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四川建材》2019,(11):40-41
随着我国加速城市化进程,城市产生热岛效应,盆地城市尤其明显。营建城市通风廊道是缓解热岛效应的重要手段,根据对盆地城市通风廊道营建方法的总结,结合国内外盆地城市先进的通风廊道设计营建经验,并以四川省绵阳市富乐山至三江码头区域通风廊道营建为例,探讨了营建通风廊道的布置方法。  相似文献   

2.
《重庆建筑》2007,(9):61-61
“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虽然没有对热岛面积的强制性限制。但如果市民对身边的热岛效应反应强烈.要想通过验收也很困难。”近日,市创建办、市园林局首次发布主城热岛变化趋势.公布搞掉热岛“帽子”的方案:引入江风为市民送清凉。  相似文献   

3.
来燕妮  冯其林  杜钦 《园林》2021,(10):39-44
城市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城市通风廊道有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改善大气环境.计算流体力学可对不同速度场、质量浓度场等流场进行分析、计算和预测,实现对风速、大气颗粒污染物、建筑物密度等因素的模拟.以传统工业型城市河南焦作为例,通过分析大气颗粒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确定污染集中地及主要影响空间;结合城市风玫瑰图和绿色基础设施,识别...  相似文献   

4.
城市通风廊道研究及其规划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温热浪、空气污染、雾霾频发、城市热岛效应加剧等气候问题的日益凸现,城市气候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成为当前城市规划师及政府决策者的重要课题。其中,针对城市弱风或静稳风环境下的城市通风廊道(即风道)研究尤为值得关注,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地区和城市已先后开展了相关研究及建设,以期利用城市风道促进城市空气循环,从而改善城市热岛效应,并降低空气污染。这些经验值得正在经历城市化发展的亚洲城市借鉴。首先简要介绍风道研究的背景与发展、可利用的风系统分类。接着总结了风道建设及组成,就风道设计在城市规划中不同层面的应用策略展开详细讨论。随后选取德国斯图加特、日本东京,中国香港和武汉的城市风道应用研究作为典型案例,针对其在城市规划中不同层面的应用展开详细讨论,并总结了此类研究的成果与经验,为我国快速城镇化发展中风道规划与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城市通风廊道规划因其在改善城市通风条件、缓解城市气候问题上的突出作用成为回应城市气候问题的主流手段。通过梳理我国城市通风廊道规划研究的发展历程,归纳关键工作环节的技术特征,在总结实践反馈的基础上,指出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成果显示,有必要深入开展地域性专项研究、衔接廊道建设与规划管理,并推动建立多方协作机制,以助力城市通风廊道规划研究与成果落地。  相似文献   

6.
白鹤滩水电站大坝高289.0 m,为椭圆线型混凝土双曲拱坝。利用大坝两侧抗力体排水洞作为进风通道,左右岸通风竖井作为排风通道,大坝廊道通风采用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系统相结合的通风方式,并可根据不同运行工况采取不同的通风策略。该通风系统稳定可靠、灵活性高,可明显改善大坝廊道内的空气质量,为其他类似工程的通风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热岛效应和空气污染愈发严重。国内外学者对通风廊道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成果亟须整理,为我国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文基于1999—2019年WOS(Web of Science)数据库和知网(CNKI)数据库的文献源进行通风廊道相关文献数据检索,采用CiteSpace软件、综合信息可视化方法等,总结通风廊道在国内外取得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欧洲最先提出城市通风廊道的概念并应用于城市建设当中;我国通风廊道在规划层面上有落实,但功能性评估反馈欠缺,通风廊道的尺度和层级的划分标准较为模糊。最后本文针对国内通风廊道研究现状提出规划推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气象和GIS技术的北京中心城区通风廊道构建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长年代气象资料、现场观测、高分辨地理信息数据等研究了北京背景风环境、通风潜力分布以及通风廊道对局地微气候的影响,并将研究结果用于北京中心城区通风廊道的规划和构建中.结果表明:近年北京地区年均风速缓慢下降,平均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呈上升趋势,中心城区特别是经济和商业中心热岛严重;北京偏北风和偏南风频率最高,城市主通风廊道的走向应与背景风场相一致;在构建次级通风廊道时,宜结合局地“软轻风”的风速和风向分布;通风潜力较大的区域主要为绿地、河道、农田、宽阔街道以及低矮零碎的建筑区,四环内建筑密集、街道狭窄区域的地表通风潜力相对较小;在气温较高时通风廊道有明显的降温作用,可缓解城市热岛;在中小风速条件下,廊道能明显增加局地风速,而在静风或接近静风时,廊道的增风作用则不太显著;最后,基于背景风环境、城市热岛和地表通风潜力分布提出了北京中心城区通风廊道构建的依据、原则和初步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韩旭 《建筑与文化》2021,(4):154-15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冬季的雾霾和夏季的城市热岛效应.针对出现的相关城市极端气候问题,我国很多城市学习德国等国家的先进经验,构建城市通风廊道,以期改善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减少雾霾.文章以西安市主城区为例,综合考虑各个规划层次.从不同的层面,分析空间通风潜力,确定通风廊道位置,提出西安市城市通风廊道的规划目标及具体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品质的关注,作为改善城市环境品质与消减热岛效应的重要途径的通风廊道规划建设逐步走进人们的视野。以安庆市中心城区为例,借助PHOENICS软件中的FLAIR模块,运用流体动力学分析方法对研究范围的通风廊道采取"城区—分区"的研究思路进行分类研究。城区层面,识别出通风口地区和一二级风道,并将通风口地区划分为建设用地区和非建设用地区,分别提出相应的管控策略。分区层面,进一步识别出三级风道。对应新、老城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采取差异化的研究思路:老城区以"改善现有的通风环境"为目标,针对通风环境较差的地区,提出近远期不同的改善策略,简称为"亡羊补牢"。新城区以"保障未来形成良好的通风环境"为目标,针对识别出的一二三级风道沿线地区,从宽度、建筑密度、阻风率、高宽比和开放度等方面提出控制指标要求及规划策略,总结为"未雨绸缪"。通过探索针对城市内部不同地区的差异化通风对策,以期对今后其他地区城市通风廊道的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城市通风廊道系统构建及管控探索——以合肥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化,城市通风廊道作为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和消减热岛效应的重要工具,成为城市规划研究和实践的热点。以安徽省合肥市为例,围绕通风廊道构建与管控两个核心重点,一方面通过风环境模拟识别出城市通风潜力较大的地区,形成风道;另一方面针对连片风环境不优地区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的建设条件,构建风道,将优质风引入城市,适度改善通风环境。从规划管理视角提出通风廊道的4类管控分区,提出针对性的管控要求及编制管理图则,提升规划的可操作性,有助于丰富学术界有关通风廊道研究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合理构建通风廊道是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手段。本文基于高静风频率城市的特征,以典型城市——成都市为例,准确剖析空气污染的成因,探寻一套以保护风源为根本原则构建通风廊道体系的原理和方法;并通过跨学科多专业合作研究,创建风频率空间评估模型,实现在城市规划管控尺度精准划定城市通风廊道,为精准标定城市通风廊道提供创新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2020—2035年北京市通风廊道将步入精细化建设阶段,本文通过分析北京地区整体风环境数据、landsat-8卫星数据,北京全市街巷总悬浮颗粒物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浓度排名数据,三类气候环境数据,分析当下北京地区风环境、热环境、大气总悬浮颗粒污染物空间分布的特征;总结当下北京...  相似文献   

16.
为分析特大城市主城区构建通风廊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本文以天津为例,综合分析了城市热岛效应、风环境、下垫面状况及其相互关系,并将研究结果用于通风廊道的构建中。结果表明:天津中心城区存在热岛效应,其中1981~2010年的热岛强度在0.4~1.2℃之间,且以每10年0.13℃的倾向率增加,对2013年夏季和冬季气温空间分布分析发现,夜间气温从城市中心向郊区呈同心圆状递减,昼间气温空间差异较小。对风环境分析发现,1981~2010年的城郊风速差为0.7 m/s,且市区以每10年0.28 m/s的倾向率下降,而郊区仅为0.12 m/s,对2013年1月和7月平均风速空间分布分析发现,这两个季节风速都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的趋势。对风速与热岛强度关系分析发现,随城区风速增加,热岛强度有减小趋势。最后,基于地表温度、风环境状况及下垫面通风潜力提出天津主城区三级通风廊道的规划建议及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7.
城市绿色廊道研究   总被引:98,自引:1,他引:98  
车生泉 《城市规划》2001,(11):44-48
论述了城市绿色廊道的特征和作用 ,据此 ,将城市绿色廊道分为绿带廊道、绿色道路廊道和绿色河流廊道三大类型 ,并从绿色廊道的规模、结构、绿色廊道网络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改善通风的城市形态因素可以分为建筑和道路2个方面。建筑形态的通风评价主要采取综合迎风面积密度方法,将城市建筑环境转化为具有数值属性的栅格,从而提取城市建成区的通风廊道,但是该方法忽略了城市重要的通风路径——城市街道。以街道的朝向为主要评价对象,挖掘线状要素城市道路的通风廊道,作为建筑形态通风廊道划分方法的补充。根据通风潜力随夹角的变化规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技术进行街道的通风潜力评价,在综合迎风面积密度密集的区域,存在通风潜力较高的城市街道。  相似文献   

19.
随着快速的城镇化发展、城市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和人口集聚,产生了城市热平衡失调、通风不畅、空气污染和热岛效应加剧等问题。城市新区规划中布局城市通风廊道,优化空间布局,既能够有效提高居住环境品质,同时也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实现。结合城市风的空气流动运动规律和城市下垫面特点,从空间形态中观层面,以西成新区为例,针对寒冷地区的气候环境,对城市通风系统进行分析,运用CFD模拟方法,确定城市通风廊道的位置、数量等主要控制要素,提出廊道周边地块建设控制要求和建筑迎风面密度控制要求,为今后规划建设具有良好气候环境的城市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闫水玉  赵柯  邢忠 《规划师》2010,26(6):24-29
都市地区生态廊道规划方法框架是:掌握都市区域自然生态体的分布演变规律,评价现状的结构与功能,找出城市建设与自然生态体的生态关系,进行与都市空间与功能相融合的生态廊道规划。具体步骤是:在RS、GIS的支持下,对区域生态要素及分布进行辩析;对都市区域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区域生态空间与城市发展空间进行耦合,对生态廊道进行布局;分区确定生态建设的控制引导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