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年阿根廷医生Parodi首次成功将腹主动脉瘤(AAA)腔内隔绝术应用于临床以后[1],该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但国内至今尚未普遍开展。我院2001年成功为2例AAA患者施行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类严重的动脉扩张性疾病,其致命并发症是动脉瘤瘤体破裂引起大出血致死。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调整,本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研究旨在总结AAA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方法以及评价其效果。方法:使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结果:9例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均获得成功,腹主动脉瘤瘤体成功隔绝。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大动脉瘤具有安全、微创、效果确切等优点,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基础上,开展腔内隔绝术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4.
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的致命并发症是动脉瘤破裂致大出血死亡,症状性AAA两年之内的自然破裂率达到50%[1-2]。腔内隔绝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3],为高龄不能耐受传统手术的病人提供了手术治愈的机会。因AAA患者术后存在出血、栓塞、下肢动脉损伤、肾功能衰竭、感染等并发症的危险[4],为保证手术的顺利完成,作者对AAA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探索与实践。1临床资料本院2003-05/2007-12月行AAA腔内隔绝术治疗者15例,其中男13例,女2例,年龄42~74岁,平均62.3岁。13例患者合并高血压,5例患者合并冠状动脉慢性供血不足,2例患者合并糖尿病,3例患者术前肾功能轻度减退。  相似文献   

5.
周佩如  李菊兰 《广东医学》2004,25(9):1110-1110
腔内隔绝术(endovascular exclusion,EVE)已成为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rn,AAA)的微创替代疗法是近年来血管外科的发展热点,传统的EVE适应证是Ⅰ型、ⅡA型和ⅡB型,而ⅡC型则因病变超越髂动脉分叉而成为EVE的相对禁忌证。我院于2004年1月成功为1例ⅡC型腹主动脉瘤患者进行腔内隔绝术同时封闭右侧髂动脉进行右股动脉与左股动脉人造血管搭桥术,术后经过严密观察与护理,现患者已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 对20例主动脉病变患者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并做好术前、术中、术后的心理护理、饮食及合并症、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 20例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经精心护理,疗效满意,恢复良好.结论 术前的仔细准备,术中的密切观察,术后精心护理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方法以及评价其效果。方法:采有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5例,对手术时机、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治疗后5例夹层动脉瘤的假腔立刻消失,动脉瘤腔内隔绝手术均获得成功。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大动脉瘤具有安全、创伤少、效果确切等优点,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基础上,开展腔内隔绝术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主动脉夹层进行诊断和腔内隔绝术的应用进行分析,明确临床应用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5月-2015年7月间接受主动脉夹层诊断和腔内隔绝术的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接受主动脉夹层诊断和腔内隔绝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4例患者在接受主动脉夹层诊断之后成功进行腔内隔绝术,没有出现死亡。并且在术后3个月之后,所有患者恢复健康。结论:腔内隔绝术能够更好地保证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取得较高的治愈效果。术后患者能够有效的恢复健康,死亡率低没有并发症的出现。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主动脉腔内隔绝术的DSA技术配合方法。方法对20例主动脉病变患者行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并做好DSA技术配合。结果20例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均获成功。疗效满意,恢复良好。结论完善的DSA技术配合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赖宇林  曾丽 《吉林医学》2012,33(19):4165-4166
目的:探讨双源螺旋CTA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的诊断价值。方法:18例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后行双源螺旋CTA扫描,重建方法为VR、MPR、MPI。观察分析原始图像及三维重建图像。结果:18例中有3例术后出现内漏,其中1例为肠系膜上动脉夹层。9例假腔内大量血栓形成。5例支架外瘤体完全血栓化。1例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双源螺旋CTA有利于腔内隔绝术后病变的观察,应作为腔内隔绝术后主要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胜榕 《当代医学》2010,16(33):122-12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1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实行腔内隔绝术,针对术前后进行护理。结果 31例患者未发生护理并发症,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患者,术前加强血压和疼痛的观察与护理及预防夹层撕裂的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加强切口护理、肾功能的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减轻患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经验。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采用血管腔内修复治疗腹主动脉瘤20例。结果:20例患者腹主动脉瘤均成功隔绝,术后3~6月CT复查,无支架移位、狭窄变形、内漏,被隔绝瘤腔内血栓形成。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具有成功率高、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避免了外科开腹手术的缺点,为老年高危患者赢得了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腔内隔绝术治疗大动脉瘤的方法以及评价其效果。方法 我院自2000年10月~2003年5月共开展Stanford“B”型胸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9例。结果 所有病例手术上均获得成功,动脉夹层的假腔立刻消失。结论 腔内隔绝术治疗Stanford“B”型胸主动脉瘤具有创伤少、安全、效果确切等优点。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基础上,开展腔内隔绝术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微创腔内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1 主动脉夹层的微创腔内治疗是腔内隔绝术 ( en-dovascular graftexclusion,EVGE)在治疗腹主动脉瘤获得成功之后的最重大发展 ,1 992年 Dake等 [1]首先以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获得成功 ,此后在日本、荷兰、德国等国家都有报道。但是与问世比它仅早两年的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相比 ,该技术的发展速度和普及程度均很缓慢。究其原因 ,并非主动脉夹层腔内隔绝术的操作技术比腹主动脉瘤的腔内治疗困难 (多数情况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比腹主动脉瘤简单 ) ,而是因为关于主动脉腔内治疗的许多理论问题至今仍然存在争议。在此仅结合近期相关…  相似文献   

15.
金一琦 《苏州医学》2009,32(2):119-120,88
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AAA)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主动脉局限扩张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目前其发病率逐年增高。主动脉重建术和腔内隔绝术使AAA的手术治疗有了很大的进展。自1991年阿根廷医生Parodi等首次报道经血管腔内治疗(endovascular repair,EVAR)AAA取得成功后,20余年来该技术在世界各地大型医院或研究中心相继开展,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进一步证实,本文仅就近来年AAA腔内治疗的进展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腔内隔绝术治疗腹主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成功置入支架。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下肢动脉栓塞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1例术后第2d出现牙龈出血外,未发现支架移位、内漏、股动脉切口血肿和主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腔内隔绝术是治疗腹主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术前全面细致的准备和术后精心的护理对于保证手术成功,降低死亡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回顾性分析腔内隔绝术治疗胸腹主动脉夹层10例的效果。 方法 2007年5月-2010年6月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心血管外科实施腔内隔绝术治疗10例Debakey III型胸腹降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采用增强CT进行随访。 结果 10例患者成功植入Medtronic Valiant直型支架10枚。支架直径为30-36mm,长度为100-200mm。随访3~24个月,所有支架位置、形态正常。无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II型内漏1例,6个月时复查内漏消失。所有病例近端内膜破口封闭,胸腹主动脉真腔扩大,假腔缩小。 结论 腔内隔绝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Debakey III型胸腹降主动脉夹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34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2002年至2005年34例Stanford B型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全麻下行腔内隔绝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均成功实行了带膜支架腔内隔绝术,1例因为导丝不能进入真腔而放弃腔内手术,未出现死亡现象,术后疼痛症状即刻得到改善,高血压在1周至半年左右均得到改善.术后随访3—29个月(平均15个月),其中25例行CT复查,9例行DSA复查,结论带膜支架血管腔内隔绝术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提高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水平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3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的护理重点.结果 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1±1.5)d,手术均成功置入支架.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下肢动脉栓塞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外,未发现支架移位、内漏、股动脉切口血肿和主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 围手术期的护理是腔内隔绝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后,可以提高腔内隔绝术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提高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水平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腔内隔绝术治疗的30例腹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腹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术前护理和术后护理的护理重点。结果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1±1.5)d,手术均成功置入支架。除1例患者术后出现左下肢动脉栓塞行股动脉切开取栓术外,未发现支架移位、内漏、股动脉切口血肿和主动脉损伤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腔内隔绝术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合理科学的护理干预后,可以提高腔内隔绝术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