并降低MDA含量(P 0.05或P 0.01);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性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降低红细胞膜流动性指标(荧光偏振度、平均微黏度、各向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白芍总苷可能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附红细胞体对人和小鼠红细胞的影响,以探讨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机制.方法 采集5例感染附红细胞体患者静脉血,采用PCR法检测附红细胞体特异片段,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红细胞CD35(CR1受体)表达.分离纯化人附红细胞体,以尾静脉注射方式人工感染小鼠,感染后通过血涂片光学显微镜检查,PCR检测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鉴定感染成功,流式细胞术检测其红细胞CD35表达,同时比较人和小鼠的红细胞计数、Hb含量、红细胞压积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血液指标变化.数据行t检验.结果 感染组小鼠均被附红细胞体感染,感染率在80%以上.感染附红细胞体患者和感染组小鼠血样中PCR检测均出现801 bp特异性片段,而健康对照者和对照组小鼠的血液样本未扩增出特异性片段.感染附红细胞体患者的红细胞CD35表达增加(t=20.96,P<0.01),而小鼠的红细胞CD35并不表达,感染附红细胞体的人和小鼠红细胞数量都明显减少(t=2.58,t=3.08,均P<0.01),Hb含量降低(f=2.38,t=2.78,均P<0.05),红细胞压积略有下降(t=1.56,t=0.11,均P>0.05),SOD活性略有下降(t=0.64,t=1.43,均P>0.05).结论 人附红细胞体可以在人和小鼠之间跨种传播,可以破坏红细胞正常结构,附红细胞体能够增加人红细胞CD35的表达,而小鼠的红细胞CD35不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心搏骤停患者经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后体内氧化应激水平,探讨心搏骤停患者体内发生氧化应激的严重程度并尝试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择36例(男性25例,女性11例)心搏骤停经CPR的成年住院患者,构成试验(C)组,并根据CPR后是否达到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分为复苏(R)组和未复苏(NR)组,其中R组15例(男性11例,女性4例),NR组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同时选择60例(男性39例,女性21例)健康体检人员,构成健康对照(H)组。分别测定上述各组氧化应激指标,即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分析各组之间的血清氧化应激指标差异情况。结果 C组血清MDA水平(10.7±3.4)nmol/mL高于H组(8.2±0.9)nmol/mL(t=4.4,P0.05),C组血清SOD水平(65.2±19.5)U/mL、GSH-Px水平(216.7±64.8)U/mL低于H组血清SOD水平(97.8±8.0)U/mL、GSH-Px水平(282.2±43.4)U/mL(分别t=-9.6,t=-5.6,均P0.05);其中NR组MDA水平(10.8±3.8)nmol/mL和R组MDA水平(10.6±2.9)nmol/mL均高于H组(8.2±0.9)nmol/mL(F=15.2,均P0.05),而SOD水平[NR组(66.2±18.7)U/mL,R组(63.7±21.1)U/mL]、GSH-Px水平[NR组(208.7±61.6)U/mL,R组(227.9±69.6)U/mL]均低于H组SOD水平(97.8±8.0)U/mL、GSH-Px水平(282.2±43.4)U/mL(分别F=65.6,F=18.2,均P0.05),但NR组与R组之间的血清MDA、SOD、GSH-Px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F同上,均P0.05)。结论心搏骤停患者经CPR后,体内发生了强烈的氧化应激反应,这可能是心搏骤停患者CPR后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但相关氧化应激指标尚不能用于预测心搏骤停患者CPR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双镜)治疗老年胆道结石患者围术期T细胞亚群及肝功能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双镜联合术前术后肝功能指标变化及T细胞亚群指标的变化。结果围术期无手术死亡病例;28例术前术后第3天T细胞亚群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术第3天肝功能有多样指标变化,分别为谷草转氨酶(AST,t=2.67)、谷丙转氨酶(ALT,t=2.53)、γ-谷氨酸转肽酶(γ-GT,t=28.23)、碱性磷酸酶(AKP,t=13.6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第8天肝功能AST及ALT指标恢复明显(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术后对肝功能及T细胞亚群的指标影响不大,双镜技术尤其适应老年胆石病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