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目的探讨苯那普利后处理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Landendorff装置建立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24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后处理组和苯那普利后处理组。生化法检测各组稳灌20min和再灌60min肌酸激酶(CK)的水平,改良亮绿变色酸法观察心肌损害程度,硝基还原酶法测定各组再灌注末一氧化氮(NO)含量,测定心肌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苯那普利后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缩小[(14±7)%比(40±7)%,P〈0.01];再灌注流出液中CK含量减少[(100.8±31.8)U/ml比(188.5±49.1)U/ml,P〈0.01];心肌MDA含量降低[(2.5±0.7)nmol/mg prot比(4.4±0.6)nmol/mg prot,P〈0.01);苯那普利后处理组再灌注流出液中NO含量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101.7±8.7)μmol/L比(27.8±5.9)μmol/L,P〈0.01]。结论苯那普利后处理具有显著的心肌保护作用,这种心脏保护作用可能与增加NO浓度和抗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后处理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Langendroff离体灌流装置,采用完全停灌复灌方法制作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4组:对照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和苯那普利后处理组。测定各组稳灌20min和再灌60min时的冠脉流量,改良亮绿变色酸法(GCA)观察心肌损害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心肌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I/R组,再灌注60min时的冠脉流量减少(P〈0.01),心肌损害程度增加(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强且主要表达在心肌细胞核(P〈0.01),TNF—α主要表达在心肌细胞胞质,呈强阳性。与I/R组相比,苯那普利后处理组再灌注60min时的冠脉流量增多[(4.3±0.4)ml/min和(3.5±0.5)ml/min,P〈0.05],GCA染色心肌变性减轻,阳性率减低(14%±7%和40%±7%,P〈0.01),NF—κB表达减少(34.8%±4.7%和49.3%±9.7%,P〈0.05),TNF—α表达为弱阳性。苯那普利后处理组和预处理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苯那普利后处理抑制NF—κB活性,减少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苯那普利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观察苯那普利对大鼠心肌缺血 /再灌注 ( I/ R)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选用雄性 SD大鼠 3 2只随机等分为二组 :苯那普利组 (苯那普利 10 mg· kg-1 .d-1 )和对照组 (生理盐水 2 ml/ d) ,二周后制作大鼠心肌 I/ R模型 ,观察缺血 10 min再灌注 2 0 min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持续时间 ,左心室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 ( SOD)、一氧化氮 ( NO)及血压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苯那普利组大鼠缺血心室颤动 ( VF)发生率、再灌注室性心动过速 ( VT)、VF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降低 ( P<0 .0 1) ;缩短缺血 /再灌注 VT持续时间 ( P<0 .0 1)。苯那普利对血压无明显影响 ( P>0 .0 5 )但可增加左心室心肌 SOD和 NO含量 ( P<0 .0 1)。结论 苯那普利具有抗大鼠 I/ R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4.
卡托普利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上观察缺血-再灌注(I/R)时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II(AGTII)的变化及卡托普利(captopril)对心肌保护作用。缺血30min后再灌注,心肌AGTII含量升高60%,钙含量增加1.8倍,蛋白漏出明显增多,肌浆网(SR)的摄钙量减少55%。captopril能有效抑制AGTII的生成,减轻心肌细胞损伤,并明显改善SR的摄钙功能,10^-9mol/L的A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福辛普利钠预处理结合缺血后适应(IPoC)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氧化应激和促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Spragn-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心脏前降支下置线不结扎,n=15),I/R组(心脏前降支结扎30 min,再灌注1 h,n=15),IPoC组(心脏前降支结扎30 min,予以3次10 s的再灌注/缺血循环,再持续灌注1 h,n=15),福辛普利钠+IPoC组(福辛普利钠片0.9 mg/kg,连续灌胃14 d,于末次灌胃2 h后,施以IPoC组的干预过程,n=15).后三组大鼠再灌注1 h,所有实验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并分离出心脏组织.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T(cTnT)的含量,NBT染色测定大鼠左心室心肌梗死面积,比色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丙二醛(MDA)含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心肌组织IL-1β、IL-6和TNF-α水平.结果 IPoC组大鼠血清CK-MB和cTnT水平均显著低于I/R组(P均<0.01),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小于I/R组(P<0.01),血清SOD含量高于I/R组(P<0.01),MDA含量低于I/R组(P<0.01),血清和心肌组织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t水平均显著低于I/R组(P值分别小于0.05、0.05和0.01).福辛普利钠+IPoC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和CK-MB含量均低于IPoC组(P均<0.05),血清SOD含量高于IPoC组(P<0.05),血清IL-6和心肌组织TNF-α水平均低于IPoC组(P值分别小于0.05和0.01).结论 福辛普利钠预处理可加强IPoC对I/R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早期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黄芪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非缺血灌注组(C组):正常灌注80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灌流20min后,停灌30min,再灌30min;黄芪-缺血再灌注(H I/R组):K-H液中加入黄芪注射液(10mg/L),灌流20min后,开始停灌30min,再灌含有黄芪的K-H液30min。观察黄芪对大鼠全心缺血-再灌注心功能、肌酸激酶(CK)、心肌丙二醛(MDA)的影响。结果①心功能:H I/R组较I/R组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肌的心功能;②心肌酶谱:C组在整个灌流过程中CK含量很低,I/R组在30min复灌后有大量的CK漏出,CK值高于C组(P<0.01),H I/R组冠状动脉流出液中CK为(1.20±0.02)IU/(gwt·min),I/R组为(2.32±0.06)IU/(gwt·min);③MDA:黄芪灌注后心肌组织中MDA明显下降。结论黄芪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改善心肌舒张功能而发挥拮抗心肌再灌注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研究,观察活血益心方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组,连续给药10 d,末次给药1 h后除空白组动物外,其余动物结扎左冠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 h,观察心电图,检测血中心肌酶、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游离脂肪酸(FFA)、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白细胞介素(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活性或含量,心肌Na~+-K~+-ATP、Ca~(2+)-Mg~(2+)-ATP含量。结果活血益心方能明显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及FFA水平升高,增强SOD、GSH-PX活性;可明显抑制炎性递质IL-1、IL-6和TNF-α激活;明显降低MDA及CRP含量,增加NO含量;明显增强心肌Ca~(2+)-Mg~(2+)-ATP、Na~+-K~+-ATP活力。结论活血益心方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福辛普利预处理大鼠 2 4h后 ,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动物于 2 4h前经福辛普利处理后 ,分别应用体外心脏灌流方法在体外心脏上观察再灌注 30min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和悬浮微电极方法在体内心脏观察再灌注 30min内动作电位的变化。结果 :福辛普利组在再灌注 30min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持续时间明显减少 (P <0 .0 1) ,心功能明显改善。提前应用缓激肽受体拮抗剂Hoe14 0、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 NAME、ATP敏感性钾通道阻滞剂格列苯脲可全部或部分阻断福辛普利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福辛普利组在再灌注 30min内动作电位改善明显。结论 :福辛普利具有晚期药理性预适应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动作电位的改善、缓激肽、一氧化氮和K+ ATP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9.
吡那地尔后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吡那地尔(Pinacidil)后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5组,Ⅰ组为对照组(假手术组),仅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下穿线,不结扎,持续210 min.Ⅱ组为缺血再灌注组,可逆性结扎LAD造成心肌缺血30 min,再灌注持续3 h.Ⅲ组为吡那地尔药物后适应组,心脏局部缺血30 min,在再灌注前1 min给予吡那地尔药物干预,直到再灌注后9 min,共给药10 min.包括3个不同剂量亚组,Ⅲa组为吡那地尔25 μmol/L药物后适应组;Ⅲb组为吡那地尔50 μmol/L药物后适应组,Ⅲc组为吡那地尔100 μmol/L药物后适应组. 在实验过程中采集记录下的心电图和左心室内压波形进行分析,实验结束时,再次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将2% Even's blue染液2 mL从连接主动脉的三通管侧管内注入,使心脏蓝染,-70 ℃保存,以备心脏梗死面积检测使用.乳酸脱氢酶(LDH)测定试剂盒用于定量测定灌流液中LDH的活力.结果 Pinacidil不同浓度组心肌梗死区面积占危险区面积、LDH和再灌注3 h心率(HR)、左室收缩压-左室舒张末压(LVSP-LVDP)、左室压力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压力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在不同浓度的吡那地尔后适应组间,以其中Ⅲb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最明显.结论 吡那地尔后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性作用,且药物后适应有最佳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虎杖苷(polydatin,PD)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I/R)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包括I/R组,PD(I/R+PD)组,虎杖苷+蛋白激酶C(PKC)阻断剂(I/R+PD+chelerythrine)组和PKC阻断剂(I/R+chelerythrine)组。采用Langendorff灌流法建立离体心肌I/R模型,缺血40 min,再灌注共40 min,分别测量再灌20 min以及再灌40 min时心功能和酶学指标包括:心率、左室收缩压(LVD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心室内压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及磷酸激酶(PK)、乳酸脱氢酶(LDH)浓度。结果:心肌I/R可引起心脏功能I/R+PD组±dp/dtmax的恢复率明显回升(P0.05),同时,LVEDP、LVDP等指标也有明显改善(P0.05),LDH、PK浓度在复灌20和40 min时明显低于I/R组(P0.05)。说明PD能部分抑制再灌注期PK和LDH的漏出。PD还能够显著提高I/R心肌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且降低丙二醛(MDA)水平,发挥心肌保护作用。应用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则可以消除PD的上述作用。结论:PD可能通过PKC蛋白信号转导通路对I/R心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缺血后适应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后适应组,后适应加5-羟基癸酸盐(5-HD)组,延迟后适应组及假手术组5组,每组6只。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检测5组大白兔心肌组织丙二醛含量,依文思兰加氯化四氮唑兰双重染色法及称重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大小。结果丙二醛含量缺血后适应组显著低于IR组和延迟后适应组(均P<0.01),与后适应加5-HD组相近,但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心肌梗死面积在IR组、后适应加5-HD组、延迟后适应组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大于缺血后适应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缺血后适应在兔心肌IRI模型中有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特异性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抑制剂5-HD可完全取消后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延迟5min后实行后适应操作其保护作用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2.
别嘌呤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后处理组,建立大鼠肝脏局部缺血再灌注模型。检测大鼠血清、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行肝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检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内源性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及肝组织MDA明显降低(P<0.01),而SOD水平则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减轻,在再灌注7min时IPO组肝组织eNOS蛋白表达比IR组增强。结论缺血后处理可通过抑制再灌注后氧自由基的过量生成和再灌注损伤保护激酶通路,从而减轻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温对麻醉兔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作用。方法采用麻醉开胸结扎/松开家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32只动物随机分成5组Ⅰ空白组(n=6);Ⅱ对照组(n=7);Ⅲ物理低温组(n=6);Ⅳ氯丙嗪组(n=6);Ⅴ氯丙嗪+物理低温组(n=7)。其中Ⅱ~Ⅴ均结扎30min,再灌注2h。动态监测体温及血流动力学参数,Evens蓝和TTC双重染色计算心肌梗死范围(MI/RISK),再灌注末留缺血梗死区心肌观察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在降温后的各时间点,Ⅲ和Ⅴ的体温、HR、LVSP及±dp/dtmax均低于其他组(P<0.05),但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Ⅲ、Ⅳ、Ⅴ的MI/RISK分别比Ⅱ减少35.0%、17.4%和45.9%(P<0.05),且Ⅴ低于Ⅲ和Ⅳ(P<0.05)。Ⅲ和Ⅴ电镜下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轻于Ⅱ组。结论①低温对麻醉兔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一定保护作用;②氯丙嗪+物理低温组的保护效果优于物理低温组可能与药物本身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7(rhBMP-7)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Wistar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I-R(I组)和rhBMP-7处理组(B组),B组于血流阻断前10min股静脉给予rhBMP-7250μg/kg,C组和Ⅰ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血流再灌注后24h取血检测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CPK)含量,心肌匀浆检测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TC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电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学变化。结果rhBMP-7处理组大鼠心肌I-R24h后。其心肌酶含量、氧自由基MDA、心肌梗死面积,均明显低于Ⅰ组;SOD活性增加(P〈0.01)。心肌细胞的坏死程度也明最轻于Ⅰ组。结论rhBMP-7缩小梗死面积,对心肌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脂质过氧化,保护抗氧化酶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6.
大鼠均进行单侧肾切除,部分大鼠再以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这些大鼠分成单侧肾切除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苯那普利治疗组,4周后观察肾小管-间质形态学变化及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mRNA表达,结果提示苯那普利对糖尿病大鼠肾小管-间质损害有明显保护作用,部分机制是抑制TGF-β1基因与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大鼠肝脏和肠黏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将45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灯盏花素干预组,制备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肠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ELISA法检测肠黏膜分泌型(S)IgA和血浆内毒素水平,检测肠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 (eNOS)和一氧化氮(NO)水平,使用试剂盒检测血浆降钙素原( PCT)、二胺氧化酶(DAO)、TNF-α和IL-1β,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Toll样受体-4(TLR4)和核因子(NF)-κB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大鼠肠粘膜SlgA水平为(0.2±0.1)μg/kg,显著低于对照组【(0.7±0.1)μg/kg,P<0.01】,血清内毒素水平为(0.8±0.1)EU/ml,显著高于对照组【(0.2±0.1) EU/ml,P<0.01】,肠组织iNOS为(0.7±0.1) U/g,显著高于对照组 【(0.2±0.1) U/g,P<0.01】,而eNOS为(0.2±0.1) U/g,显著低于对照组【(0.4±0.1)U/g,P<0.01】, NO为(0.2±0.1)μmol/g,显著低于对照组【(0.4±0.0)μmol/g,P<0.01】, PCT为(5.0±1.2) 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3.5±0.98)ng/ml,P<0.01】,DAO为(10.5±1.6) Ku/l,显著高于对照组【(6.5±1.2) Ku/l,P<0.01】;灯盏花素干预组SlgA为(0.7±0.1)μg/kg,显著高于模型组【(0.2±0.1)μg/kg,P<0.01】,内毒素为(0.3±0.1) EU/ml,显著低于模型组【(0.8±0.1) EU/ml,P<0.01】,iNOS 为(0.3±0.1) U/g,显著低于模型组 【(0.7±0.1) U/g,P<0.01】, eNOS为(0.8±0.2) U/g,显著高于模型组【(0.2±0.1)U/g,P<0.01】,NO为(0.8±0.1)μmol/g,显著高于模型组【(0.2±0.1)μmol/g,P<0.01】,PCT为(3.9±1.0) ng/ml,显著低于模型组【(5.0±1.2) ng/ml,P<0.01】,DAO为(7.5±1.3) Ku/L,显著低于模型组【(10.5±1.6) Ku/l,P<0.01】;模型组大鼠肝组织TLR4和NF-κB表达及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灯盏花素干预组大鼠肝组织TLR4和NF-κB及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灯盏花素通过促进eNOS/NO表达和下调TLR4和NF-κB表达能降低血浆内毒素对肝脏的损伤,对IRI动物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预处理对体外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Langendorff灌注系统,建立体外大鼠心肌常温全心心肌缺血30min再灌注120min损伤模型。将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4只):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白藜芦醇组、Nω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组、氨基胍(AG)组。检测各组的心功能、心肌一氧化氮合酶(NOS)同工酶(NOSi)活性、一氧化氮(NO)的含量、丙二醛的含量、心肌梗死面积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与IRI组相比,白藜芦醇组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压力上升和下降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明显改善(P<0.05或0.01);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心肌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1);心肌NOSi活性和NO含量显著升高(P<0.01)。LNAME组和AG组LVDP和±dp/dtmax显著低于白藜芦醇组(P<0.05或P<0.01);心肌梗死面积、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心肌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P<0.01);心肌NOSi活性和NO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白藜芦醇对体外大鼠IRI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通过提高心肌NOSi活性,促进NO产生而介导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