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薛罡  赵洪宾 《给水排水》2002,28(7):26-28
锰难氧化去除是地下水除铁除锰工程应用面临的最大技术难题。针对这一问题 ,分析了常规除铁除锰技术的局限性 ,论述了近年来该领域的新发展方向———生物法除锰的研究现状及技术特点 ,阐明了生物法技术今后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
绥滨县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黑龙江、松花江两江汇合的三角洲地带,大气降雨和地表水补给,形成了丰富、均衡的地下水资源,但水质较差,部分指标严重超标,必须进行地下水处理。 一、原水水质及处理工艺选择 从绥滨县地下水水质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超标物质主要是水中铁、锰离子。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一般采用如下接触氧化法的除铁、除锰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除铁除锰现代观   总被引:45,自引:6,他引:39  
本文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工艺的原理和优缺点,最后简要介绍了作者近年研究成功的生物氧化除锰新技术。  相似文献   

4.
信息市场     
地下水生物固锰除锰技术通过鉴定 由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承担的建设部“八·五”科技攻关项目85-05-02“地下水生物固锰除锰技术”课题于1996年7月12日在长春通过了由建设部科技司主持的鉴定。 经过与会专家的广泛深入讨论,一致认为:通过生产性除锰滤层的微生物接种、培养和成熟过程中的计数,以及成熟滤砂与未成熟滤砂的灭活实验,得出了除锰滤层的成熟过程是微生物群落繁殖和平衡过程的结论,发现了微生物不仅附着在滤砂表面,同时也包埋在滤料空隙的铁泥之中,证明了Mn~(2+)的氧化是以细菌为主的生物固锰除锰作用,从而确立了生物除锰的机制。从成熟滤料中分离出了Mn~(2+)的氧化菌并进行了活性定位;用此机制设计与运行的除锰水厂,可在2~3个月内达到锰滤层的成熟,并使滤后水Mn~(2+)含量稳定在痕量的程度。根据查新报告,国内外对地下水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除铁除锰机理的革新与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本文对我国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进行了总结和评述.作者认为:在去除机理上,主要是活性滤膜内铁锰细菌所起的生物吸附氧化作用,而不是MnO_2的催化作用;单纯的曝气接触氧化工艺只能除铁,不能除锰.而生物接触滤池可同时去除铁锰.对铁、锰共存的水质,设计时应重点考虑锰的去除.  相似文献   

6.
南方山地丘陵区规模畜禽养殖对水环境影响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南方山地丘陵区典型规模畜禽养殖集中地为研究区域,通过对该研究区域周边地表水及地下水的调查采样,分析主要污染物时空变异及污染物形态之间的变化,并对周边水环境进行初步评价。结果表明:规模化畜禽养殖区域的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已经受到严重污染;养殖场的环保处理设施与养殖规模不配套造成大量污染物进入地表水环境;生物氧化塘的护堤和塘底未经防渗处理,造成下游地下水污染;养殖场排放的污水经厌氧和好氧生物处理后富含有机质、氨氮、可溶态有机磷,利于作物吸收和生长,应尽量循环使用。指出由于养殖污水变化较大,为避免二次环境污染,必须处理达标后结合配方施肥技术按需回用农田。  相似文献   

7.
除铁除锰生物滤层内铁锰去除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熟生物滤层中铁、锰去除的相关性研究表明:生物滤层内铁与锰的去除在一定条件下是存在相关关系的。在一定的进水铁、锰浓度范围内,生物滤层的除铁除锰能力不受进水铁、锰浓度的影响。当铁、锰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生物滤层的除铁除锰效果将受到影响。实际工程也表明:对于大多数地区的含铁含锰地下水水质而言(铁<6 mg/L,锰<1~2 mg/L),原水铁、锰浓度的变化不影响生物滤层的除铁除锰效果。因此可以认为,生物除铁除锰技术广泛适用于各地含铁含锰水的净化。  相似文献   

8.
臭氧-活性炭处理污染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净化哈尔滨段的松花江水和该市受污染的地下水,我们采用臭氧-活性炭技术对去除嗅味、色度、浊度、铁、锰、有机物、细菌等进行了试验。研究了合理的臭氧氧化程度,氧化时间及氧化位置;臭氧改善活性炭吸附功能和生物氧化延长活性炭寿命的效果;试验确定臭氧、活性炭组合的工艺步骤和各单元的工艺参数,并对除污染机理进行}了探讨。一、试验方法首先建造了一套净化能力为8吨/日的试  相似文献   

9.
生物除锰滤池启动过程中接种锰氧化菌可以缩短除锰滤层的成熟期,因此高效且易得的菌种对生物除锰技术的应用具有实用价值。研究选取活性污泥、含锰水井的井壁泥和浅层土壤,用JFM 和PYCM 两种培养基进行除锰菌的培养。小试结果表明,活性污泥和井壁泥作为除锰滤层启动的菌源是可行的。用培养的两种除锰菌对模拟滤柱进行启动,在接种的条件下,投加与除锰菌适宜的营养可缩短滤层的成熟期,当用活性污泥作为接种菌源时,投加营养的滤层80 d滤层即可成熟,不投加营养成熟期则延长至100 d以上;而不接种的滤层在同样操作条件下难以实现滤料成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农村饮水工程水质多存在铁、锰元素超标问题,从技术方法、滤料组成、工艺流程、使用寿命、操作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农村饮用水除铁、除锰技术原理。结合辽宁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除铁、除锰应用情况,就生物板结除铁、除锰技术,氧化除铁、除锰技术,以及二次曝气除铁、除锰技术进行分析比较,分析接触过滤、生物过滤、离子交换、曝气氧化以及膜技术的技术特点以及净水后水质指标。选取典型农村饮水工程,分析我省目前应用较多的维康净水设备、DLK净水设备处理后水质指标,总结除铁、除锰技术优缺点和使用范围,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除铁、除锰设备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饮用水除铁除锰科学技术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的水资源中,含铁锰的水源占有很大的比例,除铁除锰技术是水质工程界长久的研究课题。以历史文献为依据,铁锰的地球化学性质和氧化还原机制为基础,解析百余年来除铁除锰科学技术的发展轨迹和必然趋势,从而明确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纳滤膜净化地下水时预处理工艺的选择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不同地下水水质,分别以活性炭、石英砂、锰砂进行预处理,采用纳滤膜工艺制取优质饮用水。旨在为不同地区、不同水质的地下水净化探索一种更为有效的预处理方法。研究表明,活性炭更适合用作有机污染物含量较高的浅层地下水的预处理;而石英砂、锰砂更适合用作铁、锰含量较高的深层地下水的预处理。也可以将几种预处理工艺联用,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水资源组成和水循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分析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平原区地表水、地下水同位素组分D、18O、T和14C特征的基础上,运用同位素混合模型进行了水资源组成和水循环研究。研究表明,在δD~δ18O图、T~δ18O图和14C~T图上,从上游至下游,地表水、浅层水和深层水的同位素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并在14C~T图上,可明显识别出古水,其14C介于0~40pMC之间,T值介于0~25TU之间。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南部山区大气降水补给,上游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上游地表水有80.3%来自于山区大气降水,上游浅层水有83.5%来源于上游地表水。之后,浅层地下水在冲洪积扇前缘受阻溢出地表转化成地表水。再往下游,地表水、浅层水和深层水之间发生多次复杂的相互转化,最终耗于人工开采和蒸发。  相似文献   

14.
开封市水资源量主要体现在降水量、地表水和地下水三个方面。通过对这些水资源特点进行分析,发现地表水和地下水在将来的引用上存在一定的限制,而大气降水则有一定的潜力。针对这些因素,制定了补源工程、防污染措施以及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5.
Nitrogen input to our environment has increased tremendously during the last four decades. It has been recognized that most of the nitrogenous wastes are produced from animal farms and agro-industries, which discharge a large amount of nitrogen as well as organics. Various biological and physico-chemical means are considered or applied for nitrogen removal. Particularly, biological nitrite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and struvite precipitation have received more attention as applicable processes for strong nitrogenous waste treatment. The advanced oxidation process appears to be more attractive than activated carbon adsorption in terms of the removal of refractory organics when a further treatment of biologically treated effluent is required. Technologies using membrane bioreactors were very effective for solids separation, while reverse osmosis was found to be efficient for water reuse purpose with sufficient removal of refractory organics and nitrogen along with biological treatment. Reuse or recycling of strong nitrogenous wastes and agro-wastewater will be a desirable direction for the future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nitrogenous and organic pollution.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区严重缺水,但同时因蒸发浪费了大量水资源,以海河流域为例,地表水加地下水仅占总降水资源量的16%,而蒸散发量占总降水量的84%;通过对蒸发的干预和控制,如降低降雨后土壤水分、修建地下水库和回灌地下水,可以节省大量的水资源,控制蒸发是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的第一要务.  相似文献   

17.
王政祥  张晶 《人民长江》2018,49(12):49-54
根据2016年《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水资源公报》,对长江流域的降水量、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 2016年长江流域的年降水量为1 205.3 mm,较常年值偏多10.9%;② 地表水资源量为11 796.7亿m3,比常年值偏多19.7%;③ 地下水资源量为2 706.5亿m3,比1980~2000年的平均值偏多8.6 %;④ 水资源总量为11 947.1亿m3,比常年值偏多20.0%。分析还表明:2016年长江流域的降水、径流高值区主要分布在鄱阳湖水系、湖口以下干流和太湖水系,3个区的降水、地表水资源量较常年偏多20.0%,40.0%以上;湖口以下干流和太湖水系的降水、地表水资源量、地下水资源量均居其区域系列第1位;降水及地表水资源量的年内集中度也比常年高。  相似文献   

18.
陡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陡河流域地表水-地下水水样的氢氧同位素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研究区河岸带第Ⅰ含水层除了受大气降水、灌溉回归水入渗补给外,还接受河水早期的渗漏补给,第Ⅱ含水层对第Ⅲ含水层有越流补给,第Ⅱ含水层同时也受大气降水和灌溉回归水的影响,而远离河岸带的第Ⅳ含水层与上覆各含水层稳定同位素组成显著不同,河岸带水库附近的第Ⅳ含水层可能受地表水库渗漏影响。河岸带地下水与地表水水力联系的变迁严格受河岸带地下水水位变化控制,如景庄子剖面的地下水埋深为5m,雨季时河水补给地下水,旱季时地下水补给河水,而靠近地下水漏斗中心的越河乡剖面地下水水位埋深达25m,其常年受地表水补给。  相似文献   

19.
东辽河流域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占该区水资源总量的72%,供水量中,地下水占37.6%,同时,该区地表水资源污染相对较重,因此,地下水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根据东辽河流域1956-2000年共45年的地下水动态资料序列,分析得出地下水动态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大气降水、地表水及人为因素,预测地下水动态多年变化将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2001—2012年郑州市水资源变化情况、社会用水变化情况以及废污水排放与河流水质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郑州市降水量平水年占41.67%,地表水资源量偏枯和枯水年份占83%,地下水资源量低于多年平均值的年份占50%,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低于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1.25%。2社会总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明显增加;呈稳步上升趋势,农业用水量明显减少,呈明显下降趋势。社会用水由以农业用水为主导向以工业用水为主导转变,用水水源主要来自地下水。3废污水排放量呈明显增加趋势,主要河流水污染严重,基本达不到水资源功能区要求。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1水资源短缺矛盾尖锐,要开源补水;2废污水处理落后,要治污清源;3地下水开采量大,要减采补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