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淮地区大气中平均水汽含量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NCEP/NCAR1948~2003年再分析格点资料,研究江淮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对比分析了旱涝月份江淮地区大气水汽含量的特征、结果表明水汽含量是形成旱涝的一个内在条件.  相似文献   

2.
1994年前汛期广东区域水汽输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1994年前汛期广东区域大气水汽与水汽输送,指出了这段时期水汽含量和水汽输送特征,水汽通量散度时空分布及变化,水汽突变(主要由高空湿层增厚引起)与夏季风建立和“946”暴雨的发生的关系.观测研究表明,在暴雨期,在时间尺度上水汽散合是短周期的,在垂直方向上有多个水汽无辐散层.  相似文献   

3.
以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综合评价法对生态建设水平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冷热点分析工具探索生态建设水平的时空集聚特征和时空演变情况.结果表明: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水生态指数、土壤生态指数、大气生态指数与生物生态指数持续上升,生态建设指数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自相关特性,靠近上游地区的中游省市向低高集聚区转变,邻近下游地区的中游省市向高低集聚区转变.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态建设指数热点区域集中在中上游地区,逐渐由上游地区向中游地区扩大;冷点区域集中于中下游地区,逐渐由中游地区向下游地区缩小.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气候变化敏感区域的年降水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对1960-2005年长江流域年气温和年降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46年来长江流域中下游地区年气温增加,降水效率也增加,而年水汽含量呈减少趋势,年降水量则微弱增加。  相似文献   

5.
甘南高原低云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南地区8个气象观测站1974年到2013年的低云观测资料,对其40年低云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甘南地区低云分布呈南多北少和东多西少的特征;月际变化表现为1-9月呈上升趋势,10-12月下降趋势;年际变化表现为甘南各地分布均呈上升趋势,原本云量较多的地区云量增加也更明显;低云量的变化与气温、降水、水汽压、人类活动等都有密切关系,相关分析表明低云量的变化与气温、水汽压呈正相关,与降水量呈弱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Vaisala RS-92型GPS探空仪加密探测和飞机云物理探测资料, 对2009年春季张家口地区一次层积云降水过程进行了研究。从准饱和区、位势不稳定区以及风场的演变等方面探讨了降水的宏观天气学特征; 从水汽输送、水汽总含量变化, 各高度水汽分布等方面分析了降水的水汽变化特征。同时, 对GPS探空和飞机探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常丽 《山西科技》2013,28(1):65-67,76
选用1977-2011年6-8月份≥35℃高温天气气象资料,对长治地区的高温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出其时空和强度分布特征,并进一步分析高温天气的大气环流背景、地理纬度影响和下垫面特征对形成高温天气的影响作用,试图建立订正预报模型.  相似文献   

8.
许越越  苏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1):4636-4645
利用GIS技术对区域秸秆焚烧火点时空格局进行探究,能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较为全面的辅助决策依据。本文选用2015-2020年河南省SatseeFire火点数据集,利用重心转移模型和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2015-2020河南省县域内秸秆焚烧火点的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变化趋势,并利用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结合高程、坡度、坡向、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产量、GDP以及人口密度7个因子,探究火点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015-2020年火点数量呈滑坡式减少态势,夏秋季秸秆焚烧火点数量持续减少,秸秆禁烧效果明显,春冬季火点数量相对较多;(2)火点整体由西向北转移,火点重心主要集中在许昌市,呈明显的回字形转移路径;2015年火点呈较低的空间正相关水平,空间集聚性较弱,2016-2020年火点在空间上的离散分布态势明显,火点集中分布的县域不断减少,零散分布的县域略有增加;(3)2015-2020年各因子对火点影响程度的大小排序为: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作物产量>GDP>人口密度>高程>坡度>坡向,6年间各因子对火点空间分布的影响程度不断减弱,各因子对秸秆焚烧火点具有相互增强或非线性增强效应。  相似文献   

9.
为能揭示出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化草原区水循环机理,本文应用被视为水体“DNA”探索的同位素示踪方法,对以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为例的干旱半干旱荒漠化草原区所采集的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中同位素含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探究。根据降水氢氧同位素含量及其氘盈余(d)值的变化过程,发现研究区大气降水水汽在夏季主要受海洋季风的影响、冬季主要受蒙古高压影响,而且从时空变化来看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同位素含量随时间变化不大但由于纬度和降水源区不同的影响随着自西向东的空间变化各水体同位素含量逐渐变大。此外,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同位素含量均散落于当地大气降水方程线下方,说明研究区域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降水,并且部分区域地表水与地下水同位素含量分布比较集中,属于交叉分布,说明这些区域还存在地表水和地下水转换互补。  相似文献   

10.
以江西省景德镇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MODIS近红外大气反演大气水汽算法,提出了MODIS反演大气水汽含量联合气象数据对API进行回归分析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回归模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API的变化,并可为API的预测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地基GPS反演大气水汽中,加权平均温度(T_m)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分析了广西地区T_m的时空变化特性及其与地面温度之间的关系,利用2012~2015年的探空数据,建立了适用于广西地区的T_m模型。通过对比广西模型、Bevis模型、李建国模型求得的加权平均温度发现:广西模型的中误差为1.05 K,其精度比Bevis模型提高42%,比李建国模型提高62%;广西模型的大气水汽中误差为2.7 mm,其精度比GAMIT解算结果提高11%。  相似文献   

12.
MODIS近红外资料反演大气水汽总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遥感反演大气水汽总含量对于研究水循环、全球气候变化、天气预报、遥感大气校正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考虑了卫星扫描视场角的影响,实现并改进了用MODIS近红外资料反演大气水汽总含量的两通道比值反演模式,并用辐射传输模式定量讨论了误差。结果表明,反演值和探空均方根误差RMS=0.29 g/cm2,相关系数在92%。对月平均水汽分布的比较显示,反演水汽总含量与MODIS产品的分布是一致的,且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使用2009-2011年天气系统资料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四种层结条件下萍乡地区的夏季对流云回波特征,结果表明:水汽分布对云体结构有影响,受暖湿平流作用时,大气水汽充分,云体发展旺盛,回波主体半数在0℃附近,对流云可向上延展至过冷却层,有利于混合云降水发生。多普勒雷达的径向速度可以判断对流云的发展阶段,对人影作业的时机把握具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碳排放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科学厘清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时空耦合关系对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淮海地区为例,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热点探测、耦合协调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20年黄淮海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时空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黄淮海地区碳排放量与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00-2010年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速率高于2010-2020年.(2)2000-2020年黄淮海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碳排放热点区主要集中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境内,范围不断收缩,冷点区主要分布于河北省南部;经济增长高值集聚区主要分布于北京西南部、天津沿海、河北东北部及河南省内,低值区主要分布于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安徽省内.(3)2000-2020年黄淮海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整体处于勉强协调等级,耦合协调度时空差异显著,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良好与基本协调区主要分布于京津冀地区,轻度与严重失调区趋于山区、省域边缘区分布态势,零散分布于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省内.  相似文献   

15.
采用美国NASA地球观测系统"云与地球辐射能量系统"(CERES)的2002年9月至2016年9月的AIRS/Aqua L2 Standard Physical Retrieval (AIRS+AMSU) V006资料,分析了青海省空中垂直积分水汽含量在时空上的分布情况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青海省空中水汽含量多年均值为5.93kg/m~2,地表高程越高的地区,空中水汽含量越低;(2)各季节(春、夏、秋、冬)空中水汽含量均值分别为4.67、11.6、5.47、2.12kg/m~2;(3)在多年变化趋势上,研究时段内青海省空中水汽含量呈统计不显著的增加趋势,斜率为0.00356kg/m~2·a,相对增速为0.0582%/a;除青海湖周边外,青海省北部水汽含量的增长速率快于南部;(4)各个季节空中水汽含量变化斜率分别为0.00713、0.00636、-0.00527、-0.00221kg/m~2·a.  相似文献   

16.
基于石林彝族自治县2010年、2015年和2020年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利用动态度、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等方法分析石林彝族自治县“三生”空间时空演变特征并提出优化策略.研究发现:(1)石林彝族自治县“三生”空间中生态空间占主要部分,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比重较小,生活空间集中分布在石林彝族自治县西部城区和周边集镇,生产空间围绕生活空间分布,其余地区为生态空间.(2)2010-2020年间,石林彝族自治县“三生”空间土地利用动态度呈现上升趋势,其中以2015-2020年增幅较大,达3.6%.(3)石林彝族自治县“三生”空间呈“生产+生活+生态-”的演变趋势,即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增加,生态空间减少.(4)2010-2020年石林彝族自治县“三生”空间地表破碎化水平始终较高,地表景观逐渐多样化,土地动态转移逐渐剧烈,生态空间逐渐被挤占,生态脆弱性进一步增加.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福建省沿海近岸海区闪电分布特征,为海上作业提供参考,选定福建省海岸线向外延伸约40km作为研究区域,基于2015—2020年闪电监测资料分析研究区域地闪时空分布特征,并对研究区域进行危险性区划。结果表明,地闪频次逐年增加,平均强度和陡度减弱;强度和陡度有较明显的季节差异;莆田北部沿海、漳州南部海域、石狮和晋江附近海域属于雷灾较高和高危险区域。  相似文献   

18.
1960—2005年长江上游水文循环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江上游水汽含量以及各边界水汽通量、水汽收支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长江上游水文循环概念模型,并通过分析水循环参数的变化特征讨论水文循环的陆面分支与大气分支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过程.结果表明:长江上游为水汽汇区,净水汽收支为23 790 t/s;纬向为水汽输出向,纬向水汽通量减小趋势显著.整个上游地区水汽收支变化趋势不显著,水汽输入总体呈微弱减小趋势.尽管当地蒸散发形成的降水在区域总降水量中的贡献尚不足10%,但蒸散发量对当地水文循环的作用正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9.
利用GPS技术探测大气中的水汽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确掌握地球大气中的水汽分布,了解水汽变化趋势对天气现象、全球气侯变化、数值预报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及实用价值.文章系统地论述了利用地基GPS方法观测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原理.论述了在地基GPS技术中观测站遥测大气中水汽含量的理论基础,建立了利用GPS观测数据计算大气层水汽含量的理论模型,导出了Tm的计算公式,最后用实例论证了地基GPS测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07-2018年OMI甲醛数据产品探讨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个主要经济区的大气甲醛柱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并对比分析了不同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因素对主要经济区大气甲醛浓度演变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2007-2018年主要经济区大气甲醛年均柱浓度总体呈增长趋势,变化经历了快速增长、缓慢回落、平稳发展和迅速反弹四个阶段,多年甲醛平均浓度表现为: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甲醛浓度变化有明显的季节性,表现为夏秋高,春冬低。空间分布特征表明,京津冀地区大气甲醛东南高、西北低;长三角中部和西部地区甲醛柱浓度较高,并由内陆向沿海地区递减;粤港澳地区广州、佛山两地大气甲醛柱浓度较高,同样表现为内陆向沿海递减。自然影响因素中,地形是影响大气甲醛空间分布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温度、降水和植被与大气甲醛浓度的季节性变化有较强的关联。影响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大气甲醛变化最主要的人为因素分别为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和第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