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超  方小桃  刘茜茜  王怡 《重庆建筑》2021,20(10):30-34
该文利用《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 286—2013)中的集总参数法,结合重庆本地设计现状,总结出了适用于改善重庆地区住宅小区室外热环境的五个优化设计措施,即提高透水铺装比例、提高建筑首层通风架空率、提高场地遮阳设置比例、提高屋顶绿化比例、降低场地太阳辐射吸收系数.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定量研究了各优化设计指标和室外热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并得出结论:在重庆地区,改善住宅小区室外热环境,降低热岛效应,效果显著程度从高到低排序为降低场地太阳辐射吸收系数>提高场地遮阳覆盖率>提高底层通风架空率>提高屋顶绿化比例>提高透水铺装比例.因此在重庆地区,应优先推荐采用降低场地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和提高场地遮阳设置比例这两种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厦门科技创新园为例,采用集总参数法,依据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标准》(JGJ286-2013)对其夏季室外热环境状况进行了现状评估和优化设计,研究证实了基于集总参数法的DUTE1.0软件在中尺度城市热环境评价设计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绿化、遮阳、渗透等技术手段在城市热环境设计中的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哈尔滨辰能溪树庭院居住小区为例,探讨了使用后评价技术在居住小区景观环境中的实践应用,对目标环境的使用状况进行了定性和定量两方面的评价,得出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东北严寒地区冬季室外气温低,热舒适性差,热环境优化设计难度大。本研究通过实地调研与理论分析提出居住小区室外热环境影响因素,应用ENVI-met分析空间形态、建筑密度、容积率对居住小区室外热环境的影响,为东北严寒地区及相近寒地居住小区室外热环境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当前,很多居住小区的布局方式参考了中国传统民居的做法,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利用中间“天井”和对角的缺口成为了一条通风的廊道,也可算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传承。本文对居住小区室外热环境的构成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更好地满足居住需求。  相似文献   

6.
张茜  郭珊珊 《四川建筑》2011,31(4):30-32
经济的发展在推动物质水平的同时,也推动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渴望。人们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居住小区的要求越来越高。文章试图通过对成都居住小区的研究分析,以了解居住者的需求及居住小区生活环境设计要素,以期对未来的设计有所指导。  相似文献   

7.
针对居住小区犯罪率高的问题,结合CPTED(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的设计要点,分析其对居住小区环境要素的影响,进而提出居住小区环境设计的相应策略,以达到犯罪预防的目的,最终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8.
李红  谢磊 《住宅科技》2007,27(6):24-27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居住小区的设计中,不但要合理解决居住空间的有无问题,还需要赋予居住空间更多的人文关怀,提升健康因素,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优化邻里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9.
归纳对比了数据中心热环境评价指标及其数值意义。以南京市某数据中心为例,应用数据中心专用CFD模拟软件模拟分析了4种工况下机房内的热环境与气流组织,计算了各指标的数值,并分析了其适用性。结果表明:机房中间位置机柜的环境温度相对较高,两侧位置相对较低;对于同列机柜中间及偏后位置地板格栅送风量稳定均匀,机柜出风温度较低;接近室内机组位置地板格栅出风量小,环境温度不稳定;设备安全性要求较高的机柜应置于每列的中间及偏后位置;利用SHI,RHI指标来评估机房整体的热环境,根据β,ηr指标来分析每列不同位置处设备的冷量利用及热安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模拟案例的日照环境进行分析,并根据居住区日照不利点的成因,总结出加强"日照通道"效应是保证住区日照要求、改善居住区日照条件的重要手段。同时通过单体建筑以及空间布局两个层面提出了加强居住区"日照通道"效应的方式,进而提出了改善居住区日照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小区空间的构成、手法及小区园林绿化设计的介绍,提出了如何进行环境规划设计、改善和提高生态环境的见解。  相似文献   

12.
朱小雷 《华中建筑》2006,24(8):116-118
以广州某小区的使用后评价案例为依托,运用非介入性评价方法进行主观评价的技术问题。研究的目的一是从主观评价方法学的大背景去讨论非介入性评价方法的应用技术,促进主观评价方法的多元化研究;二是利用评价获得的反馈信息来优化该小区以后各期的建筑设计:最后从方法学的角度摸索出一套以建筑管理文档为基础,以探索性研究、研究设计、文档编录与分析三大技术模块为核心的非介入性评价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3.
刘礼  肖晴  吴伟东  杨林  窦玲玲 《城市建筑》2022,(8):92-94+98
本文借助心理实验的SD法,通过数据收集整理,将被测试者对安徽科技学院龙湖校区图书馆内部公共空间环境的客观评价进行定量分析,评价现阶段被测试者对图书馆内部公共空间环境是否满足其学习工作的需要。针对被测试者对图书馆公共空间环境的综合评价,提出合理的建议和解决方案,旨在提升图书馆内部环境的空间品质,以更好地服务于使用者。同时期望为高校图书馆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小区公共空间是居民除住所之外的第二个家,对居民日常生活尤为重要。笔者从居民内在需求出发,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普通商品住房小区公共空间活力度的调查和评价,剖析了当前小区公共空间在满足居民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公共空间活力度的措施和建议,以期提升小区居住品质,为今后小区公共空间的营建提供策略引导。  相似文献   

15.
《门窗》2017,(4)
过去的十几年,以居住小区为主体的开发占据了城市建设的主导地位,但其较少考虑与城市协调。本文针对小区及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运用可拓方法,从住宅功能、住区规划、住区环境、住区成熟度等层面构建了17个小区评估指标,以期为小区评估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韩冰  刘宇飞  张新 《建造师》2010,(9):45-46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心自己的生存环境,居住小区作为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空间,其环境设计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怎样创造一个优美安静和舒适的居住环境,让人们从几十平方米的斗室中走出来,这是每个规划设计者应该认真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李冬 《山西建筑》2006,32(23):43-44
从环境艺术设计角度出发,论述了云南烟草总公司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方案,通过功能区与视觉中心.道路布置、社区景观小品三方面对小区环境设计理论及其个性化进行了论述,以求用艺术的手段创造出一个优美舒适的小区人居环境,同时在注重形式与审美的同时更加注重人性化和健康化的设计观念。  相似文献   

18.
余翔 《南方建筑》2004,(1):91-93
“以人为本”已成为各房地产商炒作的卖点,然而究其实质,仍有许多未完善的方面,需要我们更深入地进行探讨,找出真正适合人们需要的设计要点。另外,本以实例分析了在自然环境、人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以人为本的设计。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评价复杂干扰环境桥梁建设安全风险等级,建立基于Vague集理论的风险评价模型,通过辨识桥梁建设风险因素包括人员因素、材料设备因素、环境因素和组织管理因素,利用区间层次分析法求得4类风险因素权重,最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得出总体风险等级。  相似文献   

20.
通过调研严寒地区大庆市的居住小区,归纳总结出4种基本建筑布局类型,并运用ENVI-met软件进行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对比4种基本类型的风速及风速变化比率。可得出如下结论:类型A的风速变化比率较小,风环境相对较好,人体感觉较舒适;类型B的风环境比较复杂,建筑间产生了大范围的风影区;类型C和类型D风速变化比率的分布情况与类型A相似。4种基本类型最大风速变化比率经常出现在建筑的拐角处,导致了周边范围内人体舒适度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