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不同含水量时醇对W/O型微乳液体系结构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稀释法研究了CTAB-醇-正庚烷-水四组分微乳液体系中在不同含水量、不同醇时体系的结佝参数。结果表明:随着含水量增加,微乳液体系的水内核半径Rw、颗粒有效半径Rr、界面厚度和平均聚集数n递增,颗粒总数Nd和分散相的总界面面积Ad逐渐降低。随着含水量增加,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时,体系的-△Gc→i线性减小,而以中长碳链醇为助表面活性剂的-△Gc→i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正辛醇——水和芳烃类所组成的微乳液,研究醇从油相转移到界面相时的自由能变化,以及温度对它的影响。然后计算出熵和焓的变化。可以发现,这些热力学函数值的对数与芳烃的侧链碳原子数(n)呈线性关系:In(-△G_(s→i)~o)=-8.669+0.1175nIn△H_(s→i)~o=12.04-0.604nIn△S(s→i)~o=6.32-0.55n这些关系我们还不能从微观上进行讨论,但对微乳液的构成和稳定性的讨论是重要的。本文还对各种异构体对微乳液影响也进行了实验和讨论。  相似文献   

3.
C8TAB/正丁醇/水三元体系的相行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5℃下,绘制了3-辛烷氧基-2-羟丙基三甲基溴化铵(C8TAB)正丁醇/水体系的三元相图。用电导法测定了微乳液区域内的变化过程。在液晶区域内选取一系列样品点,用偏光显微镜拍摄了相应的照片。研究了该体系的液晶结构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含水量增加。该体系从层状→层状与六角状液晶共存→六角状→层状、六角状和立方状液晶共存→立方状液晶→层状向微乳液过渡。  相似文献   

4.
在微水相和水/有机溶剂双相两种反应体系中,利用杏仁(R) 醇腈酶催化苯甲醛与HCN不对称合成(R) 苯乙氰醇,对比探讨了有机溶剂、水、pH值和温度等对两种反应体系中醇腈酶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因素对两种体系中醇腈酶促不对称合成(R) 苯乙氰醇反应均有显著影响.在常温(25℃)下,微水相中酶反应的转化率和产物光学纯度优于水/有机溶剂双相中的相应值,但水/有机溶剂双相中酶反应速度较微水相中快得多.异丙醚是两种反应体系中最好的有机溶剂,两种体系中最佳反应温度均为0~5℃.在低温(0~5℃)下,微水相和水/有机溶剂双相中平衡转化率和产物的光学纯度均高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5.
对正十六烷、油酸钾、正己醇和水所形成的微乳液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流变性和机理作了探讨。结果表明:微乳液的粘度与水油比变化的机理可以用相转化来说明,即:以水为内相的球形→水的柱形→层状→油的柱形→水为外相的球形。层状结构区显示出有高粘度和异常流变性的特征,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水分散有机硅-聚氨酯嵌段共聚物乳液,研究了反应动力学、共聚物的性能及应用.首先由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以膨润土为催化剂,醋酐为分子量调节剂合成分子量为端羟基聚硅氧烷齐聚物,再使之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及聚乙醇(PEG)于丙酮中反应制得端异氰酸酯基的有机硅-聚氨酯预聚体(PSi-PEU).将此预聚体用3-(N-甲基二乙醇氯化铵)-1,2-环氧丙烷扩链,加水乳化即得阳离子型的有机硅-聚氨酯嵌段共聚物(PSi-PU)水乳液.此种水乳液是一种优良的织物整理剂可用以改善织物的表面性能、吸湿性和永久抗静电效果,同时可提高织物的力学性能和耐磨性能.  相似文献   

7.
此文利用将Klein-Gordon算子分解为Dirac算子的乘积的分解式-(□+m^2)I4=(i△-m)(i△+m)=(i△+m)(i△-m)将Dirac方程组的初值问题变成了等价的Klein-Gordon方程线的初值问题,因此,Dirac方程的相对论协变性也就转化成了Klein-Gordon方程组的相对论协变性,此文简单地证了Klein-Gordon方程线和Dirac方程组的初值问题解的存在唯  相似文献   

8.
微乳液形成与破坏的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由十二烷基磺酸钠(AS),正癸烷,戊醇及水四组分构成的微乳液体系。从该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出发,计算一系列微乳液形成及破坏时,na/ns和no/ns数据,将二者关联作图得直线。从直线斜率K和截距I,计算微乳液形成及破坏时,醇从油相到微乳液滴界面的标准自由能,据此,比较微乳液形成及破坏时稳定性大小。  相似文献   

9.
通过实验,确定了12—3—12,2Br^-1/醇/烷烃/水系统拟三元相图,研究了正构醇链长的改变对系统相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只有当醇分子链长适中时,譬如在含有正丁醇、正戊醇系统中才形成稳定的溶致液晶及油包水(W/O)单相微乳液;长链醇分子利于形成W/O单相微乳液而不利于形成O/W单相微乳液。采用冷冻蚀刻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到W/O微乳液的球形结构及双连续微乳液的网状结构;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液晶的十字花及对称扇形纹理。上述结果可为偶联表面活性剂微乳液在相关方面的应用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X,*,0)为BCI─代数。(其中k为任意正整数)。本文讨论一类商代数X/Nk(X)的结构。主要得到以下结果:(i)X/Nk(X)≌X(K);iiX(K)={0*xk|X∈G(X)}={x*x(k-1)|x∈G(X)};(iii)设k,r为正整数且k|r,则X(r)X(k)。  相似文献   

11.
以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甲苯、水和醇类组成微乳液。研究了醇分子从油相转移到界面相时体系的吉布斯函数变化,以及温度对吉布斯函数的影响,并由此计算出体系熵和焓的变化。可以发现,上述热力学函数的变化,与醇的碳原子数n呈线性关系:这些关系式对讨论微乳液的构成和稳定性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和浓度的醇对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异辛烷/水体系形成微乳的影响,制备了CTAB/异辛烷/水/醇的四元相图和CTAB/异辛烷/正构醇/水体系的拟三元相图。测定了CTAB/异辛烷/正丁醇体系在水溶液中单相微乳的电导率随含水量的变化曲线,由电导率曲线研究了微乳由W/O型微到液晶再到O/W型微乳的结构转变。  相似文献   

13.
柴油微乳液的配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以油酸、亚油酸为主表面活性剂,使用各种醇作助剂,制备了柴油微乳液,并对其增溶水量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氨水、醇及无机盐均对增溶水量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氨水对油酸有一最佳中和值,在此值增溶水量最大。碳链长度适中的醇增溶水量较大,正丁醇是各种助剂中效果最好的。加入适量无机盐能大幅度提高增溶水量。复配表面活性剂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最佳效果。从理论上分析了氨和醇在微乳液形成中的作用机理,无机盐对微乳液增溶水的促进作用机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机理。通过实验配制出了微乳柴油浓缩液,并且探讨了进行工业应用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以油酸、乙醇胺、Tween40为乳化剂,正丁醇为助剂,制备了柴油微乳液,并对其增溶水量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乙醇胺与油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0.75时,微乳柴油体系增溶水量最大可以达到13.92%。微量无机盐可以最大限度的增加体系增溶水量。复配表面活性剂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当Tween40与油酸的物质的量的比为0.1时,二者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最佳效果。在最佳配方下制备的微乳柴油稳定性良好,外观澄清透明。各项性能指标的检测表明,乳化柴油的低温性能、硫含量、腐蚀性等指标均优于柴油。  相似文献   

15.
W/O型微乳液以其独特的结构可以用来制备纳米粒子的微反应器.为了遴选一个适用于制备纳米粒子的微乳液体系,利用相图分别研究了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和聚氧乙烯(20)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Tween80)混合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烷烃、温度等对W/O型微乳液的形成及微乳区面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证明:m(Span80)/m(Tween80)质量比为10/2,正己醇为助表面活性剂,且混合表面活性剂与正己醇的质量比为2/1,正辛烷为油相,温度为40℃,是一个适合用于纳米微反应器的W/O型微乳液体系.  相似文献   

16.
用合成的五种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以及不同链长的醇类(助剂),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的各种油的增溶作用.从各种条件得到对水最大增溶作用,验证了从微观结构出发所得理论结果.同时,对水最大增溶的各种条件是咪唑啉型表面活性剂在实际应用中,十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醇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所形成微乳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醇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水及庚烷体系中对其形成的微乳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出最优微乳液驱油体系,以微乳液性能对孔隙剩余油的影响为指标进行优选,通过分析裂缝性岩心驱油实验和孔隙剩余油分布规律,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证明微乳液驱提高采收率的显著效果。结果表明,最佳微乳液体系:正辛烷8 mL,水8 mL,质量分数为4.5%的羧基甜菜碱、6%的正丁醇、5%的NaCl的微乳液体系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小,具有较高的黏度,较强的稳定性和较小的含孔隙剩余油比例。与水驱相比,微乳液驱采收率增幅可达10.8%,最终采收率高达49.7%,说明微乳液驱油体系采收率提高效果显著。含剩余油孔隙比例随孔隙半径的减小而减小,表明孔隙半径对剩余油分布有显著影响;与基质岩心相比,裂缝性岩心的含剩余油孔隙比例较大,驱油效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