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04年山东省碘缺乏病防治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山东省碘缺乏病达到消除标准四年后的防治现状。方法在全省抽取800名8-10岁学龄儿童,对其碘营养状况、居民户碘盐食用情况以及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合格碘盐食用率、尿碘中位数、儿童甲状腺肿大率均达到国家消除碘缺乏病标准,碘缺乏病健康教育状况也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程度。结论山东省碘缺乏病防治工作目前已进入稳定发展的阶段,居民碘营养状况良好,但仍需继续抓好部分地区的碘盐供应和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东临东海,山地面积占78.2%。温州市属轻度缺碘地区,1996年起全市实施以全民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儿童碘营养状况得到显改善,2000年达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性目标。为了解温州市达标后碘缺乏病情和人群碘营养状况,评价以食盐加碘为主导的综合性干预措施落实情况及防治效果,根据卫生部《开展全国第五次碘缺乏病监测的通知》的要求,于2005年5-6月开展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西吉县碘缺乏病病情,评价防治效果及人群碘营养状况,进一步推动西吉县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制定碘缺乏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2006年西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碘缺乏病的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2002年底我国宣布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后,碘缺乏病防治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为及时了解达到消除目标后我区碘缺乏病防治效果及人群碘营养状况,2006年11月份进行了抽样调查,现将我区全民食盐加碘对碘缺乏病的防治效果评价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现行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措施下碘缺乏病病情势态及重点人群碘营养状态进行分析,科学地指导和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调查方式,监测对象为儿童和加工/批发及居民户食盐,监测指标包括甲肿率、尿碘、盐碘等。结果8~10岁儿童甲肿率6年来最高为2.82%,尿碘中位数在192.66—274.491μg/L之间;加工层次碘盐或批质量合格率达到93.28%~100%;居民户合格碘盐食用率近二年均在90%以上。结论台州市碘缺乏病病情呈稳定势态,重点人群碘营养状况良好,现行食盐加碘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行之有效,盐碘浓度适合台州市现状,今后应继续加强碘盐监测和管理,大力开展防治碘缺乏病宣传教育工作,巩固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碘缺乏病防治形势和热点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我国碘缺乏病防治历史,目前全国碘缺乏病的病情和居民碘营养状况,阐明全民食盐加碘防治措施的必要性,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7.
马茂忠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17):119-119
碘缺乏病是由于环境因素造成人体碘营养不良所产生的一组涉及智力水平和健康质量的相关疾病的总称。天水市碘缺乏病病区主要分布于贫困边远的农村地区,2003年全市达到了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为了解我市城区儿童碘营养状况.我们于2003年3月对3所城市小学进行了调查。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解本地消除碘缺乏病后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与碘营养的关系,评价食用含碘盐降低碘缺乏病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B超法和触诊法诊断甲状腺肿,以直接滴定法检测食盐碘含量,以酸消化砷-铈法测定尿碘含量。结果 儿童甲状腺肿大率为15.82%,而食盐碘和儿童尿碘含量均较高。结论 本地儿童碘营养状况良好,但甲状腺肿大率比消除后明显回升。  相似文献   

9.
山东淄博市学龄儿童尿碘监测及健康教育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丽  周玖萍  韦杰 《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268-1269
在碘缺乏病(IDD)防治监测及科研中,尿碘水平作为衡量人体碘营养状况的指标有重要意义。随着IDD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开展,尿碘检测已逐渐成为IDD监测的常规指标。为了解现阶段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通过这一目标人群,对全市居民碘营养状况作一客观评价,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于2001~2005年之间进行了5次IDD PPS抽样调查,在2003年进行了健康教育调查。现将5次IDD监测中的学龄儿童尿碘测定结果及健康教育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碘缺乏病消长趋势,客观评价流行与干预措施落实及人群碘营养状况,科学指导防治工作。方法根据《全国碘缺乏病防治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崆峒区1954—2007年碘缺乏病流行与干预效果进行综合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治愈了大部分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地方性克汀病患者也在逐渐消失。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碘盐的普及,碘缺乏病发病率逐渐下降。进入21世纪,采取开展“创建食用合格碘盐示范乡(村)”活动,“全民碘盐工程”项目,“碘缺乏病防治健康教育”项目等干预措施,人群碘营养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结论50多年来由于坚持以碘制剂及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崆峒区1984年达标后,2000年已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经连续20多年监测。病情基本稳定。儿童甲状腺肿大率控刺在一个比较理想的水平,人群碘营养状况良好。未发现新发克汀病患者。  相似文献   

11.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维酮碘中的总碘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聚维酮碘中总碘含量的方法。方法以Partisil SAX-10(4.6 mm×250 mm)柱为固定相;流动相为0.09 mol/L磷酸二氢钾-甲醇(体积比9∶1),用磷酸调pH3.3;流速:1.0 mL/m in;检测波长:223 nm。结果碘离子在3.505~17.52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n=5)。平均回收率为99.3%,RSD=1.4%。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聚维酮碘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2009—2015年连续对惠州市居民户盐碘和儿童尿碘进行监测,评估惠州市盐碘浓度下调前后碘盐质量和儿童碘营养状况。方法按PPS法在惠州市各县区抽取盐样,并在各县区每个监测点抽取其中一间小学儿童的尿样进行监测,采用直接滴定法测定盐中碘含量,采用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的碘含量,SPSS17.0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2009、2011、2015年儿童尿碘中位数分别为214.0 mg/L、191.0 mg/L和159.0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尿碘处于适宜水平的分别为33.2%,38.0%,40.2%;各县区儿童尿碘中位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高到低排序分别是龙门县,惠城区,博罗县,惠阳区,惠东县。2009—2015年盐碘中位数呈下降趋势,2015年食盐中的盐碘中位数下降到25 mg/kg附近。结论惠州市盐碘浓度下调后,居民户盐碘基本在新标准范围内,儿童尿碘整体上处于WHO推荐的适宜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不同孕周、不同碘营养状况下孕妇尿碘,分析孕妇碘营养状况及药物治疗的必要性。方法 收集1997年7月-2003年3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及分娩的孕产妇的尿标本18,528例次,检测她们的尿碘值。分组:A组为未补充“金典”组,B组为补充“金典”组;孕早期为1组,孕中期为2组,孕晚期为3组。结果(1)本实验资料尿碘中位数为231μg/L,孕产妇尿碘值〈50μg/L、〈100μg/L、〈200μg/L的发生率分别为2.4%、13.9%及43.4%;(2)孕早、中、晚期未补充“金典”组尿碘值分别为162μg/L、193μg/L、260μg/L。均低于同期补充“金典”组(377μg/L、286μg/L、382μg/L),其差异有显着性(P=0.000);(3)随着孕周的增加,未补充“金典”组尿碘值依次升高,其差异有显着性(P=0.000)。结论 (1)在我院就诊分娩的孕妇存在一定程度的碘营养缺乏状况;(2)尿碘值代表了孕妇的碘营养状况,应检测尿碘以指导补碘。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探讨尿碘和发碘的中位值范围。方法通过对2445例检测样品的检测值的统计分析,来探讨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中位值。结果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尿碘中位值不同,而发碘的中位值比较接近。结论我们根据发碘的测定值可以探讨本地区的发碘正常值范围。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健康宣教活动对改善天津市部分青少年的碘营养知识认知和碘水平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整群的抽样方法, 对天津市静海区部分青少年进行碘营养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收集每位调查对象的24 h 尿液和家庭饮用水样本。并对纳入 调查的青少年进行碘营养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活动。在碘营养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活动结束1 个月后,再次对每位调查对象 进行问卷调查和收集24 h尿液样本。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对24 h尿液和家庭饮用水进行碘含量的测定。结果:本次共纳入 312名青少年,平均年龄(12.53±0.56)岁,平均身高(161.79±7.77)cm,平均体重(51.69±13.50)kg,平均体重指数(19.63±4.35)kg/m2。 经过碘营养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活动后,关于最安全高效的补碘方式的知晓率从22.76%提高到93.27%(χ2=318.43,P<0.001), 使用加碘盐的比例从29.81%提高到50.00%(χ2=157.41,P<0.001)。愿意选择加碘盐的比例从52.24%提高到75.96%(χ2=38.14, P<0.001)。碘营养知识健康宣教前的青少年24 h 尿碘浓度(24 h-UIC)、24 h 尿量和24 h 尿碘排泄量(24 h-UIE)中位数分别为 120.42 μg/L(70.18 μg/L,191.08 μg/L)、584.79 mL/d(475.00 mL/d,651.00 mL/d)、67.11 μg/d(37.07 μg/d,107.23 μg/d)。碘营 养知识健康宣教后青少年的24 h-UIC、尿量和24 h-UIE 分别为165.90 μg/L(111.36 μg/L,240.14 μg/L)、595.00 mL/d(403.75 mL/d, 735.00 mL/d)、89.42 μg/d(56.70 μg/d,126.43 μg/d)。青少年在健康宣教后的24 h-UIC 和24 h-UIE 均高于健康宣教前 (Z=-5.15,P<0.001;Z=-4.53,P<0.001)。结论:碘营养相关知识健康宣教活动能明显改善天津市部分青少年碘营养认知和碘水平。  相似文献   

17.
稳定性碘干预131I致甲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稳定性碘联合应用干预131I治疗甲状腺疾病后致甲减的影响。 方法:122例Graves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理分成4组,A组(38例)单纯给予131I治疗作为对照组;B组(28例)给予131I和稳定性碘(0.45mg/人)联合治疗;C组(28例)给予131I和稳定性碘(0.9mg/人)联合治疗;D组(28例)给予131I和稳定性碘(1.5mg/人)联合治疗。通过检测甲功、甲状腺彩超、甲状腺显像和摄碘率实验等检查来观察131I致甲低的临床干预情况。 结果:131I治疗后, A组第6个月、12个月、24个月和48个月甲减发生率分别为:12.82%、15.38%、28.20%、38.46%;B组第6个月、12个月、24个月和48个月甲减发生率分别为:14.29%、14.29%,21.43%、25.00%;C组第6个月、12个月、24个月和48个月甲减发生率分别为:10.71%、10.71%,14.29%、21.43%;D组第6个月、12个月、24个月和48个月甲减发生率分别为:14.29%、17.86%,17.86%、25.00%。 结论: 131I治疗后早期给予患者稳定性碘干预能有效降低甲减的发生,其中0.9mg剂量组效果最好。 【关键词】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碘放射性碘-131、稳定性碘、药物疗法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