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性、35岁,术前各项检查正常因患子宫肌瘤于1993年第4月20日15时于全麻下打子宫及附件切除术.硫喷妥钠.司可林静脉诱导.插管后1%普鲁卡因.0.1%司可林.安氟醚静吸复合全麻.16时20分手术结束.术中出血约100ml补液1940m1.尿量200m1.手术麻醉经过顺利,  相似文献   

2.
左肺动脉主干与叶间动脉远端吻合治疗中心型肺癌1例报告原和平1丁悌1范爱勤2孙权11病例介绍患者,男,56岁。因间断性咳嗽、发烧5个月,痰中带血20d以左肺中心型肺癌收治入院。经术前充分准备后于1995年4月17日上午在全麻下经左胸第5肋间剖胸探查。术...  相似文献   

3.
经颞浅动脉逆行插管交替灌注替尼泊甙(VM-26)、尼莫司汀(ACNU)、白细胞介素2和20%甘露醇治疗恶性脑胶质瘤7例和淋巴瘤1例。化疗后4~8周,结果显效2例,有效5例,无效1例。并发脑积水2例,血白细胞下降1例。此法比较简便、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全身反应轻  相似文献   

4.
多数胃癌病例在确诊时已属晚期,手术根治者仅20%~30%[1]。综合治疗后的5a生存率为20%~40%,为提高疗效及手术切除率,我院自1996年10月-1998年1月对15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为胃癌的患者用介入法行高选择动脉插管化疗(HSAPC),现报...  相似文献   

5.
早期乳腺癌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乳腺癌的治疗王德元天津市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天津市300060)在兴起使用周身化疗之前,T1N0乳腺癌手术后的10年生存率为83%,20年生存率为79%;如T<1cm时,其10年生存率为91%,20年生存率为88%。T1N1仅1个淋巴结转移的10...  相似文献   

6.
格拉司琼预防化疗所致呕吐的临床验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评价格拉司琼预防化疗所致呕吐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112例分成3组:1)康泉自身对照组21例:2)胃复安自身对照组10例;3)开放组81例。格拉司琼或康泉3mg化疗前静注,1天化疗方案当天用;3天或5天方案第1、3天用。胃复安20mg每次化疗前骨注。结果:第1组康泉和格拉司琼有效率均为90.5%(P=0.5);第2组胃复安和格拉司琼有效率分别为70%和100%;第3组有效率为88.9%;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本文报道分析了维甲酸联合放射治疗与单纯放射治疗,对中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放射治疗期间的毒副反应。方法从1994年1月至1995年1月收治中晚期肺腺癌20例,10例维甲酸加放疗,10例单纯放射治疗,两组均用直线加速器,常规分割放射治疗,肿瘤量60~70Gy/6~7周,维甲酸加放疗组,放疗前10~20分钟口服维甲酸30~60mg/m2。从放疗开始连服46天为1周期,放疗结束后休息7~14天重复1个周期。结果维甲酸加放疗组:CR60%,PR20%,S20%;单纯放疗组:CR40%,PR40%,S20%。在治疗过程中观察血象,肝、肾功能、胃肠道反应两组均未发现明显毒反映。结论结果显示放疗加维甲酸治疗中晚期肺腺癌疗效优于单纯放射治疗,其机理在于维甲酸使G1期延滞和G2~S期转换受到抑制,使癌细胞阻断于对放射线敏感的G1期增加放疗效果,使肿瘤消失变快  相似文献   

8.
吉林  王健 《肿瘤防治研究》1994,21(3):168-169
本文报道1991年9月至1992年9月采用高剂量率后装腔内近距离放疗结合体外放射治疗20例直肠腺癌的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4例(4/20,20%),部分缓解(PR)7例(7/20,35%),微效(MR)6例(6/20,30%),稳定(S)2例(2/20,10%),进展(P)1例(1/20,5%).近期并发症轻微,远期反应及并发症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9.
胆总管腺癌术后肝脾转移1例刘宁,王君,司品现患者男性,67岁,因全身皮肤进行性黄染20余天,于1994年2月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全身皮肤粘膜及巩膜黄染,表浅淋巴结不肿大,心肺正常,右上腹压痛,肝脾于肋下未触及,肝区有叩痛,莫菲氏征(±)。CT示...  相似文献   

10.
临床发现胃癌伴肝转移者约占5~8%;结、直肠癌病人治疗时已有10~25%有肝转移〔1〕。据报道,胃、结、直肠癌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肝转移,高达35%,其生存期一般是4~12个月〔2〕。随着外科学的发展,只有20~30%的病人可手术切除〔1〕。但大部分...  相似文献   

11.
比较了荧光显微镜观察法,流式细胞仪检测法及TdT末端标记法检测高能X线及加热诱导人鼻咽癌细胞系的凋亡指数。结果发现CNE-2细胞系受照2、4、8、12及20Gy后三种检测方法的凋亡指数荧光法分别为15%、20%、31%、38%及48%;流式法为16.5%、20.1%、33%、42.3%及47.5%;TdT法为24.6%、30.0%、40.6%、50.1%及58.7%。我们使用TdT法作为加热诱导凋亡的检测方法,发现于41℃培养0.5、1、1.5、2.5h后凋亡指数分别为16.7%、24.5%、30.7%及43%。结果提示TdT末端标记法是比较敏感的检测方法,CNE-2细胞系是对放、热疗均较敏感的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切除长度与预后的关系(附536例随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536例食管癌术后患者1~4年的随访,发现癌旁食管切除长度从1至10cm以上时,复发率为20.0%至0%,转移率为65.0%至11.7%,死亡率为40.0%至8.8%,未发现转移及复发的“无瘤”生存率为25.0%至88.2%,表明癌旁食管切除长度与术后复发,转移,死亡率呈负相关,而与生存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柳开忠  刘甬民 《浙江肿瘤》2000,6(3):160-161
「目的」研究枢丹和格拉司琼在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抗呕吐作用,并比较两者对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枢丹组(4mg,n=30)、格拉司琼组(3mg,n=30)和安慰剂组(生理盐水,n=30)诱导前静推枢丹或格拉司琼或安慰剂,双盲法观察术后24小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枢丹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23%,17%)与格拉司琼组(20%,13  相似文献   

14.
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肺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杨海山  王每先 《中国肿瘤临床》1994,21(2):110-112,T000
本文报告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治疗的中晚期肺癌20例,其中小细胞肺癌14例,腺癌4例,鳞状细胞癌2例。属于Ⅱ期6例,Ⅲ期14例。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均表现为多血管型。20例均经支气管动脉先灌注地塞米松10mg,阿霉素40-50mg;再将丝裂霉素20mg用5-FU1.0-1.5ml溶解,再加40%碘化油1-3ml,充分混合后,进行支气管动脉栓塞。疗效明显,术后1-6个月复查,总有效率为100%。  相似文献   

15.
抑癌多糖——LAK细胞活性增强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抑癌多糖──LAK细胞活性增强剂李金锋综述黄信孚林本耀审校北京医科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市100036)LAK/IL-2疗法临床应用治疗晚期恶性肿瘤日渐增多,且取得一定疗效,尤其对恶性黑色素瘤、肾细胞癌、淋巴瘤等有效率达20%~57%[1,2]。但此...  相似文献   

16.
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有生殖细胞瘤、胚胎性癌、内胚窦瘤、畸胎瘤和绒毛膜上皮癌。生殖细胞来源的肿瘤最常累及生殖器官,但也可出现于性腺以外部位,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率为0.1%-3.4%,其中生殖细胞瘤占40%,畸胎瘤占20%,内胚窦瘤,胚胎性癌和绒毛膜上皮癌占10%,混合性肿瘤占30%。  相似文献   

17.
维库溴铵在肝癌手术麻醉中作用时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旭东  何伟雄  许梅曦  蒋艳波 《癌症》1996,15(5):376-377
20例肝功能轻度损害的肝癌手术病人与20例非肝癌手术病人,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术中静滴维库溴铵,通过TOF监测肌松程度,使T4/T1维持5-10%之间,观察比较维库溴铵在两组手术病人中的用药量及恢复时间。结果:两组病人的用药量及恢复时间无显著差异。肝癌组分别为076±014μg/kg.min及1917±520min,非肝癌组分别为0.75±0.11μg/kg.min及16.58±5.20min,肝癌手术麻醉并不影响维库溴铵的作用时效。在肝功能轻度损害的肝癌手术麻醉中,可按正常剂量应用维库溴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用于老年肿瘤病人在全麻诱导对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普胸手术40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1组)20例,中青年组(2组)20例。麻醉诱导时静注咪唑安定0.2mg/kg,观察诱导期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 诱导后两组病人的SBP、DBP、MAP降低,1组更明显(P〈0.05)。插管后两组SBP均回升(P〈0.05),2组的DBP、MAP有更明显的升高(P〈0.01)。整个诱导期间两组病例的HR变化不大。结论 咪唑安定麻醉效果强,起效快,适宜于全麻诱导,在老年病人诱导插管中能有效地抑制心血管反应,对老年病人可以安全地使用。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2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秉勋  林小军 《癌症》1993,12(5):440-442
自1965年5月至1991年7月共收治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20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0例中完全切除者15例,部分切除者4例,活检1例。肿瘤切除合并肾,肠襻等邻近器官切除者达12例。全组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是57.1%和20.0%,完全切除组的5年10年生存率分别是63.6%和28.6%。20例病人共进行了48次切除手术。首次手术死亡2例。着重讨论了本病的诊断、治疗和突出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射线诱发肾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和射线对肾癌细胞P53,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标记的流式细胞技术定性和定量分析射线诱导肾癌细胞凋亡。利用P53和Bcl-2单抗进行SPTM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0Gy、5Gy、10Gy、15Gy和20Gy照射后细胞凋亡量分别为1.02%、0.03%、7.03%、4.22%和36.09%。0Gy照射组P53表达标记指数为0.80%,20Gy照射后P53表达明显增加达23.80%。0Gy照射组Bcl-2基因表达为24.40%,20Gy照射后Bcl-2基因表达明显减少为1.80%。结论低剂量X射线照射诱发肾癌细胞凋亡量很低,20Gy时明显增加。射线诱发肾癌细胞凋亡伴随P53基因表达增加和Bcl-2基因表达减少,提示射线诱发细胞凋亡是多基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