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社区生活圈日益成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多源数据,以广州市越秀区为例,以教育、医疗、养老福利、文化体育、社区服务、便民商业6类公共服务设施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设施的覆盖水平,开展社区生活圈的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合理性的评估研究,并提出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的行动计划,建立动态的社区空间影响评估体系,提出老年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指引等设施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
发展并完善老年公共服务设施是当前社区建设和未来城市规划中的重要部分。在养老设施社区配置层面,近年来随着政府不断的资金投入,社区级老年设施发展迅速,但仍难以满足社区内高密度老年人口的需求。对现有社区内不同层级和种类的老年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配置合理性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知春里—知春西里社区为例,利用GIS技术,对社区内养老设施的空间分布可达性和选择多样性进行测算,识别出研究区老年公共设施的高可达性区域和高选择多样性区域,为优化社区级老年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3.
夏固萍 《华中建筑》2020,38(6):53-57
积极应对社会老龄化应以人为本,机构养老设施公共服务用房的配置应以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为基础,但目前机构养老设施已配置的公共服务用房各不相同,层次不齐,与老年人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该文通过调研和访谈机构养老设施老年人,综合分析老年人对公共服务用房的使用和需求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机构养老设施结合具体建设条件配置公共服务用房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养老服务是新时期我国老龄事业的重要基础,但规划界较少探究其空间配置优化的机遇和方法。文章剖析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养老服务的一系列变化,包括服务方式远程化、内容多元化、层级扁平化,发现其服务供给空间与享用空间分离,由此造成设施小型化与建设成本下降、服务供给空间扩展、服务享用空间泛在化等,带来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均等化、养老资源下沉至老年人生活空间等机遇。文章构想“信息平台—养老休闲圈—为老服务圈”的社区养老圈体系,并以武汉市武昌区为例构建优化策略,对社区养老空间均衡配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实施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运用杭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POI空间点要素和全国宜居城市问卷调查等多源数据,检验了杭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空间配置水平,探析了杭州市民公共服务设施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杭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整体上呈现出"一核多点"的空间结构,不同类型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模式各异,但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调查结果发现,杭州城市居民公共服务设施整体满意度略高于全国40个主要城市平均水平,主要短板为医疗设施、养老设施、教育设施和休闲娱乐设施等领域;文化设施、医疗设施和餐饮设施满意度是影响杭州城市居民公共设施整体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最后提出了杭州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黄勇  李林  万丹 《室内设计》2017,(5):52-58
快速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养老服务 需求日益剧增,城市养老设施配置出现“一床 难求”的问题。相较于增加配置规模,从城市 养老设施空间分布及其结构特征出发,探讨 养老设施的空间配置显得更为重要。因此, 在城乡规划学和复杂性科学的交叉领域,运 用复杂网络分析原理和方法,选取重庆渝中 区、沙坪坝区、南岸区、九龙坡区(以下简称 主城四区)养老设施为研究样本,构建养老 设施供给网络模型,建立网络评价指标体 系,综合床位利用率,分析养老设施空间配 置结构特征。研究得出,重庆城市养老设施 网络整体稳定性较差、养老设施供需失衡的 原因在于配置类型单一、供给格局错位。为 此,规划提出相应的优化配置策略,为养老 设施专项规划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面向上海不同类型社区的系列调研,认为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重点关注医疗护理保健、日常生活照料、社会生活和精神慰籍3类服务内容。结合上海市老年人口的结构特点和空间分布特征,提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应综合考虑设施的选址、配置的规模效益和服务的辐射范围,并通过公共服务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技术标准体系的完善,逐步改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的系统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以长沙市岳麓区桔子洲街道为例,对社区居家养老设施进行实地调查,针对存在的空间配置、服务内容方面问题,提出构建社区养老设施体系、优化社区养老设施布局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背景下,标准化配置的社区养老设施往往忽略了供需的精准匹配。立足于供需视角,聚焦不同人群特征对需求进行差异化探讨,运用安德森模型和Kano模型展开调研,判断被测群体需求层次和需求程度,通过需求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和基于需求层次的聚类分析划分人群特征,提取典型群体,分析需求情况。结果表明,人群特征差异和功能空间差异均对需求有显著影响。基于此,分别建立了整体人群和典型人群功能空间配置模型,提出功能独立型社区养老设施配置模式,给出了一套可精准识别需求并合理配置功能空间的方法,为未来社区养老设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养老居住设施空间配置程度直接影响到社区老年人实现就地老化和社区长期照顾的便利性。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运用两步移动搜寻法,选取与居住功能相关的西安市养老机构进行可达性现状评价,提出分区指导、优化布局的空间配置发展原则,以及社区嵌入、集约复合的空间规划发展策略,尝试从规划发展目标、规划空间导引、规划配置标准、规划设计原则四方面为城乡养老居住设施规划与社区老年健康促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结合实例,通过空间绩效的方式对老旧小区公共服务设施进行后评估,从效果、效率、收益3个维度对设施中的公共空间、邻里服务、社区养老开展测评.根据对上海市南丹小区邻里汇的实证研究,得出公共空间应满足自治的管理边界,邻里服务应高集成化并配备充分储藏空间,社区养老应"重助餐、保长照、轻日托"等优化绩效的设计与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2.
研究城市生活公共服务设施的便利性,对改善城市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唐山市路北区现辖街道为研究对象,以生活圈理念为指导,利用POI数据,并运用核密度分析及网络分析方法,比较分析街道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特征及其与小区布局的相关性;并通过公共服务设施覆盖率及住区达标率等指标,评价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水平。结果显示: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设施在空间布局上存在较大差异,且相应的服务半径范围内覆盖率存在较大差异;公共服务设施的达标率在空间分布上亦存在显著差异。基于此,提出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优化建议,以期为城市更新工作和城市设施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提升老龄化社会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环境质量是建设以人为核心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结合老年人日常生活领域和城市生活圈构建,运用空间统计学和空间分析方法,以GIS平台为支撑,从可达性、多样性、重要性3个方面对西安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现状特征进行分析评价,总结评价方法并提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优化建议,为今后利用城市更新实现提升老年人群的生活品质与幸福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是影响社区生活品质的关键.当前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存在对社区异质化人口结构响应不足、与行政管理机制衔接不足以及缺乏与社区生活圈发展要求相匹配的开发建设机制等问题.广州市在2017年开展社区生活圈专项规划工作,对社区生活圈公共服务设施配置规划路径进行了重点探索,提出应首先建立从规划、管理到实际使用的全链条统一的社区生活圈空间划分.其次,兼顾公平与异质化需求,构建"标准表单式"设施配置模式,并结合需求提出差异化引导.最后,优化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创新设施开发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天津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现状调研,提出现存的五项问题即分布比较零散,与行政建制存在一定脱节,社区服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养老四项有待完善,旧区配套面积不足、功能缺失,保障性住房的特殊性。通过分析原因,借鉴经验,提出了集中设置配套,调整下沉部分项目,旧区补建原则和调整保障性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建议,以完善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  相似文献   

16.
着重于在社区养老设施的空间配置中,进行建筑空间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多功能的配置与利用研究,以达到节约土地资源、提高有限空间的利用率、完善养老设施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姚远  叶小群 《城市住宅》2022,29(3):193-195
近年来,生活圈理念凭借其充分考虑居民生活需求与城市功能空间相结合的特点,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优化带来了新契机.结合生活圈理念,在对舒城县中心城区居民出行意愿调查的基础上,借助泰森多边形划分舒城县中心城区各级生活圈,结合各级生活圈的人口预测规模及相关规范,确定各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优化方案,并通过核密度分析对比验证生活...  相似文献   

18.
<正>引言“十四五”期间,北京人口老龄化加速。预计到十四五末,北京老年人口将达到517万,人口老龄化水平将达到24%,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老年人的健康及养护问题在老龄化加速过程中最为突出。当前社会主要的养老模式为社区养老,社区内的公共空间及公共服务设施是老年人活动的主要场所。一些老旧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滞后,  相似文献   

19.
社区养老设施是支持老年人实现“在地化养老”的重要环节,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将大量配置。文章聚焦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以深圳市为例,通过走访调研,收集老年人使用设施的出行数据,并基于设施供需匹配水平及布局公平性,综合评价设施配置的现状。研究发现:第一,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配置落后于老年人口增长,且存在设施运营不佳等现实问题;第二,老年人使用社区日间照料设施出行,可接受的最大范围远大于设施的服务半径;第三,综合分析设施供需匹配情况及布局公平性评价,认为目前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设施配置处于供给不足且分配不均阶段。文章结合老年人使用设施的出行特征、设施供应能力与空间服务水平评价,从设施分级体系构建、设施15分钟生活圈配置优化和设施功能空间耦合三方面,提出促进设施配置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在实践过程中,养老设施如何配置,与老年人口的对应关系如何,对于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具有现实而紧迫的意义.本文针对养老设施的配套进行了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