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铁车站风道洞桩法施工对地层沉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地铁8号线某区间站PBA(洞桩法)工法施工为背景,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小导洞开挖顺序进行模拟,得到其最优的施工方案。模拟结果表明:优先施工下层导洞的方案三和方案四产生的地表沉降和拱顶沉降小于优先施工上层导洞的方案一和方案二;同层导洞不同的施工顺序也会对地表沉降和拱顶沉降产生不同的影响。最后通过四个施工方案产生的地表沉降和小导洞拱顶沉降的对比,确定采用方案三进行施工。方案三模拟数值与现场监测数值比对结果表明,二者沉降趋势和沉降量都相差不大,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临时路面系统的施工、交通疏解以及车站在临时路面系统的掩盖下进行施工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金宝  刘芳 《中国铁路》2012,(9):66-69
结合北京地铁5号线天坛东门站和沈阳地铁2号线崇山路站的施工及设计情况,对暗挖车站的风道转入车站正洞施工采用的CRD工法和PBA工法+洞桩(柱)法技术进行分析。阐述天坛东门站平行车站方向施作加强环框和垂直车站方向施作加强钢筋混凝土环梁措施,以及采用洞桩法+PBA工法的崇山路站主体施工工序。通过分析得出PBA工法施工可减小因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量的叠加,形成由侧壁支撑结构和拱部初期支护组成的整体支护体系,以保证开挖主体结构时的安全等结论。  相似文献   

4.
软土地质地铁车站盖挖顺作法施工实践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上海延吉中路地铁车站以顶板为路面系统的盖挖顺作法的结构设计、施工步序、土方开挖及支撑安装工艺等,提出了盖挖顺作法中立柱与围护结构差异沉降控制、快速施工等关键技术成功运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盖挖顺作法在深圳地铁科学馆站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结合深圳地铁一号线科学馆站的设计 ,介绍盖挖顺作法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应用。科学馆位于深圳市中心区深南中路上 ,该区环境优美、交通繁忙、商业发达、居民密集 ,地铁车站的施工对该区的影响极大。本站采用盖挖顺作法施工 ,在保证路面交通、施工安全、车站功能、工程质量以及施工工期等方面均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 ,并且土建投资得到有效地控制。盖挖顺作法施工时对周边的环境影响小 ,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盖挖路面系应围绕路面车辆通行能力、施工工序以及临时路面结构受力体系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6.
地铁车站单跨PBA工法扣拱施工风险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采用单跨PBA工法施工的中国美术馆站工程为依托,通过数值计算及工程实测方法,衡量单跨PBA各工序中存在的风险大小,从设计及施工两方面提出控制扣拱施工风险的建议。监测及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车站扣拱跨度达到一定程度,二衬施工阶段风险将大于扣拱开挖阶段风险,在各工序中风险最大。工程通过扣拱施工采用优化扣拱节点、优化拆撑方案及加快二衬施作功效降低风险,可供类似地层及工法的工程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深圳地铁一号线科学馆站的设计为例,介绍盖挖顺作法应用于地铁车站。科学馆位于深圳市中心区深南中路上,该区环境优美、交通繁忙、商业发达、居民密集,地铁车站的施工对该区的影响极大。本站采用盖挖顺作法施工,在保证路面交通、施工安全、车站功能、工程质量以及施工工期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并且土建投资得到有效地控制。盖挖顺作法施工时对周边的环境影响小,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盖挖路面系应围绕路面车辆通行能力、施工工序以及临时路面结构受力体系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8.
地铁车站设计时,因周围环境的限制,PBA工法(洞桩法)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章结合结构-土共同作用时计算模型简化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针对黄土地区地铁车站PBA工法导洞形式优化方案及其影响,依托西安地铁8号线新植物园站工程开展研究。借助三维数值模型进行原方案与优化方案的对比分析,重点探究导洞形式优化对地表沉降及车站结构内力的影响。最后,讨论并给出PBA工法导洞形式优化施工的加固措施。结果显示:不同施工顺序下导洞形式优化导致地表沉降值增长20.41%~26.44%;车站结构内力提升且分布特征改变,但内力变化对结构安全影响较小。最优施工顺序为导洞先上后下、先边后中,扣拱先边后中。通过采用下导洞大管棚注浆与锁脚锚杆等加固措施,可有效缓解导洞形式优化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化。导洞形式优化可作为黄土地区PBA工法施工遭遇地基承载力不足问题的可靠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铁7号线双井站采用 PBA法施工,与既有的10号线双井站形成 T 型换乘,车站周围高楼林立,地下管线众多,是全线施工最困难车站之一.对车站导洞各种开挖组合方式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先开挖上导洞优于先开挖下导洞方案;导洞跳挖错距开挖方案优于导洞先外后内错距开挖方案;导洞施工完成后地面沉降17.8 mm,扣拱完成后地面沉降37.2 mm,这两个施工阶段引起的地面沉降占总沉降量的93.0%,是控制地表沉降的关键步序.  相似文献   

11.
沈阳地铁2号线新乐遗址站是我国第一例采用新管幕法(NTR)的工程。NTR工法采用的顶管作业方法,有不需要降水、地面沉降量小、施工过程不需要管线迁改,施工风险小,工期较短等优点。文章简要介绍NTR工法,并就NTR工法在地铁车站施工中的安全控制措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地铁车站较少采用拱盖法施工,其施工过程中的地表沉降控制鲜有分析。青岛地铁车站一般埋设在"上软下硬"地层中,拱盖法能较好地适应其地层特点,并节省造价。通过某地铁车站拱盖法施工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沉降监测数据分析对比,得到不同工序影响地表沉降的大小程度,并依据最终控制值提出各工序下地表沉降的分步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地铁15号线学院路站为研究背景,通过查阅资料、咨询专家并进行数值模拟等手段,确立了对导洞内土体进行深孔劈裂注浆措施,加固土体并形成隔水层,取代了传统的地面降水,节约了场地,消除了因降水造成地层水土流失而引起周边建(构)筑物的不均匀沉降,也避免了城市地下水资源浪费。将原来柱洞法的6导洞改为8导洞,钻孔灌注桩改为人工挖孔桩,并对车站结构施工工序进行了优化。工程实践表明,修改后的施工方案缩短了工期,提高了施工效率,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边桩作为PBA法施工中主要的承重构件之一,其参数对控制车站变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以西安黄土地区某PBA法施工的地铁车站为背景,分别研究不同入土深度和直径对地表和边桩变形的影响规律,从而为黄土地区PBA法施工边桩参数选取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地表沉降曲线沿车站中线轴对称分布,中间沉降量最大,向两边减小;边桩水平位移曲线呈现"鼓肚"形式;(2)地表的沉降量及边桩的侧向位移随入土深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直径的增加,地表下沉和边桩的侧向位移逐渐减小,减小速率随着相关参数的增加而减小;(3)从变化幅度来讲,入土深度达到承载力和稳定性要求后,增加入土深度对改善边桩位移影响较小;适当增加边桩桩径,可以有效改善边桩的水平位移;(4)入土深度对塑性区的分布范围具有重要意义,入土深度过小会产生较大的塑性区,影响结构的整体稳定性;(5)本研究成果可为日后黄土地区PBA法施工边桩参数选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铁7号线广安门内站道路沉降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暗挖法车站具有断面大、导洞多、工序复杂、施工难度大等特点,施工对道路沉降的影响也远大于其他工法。目前大部分设计只提供总沉降控制值,没有明确各施工工序的分解沉降控制值,有些设计虽然给出各工序沉降分解控制值,但分解的控制值不合理,对现场施工起不到指导作用。为有效控制车站施工对道路及管线沉降的影响,通过分析北京地铁7号线工程广安门内站的第三方监测数据,总结暗挖车站上方道路的沉降规律,分析产生沉降原因,提出各阶段的沉降控制值和控制措施,以期为以后暗挖车站的沉降控制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地铁车站与周边开发共建的差异沉降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地铁设施变形控制标准及共建建筑的差异沉降机理和规律。介绍了沉降计算方法和控制差异沉降的设计方法。结合上海轨道交通某地下车站与大型地下室共建、实施一体化设计施工的工程实践来探讨地铁车站与开发地块建筑共建的差异沉降控制技术。研究表明,选择合理的沉降计算方法及参数对工程差异沉降进行预估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在设计上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可将综合工程对地铁车站产生的差异沉降影响控制在地铁设施保护要求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7.
固定式测斜仪对洞桩法施工车站边桩深层水平位移的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定式测斜仪对洞桩法暗挖施工车站的边桩深层水平位移展开实地监测工作。实际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测斜仪电缆保护对试验的进行非常重要;温度修正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不大,应剔除受电磁干扰而异常的测试数据;选定冠梁施工后的电压值作为初始状态;桩体水平位移主要受小导洞内初期支护扣拱回填、初期支护凿除和站厅层土方开挖的影响;扣拱开挖、二次衬砌扣拱期间位移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