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评价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后路寰枢椎置钉治疗寰枢椎脱位并齿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2年6月在上饶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20例寰枢椎脱位并齿突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D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3D组在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下置钉,对照组采用徒手置钉。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置钉优良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和术后1、6、12个月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疼痛程度,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颈椎功能。术后复查CT评价螺钉位置准确性。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所有患者术后随访> 6个月。术中共置入椎弓根螺钉80枚,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3D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置钉优良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和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3D组术后6、12个月VAS评分及术后1、6、12个月JOA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3D打印个性化导板辅助后路寰枢椎置钉治疗寰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改良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6月~12月期间行寰枢椎手术的患者17例,男11例,女6例;年龄25~56岁,平均43.3±8.7岁;寰枢椎骨折脱位13例,寰枢椎畸形4例。术前将患者的寰枢椎CT数据导入Mimics17.0软件,生成目标椎体的三维模型,使用逆向工程原理设计与其表面相吻合的反向模板及椎弓根螺钉最佳钉道并生成相应导向通道,标杆相对通道向内侧平移约10mm,将导向通道及标杆与模板拟合一体,设计形成带有导向通道和标杆的改良导航模板。将设计好的导板通过3D打印机打印出来。在3D模型上模拟置钉,体外试验确认方案可行后再将改良导航模板消毒、灭菌并应用于临床。术中将改良3D打印导板与寰枢椎紧密贴合。术者分别以电钻及手钻通过导向通道,以标杆为参照物及导向杆,通过导向通道钻探螺钉通道后取下导板,攻丝后顺钉道置入椎弓根螺钉。将术前规划钉道与术后螺钉配对拟合进行螺钉精确性分析,并以Kawaguchi等评价法判断螺钉位置的优劣等级。结果:手术时间106±11min,术中出血量为220±73ml。共置入68枚颈椎椎弓根螺钉,其中寰椎与枢椎各34枚。术前预设进钉点、内倾角及头倾角与术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Kawaguchi等评价法显示:0级占97.06%(66/68),Ⅰ级占2.94%(2/68),有2枚螺钉穿破骨皮质,Ⅱ、Ⅲ级螺钉数为0。结论:通过改良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可提高与术前预设最佳钉道的吻合度、精确匹配术前计划,可提高临床手术置钉的准确性,减少偏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三维(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43例寰枢椎骨折和/或脱位患者,均行后路寰枢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D打印导航模板组(19例)和传统置钉组(24例)。3D打印导航模板组术前将患者的颈椎CT数据导入Mimics 17.0软件,行3D重建并设计带钉道的导航模板后打印、消毒;术中将导航模板与置钉椎体贴合紧密后,通过定位孔钻孔、置钉。传统置钉组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徒手置钉。统计并对比两种置钉方法的准确率,通过测量并比较术前预设钉道角度与术后实际钉道角度差异评估进针角度的精确性。比较两组的置钉时间、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及患者颈肩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神经功能评分的差异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诊断、病变节段、合并症及术前是否牵引复位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9例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置入椎弓根螺钉68枚,置钉准确率94.1%,置钉时间2.2±0.4min/枚,透视次数4.6±1.1次,手术时间197±41min,术中出血量395±64ml;传统徒手置钉组置入椎弓根螺钉76枚,置钉准确率76.3%,置钉时间3.4±0.7min/枚,透视次数9.4±2.7次,手术时间245±67min,术中出血量552±79ml。两组置钉准确率、置钉时间、透视次数、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D打印导航模板组的内倾角及头倾角与预设值无统计学差异0.05),置钉角度的精确性明显优于徒手置钉组(P0.05)。术后3d、6个月及12个月患者颈肩部VAS及颈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好转(P0.05),而术后6个月及12个月两组间颈肩部VAS及颈椎JO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置钉可提高置钉准确率,同时还可缩短置钉时间、手术时间,减少透视次数和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合型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枢椎椎弓根螺钉或椎板螺钉置钉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32例枢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21~77岁,平均57.3±9.0岁;随访12个月以上。根据置钉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观察组(18例)采用术前计算机模拟置钉、设计并3D打印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枢椎椎弓根或椎板螺钉置钉;对照组(14例)采用徒手方法置入枢椎椎弓根螺钉。记录两组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以Kawaguchi评价法判断螺钉置钉成功率,计算术前模拟置钉和术后实际螺钉进钉点和进钉角度在X、Y、Z轴上的偏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重要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观察组共置入螺钉36枚,其中枢椎椎弓根螺钉22枚,枢椎板螺钉14枚,置钉时间31.5±6.5min,术中出血量45.0±19.2ml,Kawaguchi评价法0级32枚,Ⅰ级4枚,Ⅱ级0枚,置钉成功率100%。对照组共置入28枚椎弓根螺钉,置钉时间57.6±6.9min,术中出血量228.5±57.9ml,以Kawaguchi评价法0级18枚,Ⅰ级6枚,Ⅱ级4枚,置钉成功率85.7%;两组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置钉成功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际钉道相对于术前模拟钉道偏差角度为0.69°±1.34°,术后实际进钉点相对于术前模拟进钉点在X、Y、Z轴上分别偏移0.50±2.13mm、0.75±2.18mm、0.43±2.39mm,偏移量与术前设计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复合型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枢椎椎弓根或椎板螺钉置钉,能减少置钉时间及术中出血,提高置钉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一种既提高疗效又安全可靠的颈椎椎弓根置钉新技术。[方法]回顾性研究本科2010~2018年收治的89例患者,置钉778枚,男42例,女47例;多节段颈椎骨折脱位19例、僵硬型或柔韧型颈椎后凸畸形伴狭窄症12例、颈椎管内肿瘤需关节突切除19例、强直性脊柱炎并颈椎骨折脱位16例、寰枢椎骨折脱位23例。五大技术整合应用于颈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包括术前规划、3D打印模拟手术、术中三维定向器辅助置钉、术中CT护航及术后CT评估。按照Lee等的方法判断椎弓根螺钉位置准确性。[结果] 89例患者778枚螺钉全部置钉成(2级+3级)。[结论]术前规划、3D打印模拟手术、术中三维定向器辅助置钉、术中CT护航及术后综合评估五大混合技术可明显减少颈椎椎弓根螺钉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4):2247-2251
[目的]比较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与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腰椎翻修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本院行腰椎后路翻修手术的病例69例,其中使用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共31例,使用传统徒手椎弓根螺钉置入38例。记录临床资料,并根据术后CT对螺钉精度进行Gertzbein Robbins分级,比较螺钉置入准确性。[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少于徒手组(P0.05)。机器人辅助组共置入螺钉152枚,术后CT评估显示:A级置钉137枚,B级置钉11枚,C级置钉4枚,没有D、E级置钉,置钉准确率97.37%。徒手组共置入螺钉194枚,术后CT评估显示:A级置钉129枚,B级置钉48枚,C级置钉15枚,D级置钉2枚,没有发现E级置钉,置钉准确率91.24%。在螺钉精度分级及螺钉准确性方面,机器人组优于徒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徒手置钉技术相比,Renaissance机器人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入在腰椎翻修手术中具有置钉精度高、且术中出血及术中透视次数少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数字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的24例采用数字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辅助行颈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寰枢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CT扫描获取数据经Mimics 10.0软件三维重建后进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置钉理想钉道的计算机辅助规划,并根据寰枢椎后方骨性结构表面数据设计个性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在3D打印机上制作"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高温消毒后应用于临床手术辅助置钉。术后根据颈椎X线和CT检查结果评价椎弓根螺钉的位置,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及颈椎稳定性。采用颈部和/或枕骨下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应用数字化双导航模板为24例患者置入椎弓根螺钉,22例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2例行寰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并椎板螺钉固定。共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48枚,枢椎椎弓根螺钉46枚,枢椎椎板螺钉2枚。术后CT检查示所有螺钉均未穿破钉道骨皮质。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大部分患者颈部疼痛明显缓解,VAS评分由术前(7.78±1.12)分降至术后(2.48±0.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肌力下降者术后均不同程度恢复。所有患者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置钉相关并发症。结论数字化"定点-定向"双导航模板不仅能够提高手术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还能针对不同类型的寰枢椎不稳提供更合理的置钉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螺钉置入的安全性、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7月至2016年1月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寰枢椎螺钉置入的24例患者,其中男13例,女11例;年龄38~78岁,平均年龄(59.35±4.02)岁。通过计算机在三维模型上进行模拟手术置钉,最后通过逆向工程软件设计3D导航模板。将置钉前后患者的CT数据配对拟合,测量理想钉道与实际螺钉的进钉点及进钉角度,并对置钉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没有发生神经损伤加重、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寰椎和枢椎术前设计与术后CT的螺钉进钉点的三维坐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寰椎和枢椎模拟置钉和手术置钉的内倾角(螺钉与矢状面的夹角)和头倾角(螺钉与上中板面的夹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拟置钉和手术置钉组比较,置钉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理想钉道与实际螺钉进钉点、钉道方向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的螺钉导航模板辅助寰枢椎后路螺钉置钉,提高了置钉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理论上可降低椎动脉和脊髓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的可操作性和近期疗效。方法:2005年9月~2011年3月对16例儿童寰枢椎脱位患者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男9例,女7例;年龄5~13岁,平均9.1岁。均有枕颈部疼痛、颈部僵硬;3例有高位颈脊髓病表现,ASIA分级:D级2例,C级1例。术前均行颈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CT和MRI检查,均诊断为寰枢椎脱位,其中寰椎横韧带断裂1例,寰枢椎骨折脱位1例,先天性齿状突畸形12例,寰枢椎固定旋转半脱位2例;颈脊髓受压5例。寰椎后弓(椎弓根)高度2.5~3.8mm,平均3.0mm;寰齿前间隙6~14mm,平均9mm。术前常规行牵引1~2周复位,完全复位7例,部分复位5例,不能复位4例。术中采用"寰椎椎弓根显露置钉法",在直视下行C1、C2置钉,复位固定,植骨融合。随访患者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定期行颈椎X线片及CT复查,了解内固定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6例均行双侧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过程顺利,64枚螺钉均成功置入,复位固定满意,无术中、术后神经和血管并发症。术中出血150~650ml,平均300ml;手术时间100~190min,平均130min。12例随访12~72个月,平均28.5个月,术后3~6个月寰枢椎均骨性融合;末次随访时,颈枕症状明显改善,3例术前有脊髓功能损害者均好转,2例术前ASIA分级D级者恢复到E级,1例术前ASIA分级C级者恢复到D级;未发现螺钉松动、断钉和寰枢椎再移位现象,未发现曲轴现象。结论:采用"寰椎椎弓根显露置钉法"行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可操作性强,置钉安全性高;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儿童寰枢椎脱位的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0):1884-1887
近年来,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已成为手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金标准"。但寰椎的特殊结构和变异使得徒手椎弓根螺钉置钉具有极高的难度。随着计算机导航辅助系统、个性化导航模板的应用,使得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安全性、精确性不断提高。本文就后路辅助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O型臂导航辅助下寰椎与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应用疗效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20例行经口寰枢椎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寰枢椎脱位患者的相关资料。按照不同的置钉方式,20例患者分为导航辅助组及徒手置钉组,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及术后的斜坡椎管角(CCA)及延髓脊髓角(CMA),对比分析两种置钉方式的应用疗效,采用改良Park的标准对逆向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性进行评估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CCA及CM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CCA及CM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辅助组置钉准确性优于徒手置钉组(P<0.05)。结论:通过O型臂导航技术辅助进行经口寰枢椎逆向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可获得与徒手置钉相当的治疗疗效,同时提高螺钉置入的准确性,降低置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分析O-arm导航、个体化3D打印导板、C型臂X线机辅助下置入寰椎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行寰枢椎内固定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47例患者,男28例,女19例;年龄15~59岁(46.2±10.0岁)。根据置入寰枢椎螺钉方式的不同,分为导航组(应用O-arm导航辅助下置钉,11例)、导板组(应用3D打印导板指导下置钉,15例)、透视组(依据解剖标志在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徒手置钉,21例)。统计三组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术中出血量、一次性置钉成功率、螺钉置入精准性及并发症。结果:导航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和出血量分别为120.7±11.1min、20.0±1.1min和225.8±25.6ml;导板组分别为97.5±9.0min、15.8±1.9min和162.7±18.5ml;透视组分别为121.0±12.8min、19.4±2.1min和239.0±24.5ml,导板组手术时间、置钉时间、出血量少于其他两组(P<0.05)。共置入寰枢椎螺钉188枚,导航组44枚、导板组60枚、...  相似文献   

13.
背景:寰枢椎解剖结构复杂,寰枢椎后方毗邻生命中枢延髓,徒手进行寰枢椎椎弓根置钉有较大难度,一旦出现置钉偏差即有可能造成椎动脉、脊髓、静脉丛及神经根的损伤。目的:探讨标杆型3D打印导板在寰枢椎脱位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及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4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徒手置钉的对照组20例,标杆型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的研究组24例。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透视次数;术后复查CT判断置钉准确率;术前和术后6个月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颈椎神经功能评分评估患者的颈部神经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的枕颈部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术中透视次数相比对照组少(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颈部神经功能及VA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置钉准确率更高(P<0.05)。结论:借助标杆型3D打印导板可有效减少寰枢椎脱位治疗中的透视次数,提高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准确率,促进术后颈部神经功能恢复,降低枕颈部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个体化3D打印导板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方法枢椎齿状突Ⅱ型骨折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病人3例,根据寰枢椎后方骨性结构数据设计个体化导板,术中根据导板确定进针点,磨钻磨除进针点骨皮质,根据导板方向建立钉道,根据术前测量选择并拧入合适长度螺钉。术后通过观察螺钉在CT横断面和矢状面的位置来评估螺钉置入的安全性。结果术后CT检查显示共置入寰椎椎弓根螺钉6枚,枢椎椎弓根螺钉6枚,12枚螺钉均为0级螺钉。结论个体化3D打印导板能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置钉技术,提高临床手术置钉的准确率和安全性,减少神经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个体化设计定制3D打印椎弓根螺钉导向模板辅助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与安全性。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例AS患者的胸腰椎三维CT检查数据,利用Mimics 17.0、ideaMaker等计算机软件设计AS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导向模板,并利用3D打印机打印制作全部病例的实体模型(T_(10)-L_2),每例2份,分为导板辅助螺钉置入组(实验组)和徒手置钉组(对照组)。两组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均由同一名脊柱外科医师负责置入。根据术后CT影像结果评估两组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并对螺钉置入情况进行分级:0级和1级螺钉为可接受置钉,2级和3级为不可接受置钉。同时比较术前3D打印软件虚拟设计的椎弓根螺钉的直径、长度、进钉点与后正中线的距离等指标与术中实际使用情况。结果:导板辅助螺钉置入组设计并打印出AS胸腰椎3D打印椎弓根螺钉导向模板23块,辅助置入螺钉46枚,可接受螺钉为44枚;置入单枚螺钉平均时间为(4.20±1.15) min,X线机透视次数为(5.00±1.25)次,置钉过程中螺钉和克氏针平均调整次数为(1.76±1.32)次。徒手置钉组使用传统影像学透视徒手方法置钉46枚,可接受螺钉30枚;置入单枚螺钉平均时间为(14.67±2.23) min,X线机透视次数为(14.46±2.21)次,螺钉和克氏针平均调整次数为(4.76±3.39)次。导板辅助螺钉置入组与徒手置钉组螺钉置入成功率分别为95.65%(44/46)和56.22%(3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38,P0.05);术前3D打印软件虚拟设计的椎弓根螺钉的直径、长度、进钉点与后正中线的距离,与术中实际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辅助螺钉置入组置入单枚螺钉的时间、X线机透视次数及置钉过程中螺钉和克氏针平均调整次数均明显少于徒手置钉组(P0.01)。结论:3D打印技术定制个体化椎弓根螺钉导向模板显著提高了置钉的安全性、准确性及手术效率,尤其适用于AS合并骨折脱位等须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的胸腰椎椎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的手术方式选择及疗效. 方法 对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54例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9例,女15例;年龄18 ~55岁,平均36岁;陈旧性齿状突骨折5例,新鲜齿状突骨折49例;齿状突骨折按Anderson-D'Alonzon分型:Ⅱ型30例,Ⅲ型24例;合并寰椎前脱位12例,寰椎后脱位12例,无明显脱位30例;术前神经功能按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B级2例,C级5例,D级16例,E级31例.其中30例患者行前路齿状突空心螺钉内固定术(A组),8例患者行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B组),16例患者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C组). 结果 术中无椎动脉、脊髓损伤发生,术后寰椎脱位患者均获得良好复位.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6个月)随访.A组2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示骨折不愈合,A组其他患者和B、C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后3~4个月骨折愈合.无螺钉松动、断钉、退钉发生.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C级2例,D级6例,E级46例. 结论 上述三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齿状突骨折合并寰枢椎不稳的有效方法.临床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首选前路齿状突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此方法不合适时可考虑行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或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等寰枢椎融合术.  相似文献   

17.
数字骨科技术在寰枢椎个体化置钉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数字骨科技术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个性化置钉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术前接受薄层CT扫描的30例上颈椎疾患患者(其中男16例,女14例)的数据输入Mimic和 Simpleware软件后,建立三维仿真模型,并设计最佳的椎弓根钉道,然后根据钉道设计导航模版.用激光快速成型机打印导航模版,用于手术时辅助寰枢椎椎弓根螺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2):1132-1136
[目的]探讨3D打印逐级导航模板系统辅助椎弓根螺钉置钉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准确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21例枢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资料,男20例,女12例;年龄21~57岁,平均(41.52±12.23)岁;C4/5骨折伴脱位4例,C5/6骨折伴脱位8例,C6/7骨折伴脱位9例;随访3~15个月,平均(11.23±7.24)个月。术前将患者颈椎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建立患者拟固定节段颈椎三维模型,通过3-matic软件设计与颈椎模型相匹配的"螺钉定位导板"、"钻孔引导导板"和"攻丝引导导板",并使用J750打印机打印实物。术中上述导板按置钉顺序逐一辅助螺钉置入的每一步操作,逐级扩大,完成置钉。[结果]21例患者导板的设计及打印时间共计8~10 h,共设计并打印导板126个,本组共置入椎弓根螺钉84枚,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7例ASIA为A级的患者瘫痪没有恢复,其余患者末次随访ASIA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X线片及CT示脱位均得到纠正。84枚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皮质内(0级),置钉准确率为100%;螺钉在中位冠状面偏离术前模拟钉道中心的平均值是(0.73±0.52) mm;每个椎螺钉的平均偏差分别为:C4 (0.64±0.63) mm、C5(0.52±0.36) mm、C6 (0.84±0.56) mm、C7 (0.86±0.50) mm。[结论]3D打印逐级导航模板系统辅助颈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能较精确的匹配术前设计钉道,提高此类手术的置钉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上颈椎椎弓根钉置入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提供一种安全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01月~2019年12月行寰枢椎手术的患者54例。依据医患沟通结果分为两组,25例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导板组),29例徒手置钉(徒手组)。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与影像资料。[结果] 5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未出现严重椎动脉及脊髓损伤。两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板组的透视次数[(3.75±1.21)次vs (9.46+2.71)次,P0.05]和单钉置入时间[(2.23±0.45) min vs (3.46±0.72) min,P0.05]明显少于徒手组。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JOA颈椎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两组ASIA神经功能评级均显著改善(P0.05)。相应时间点,两组VAS、JOA评分和ASIA评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CT影像显示导板组置钉准确率显著优于徒手组(96.00%vs 88.79%,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寰椎-齿状突间隙(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和脊髓空间(space available for cord, SAC)均显著增加(P0.05);相同时间点,两组间ADI和SA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达到C1-C2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断钉、松动等不良改变。[结论] 3D打印导板技术辅助下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提升了螺钉置入的安全性及精确性,曝光次数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D打印导航模板应用于下颈椎骨折并脱位手术中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4例下颈椎骨折并脱位患者的C_(3~7)节段CT连续扫描的影像数据导入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0. 01中建立三维模型,以STL格式导出。在UG Imageware 12. 0平台打开三维重建模型。在逆向工程中将模板与椎弓根钉道拟合。术后根据颈椎X线片和CT扫描评估椎弓根螺钉位置。结果用3D打印导航模板为24例患者共置入螺钉122枚,术中导航模板与暴露的后部结构能够紧密贴合,稳定性好。所有椎弓根螺钉置入顺利,术中和术后未出现血管和神经并发症。结论 3D打印导航模板辅助下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并脱位,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