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农坪金矿床产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地层与燕山期英云闪长(斑)岩接触部英云闪长斑岩体内,矿化类型为硅化蚀变类型,矿体受岩体内的NW-NE向断裂及裂隙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次火山岩型。  相似文献   

2.
马滴达北山金铜矿床产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地层与燕山期英云闪长岩(斑)岩接触带岩体一侧,矿化类型为硅化蚀变岩型,主矿体产在岩体的NW向断裂及裂隙构造中,矿床成因为次火山类型。  相似文献   

3.
农坪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类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坪金矿床产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与燕山期英云闪长(斑)岩接触带英云闪长(斑)岩体内。矿化类型为含金硅化蚀变岩型,矿体受NW、NE向断裂及裂隙构造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次火山热液型。  相似文献   

4.
Kaap Valley英云闪长岩侵入体的形成年龄约为3500Ma,是侵位于巴布顿绿岩带的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岩套中年龄老而且规模最大的深成侵入体之一。虽然在许多方面与该岩套中的其它深成侵入体相似,但Kaap Velley英云闪长岩体在化学成分上更富镁铁质,其中以角闪石而不是以黑云母作为主要的镁铁矿。此外,它还富含稀土元素。这些特征表明:仅仅用简单的高度部分熔融来解释该英云闪长岩的成因是不合适的,因为这需要更多的富长英质的奥长花岗岩从同一源岩中分熔出来。所以,不如把Kaap Valley英云闪长岩的原始岩浆看作是一种富含镑石、磷灰石等副矿物,并可能溶有CO_2气体相而且被镁铁质物质混染了的奥长花岗质岩浆。英云闪长岩中角内石的晶形和成分与那种认为角闪石是岩体侵入时没有被消化尽的镁铁质的变质火山岩围岩中的角闪石作为捕获晶保存下来的认识相矛盾。因此,可以推断岩浆的混染作用应该发生在岩体侵位以前。可能的形成机制是原始岩浆在深部混入和完全同化了基性的岩石,从而形成了一种相对偏基性的岩浆。在这种岩浆凝固时期,由于晶体发生分离并下沉而导致角闪石和角闪石十黑云母质英云闪长岩相的分凝作用。尔后,英云闪长岩浆大约是在3200Ma以底辟的方式侵位于目前所处的位置,而且在底辟作用过程中使与之接触的绿岩带发生变形。同时,底辟作用还改造了岩体本身原始的可能是近于水平的成分分带,其理有的几何图形最好可以解释为是一种由交叉构造线组成的棋盘格子构造。  相似文献   

5.
原划分的阿拉善群包含了时代、成因各异、构造样式有别、变质程度不同的变质地层和变形深成片麻岩体。作为一个岩石地层单元已不合适,应予解体并重新厘定。根据目前的研究,原阿拉善群可划分成3套变质地层单元和两个变形深成片麻岩杂岩。本区最古老的岩石地层单元为迭布斯格岩群,由深变质的变质表壳岩系组成,是区内的基底岩系。初步的锆石SHRIMP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它们形成于27亿年左右,属于新太古代。新建立的巴彦乌拉山岩组主要由变质火山岩组成,是区内的火山岩系。目前获得的年龄为2264Ma和2271Ma,属于古元古代。重新厘定的阿拉善岩群主要由变质碎屑岩和变质碳酸盐岩组成,是陆缘沉积岩系,形成于古元古代晚期或更晚。波罗斯坦庙英云闪长质-花岗质片麻岩杂岩,由早期的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和晚期的花岗质片麻岩组成。早期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形成于18亿年左右,晚期的花岗质片麻岩大致形成于古生代期间。毕及格台花岗闪长质片麻岩杂岩主要由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等组成,初步的同位素年龄测定结果显示它们的主期形成于8 ̄10亿年的晋宁期。  相似文献   

6.
新甫山、上港岩体分布于鲁西新太古代早期泰山岩群和英云闪长质片麻岩、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组成的古陆核的东北部。主要岩性为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及片麻状奥长花岗岩。根据新的锆石SHRIMPU—Pb定年结果,片麻状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为(2613±12)Ma,片麻状奥长花岗岩形成年龄为(26234±9)Ma,为新太古代中期形成。在泰山桃花峪一下港之间出露的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中奥长花岗质脉体锆石U—Pb年龄在2660~2600Ma。该期岩体是新太古代早期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发生变质作用与重熔岩浆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县南进行1∶5万区域地质填图过程中,在前人划分的下古生界地层中解体出一套前寒武系,其中分布有片麻状英云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表明为钙碱性系列,具有火山弧花岗岩特征。两个英云闪长岩体中单颗粒锆石LA-ICP-MS年龄分别为855±14Ma、836±12Ma,是目前为止喀喇昆仑地区仅有的新元古代岩浆事件年龄。填补了喀喇昆仑地区前寒武纪岩浆事件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8.
以往对鲁西新太古代地质研究主要是区域性的,对于露头尺度上的深入研究还不多见.本文对鲁西泰山栗杭地区的地质剖面进行了详细的野外地质和锆石SHRIMP年代学研究.岩石十分新鲜,类型多种多样,现象丰富且复杂.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和细粒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的岩浆锆石年龄分别为2.62 Ga和2.63 Ga,可解释为岩石的形成时代.另一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的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年龄相近,均为~2.57 Ga,其地质意义需进一步工作来确定.奥长花岗质岩脉的形成时代为2.60 Ga.闪长质片麻岩侵入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和奥长花岗质岩脉,岩浆锆石年龄为2.52 Ga,存在2.66~2.69 Ga外来锆石.研究表明,泰山地区存在不同时代(~2.7 Ga和~2.6 Ga)英云闪长质片麻岩,仅根据野外特征难以相互区别.该剖面所记录的岩浆构造热事件是鲁西地区新太古代地质演化的缩影,但缺失~2.7 Ga TTG岩石记录.   相似文献   

9.
刘强 《甘肃地质》2005,14(1):9-14
干河梁岩体是中酸性复式岩体,不同岩石类型之间接触关系清楚,由早到晚其侵位顺序为石英闪长岩→英云闪长岩→花岗闪长岩→斑状二长花岗岩→黑云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表明,该岩体与碰撞后型花岗岩相似。依据同位素测年结果,确定其侵位时代为晚古生代晚期。  相似文献   

10.
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的鲁西地区,太古宙结晶基底主要分两个单元:西部的TTG(tonalitic英云闪长质-trondhjemitic奥长花岗质-granodioritic花岗闪长质)岩石单元和东部的片麻状二长花岗岩单元。鲁西的两个岩石单元沿北北西向古构造带拼贴,沿古构造带侵位一些深成闪长岩体。在该古构造带的南部发育的深成闪长岩体的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给出了上交点年龄2534±77Ma,近谐和点年龄为2536±26Ma,代表在晚太古代末(~2.5Ga)沿古构造带拼贴过程中的深成岩浆活动,是鲁西地区前寒武纪完成克拉通化的陆壳固结作用。从地质年代学和区域地质上,本文确定了沿北西走向的泰山-蒙山古构造带分布的南部蒙山闪长岩体与北部的泰山闪长岩体处于同一条深成岩浆活动带,这表明鲁西地区新太古代末TTG岩区与二长花岗岩区两个单元沿古构造带拼贴是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在新太古代末发生的重要大地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11.
程裕淇确定了泰山岩群雁翎关组、山草峪组、柳杭组地层划分,在斜长角闪岩中发现残存的变余杏仁状构造和岩流特征,正确区分了变基性熔岩流、变火山凝灰质岩和变基性脉体。原化马湾组黑云斜长片麻岩为新太古代早期条带状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富山背斜的片麻状奥长花岗岩锆石SHRIMPU—Pb年龄(2612±20)Ma,其侵入的具变余气孔状充填构造的斜长角闪岩属于雁翎关组;而李家庄倒转向斜核部的柳杭组含砾黑云变粒岩中最年轻的碎屑锆石SHRIMPU—Pb年龄(2524±7)Ma。  相似文献   

12.
鲁西花岗-绿岩带是华北克拉通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典型代表.表壳岩系包括泰山岩群、孟家屯岩组和济宁岩群.其中,泰山岩群是鲁西地区规模最大的表壳岩系,曾认为形成于新太古代早期,而济宁岩群曾认为形成于古元古代.根据野外地质和表壳岩系及相关岩石的锆石SHRIMP U-Pb定年,本文对表壳岩系形成时代进行了重新划分.1)新太古代早期(2.70~2.75Ga)表壳岩系,包括原泰山岩群的雁翎关岩组和柳行岩组下段的大部分及孟家屯岩组.2)新太古代晚期(2.525~2.56Ga)表壳岩系,包括原泰山岩群的山草峪岩组、柳行岩组上段和下段的一部分及济宁岩群.它们在岩石组合、变质变形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BIF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这是华北克拉通迄今唯一分辨出新太古代早期和晚期表壳岩系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为了确定鲁西莲花山地区新太古代晚期二长花岗岩中的表壳岩包体的形成时代,并探讨与相邻雁翎关地区的雁翎关岩组中的新太古代早期变质火山岩系的关系。本文对表壳岩包体及相关岩石进行了锆石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壳岩包体主要由变质超基性岩和斜长角闪岩组成,另含少量(黑云)角闪变粒岩和黑云变粒岩。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角闪变粒岩的岩浆锆石年龄为2 757 Ma;侵入斜长角闪岩的奥长花岗岩脉的年龄为2 593 Ma;从变质超基性岩分选出很少锆石,它们普遍遭受强烈变质重结晶,207Pb/206Pb年龄为2 657~2 397 Ma。变质超基性岩具轻稀土亏损型或平坦型稀土模式,斜长角闪岩具平坦型稀土模式,角闪变粒岩具轻稀土略富集稀土模式,虽然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但都无明显Nb、Ta亏损。表壳岩包体的岩石组合、地球化学组成特征和形成时代可与相邻雁翎关地区的雁翎关岩组中的新太古代早期变质火山岩系对比,形成于大洋环境。新太古代早期表壳岩的原有分布范围应比现在所见到的更为广泛。  相似文献   

14.
鲁西泰山岩群柳杭岩组中,典型变质枕状玄武岩出露在济南章丘的团员沟村西一带。本文对变质枕状玄武岩的野外地质和岩相学特征,作了详细描述。电子探针分析表明,岩枕内部既有原生斜长石(An>30),又有绿片岩相变质形成的钠长石(An<10)。侵入柳杭岩组的片麻状奥长花岗岩中的岩浆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707±9Ma,它限制了泰山岩群形成时代不晚于2.71Ga。  相似文献   

15.
山东新泰孟家屯岩组锆石特征及其年代学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借助于离子探针技术(SHRIMPⅠ),对孟家屯岩组的石榴子石石英岩、含十字石石榴黑云母片岩、斜长角闪岩,以及孟家屯岩组的围岩条带状黑云斜长片麻岩(原岩为英云闪长岩)等进行了锆石年代学测定,并结合阴极发光和背散射电子图像反映出的锆石形态和微区特征,得出不同锆石微区的年龄。经分析有几组年龄值,分别为:2742Ma和2717Ma,2695Ma,2642~2620Ma。结合笔者其他的研究分析,它们分别代表孟家屯岩组源区岩石年龄、英云闪长岩的侵入年龄、变质作用年龄。在此基础上,较为完整的论述了孟家屯岩组演化历史。本文的同位素年代学资料为鲁西孟家屯岩组最新的资料,尤其是首次获得了孟家屯岩组准确的源区岩石年龄,并且准确地限定了孟家屯岩组的形成时代。对研究孟家屯岩组,以及泰山岩群和整个鲁西的地质演化历史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岩石化学、地球化学资料表明,中晚元古代开原岩群蛇绿混杂岩由蛇绿岩和岛弧拉斑玄武岩、钙碱玄武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石岩)、钙碱性基性—中性火山岩(变粒岩)、陆缘碎屑岩(浅粒岩)组成。蛇绿岩由绿泥滑石片岩(橄榄岩)、角闪岩类岩石(大洋拉斑玄武岩)、石英岩(远洋深海硅质岩)组成。与内蒙古温都尔庙群蛇绿岩,吉林色洛河群同时位于古华北陆块北缘,为陆缘活动带向古华北陆块俯冲形成。这表明古华北陆块北缘造山带在中晚元古代即已出现。  相似文献   

17.
王伟 《岩石学报》2015,31(10):2959-2973
绿岩带记录了早期地球岩浆活动和表生环境的丰富信息,是揭示地质演化历史和规律的重要研究对象。鲁西地区的泰山岩群具有典型的绿岩带组合,其中雁翎关和柳杭岩组的变质玄武岩是新太古代火山岩系的代表,广泛分布于鲁西中部地区,对还原鲁西新太古代的地质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在七星台地区雁翎关岩组变质玄武岩中存在变安山岩夹层,对其进行锆石SHRIMP U-Pb定年,11颗岩浆锆石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为2744±12Ma(MSWD=1.6),表明区域内雁翎关岩组的变质玄武岩系形成于~2.7Ga。地球化学研究显示七星台地区泰山岩群雁翎关岩组的变玄武岩主体属于亚碱性高铁拉斑玄武岩系,它们的Si O2含量为48.2%~51.6%,Mg O介于3.22%~7.66%之间,Ti O2含量为0.63%~1.78%,主量元素Si O2、Ti O2、Al2O3和Fe O与Mg O都没有明显的协变关系。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模式有两类,多数以轻稀土弱富集为特征,稀土总量为47.5×10-6~143.8×10-6,少数样品的轻稀土弱亏损,配分模式与N-MORB接近。七星台地区雁翎关岩组变玄武岩的主、微量元素组成和演化趋势与区域内柳杭岩组中低Ti和高Ti变质玄武岩都有差别。在Nb/Th与Nb/La、(La/Sm)CN和Ti/Ti*的协变关系图解中,雁翎关岩组一部分样品与现代和一些新太古代岛弧玄武岩的成份类似,另一部分具有接近原始地幔的Nb/Th、(La/Sm)CN和Ti/Ti*比值。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暗示泰山岩群的雁翎关岩组很可能与北美、西澳和印度等新太古代早期形成的绿岩带火山岩系类似,由科马提岩-拉斑玄武岩和拉斑玄武岩、钙碱性玄武岩及安山岩两类火山岩组合复合而成,鲁西在新太古代早期的演化历史比目前的认识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18.
张海祥  张伯友 《中国地质》2003,30(3):254-260
对星子群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表明,星子群变质岩中的片岩和变粒岩的原岩是沉积岩,其中云母片岩的原岩为粘土岩,石英片岩和变粒岩的原岩是杂砂岩或亚杂砂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片岩和榴闪岩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变质沉积岩的形成构造环境判别结果表明,它们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而变质基性火山岩属于岛弧拉斑玄武岩与大洋拉斑玄武岩的过渡类型,它们形成于拉张盆地。  相似文献   

19.
荆山岩群是胶北地体最重要的古元古代变沉积岩系之一,经历了高角闪岩相?麻粒岩相变质与韧性变形,准确限定其沉积时代与物质来源对探究胶?辽?吉带古元古代构造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LA-ICP-MS(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旌旗山地区荆山岩群禄格庄岩组中长石石英岩进行了锆石U-Pb测年和稀土元素分析.根据碎屑锆石内部结构和年龄结果,认为在最年轻一组碎屑锆石中谐和的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2 120 Ma,可以大致限定其原岩的最大沉积时代,两件样品获得的变质年龄分别为1 886±12 Ma与1 969±23 Ma,结合区内禄格庄岩组被2 103~2 085 Ma二长花岗质片麻岩侵入的地质关系,初步限定旌旗山地区禄格庄岩组的沉积时代约为2 100 Ma.长石石英岩中有效碎屑锆石年龄谱图呈现2 105 Ma主峰值年龄和2 185 Ma次峰值年龄,指示旌旗山地区禄格庄岩组的主要物源为古元古代(2 200~ 2 100 Ma)中?酸性岩浆岩或再循环的产物,同时接受了少量太古宙的碎屑物质.综合胶?辽?吉带已发表的其他相关数据,认为以荆山岩群禄格庄岩组为代表的胶?辽?吉带南侧底部变沉积岩沉积时可能位于弧后盆地靠近岛弧一侧,以粉子山岩群小宋岩组为代表的胶?辽?吉带北侧底部变沉积岩则可能位于弧后盆地靠近太古宙大陆一侧.   相似文献   

20.
在鲁西地区,确定了泰山岩群主体形成时代为2 750-2 700 Ma,属新太古代早期。锆石SHRIMP U-Pb定年:雁翎关组角闪变粒岩(2 747±7)Ma,柳杭组黑云变粒岩(2 739±16)Ma、(2 703±6)Ma,侵入雁翎关组底部透闪阳起片岩的片麻状石英闪长岩(2 740±6)Ma。济宁(岩)群碎屑锆石年龄(2 700-2 665)Ma,岩浆锆石年龄(2 561±24)Ma,所以济宁(岩)群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而不是以往认为的古元古代。在鲁东地区,发现了中太古代表壳岩系、花岗质岩石和新太古代早期TTG花岗质岩石;荆山群和粉子山群的形成时代为古元古代晚期。荆山群大理岩被锆石SHRIMP U-Pb年龄(1 868±11)Ma、(1 852±9)Ma的莱州组合西水夼单元辉长岩、闪长岩侵入,并一起遭受变质变形作用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