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硅灰、羟乙基纤维素、聚酯纤维三个因素对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透水性能的影响,并通过试验得出三者复合使用时的最优配合比。  相似文献   

2.
采用Design-Expert 7.0软件对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方案设计和试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在成型方式相同的情况下,水泥用量、骨料级配和粒径是影响透水混凝土透水性和抗压强度的主要因素,而水灰比对多孔透水混凝土的性能影响较小;使用Design-Expert 7.0软件可以有效的分析不同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建立模型,可以得到透水混凝土的优化配合比.  相似文献   

3.
李伟 《市政技术》2016,(4):189-191
对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透水性能、力学性能和抗冻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设计目标孔隙率的逐渐增加,混凝土透水系数及实测孔隙率逐渐增加,抗压强度、弯拉强度及抗冻性能逐渐降低。采用适宜的再生集料并辅以相应的混凝土配制技术,得到的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既可以满足CJJ 169—2012《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中对多孔混凝土基层材料的强度规定,又可以满足DB11/T 775—2010《透水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中透水结构层的性能指标要求,因此再生集料透水混凝土既可作为特重交通及重交通的多孔混凝土基层材料,也可应用于透水混凝土路面的透水结构层。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2017,(4)
对透水混凝土的预拌化生产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胶材含量和增强剂PRC-I对透水混凝土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同一粒径骨料的透水混凝土,胶凝材料增加可以提升抗压强度,同时降低连通孔隙率和透水系数;增强剂PRC-I可以提升相同配合比的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加流动性和延长施工保持时间,有利于透水混凝土的预拌化生产。将优化的配合比结果应用于部分透水混凝土工程且使用预拌化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5.
透水混凝土技术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苏明 《山西建筑》2007,33(4):190-191
针对人行道路面的诸多质量问题,提出了新型材料———透水混凝土,介绍了透水混凝土的定义、特点及材料要求,阐述了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试验方法,表明了透水混凝土技术将是解决城市人行道使用要求及排水问题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6.
二灰混凝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晓南  温晓贵 《混凝土》1998,(1):37-41,14
本文针对应用于复合地基的桩体材料-二灰混凝土进行试验研究。二灰混凝土是由水泥、粉煤灰、石灰、石子和砂加水拌和养护成型的一新型低强度混凝土。利用粉煤灰的活性取代部分水泥,从而降低工程造价,通过不同配合比二灰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二灰混凝土各组成成份对其强度、和易性的影响,研究了二灰混凝土的强度增长规律,提出二灰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章根据目前国内外对透水性混凝土的研究现状,运用正交试验原理对高透水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进行试验研究,研究了骨灰比、水灰比和骨料级配等因素对其透水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选出了最佳混凝土配合比,为透水性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找出配合比参数对透水混凝土性能影响主次关系及得出最后配合比参数组合,设计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构建三层结构模型。首先,由试验得出透水混凝土28d抗压强度及透水系数,建立正交设计试验表,再引入矩阵分析法,按照步骤进行计算,然后根据三层矩阵得出各指标权重矩阵以及总权度矩阵,得出三个参数对单个考察指标的影响主次关系,以及对每个考察指标的最优参数组合,最终分析得到所考察多指标下配合比参数对其性能影响的主次关系及最佳配合比参数组合。为实际工程中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沈剑峰 《建筑施工》2020,42(6):1020-1023
结合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道路工程,对车行道透水混凝土的原材料配合比进行了研究。在确定了混凝土基本配合比和通过试验确定了试件成形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的外中剂、胶凝体系、集料掺入后,对混凝土透水性能的影响进行试验研究,确定了最终的混凝土配合比。结合混凝土试生产中发现的问题,在实际生产之前对碎石进行了湿润,使得最终完工的透水混凝土车行道的在确保承载力的基础上,透水性能满足设计要求。所总结的经验可为透水混凝土在车行道的应用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用关键材料,透水混凝土因其良好的环境相容性备受关注。通过概述透水混凝土组成及结构特征,探讨了"绝对体积"法、"比表面积"法等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阐述了影响透水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与透水性能的诸因素,并针对透水混凝土在研究与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通过透水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实例,介绍了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分析了影响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因素。文中的透水混凝土按体积法的设计原理,以粗集料空隙率、目标孔隙率、水灰比为配合比主要指标,对试件的透水系数、抗压强度、抗折强度进行综合控制.从而获得最终配合比。  相似文献   

12.
高强混凝土透水砖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使用正交法设计高强混凝土透水砖,以砖的抗压强度、透水系数为指标,分析研究骨料粒径、水灰比、骨灰比等因素,及其不同因素对透水砖性能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使用正交设计法可以获得符合性能要求的高强混凝土透水路面砖的最优配合比。同时,介绍了透水砖在环境改善中的应用,以及路面铺装工艺设计原理。  相似文献   

13.
针对本地胶凝材料、骨料粒径、水灰比等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实验得出了不同强度等级透水混凝土的最优配合比。通过透水混凝土的生产与应用试验,解决实际生产和施工中的一些技术问题,实现了透水混凝土的预拌化生产方式,为透水混凝土大面积应用与推广奠定了基础,为相关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22)
透水混凝土是一种生态友好型混凝土,是经过特殊工艺制成的具有连续孔隙率的混凝土。它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透气、透水性。本文对其配合比设计和基本的物理力学性能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研究,利用体积法进行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通过以水灰比、目标孔隙率、集料级配和矿物掺合料为因数设计正交试验,获得了最佳配合比;最后对透水混凝土的透水性能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试验对天然骨料和再生粗骨料之间的物理性能差异进行对比,考虑水灰比、骨料颗粒级配等因素,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新型透水性混凝土路面材料的配合比设计,并且从抗压性能、抗拉性能对再生粗骨料透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16.
在绿色环保日益成为社会发展主流的今天,透水混凝土以其自身的特色成为行业的关注重点,被视为未来主流的绿色环保材料之一。文章从选择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参数出发,利用体积法对其实际配合比进行了计算并得出了最佳透水混凝土配合比,然后结合实践以及相关研究从多个角度对透水混凝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确定透水混凝土最优配比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不同桩体刚度对复合地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巨玉文  白晓红 《工业建筑》2003,33(11):10-12,63
结合两例不同桩体刚度的工程实例———石灰搅拌桩和CFG桩复合地基 ,进行了室内试验、现场载荷试验及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探讨了柔性桩复合地基和半刚性桩复合地基受力、变形性能的不同所在 ,指出桩体刚度的变化是影响复合地基承载特性的重要因素 ,进而提出了区分这两类复合地基的大致界限范围。同时 ,通过现场载荷试验 ,验证了数值分析方法的可靠性和地基土本构模型选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主要以骨料堆积密度和目标孔隙率为主要设计参数,缺乏强度设计依据,且实际孔隙率与目标孔隙率相差较大,透水性能难以保证。提出一种基于骨料特性和浆体均匀包裹模型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其主要引入骨料比表面积和浆体厚度2个参数,据此设定合理的浆体厚度和水胶比,再通过计算所得骨料的比表面积确定浆体的体积,最终确定配合比。试验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地以浆体数量控制有效孔隙率的大小,透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符合设计要求,透水性能良好,能适应不同骨料特性和强度要求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黄滢莹  陈冰 《建筑》2013,(24):78-79
本文根据福建仙游抽蓄水电站无砂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试验实践,结合相关规范,探讨无砂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并对如何提高无砂透水混凝土的性能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为开展透水混凝土路面基层的配合比优化研究,采用正交试验法研究孔隙率、水灰比、骨料粒径三种因素对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渗透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孔隙率对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当孔隙率在18%~22%,水灰比在0.26~0.29,骨料粒径在9.5~19.0 mm时,透水混凝土的性能较优,其抗压强度可以达到C25,渗透系数大于6 m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