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比较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患者和正常人大网膜组织脂肪代谢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差异,探讨IR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用Cy5 和Cy3两种不同的荧光染料通过逆转录反应将IR组(n=5)和正常对照组(n=5)脂肪组织的mRNA标记成探针,并与载有一组靶基因的基因表达谱芯片进行杂交,通过扫描荧光强度,计算机软件分析,寻找两组差异表达基因.然后对芯片筛选结果中差异表达的FOXC2基因用Northern印迹法进行验证.结果:IR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共筛选出82条差异表达已知基因;其中脂肪代谢相关基因10条,表达增加的基因5条,表达降低的基因5条.Northern印迹证实IR组FOXC2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一致. 结论:IR的发病与脂肪代谢相关,FOXC2可能是2型糖尿病IR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2型糖尿病伴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与不伴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糖尿病患者以及正常个体相比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采用包含5 075个功能已知人类基因的cDNA芯片检测2名2型糖尿病并发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患者(DSPN组),2名2型糖尿病不伴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变患者(DM组)以及2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个体(C组)PBMC基因表达谱,分析差异表达基因,并选择其中有差异表达的部分基因进行实时定量RT-PCR验证.结果:基因芯片技术筛选出22条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细胞代谢与信号转导基因,原癌与抑癌基因,DNA合成和修复基因,离子通道与运输蛋白基因,DNA结合、转录和转录因子基因,细胞骨架组成基因等.其中上调基因4条,下调基因18条.实时定量RT-PCR测定下调基因中的AK1和FBXO7,与基因芯片技术结果一致.结论:2型糖尿病伴DSPN患者PBMC基因表达谱存在差异;DSPN可能涉及细胞代谢,信号转导和DNA合成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湿热困脾证与氧化应激水平的关系。方法:将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湿热困脾,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血瘀水停,阴虚热盛,血瘀脉络5组,其中取湿热困脾、气阴两虚2组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氧化应激,湿热困脾>气阴两虚。结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伴肥胖患者多与湿热困脾有关且氧化应激损伤严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常见中医证型与胰岛素抵抗及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60例,按照中医证候诊断结果分为气阴两虚组、湿热困脾组和血瘀脉络组,每组20例。测定空腹血糖(FPG)及空腹胰岛素(FIN)水平,计算腰臀比(WHR)和体重指数(BMI),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比较各个证型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湿热困脾组的FIN明显高于气阴两虚组及血瘀脉络组(P0.05);湿热困脾组的WHR及BMI明显高于气阴两虚组及血瘀脉络组(P0.05);湿热困脾组的HOMA-IR明显高于气阴两虚组及血瘀脉络组(P0.05);血瘀脉络组的HOMA-β明显低于气阴两虚组及湿热困脾组(P0.05)。结论湿热困脾证患者体重超标及腹型肥胖程度严重,湿热困脾证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严重,血瘀脉络证患者胰岛功能较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与健康人群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及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2型糖尿病湿热困脾证患者30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16Sr DNA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样本的生物学信息,并进行两组间物种及功能注释的分析比较。结果 两组共有OTUs为433个,组间比较对照组有83个,湿热困脾证有96个;门水平下,湿热困脾证患者拟杆菌门、变形门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纲水平下,湿热困脾证患者拟杆菌纲、β-变形菌纲的相对丰度显著上升;目水平下,湿热困脾证患者拟杆菌目、伯克氏菌目、脱硫弧菌目、食物谷菌目的相对丰度较对照组显著上升;科水平下,普氏菌科、产碱菌科、脱硫弧菌科在湿热困脾证患者中的相对丰度上升;属水平下湿热困脾证患者普氏菌属、梭杆菌属、萨特菌属相对丰度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基于NMDS、ANOSIM的β多样性分析和以shannon、simpson指数代表的α多样性分析,提示与正常人群相比,湿热困脾证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1,或P<0.05);LEfSe分析可用以筛选湿热困脾证显著高丰度关键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和分析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肝肾阴虚证、湿热蕴结证患者的差异基因表达谱,探讨乙肝中医证候分型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关联。方法:从上海龙华医院肝科选择乙肝患者中诊断为肝肾阴虚证和湿热蕴结证者各3例,并选择3例健康者作为对照。采集乙肝患者和健康者的外周血样本,提取白细胞中的总RNA,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外周血基因表达情况,并对其表达谱进行比较。另外选择肝肾阴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患者各10例和健康者10例,使用实时定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验证部分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乙肝肝肾阴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患者之间、乙肝患者与健康者之间,基因表达谱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表达。两种证型患者之间共有403个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239条基因表达有显著性差异(|差异倍数|≥2,P〈0.05),基因表达上调的有142条,下调的有97条。肝肾阴虚证单独调变的基因主要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和干细胞的维持等相关,湿热蕴结证单独调变的基因主要与细胞因子、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等相关。实时定量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验证ATP结合盒亚家族C成员3、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α等基因的表达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趋势一致。结论:乙肝肝肾阴虚证和湿热蕴结证患者白细胞中基因表达存在差异,提示乙肝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具有分子生物学基础,与基因差异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中医证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血糖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300例T2DM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观察其不同中医证型分布,依据不同中医证型将其分为湿热困脾证组(n=117)、阴虚热盛证组(n=63)、气阴两虚证组(n=45)、血瘀脉络证组(n=42)、阴阳两虚证组(n=33),测定并比较各组血脂指标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300例T2DM患者中,湿热困脾证占比为39.00%,阴虚热盛证占比为21.00%,气阴两虚证占比为15.00%,血瘀脉络证占比为14.00%,阴阳两虚证占比为11.00%。湿热困脾证组TC、TG水平高于阴虚热盛证组、气阴两虚证组、血瘀脉络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阴阳两虚证组TC水平低于血瘀脉络证组;阴阳两虚证组TG水平低于阴虚热盛证组和气阴两虚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热盛证组FPG和HbA1c水平高于湿热困脾证组、气阴两虚证组、血瘀脉络证组和阴阳两虚证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分析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典型证候的差异基因表达谱,探讨乙肝中医证候分型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关联。【方法】采集乙肝患者和健康者的外周血样本,提取白细胞中的总RNA;运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基因表达,并对其表达谱进行比较分析;使用实时定量RT-PCR验证部分基因表达。【结果】乙肝患者与健康者之间以及乙肝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和肝肾阴虚证3个证候的患者之间的基因表达谱均存在明显差异。对3个证候组相对于健康组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差异基因、聚类、功能(gene ontology,GO)分析和信号传导通路(Pathway)分析发现,肝郁脾虚证单独调变的基因主要与细胞动力学过程等有关;湿热蕴结证单独调变的基因主要与脂质储存的正向调节等有关;肝肾阴虚证单独调变的基因主要与氮氧化合物合成酶调节物活性等有关。采用实时定量RT-PCR验证部分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趋势基本一致。【结论】乙肝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和肝肾阴虚证患者白细胞具有特征性的基因表达谱和显著性差异表达基因,提示乙肝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具有分子生物学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基因表达谱的异同. 方法 选取IgA肾病以及亚健康状态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肾阴虚证和肾阳虚证的基因表达谱;结合MAS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 结果 肾阴虚证组和肾阳虚证组基因表达谱存在明显的差异,全部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45条;肾阴虚证组、肾阳虚证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二者共同的差异表达基因有9条. 结论 基因芯片是研究中医证候相关基因的比较理想的一种技术方法;肾阴虚证与肾阳虚证差异表达基因存在明显不同,提示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与相关临床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对广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11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整理,记录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及中医证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并比较分析各证型与临床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依次为:湿热困脾证>阴虚内热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各证型的HbA1c比较,阴阳两虚证的HbA1c明显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其他中医证型比较,阴阳两虚证TC、TG高于其他中医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困脾证、阴虚内热证CRP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他中医证型比较,阴阳两虚证UA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辨证分型以湿热困脾证为主,TC、TG、HbA1c、CRP、UA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生长激素(GH)水平与胰岛分泌功能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测定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无合并微血管病变组45例和合并微血管病变组41例,以及正常对照组40例进行血糖(BG)、生长激素(GH)、胰岛素(INS)、HbA1c、TC、TG、LDL及HDL检测,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IS).结果糖尿病两组各时相血糖值及HbA1c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合并微血管病变组,HbA1c、FGH、TC、TG及LDL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数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1).Pea体on相关分析显示,FGH与HbA1c、TC及LDL呈显著正相关,而与IS呈显著负相关.HbA1c与TC、TG呈显著正相关,而与IS呈显著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存在严重的持续性高血糖和脂质代谢紊乱.FGH水平升高,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牙周炎治疗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牙周状况及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2例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病人进行牙周炎治疗,观察牙周炎治疗后牙周状况及血糖、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的变化.[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牙周炎患者经牙周炎治疗后除血脂无显著变化外(P>0.05),其余各项较治疗前相比显著性下降(P<0.01或P<0.05).其中龈沟出血指数由(3.38±0.59)降至(1.85±0.26)、探诊深度由(5.63±0.85)mm降至(3.76 0.67)mm(均P<0.01),空腹血糖由(8.23±1.52)mmol/L降至(7.71±1.03)mmol/L,餐后2 h血糖由(14.71±4.22)mmol/L降至(12.90±2.34)mmol/L,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由(8.50±1.64)%降至(7.94±0.92)%(均P<0.05).[结论]通过牙周炎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水平及降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改善牙周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型糖尿病50例,通过强化胰岛素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结果]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均明显降低(P0.05),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能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总结分析36例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资料。[结果]36例患者均进行了限期手术,31例患者经控制血糖后施行胃癌根治术,5例采用姑息性切除手术,术中均顺利,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6例,无酮症酸中毒及死亡病例。最后均临床治愈。[结论]对于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严格监测、控制血糖,完善妥当的处理有利于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肝功能异常的疗效。[方法]对27例糖尿病肝功能异常患者,采用中药一贯煎联合门冬胰岛素、熊去氧胆酸等西医治疗,观察其症状、肝功能、血糖、B超等指标的变化。[结果]27例患者中显效14例,好转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3%。[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肝功能异常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内毒素血症引起兔脂质过氧化产物、炎症因子水平改变,运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进行干预。[方法]兔股动脉放血造休克随后复苏,予腹腔注射内毒素,两次打击造成兔多脏器功能不全模型;24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对照组、二次打击组、EPO组,每组8只;造模前后留取血标本用于检测TNFα、IL6、IL10、MDA等指标。[结果]二次打击致其它两组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EPO组MDA水平较二次打击组明显降低;二次打击致其它两组TNFα、IL6、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EPO组明显低于二次打击组。[结论]TNF-α,IL-6,IL-10等炎症因子与MDA等脂质过氧化产物参与了失血性休克合并内毒素血症所致多脏器损伤的过程,EPO能降低失血性休克合并内毒素血症兔炎症因子及脂质过氧化产物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 CCL21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将30例1型糖尿病患者按病程不同分为3组:A组(病程<2个月)12例、B组(2个月≤病程<3年)10例和C组(病程≥3年)8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检测3组患者及2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外周血中CCL21水平。【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CCL21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1),随着病程的延长,CCL21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 P <0.05)。【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CCL21表达增高,并随病程的延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糖调节受损不同高血糖状态差异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100例糖调节受损患者,分析糖调节受损患者临床特点。[方法]比较不同高血糖状态之间的差异。[结论]IFG、IGT、IGT/IFG是糖尿病前期的不同糖代谢状态,不仅易发展成为糖尿病,且与大血管及微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关,应积极实施综合性的干预措施,防止或延缓发展成为糖尿病,同时预防大血管及微血管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张云林 《湖南医学》2014,(2):257-259
【目的】研究短期持续皮下胰岛素泵输注(CSⅡ)对新诊2型糖尿病(T2DM )不用其他药物的前提下能否长期控制血糖,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对新诊 T2DM 患者[ n =126,空腹血糖(FBG)>13.9 mmol/L]入院接受2周的CSII治疗。在CSII前后,进行静脉糖耐量试验(IVGTT)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质谱、血浆游离脂肪酸(FFA )、前胰岛素和C肽水平。随访期间患者停用胰岛素,仅进行长期饮食控制。【结果】126例患者在接受CSII的第(6.3&#177;3.9)d达到最佳血糖控制[空腹血糖(FBG)<6.1 mmol/L ,餐后2 h血糖(2hPG)<8.0 mmol/L]。完成CSII二周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患者FPG ,2hPG ,HBA1C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FA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上升( P <0.01,P <0.05),β细胞功能恢复程度更大( P<0.05)。【结论】短期强化胰岛素疗法可使具有严重高血糖的新诊T2DM患者血糖得到长期控制。β细胞功能改善,尤其是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的恢复,可能是患者获得缓解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早发2型糖尿病家系MODY 1-5基因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对早发2型糖尿病家系先证者进行直接测序,寻找中国人群中可能存在的青少年的成人发病型糖尿病(MODY) 1-5基因突变&#65377;【方法】 对19个早发2型糖尿病家系的先证者进行MODY 1-5基因扩增和DNA直接测序&#65377;【结果】 19个先证者未发现MODY基因突变,但发现MODY 1-5基因分别存在6&#65380;5&#65380;15&#65380;1&#65380;1种多态性&#65377;【结论】 MODY相关基因突变具有种族异质性,MODY 1-5基因突变不是该19个早发糖尿病家系的致病因素&#653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