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理论突破与创新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标志着治理思维上升到国家高度。然而,治理思维在社会中广泛传播的同时,高校、企业的治理环境并不宽松,究其根源在于一刀切导致的治理错位。为防止治理改革倒退,实践中需要强化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分类治理,一方面识别不同国家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明晰不同治理手段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岳爱东 《科技咨询导报》2012,(33):249-249,251
国家创新体系通常可以看作是由一个国家的公共和社会机构组成的网络,其活动的目的是为创造、扩散和使用新的知识和技术。国家创新体系对于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在此背景下,我国和山东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创新体系也得以逐步构建起来。本研究旨在研究和分析国家创新体系内容和框架,以及我国和山东省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历程,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梳理了创新体系治理的内涵,分析了我国科技创新系统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拓展了公共治理理论在科技创新系统领域的应用和基于若干理论的支持,并借鉴国外科技创新系统治理的经验与结合我国的实际,提出了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4.
欧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让更多的学者与政策制定者关注我国创新体系建设问题。从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述评了创新体系理论的演化过程;从创新调查、创新投入、创新中介培育和创新政策监测四个方面阐述了欧洲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实践;最后从理论本土化、实践协作化和政策多元化三个角度对我国创新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启示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协同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定义和国内外的研究背景进行了分析,然后根据其定义提出了建设协同创新和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建立了国家创新体系的评估模型,并针对评估模型的数据进行了分析,最后讨论了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6.
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国家农业知识创新体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完成新农业科技革命的历史使命,确保21世纪我国的食物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改革现有的农业科技体制,建设国家农业知识创新体系。一、必要性、指导方针和总体目标我国现有的农业科技机构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当前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没有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其弊端集中表现为:一是观念陈旧,致使科研、教育、推广、生产严重脱节。二是农业科技资源配置和支持系统严重错位、扭曲,资源供给渠道单一、狭窄,供给量严重不足。三是结构性失衡,研究重点过份偏向于种植业产品(特别是粮、棉)…  相似文献   

7.
国家创新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过渡经济条件下的国家创新体系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市场机制的不断引入,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从计划型的创新系统向计划市场混合作用的形式转变。转变的突出之点是政府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扬弃了许多计划体制的东西,使企业和科研机构有了越来越大的自主权,政府虽然还是技术创新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推广者,但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在创新的作用大大增加了。首先,通过改革,科研院所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其次,国家科技计划不断向实现技术创新的方向转移。第三,政府通过许多措施,建立了初具规模…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国家治理体系当中,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是三个相互结合的有机整体。国家治理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政府治理和社会治理则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改革内容。政府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在现代“治理”理念下具有独特的中国语境,要从政党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公民治理的整体关系中把握政府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网络安全是总体国家安全的有机组成部分。有效的网络安全治理体系是屏蔽网络风险、确保网络安全的可靠保障。网络安全治理体系的构建正面临着不断完善的客观需求。网络世界虚实相嵌的基本属性,网络功能的不断拓展及其应用的大众化必然会对新时代构建完善的网络安全治理体系带来各种各样的挑战。构建面向需求、迎接挑战、服务于总体国家安全,多中心、多维度、多层面、多元联动的动态完善的网络安全治理体系,是确保网络安全、维护总体国家安全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国家创新体系是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此 ,我们必须提高国家科研机构、企业和高等院校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能力。就我国现有的情况来看 ,科技创新已成为关系到民族兴衰、国家兴亡的重要问题。因此 ,重视人才培养 ,处理好基础与应用的关系 ,加大政府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力度 ,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从治理理论、现代化内涵出发,分析了科技创新治理现代化时代内涵;结合我国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演进历程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战略,从攻关战略科技、坚持理念自信、培优创新文化、提升创新效能、增强国际影响、打造英才高地6个方面提出了科技创新治理现代化未来的重点任务;从加强治理体系顶层设计、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完善科技创新法治建设、倡导负责任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等维度探讨了科技创新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着力点。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成为信息化时代主要国家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手段。信息化时代必须将信息技术创新与国家治理体系改革结合起来,实现信息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并举。从信息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协同演进的关系视角,重新审视了信息化支撑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经验、问题及挑战,探讨了面向未来促进信息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协同发展的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3.
 科技创新是城市发展的新引擎,为城市提供智能化治理工具的同时,也形成了新的治理空白,加剧了治理过程的不确定性。两者间对立统一关系可以从国家战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城市治理工具更新、科技创新过程与结果等方面加以厘清。在“人本-创新-协同”的逻辑框架下,探讨了强化城市治理就要转变政府职能、突出主体示范引领、强化社会监督,明确各主体在城市治理中的定位与职责,坚持城市社会稳定、安全、人本的基本要求不动摇。分析表明,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就城市治理目标的实现路径、智能化工具的使用边界、城市公共服务的供给以及治理过程的动态监督等重点问题提出具体要求,重视法治德治的结合,完善和创新城市治理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国家实验室治理模式进行了新一轮调整。梳理了美国国家实验室历次评估发现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了战略规划、合同、评估以及预算4个方面的治理问题,从明确战略定位与聚焦核心使命、重塑联邦资助研发组织模式(FFRDC模式)以及变革治理模式和保持变革活力3个方面归纳了美国国家实验室的改革对策,并结合中国国家实验室建设运行实践,提出了确立国家实验室相应的法人地位、加强对国家实验室的支持力度、优化国家实验室治理架构、加强国家实验室战略规划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技术创新特别是网络技术、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的发展对社会治理优化、改革与创新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回顾了技术创新对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分析了大数据等技术支撑社会治理创新的典型实践案例,提出了技术创新优化社会治理的3条路径和未来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从新兴经济体崛起、开放与保护的较量、美中以科技为基础的经济竞争、多边与单边的对垒4方面梳理了全球经济和科技治理格局的变化;从加强中国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的统筹协调,国内治理和全球治理,自主创新和开放创新,政府、市场和社会机制4方面提出开放创新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从推动核心技术原创性突破、深化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软实力4方面提出建设开放创新体系的重点任务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科技社团在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社会机制与组成要素中扮演的独特角色,通过梳理美国、日本、德国等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科技社团在服务国家科技创新中的实践经验,探讨了科技社团在助力基础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总结了科技社团以专业引领力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以专业影响力参与全球科技创新规则制定、以专业组织力支撑国家科技创新活动的共性规律。  相似文献   

18.
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论实质,就要对治理及相关概念的内涵进行分析。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全面的现代化、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必然要求。为此,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社会主义法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其他主体的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以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为基础,以知识的生产者、扩散者和应用者为主要分析维度,结合生态学中的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了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生态系统的结构,阐明了系统运行的基本原理和演进机制,分析了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生态系统的演进历程、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促进系统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产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