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34 例心脏手术患者麻醉后经中心静脉导管采集自体血,经稀释及体外循环转流后回输入体内,并将体外循环机内余血超滤回输,以达到减少失血血细胞压积,提高微循环灌注及搭桥血管再通,并能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避免大量输入同种异体血制品的诸多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对34例心脏手术患者麻醉后经中心静脉导管采集自体血,经稀释及体外循环转流后回输入体内,并将体外循环机内余血超滤回输,以达到减少失血血细胞压积,提高微循环灌注及搭桥血管再通,并能有效减少术后出血,避免大量输入同种异体血制品的诸多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孙福才  于洪彦 《吉林医学》1996,17(6):331-332
为了避免输同种库血的不良影响,本文对5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采用术后静脉回输自体血和体外循环机械余血的方法,补充术中丢失的血容量,结果使病人在术后短时间内机体有效循环血量维持在正常状态,减少用库血,实践证明自体血和体外循环机械余血回输是安全可行的;是补充血容量,预防输血性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心内直视手术中机器余血的应用赵敏巴特尔商乃集(内蒙古自治区妇幼保健院010020)心血管手术出血多,需要用库血补充血容量。但随着血液传染病的增加如肝炎、艾滋病等,如何减少库血应用成为关注的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减少手术出血,应用体外循环机器余血的回输。...  相似文献   

5.
徐明权  赵玉棉 《吉林医学》1994,15(4):213-215
为了补充心脏手术后病人血容量不足,又不浪费血液。本文对5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病人,术后采用静脉回输体外循环机械余血的方法,补足丢失的血容量,结果使病人在术后短时间内机体有效循环血量维持在正常状态。因此心脏手术后输体外循环机械余血安全可靠,是补足血容量最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中应用血液回收机回输自体血的效果。方法对25例进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患者,应用国产京精牌3000P血液回收机,收集手术野的出血,经过过滤、分离、清洗后回输给患者。结果每例平均回输自体血765.2 mL,80%患者术中、术后不用输库血;术后检测患者的血液及凝血功能指标均正常。结论自体血回收应用于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能显著减少异体血输入,节约临床用血,避免血源浪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中输自体血对心瓣膜直视手术的影响.方法60例病人随机分两组,A组不行自体输血;B组于麻醉诱导后自颈内静脉放血.放血量(ml)=基础血容量-0.2(基础血容量 预充液量)/Hct术前-500.储于ACD血袋中,待体外循环停机后回输,同时输入等容量血定安和半量平衡溶液.结果A、B两组病例在年龄、体重、性别、术前心功能、EF、Hb、Hct、Pts体外循环时间和外主动脉阻断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心脏直视手术中放血保护了部分Hct较高的自体血,减少长时间体外循环及手术对红细胞、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的破坏,减少术后出血,对病人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心血管病体外循环术中采用大剂量静脉点滴硝酸甘油配合机器余血回输,并通过使用速尿,观察能否在短时间内使病人的Hct恢复术前水平,以及是否有利于循环的稳定。方法根据MAP、CVP的变化,于停机后以3~60μg·min-1速率静滴硝酸甘油,然后将机器余血泵入病人体内,同时利尿。结果病人入ICU时,Hct与术前相比无显著降低(P>0.05),且心脏后负荷降低。结论该方法安全可靠,简便易行,Hct恢复迅速,尤其有利于CPB后循环的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脏瓣膜置换术血液回收方式对血液保护的效果,探讨术中血液回收最佳方法。方法70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5例。研究组术野出血及体外循环结束后的“机器余血”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回收,经离心洗涤后再回输给患者。对照组将肝素化后术野出血直接吸入体外循环中,待体外循环结束后将“机器余血”直接回输给患者。观察两组术前、术后1h、24h患者的血红蛋白(HGB)、红细胞(RBC)计数、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WBC)计数、血小板(PLT)计数、凝血活酶时间(e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err),记录患者术中和术后24h库存血输入量和引流量,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35例患者共回收经血液回收机洗涤后的浓缩红细胞33500rnl,对照组35例患者共回收“机器余血”19150ml,研究组回收血量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4h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术后出现急性肾衰竭2例(5.7%),研究组无明显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PTT明显长于研究组(P〈0.05)。术后两组WBC和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RBC、HGB和HCT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顺利,无死亡病例。结论经血液回收机回收自体血液可有效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血液丢失,减少异体血输注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体外循环心脏瓣膜手术中常规超滤联合血液回收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出血?凝血纤溶系统和血制品输入方面的影响?方法:30例心脏瓣膜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中不使用常规超滤及血液回收,术后机血回收后直接回输给患者;联合组:体外循环中使用常规超滤,使停机时储血罐内机血在100 ml以内,体外循环开始前?鱼精蛋白中和肝素后的术野出血以及体外循环结束后储血罐?膜肺?管道内的机血回收至血液回收机,洗涤后再回输给患者?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24 h的出血量,24 h红细胞悬液?血浆输入量,术后24 h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全血凝固时间?D-二聚体和血小板计数?结果:联合组较对照组6?24 h的出血量及24 h血制品输入量显著减少,联合组D-二聚体较对照组显著减低,而两组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活化全血凝固时间?血小板计数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联合使用常规超滤和血液回收可以有效减少术后早期出血及异体血液输入,减轻患者术后的纤溶系统亢进,而对凝血系统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术后出血是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一个重要并发症。术后出血主要原因是:1手术止血不够彻底和病人的凝血功能发生障碍;2体外循环后易发生出血,原因是:①术终回输人工心脏肺机余血过快或过多,或鱼精蛋白用量不足以中和肝素,或注入鱼精蛋白过快(引起肝素反跳现象),可致伤口渗血活跃。②肝素用量不足,人工心肺机的管道内有纤维蛋白析出或凝血块形成,消耗大量凝血因子,体外转流时间长,频繁的心内吸引或复温的水温过高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少用或不用血的可行性.方法:选择120例常规,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A)和实验组(B).A组采用预充库血,体外循环结束后不回输剩余机血,B组采用无血预充,术前放血,体外循环结束后,回输全部机血.结果:B组围术期异体库血用量较A组减少50%,严格输血指征,病人全部康复出院.结论:采用无血预充,中度血液稀释,回输机血,加强血液保护,减少库血用量或不用库血,对病人无不良影响,不影响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接受中低温停循环的主动脉夹层手术在体外循环停机后即时和延时输注剩余机血对止血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接受中低温停循环的主动脉夹层手术128例,根据体外循环停机后剩余机血输注时间分为即时组和延时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术中液体管理和手术止血时间。结果:共收集128例患者,即时组60例,延时组68例。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 < 0.01),但是延时组降幅较即时组明显减轻(P < 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延时组患者术中血制品使用减少(P < 0.05),出血减少(P < 0.01),止血、手术和麻醉时长均缩短(P < 0.01)。结论:接受中低温停循环的主动脉夹层手术体外循环停机后,延时输注剩余机血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并缩短手术止血时间。  相似文献   

14.
连续 10 0例体外循环手术围术期采用静滴抑肽酶 ,术中血液稀释 ,术后机器血回输等方法以减少血液损失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自 1997年 6月~ 1998年 7月连续施行体外循环手术10 0例。其中男性 6 5例 ,女性 35例 ,年龄 1.5~ 76岁。先天性心脏病 37例 ,风湿性瓣膜病 39例 ,冠心病 2 4例。二、方法病人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 ,部分病人术前给予抑肽酶30 0万U静脉滴注 ,切皮后即给予肝素 3mg/kg静脉推注 ,2min后测促凝血时间 (ACT) ,ACT >2 0 0s后连接右心吸引 ,尽量将血液引回机器 ,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两种超滤方法处理体外循环后余血的效果及对患者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回输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将50例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超滤血袋组和环路组。血袋组(n=25):用冷停搏液灌注袋、超滤器、6 mm连接管路、6×6接头、废液袋组成血袋超滤装置,将体外循环后余血经血袋离线超滤后回输;环路组(n=25):用氧合器及储血室旁路之间的超滤装置,将体外循环后余血经超滤后回输。比较两组患者处理机器余血量、超滤处理前后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总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FIB)计数、回收血量、术后24 h内悬浮红细胞输入量、引流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体外循环后余血及回收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袋组Hb、HCT、PLT、总蛋白、白蛋白、FIB高于环路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引流及其他临床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手术过程及术后恢复顺利,无相关并发症。结论 停机后经血袋离线超滤处理的余血Hb、HCT、PLT、总蛋白、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进后的改良超滤法的优点及其在减少因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引发的术后出血和其他并发症方面的作用。方法:分成人组和小儿组,每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用改进后的改良超滤法观察机血回输完毕后血球压积(hematocrit,HCT)的上升幅度及术后出血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手术结束时,实验组HCT值比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术后24小时出血明显减少(P<0.01)。结论:改进后的改良超滤法使用方便,不需放机血,且可在CPB结束后30分钟使HCT值上升接近术前水平,并明显减少术后出血与渗血量。  相似文献   

17.
韦涌初  曾建业 《广西医学》2002,24(10):1582-1584
出血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 ,特别是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或转流时间长、再次手术的病人 ,手术创面往往广泛渗血 ,难以用外科方法进行处理。大量出血一方面增加急性心包填塞的危险性 ,影响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 ,甚至危及病人的生命 ;另一方面 ,大量输血增加输血性传染病的机会。近年来研究表明 ( 1、2、3 )体外循环术中应用抑肽酶可减少术后出血量约 3 5 %~ 6 3 %,减少库血输入量约 46 %~ 5 4 %。显示出抑肽酶在体外循环手术中止血作用 ,现就抑肽酶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概况综述如下。1 抑肽酶的作用机制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技术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自2003年1月6日至2004年12月12日,我院收治膝关节置换36例病人,46个膝关节行表面置换手术,其中30例病人,40个膝关节置换术后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回收术后出血并及时输注给病人,减少使用同种异体血,统计输血量,并与未行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同种病人的输血量对照。结果:20例单膝置换病人术后回输红细胞150~600ml,平均450ml:10例双膝置换病人术后回输红细胞450~1650ml,平均1060ml,单个膝关节置换术后平均输注同种异体血480m1.较未行自体血回输技术的同种手术病人输血量明显减少。结论:在行膝关节置换中,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技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少围手术期同种异体血的输血量,降低病人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体外循环技术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中自体血回输的效果.方法:利用体外循环机单头泵转动产生的负压吸引术中出血,经肝素抗凝,微栓过滤器和贮血器双层过滤后回输给患者.结果:20例患者回收血液14 600ml,自体血在回收后4小时内全部回输,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均痊愈出院.结论:用体外循环机回收自体血经济方便、滤过安全、回收率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抑肽酶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纵隔心包引流量过多是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后常见而又需及时处理的严重并发症。如何减少出血和库血的用量是心外科急需解决的问题。输人大量库血,除可带来凝血机制紊乱,增加病人经济负担外,还可能传播血源性传染病。体外循环术后出血渗血在很大程度上与血小板激活和纤溶系统有关。国内外有大量文章报道了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应用抑肽酶可保护血小板功能和抑制纤溶系统,减少术后出血、渗血,减少库血的输入量,减少并发症[1-3]。本文选择了心脏手术中相对引流出血量大,并发症多的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进行对比观察,取得明显的临床效果,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