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开发》2000,(2):22-24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受人瞩目的苏州古城街坊综合改造、保护逐步摆上了重要位置。在苏州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建设部和全国各地专家的关心支持下,我们开始了积极而又慎重地探索古城街坊改造与保护之路。一、以规划为龙头,指导古城街坊综合改造规划是建设的龙头,也是古城改造的重点、难点,更是此举成败的关键。而综合开发的宗旨就是要保证按规划实施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对于苏州这样一个具有2500多年历史,虽历经沧桑,但城址始终未变,基本保持着“水陆平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和“…  相似文献   

2.
申丽萍  张凯 《华中建筑》2007,25(7):126-130
该文通过对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古城1、2号街坊进行保护性规划的实践和分析,初步探讨了在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地段城市更新的过程中进行文化遗产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苏州古城41号街坊控规的做法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些年,苏州古城的相芳巷、双塔小区等一批保护更新试点工程陆续完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其成绩是有目共睹的。它为其它街坊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了指导下一步古城街坊的保护更新工作,苏州市邀请了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苏州市规划设计院、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和我院进行五个街坊的控制性详规试点,取得统一的经验和做法后再全面完成其余本完成控制性详规的街坊,现就我院承担的41号街坊控制性详规的做法作些介绍.  相似文献   

4.
结合苏州古城9号街坊试点工作,就如何围绕保护古城传统风貌特色,深化控制性详细规划工作进行一些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设计对整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未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具有深刻文化内涵的古城来说城市设计的影响更是深远。本文结合苏州古城4、5、6、14号街坊城市设计方案的设计思路和内容,围绕传承街区内现有历史文脉和改善人居环境角度作为出发点,通过"织"、"补"、"疏"、"理"的手段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城市设计体系。为古城区城市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苏州市古城街坊改造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州市古城的街坊改造,是在总结了前些年“点”“线”“面”改造成果的基础上,选择了三个街坊作为试点。进行全面的综合改造。目前改造部分已经完成,通过总结经验,修正不足,提炼精华,使街坊保护与更新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街坊改造是中国苏州实施古城保护的重要举措,37号街坊以整块面实施综合性改造,围绕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与平衡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8.
黄治  阳建强 《新建筑》2004,(6):13-15
常熟古城七号街坊是常熟现存的重要历史地段之一,较好地反映了常熟老城区历史文化特色,在剖析其空间构成要素及景观特色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根据苏州城市规划,在改造苏州古城54个街坊中在消防方面为了配合古城改造的完整性与科学性我们与规划科技人员一起共同研究,采取了如下的对策: 1 合理地划分大的防火分区。在旧城改造中不可能象新建城市那样,建筑物之间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正因为这样,就迫使我们采取划分组团的方法。在一个大的防火区域内划分若干个组团,在组团与组团之间留有足够的防火间距。  相似文献   

10.
苏州古城控规编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州古城控规编制是在总结前几年街坊改造的规划设计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内容上和深度上大大超过了部颁标准。本文研究了苏州古城控规编制的理论与方法,期望对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更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该文选取青海湟源丹噶尔古城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文脉,选址布局,街巷肌理和建筑形制等对丹噶尔古城空间形态特征进行全面分析,浅析自然环境、宗教文化、军事战争、商业贸易、人口迁移等相关因素与物质空间演变的内在关系,以期能对丹噶尔古城空间特色的保护与规划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苏州古城街坊保护与更新的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也面临着新的矛盾.本文分析了问题所在,并着重指出在小规模渐进式的更新过程中,应大力提倡公众参与,走倡导性规划之路.  相似文献   

13.
现今广泛使用的"街区"一词并非根植于中国历史的传统用语,其词义在中国历史上对应的词语为"街坊"。文章以《中国基本古籍库》为源,研究"街坊"这一词的含义及其演变过程,以及这一演变背后的深层含义。"街坊"一词具有丰厚的功能、社会、人文及城市内涵,其演变反映着中国古代规划机制、城市空间形态、居民社会生活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北魏、辽金、明清及当代时期大同古城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其发展演变规律,探讨了可以存留城市形态的文脉意蕴,以保持城市活力,为大同古城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新型城镇化道路提供历史借鉴与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以洛阳涧西工业区为研究对象,调研分析其街坊色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色彩规划与设计的视角,提出了"规划与复原并行" 的保护思路。针对街坊色彩空间结构中不同层次的节点、轴线及片区,分别从"点、线、面" 三个方面探讨解决其色彩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6.
姜伟 《城市规划》2022,(S1):5-12
1982年苏州入选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2年姑苏区成为全国首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文章从现实背景、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实践探索、总体成效等方面,对苏州古城保护“保护与更新恢复启动”“保护与更新成片实施”“保护与更新全面展开”“有机更新与活化利用”4个重要阶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正是“全面保护古城风貌,积极建设新区”这一城市建设方针的率先提出与一贯坚守,使苏州古城的传统风貌与格局得到整体保护,保护工作总体框架逐步系统化和科学化,苏州古城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亦逐步完善健全,走出了一条从古建老宅修复到街坊整体更新,从重风貌、轻内涵到重民生、重文化的具有苏州特色的古城保护与发展有机结合的成功之路。最后,基于以人为本和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的国家战略,对未来苏州古城保护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江南古镇的街坊空间结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松 《规划师》2008,24(4):75-78
街坊空间作为江南古镇的主体空间,由"间"、合院、院落组、地块等基本空间元素构成.由于居住情况变化、生活方式改变、古镇区主导性质变化等方面的原因,江南古镇街坊空间的形态日趋复杂化,空间结构从单向构成向双向构成模式转化.这种结构转化既是古镇街坊空间不断调整、发展从而适应新环境、满足新需求的过程,也是古镇街坊空间作为一个系统,自组织发展的过程.然而,由于缺少系统的规划和管理,这种结构的转化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苏州相芳巷住宅小区为建设部全国策三批住宅试点小区之一。作为位于具有250O年历史的古城内,旧街坊成片改造试点项目,同时又是国务院对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批复后体现保护古城风貌的住宅试点小区,具有特殊的意义。一、小区概况相芳巷小区位于苏州古城东北部,在古城54个街坊中属第12号街坊内,四周以园林路、白塔东路、狮林寺巷为界,占地3.61公顷。小区北有苏州古典名园狮子林和拙政园,向东步行10多分钟达东园,西离北寺塔约400m,南距著名的观前街商业中心约gOOm。该区域出行方便、闹中取静,实为集商业旅游、居住和休想于一体的“…  相似文献   

19.
古城更新是国内城市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国内对于非法定层面的历史古城研究较少,缺乏更新方法与策略的指导。研究通过徐州市睢宁县古城更新项目实践,探索其更新理念、模式和策略。该文首先解读"与古为新"更新理念的内涵与实施路径,分析睢宁古城的肌理,确定以追溯古城历史文脉为设计主题;其次运用"提取—转换—活化"等更新手法,通过空间筑新、景观塑新、文化承新、环境孕新等策略,实现城市历史文脉的重塑,在满足居民现代化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最终能为国内非法定层面的历史古城更新工作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20.
我国旅游活动目前正在处于从传统的观光式旅游向深层次的文化体验式旅游过渡的关键阶段,文化旅游街区不仅是文化旅游的载体,也是现代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街区活力是文化旅游街区存亡的关键。文章以长子虎西街坊为例,以"文化为灵魂、商业为核心、旅游为目的"为主导思想,以文脉传承、建筑及院落构成、"偶然性"原则的导入为手段,以提高文化旅游街区的竞争力与吸引力为目的,营造长子文化旅游街区的活力与优化长子城市空间结构。通过长子虎西街坊的活力营造,为今后晋东南地区文化旅游街区类型项目与研究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可行性策略或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