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 毫秒
1.
高碳非调质钢连续冷却时的珠光体型相变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3种不同含碳量(0.64%、0.70%、0.76%)的高碳非调质钢在连续冷却条件下,过冷奥氏体发生珠江体型相变的规律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为了保证工件稳定、可靠地获得要求的珠江体型转变产物和力学性能,必须使冷却速度控制在1.0℃/s≤V8/5≤10℃/s范围。本文对影响珠光体产物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工件控制冷却的原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贝氏体型非调质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一种 Mn B系低碳贝氏体型非调质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获得了试验用钢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用钢过冷奥氏体不发生先共析铁素体析出的临界冷却速度为0.7℃/s;冷却速度在1~4.5℃/s 范围内可得到全部贝氏体组织;当冷速大于4.5℃/s 时,不再有贝氏体生成,室温组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3.
通过Gleeble-3800热模拟机研究了一种连杆用中碳非调质钢的连续冷却转变组织变化规律,分析了冷却速度对转变组织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小于0.1℃/s时,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当冷却速度大于0.5℃/s时,开始发生贝氏体转变,在0.5~0.8℃/s冷速范围内,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当冷却速度大于1℃/s时开始发生马氏体转变,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贝氏体、马氏体含量逐渐增加,当冷却速度大于8℃/s时,组织全部为马氏体。实验钢的显微硬度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SBL 非调质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获得了试验用钢形变与未形变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相似文献   

5.
SBL非调质钢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SBL非调质钢奥氏连续冷却转变,获得了试验用钢形变与未形变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相似文献   

6.
采用DIL805L热膨胀仪,研究了Si-Mn-Mo系贝氏体非调质钢奥氏体连续冷却转变过程(CCT曲线),分析其显微组织及硬度、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试验钢在小于7℃/s较宽冷速范围内均可获得贝氏体+铁素体组织,且贝氏体以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2种形态存在。随着冷却速度增加,显微组织逐渐转变为以马氏体为主,同时晶粒细化作用增强,硬度及抗拉强度增加。可以通过对转变组织的控制,得到综合力学性能良好的贝氏体钢。  相似文献   

7.
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及其控锻控冷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发展现状,探讨了锻造温度、锻造变形量、变形速率及锻后冷却速度对非调质钢强韧化的影响,指出了旨在控制先共析铁素体组织参数和沉淀硬化效应的控锻控冷新技术。为稳定锻造用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性能,推动其规模化生产应用,开拓了前景。  相似文献   

8.
Nb-V复合微合金化中碳非调质钢的连续冷却转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Formastor-Digital膨胀仪测定了Nb-V复合微合金化中碳非调质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并测定了不同冷速下实验钢硬度的变化。分析了不同Nb、V含量对中碳非调质钢连续冷却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b、V含量的增加,相变点温度随之降低,并使得转变过程中珠光体、贝氏体转变区域变宽,组织中相应的体积分数增加。冷速在0.08~1℃/s时,组织主要为铁素体和珠光体;当冷速大于2.5℃/s时,开始发生贝氏体转变,随着冷速的进一步增加,贝氏体含量越来越多,并在5℃/s时出现马氏体组织。Nb-V复合微合金化实验钢受冷速的影响较大,随冷速的增大实验钢的显微硬度也随之提高。冷速分别在10℃/s和30℃/s时,硬度突然增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膨胀仪、金相显微镜与维氏硬度计对轿车前悬挂前后控制臂HN2154高氮非调质钢的过冷奥氏体在不同冷速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进行了测定,观察和测试了该试验钢在不同冷却条件下的组织号性能.结果表明,所测定的CCT曲线的可靠性已经得到实际工业生产的验证.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旋转弯曲疲劳实验和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实验研究了两种不同碳含量的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30MnVS和49MnVS的光滑样和缺口样(应力集中系数Kt=4)的高周疲劳破坏行为。结果表明,缺口对实验钢的疲劳极限具有显著的影响,30MnVS和49MnVS钢缺口样的疲劳极限较光滑样降低了约69%,呈现出较高的疲劳缺口敏感性。与49MnVS钢相比,30MnVS钢的光滑疲劳极限提高了11.0%,缺口疲劳极限提高了8.5%,但30MnVS钢的疲劳缺口敏感性及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均略高。两种实验钢的疲劳裂纹往往萌生于试样或缺口根部表面基体组织中的铁素体/珠光体边界,并优先沿着该边界扩展。实验结果及文献数据的拟合分析表明,可采用Kt的二次多项式拟合公式来简便地计算Kf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Gleeble模拟一种高铌微合金管线钢控轧控冷过程,研究了其组织及相变特征和变形对相变过程的影响。由膨胀量变化分析及组织观察,建立了该钢的连续冷却相变CCT曲线。结果表明,铌元素及变形促进了针状铁素体的形成,采用两阶段控轧,当冷速由0.5℃/s增加到50℃/s时,组织由多边形铁素体、准多边形铁素体向针状铁素体转变,但冷速低于5℃/s时,组织转变对冷速变化较敏感,当冷速继续增加时,组织结构变化不明显,而基体中的M/A组元变得更细小、弥散。  相似文献   

12.
使用DIL805A热膨胀仪测定了SWRCH35K钢的热膨胀曲线。采用切线法结合微观组织及硬度,绘制了试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分析了冷却速率对试验钢连续冷却过程组织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冷速在0.1~1℃/s范围时,试验钢的组织为多边形先共析铁素体和珠光体,随着冷速增加,组织细化,珠光体含量增加,硬度为148~165 HV;冷速为3℃/s时,开始出现少量魏氏组织及贝氏体,硬度增加至189 HV;冷速为5~50℃/s时,铁素体沿晶界呈网状,针状魏氏组织增加,组织为晶界铁素体、珠光体、魏氏组织和贝氏体,其中冷速为30~50℃/s时,铁素体含量大幅减少且尺寸明显减小,硬度为225~237 HV。珠光体在不同冷速下的形态不同,冷速较小时以片层及短棒状为主,还有少量球状,随着冷速增加,短棒状珠光体占比增加,片层及球状珠光体占比减小。  相似文献   

13.
65Mn钢连续冷却转变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膨胀法测定65Mn钢的CCT曲线。得到了高碳线材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组织转变的特点,确定了控冷工艺的冷速范围,为了得到最多的索氏体,需将65Mn钢相变时的冷速控制在1~3℃/s。此结果对实际生产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DIL805L型淬火膨胀仪上测定了一种700 MPa级汽车大梁钢(700L)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曲线),结合金相-硬度法分析其相变规律、相变组织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试验钢的临界点Ac3=898℃,Ac1=772℃;当冷速小于0.5℃/s时,过冷奥氏体的转变产物为铁素体、珠光体和少量贝氏体;当冷速大于0.5℃/...  相似文献   

15.
以Gleeble-2000型热力模拟试验机为平台,结合热膨胀切线法和求导法,确定了不同成分热成形钢各冷却速度下的相变行为。研究了新开发热成形钢中Si、Mn元素对静态连续冷却转变行为的影响,Si使中温贝氏体转变曲线向右下方移动,Mn稳定奥氏体组织的能力非常强,抑制铁素体、贝氏体中高温转变,可显著增加钢的淬透性。另外,利用金相分析检测方法对不同冷却速度下的显微组织和硬度变化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绘制了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用于指导热成形试验的工艺参数制定。  相似文献   

16.
以碳含量(质量分数)大于0.9%的过共析钢轨钢为研究对象,采用L78淬火膨胀仪研究了其在连续冷却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演变规律,并建立了过共析钢轨钢的连续冷却曲线,为制定过共析钢轨钢的合理轧后冷却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当冷却速度在5~10℃/s内时,能够有效减少渗碳体与马氏体等异常组织的产生以及细化珠光体的...  相似文献   

17.
采用热膨胀法测定了未变形和不同变形条件下海洋平台用钢E40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对E40钢的显微组织与硬度进行观察。通过分析不同变形量及冷却速度对试验钢相变及组织的影响规律,研究了变形工艺参数对铁素体相变和贝氏体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加,贝氏体量增多,铁素体量减少,铁素体的晶粒变细;随着变形量增加,铁素体与贝氏体晶粒均能得到细化。  相似文献   

18.
通过Gleeble热模拟试验、显微组织分析和硬度测试研究了Mn和Mo对耐候钢连续冷却转变行为和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50℃保温2 h和应变量50%条件下,当变形温度为950℃,冷速为1~20℃/s时,将Mn含量从1.0%提高到1.5%可使转变开始温度和结束温度分别由796~707℃和640~538℃降低到756~638℃和505~434℃,贝氏体形成临界冷速从4℃/s降低到1℃/s,形成全贝氏体组织的临界冷速从15℃/s降到4℃/s,硬度值从123~193 HV5提高到165~259 HV5;对于1.5%Mn钢,将变形温度从950℃降低到800℃后,增大了多边形铁素体转变区间,贝氏体形成临界冷速从4℃/s升高到20℃/s,硬度值从165~259 HV5减小到153~224 HV5;添加0.2%的Mo可使转变开始和结束温度分别由797~758℃和620~474℃降低到712~641℃和462~390℃,进一步降低了贝氏体形成临界冷速,硬度值从153~224 HV5提高到222~277 HV5。通过调节Mn和Mo含量,以及变形温度可得到不同显微组织和强度的耐候钢。  相似文献   

19.
采用热模拟方法结合组织观察和硬度测试,绘制出了微碳铝镇静钢热轧板(SPHE)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分析了SPHE钢动态及静态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及组织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冷却速率的增加,SPHE钢的硬度增加,连续冷却相变温度降低,晶粒尺寸减小;同一冷速下,动态连续转变时的相变点明显高于静态;变形条件下的γ+α两相区温度范围小于未变形条件下的,而且变形后的晶粒和渗碳体更加细小。  相似文献   

20.
针对Q420钢特厚板的生产工艺特点,利用Gleeble-2000热模拟试验机研究了该钢变形和未变形条件下的连续冷却过程中相变行为及组织演变规律,绘制了该钢的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分析了控轧控冷工艺对其连续冷却相变的影响。结果表明:Q420钢随着冷却速度的提高,奥氏体→铁素体开始转变温度Ar3降低,相变后铁素体晶粒细化;贝氏体开始转变温度(Bs)先升高后降低,贝氏体转变量逐渐增加。随着变形量的增加,CCT曲线整体向左上方移动,加速了铁素体和贝氏体相变。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铁素体相变温度升高,扩大了铁素体区,贝氏体相变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