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都市报记者来说,采访时政新闻,是件让人又爱又怕的事。爱的是,它的新闻源来自政府部门,题材重大,关系全局。这样的新闻,百姓关心。怕的是,政府角度发出的时政事件,讲究程式,行文庄重。如果这样报道,记者成了复印机,语言不活泼,百姓不爱看。  相似文献   

2.
汪伟 《新闻世界》2014,(7):39-40
时政新闻民生化是城市电视台新闻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时政新闻民生化会使时政新闻的新闻本体得到很好体现,新闻价值得到较好的实现和彰显,同时,也会有效提升城市台时政新闻的"喉舌"功能。要真正做到时政新闻民生化就必须切实转变报道理念及模式,学会用百姓语言说百姓故事,在采制新闻时做到接地气深挖掘,并注意"点亮"新闻标题和导语。  相似文献   

3.
时政新闻一直给人以严肃、刻板的印象,如何做好新闻选题策划,把时政新闻做得离百姓更近,引起百姓的广泛关注,从而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时政新闻工作者应该思考的命题。本文以广东新闻奖网络访谈一等奖作品《如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要经得起"人肉搜索"》为例,谈谈如何实现时政新闻的亲民化。  相似文献   

4.
时政新闻是舆论引导和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对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重大。在融媒体时代,为进一步提升时政新闻传播效率,时政新闻工作者应掌握受众的阅读习惯,转变陈旧的时政新闻报道方式,使时政新闻更加接近百姓,服务百姓。基于此,本文首先阐述了融媒体时代时政新闻传播的特征,然后从重构新闻用语表达方式、打造多平台立体化矩阵、打造用户参与的传播模式、持续深耕新闻内容等方面提出了融媒体时代做好时政新闻报道的策略,希望能进一步提升时政新闻报道水平。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娱乐化之风已经逐渐蔓延到时政新闻、经济新闻等领域。网络时政新闻更是凭借网络这一推手把娱乐化渗透到了时政新闻的各个角落。在我国时政新闻报道的网媒过分强调例外甚于常规,强调形式过于内容,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时政新闻关系国家大计和百姓切身利益的政策性和政治性,造成了报道的失焦。  相似文献   

6.
时政报道一直是都市类报纸的一个报道难题,既要宣传好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又要让读者爱看想看时政新闻,有时确实是两难。而对这样的困境,于是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或是简单了事,仅为应付;或是照本宣科,为报而报;更有甚者,于脆淡化、放弃报道。  相似文献   

7.
时政新闻报道难是困扰我国新闻界的一个老问题.在一般人的印象中,时政新闻大多是写领导新闻,社会新闻是写百姓的,生动有趣,可读性强,如果时政记者换个思路,从百姓的需求出发,巧用社会记者的视角采写时政新闻,做到报道领导活动“平民化”、挖掘新闻线索“社会化”、采写重大题材“故事化”,是提高时政新闻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的三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我们所熟悉的时政新闻是指:"时事新闻和政治新闻的简称。"就目前而言,时政新闻是宣传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重要载体之一,但是由于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冲击和影响,时政新闻报道自身存在的公式化、程序化以及主题化的问题已经对报道生产和传播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推动时政新闻报道模式的创新,传播渠道的创新,扩大时政新闻认知度、到达度、喜爱度以及粘合度,真正诠释好党的大政方针的内涵外延,更大程度地让时政新闻走进群众,让好政策更好地惠及百姓,是现阶段主流媒体时政新闻报道工作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9.
王磊 《视听》2012,(5):27-28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下,时政新闻主要的功能是唱响主旋律,引导舆论,自然宣传的"味道"较重。从媒体影响力的角度看,收视率是衡量一个媒体影响力的重要指标,现在,各地时政新闻与社会新闻相比,收视率普遍偏低,这令肩负着"重任"的时政新闻处在了尴尬的境地。然而,笔者认为时政新闻是一个待开掘的"富矿",它所蕴藏丰富的"矿产"资源一旦得以开发,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将是巨大的!下面,笔者结合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10.
尹长东 《新闻窗》2006,(5):34-35
当前都市类报纸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其中对时政新闻的报道已经成为各家报纸的必争之地。然而,时政新闻大多属同一新闻源,得到的原料一样,想要做出各具特色的报道并非易事。而且,时政报道不比社会新闻,稍稍把握不当,就会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要想让时政报道既出彩,又不出格,这对大都还年轻的都市类报纸记者而言,可算是个难题。不过,问题总有解决的办法。笔者认为,善用一些方法,都市类报纸的记者其实也能把时政新闻做漂亮。  相似文献   

11.
时政新闻一般是指与时事、政治方面相关的新闻,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规范性、程序性。因而,时政新闻的报道往往格式化、概念化、官腔化,被人们认为是政府的喉舌。近年来,全国各地的电视媒体都在做针对时政新闻报道相关的改革,不管是中央还是地方的电视台都在进行改革,但效果都让人很不满意。本文通过分析时政新闻报道缺乏亲和力的原因,阐述如何有效地增强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2.
经济新闻枯燥、生硬、记者不好写,读者不爱看。改进经济报道,写好经济新闻成为近年来新闻改革创新的课题。怎样才能写好经济新闻,让百姓爱看、大众接受呢?笔者认为,将经济新闻“民生化”就是一条创新的可行之路。 把经济领域中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作为主题内容  相似文献   

13.
车晓阳 《今传媒》2011,(8):131-132
在时政新闻中融入民生的元素,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大众百姓,是时政新闻的活力所在。在实践中,要做到确立正确的时政新闻栏目开办思路;改进时政报道形式;典型报道做到见物见人,引发广泛关注和高端参与;强化舆论监督,把握好尺度;发挥新闻策划作用,让编辑部发出自己的声音。  相似文献   

14.
时政新闻是个富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时政新闻存在诸多问题,如报道形式程序化、没有同期声、采访报道语言书面化等.时政新闻重点要改进创新典型报道、时事政务报道、发展成就报道、重大主题报道和政策解读报道.  相似文献   

15.
时政类新闻在各级各类电视新闻节目中承担着最为核心的宣传报道任务,它是传达党情民意的重要窗口,起着联络政府、沟通百姓的桥梁纽带作用。可以说,时政新闻是以"新闻立台"的各级电视台的"立台之本"。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时政新闻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模式,一些言之无物  相似文献   

16.
新闻作为现阶段国家传递相关政策的主要信息途径,给人们带来较大的影响。本文中笔者从民生新闻和时政新闻的角度出发,结合自身研究所学,对时政新闻的民生化进行了简要探析,以提升时政新闻的民生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对时政新闻中的涉农经济报道,要做好贴近、服务,要科学、前瞻,要通俗、易懂,树立起时政新闻中的"农"场经营意识。  相似文献   

18.
时政新闻只有把与市民生活紧密相关的政策法规、重大举措等,做到以市民角度切入、提早做好准备和策划,力求重大性、贴近性、可读性三位一体,才能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资讯服务,让老百姓爱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分析了时政新闻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时政新闻民生化的重要性,针对目前时政新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通过研究,总结和归纳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加强时政新闻民生化的对策。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能帮助相关单位提高时政新闻的影响力,更加贴近民生,更好地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时政新闻改革的着力点: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彦 《视听界》2009,(3):96-97
近年来,随着新闻改革的不断深入,电视时政新闻的总体面貌有了一定改观,但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主要是时政报道表面化、程式化、严肃化等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视功能的发挥。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贯穿于报道的各个方面,是推进时政新闻改革的着力点,是提高时政新闻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