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系统全局出发,以管道单元动态抗震可靠度和震后给水管网各节点的动态自由水压为参数,以优化加固后的管网系统震后水压总降幅最小或系统加固总投入最小为优化目标,对加固方案进行优选,从而给出管网系统的抗震加固优化策略。根据管网系统的功能要求、震害特点,将优化变量转化为较少的离散变量,并利用正交枚举法进行简化计算,从而避免了大规模非线性规划求解的困难,为给水管网的抗震加固优化提供了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生命线工程管网系统抗震可靠性分析的目的不仅仅在于给出一个定性的评估结果,更重要的是利用这些分析方法,对管网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使系统取得更好抗震性能。以无向边权网络系统为分析对象,以管网系统节点连通抗震可靠度为优化目标,加固管网造价为约束条件,建立网络系统拓扑优化模型。为避免大规模非线性规划求解的困难,利用正交枚举法作为管网系统加固优化设计的工具,给出了一种生命线工程管网系统抗震加固优化设计实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给水管网优化设计和运行管理问题的提出自上世纪60年代,国内外给水管网科学和工程工作者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给水管网优化技术研究重点一直是管网设计和运行优化算法,已成为给水管网优化理论和技术的核心。然而,给水管网优化的基础——给水管网设计与运行现状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在国内外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用价值工程方法进行给水管网设计与运行现状评价,可以为给水管网优化设计和运行奠定新的科学基础,有效地提高给水管网设计和运行的科学性和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4.
王华 《建材与装饰》2009,(7):305-307
给水管网优化设计和运行管理问题的提出自上世纪60年代,国内外给水管网科学和工程工作者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给水管网优化技术研究重点一直是管网设计和运行优化算法,已成为给水管网优化理论和技术的核心。然而,给水管网优化的基础——给水管网设计与运行现状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在国内外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用价值工程方法进行给水管网设计与运行现状评价,可以为给水管网优化设计和运行奠定新的科学基础,有效地提高给水管网设计和运行的科学性和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5.
给水管网优化技术研究重点一直是管网设计和运行优化算法,已成为给水管网优化理论和技术的核心。然而,给水管网优化的基础——给水管网运行现状评价体系的研究和应用,目前在国内外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用价值工程方法进行给水管网运行现状评价,可以为给水管网优化运行奠定新的科学基础,有效地提高给水管网运行的科学性和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市是国家重点抗震防灾城市之一,需要制定抗震防灾规划。基于乌鲁木齐市供水生命线工程中厂房、泵房、蓄水池均已考虑抗震设防或采取了加固措施,本文旨在讨论供水管网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和震害预测问题。根据以往城市供水管网的震害经验,特别是近年对徐州市供水管网的震害预测经验,拟对乌鲁木齐市供水管网作地震易损性分析和震害预测,为该市制订供水系统抗震防灾规划提供参考依据。一、供水管网地震易损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当前,城市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使建设水资源集约型工作更加紧迫。文章以我国某市新区的给水工程、污水工程等为例进行分析,对城市建设中给水管网建设、雨水生态利用、污染管网建设和污水资源再利用工程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探究,提出优化方案,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供水工程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命脉,在保障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我国小城镇供水管网系统的特点,对小城镇给水管网优化调度管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低温建筑技术》2016,(8):149-151
配水管网建模是协助解决漏失、失衡等水力问题,定制给水厂水泵合理工控参数及对管网改扩建以及优化提供理论支持的有效办法。在城市整个给水系统运行中,配水系统因其体量庞大、随机性强、工况运行指标众多等多种原因,使其最具有不确定性及实际工程不可预见性的,因此配水管网建模对整个给水工程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结合东北某典型城市配水管网案例,通过对配水管网现状工况分析,力求获得管网实际运行情况,管网进行优化调整,为排除供水事故隐患,保证供水安全性和提高配水管网运行效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城市给水系统优化调度的主要内容。用水量预测研究和给水管网数学模型研究是优化调度的基础。用水量预测模型是在分析城市用水量序列数据模式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建立的数学表达式。给水管网数学模型是建立水厂出厂压力和流量与管网测压点之间的经验数学表达式,它反映了给水系统的运行工况。优化调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是优化调度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