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目前间接蒸发冷却器材料吸水性较差,只能采用连续布水方式使湿通道表面保持湿润。为此开发了一种多孔陶瓷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利用多孔陶瓷丰富的比表面积来增大水膜与工作空气的接触面积;利用其较好的吸水性快速蓄水,实现间接蒸发冷却器的间歇性淋水,缩短循环水泵运行时间。本文针对淋水密度对多孔陶瓷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湿球效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多孔陶瓷管完全湿润的情况下,淋水密度越小,湿球效率越高;淋水密度为8.8kg/(m·h),泵连续运行10 min,陶瓷管壁可完全侵透,水泵停止间隔100 min期间,冷却器的湿球效率最高,而且波动不大,相比传统连续布水方式,节约水泵能耗90%。  相似文献   

2.
针对如何提高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润湿特性,以改善实际工程应用中的布水均匀性的问题,搭建了芯体布水实验台,采用水基荧光显示和数字图像处理法,重点研究了喷淋时间(5~180 s)、喷淋流量(2~6 L/min)以及喷嘴高度(50~250 mm)对芯体中3个典型位置的金属铝箔板表面布水效果和润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淋时间的增加,板面润湿率增加,但一定时间后,进入动态稳定期。在喷射角为58°、喷淋流量为5 L/min的工况下,芯体边缘处需喷淋60 s后达到布水稳定。喷嘴高度的变化对正下方和边缘处的板布水影响较明显,推荐的喷淋高度为150~200 mm。研究结果对间接蒸发冷却器的布水参数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喷淋水量和二次风量对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换热性能的影响,搭建了数据中心用蒸发冷却焓差试验平台,在乌鲁木齐、西安、福州3种典型城市工况下对高分子板翅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换热性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换热效率随淋水密度的增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种工况下,机组的最佳淋水密度分别为25.28,16.85,14.04 kg/(m·h),此时的最佳换热效率分别为65%,59%,54.3%;在最佳淋水工况下,随着二/一次风量比的逐渐增大,乌鲁木齐工况的热交换效率和进出风温降始终呈上升趋势,西安、福州工况分别在风量比1.2,1.1后逐渐下降;3种工况下的最佳风量比分别为1.7,1.2,1.1,间接蒸发冷却效率分别可达65.1%,59%,55.2%;乌鲁木齐工况的最佳淋水密度和最佳二/一次风量比均高于西安、福州工况,蒸发冷却技术在干燥地区更能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可行性、结构与性能,设计了4组不同结构尺寸的冷却器并测试其降温性能,并对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各试验冷却器温降均在6℃以上、湿球效率均在56%以上;增加换热面积可优化降温性能,冷却器单位面积处理风量宜控制在100~200 m^(3)/h之间;增大迎风面积、采用叉排布置增大流程可延长冷却时间,提高温降;增大管径可减小二次空气侧阻力,换热管宜采用30~50 mm管径圆管;采用管内直接布水与溢水相结合,并采用“上粗下细”的异径圆管,可保证换热管内壁形成稳定的贴附水膜,降温效果稳定。所得结果对立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推广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一定的二/一次风量比、水气比情况下,对复合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及板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湿球效率、降温幅度、间歇性喷水时间、耗水量等性能参数进行试验分析,并对这2种冷却器的性能特点及适用性进行对比分析。当风量接近2 000 m~3/h时,板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流道较宽,使用灵活,适用性较强;而复合式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降温效果、湿球效率、产冷量更大,但其相应的耗水量也更大。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型热管间接蒸发冷却器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晓杰  黄翔  武俊梅 《流体机械》2004,32(12):72-74
简述了热管技术发展情况及技术特点,介绍了热管在空调热回收、房间空调器、供暖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型热管间接蒸发冷却器,即在热管冷凝段包覆吸水材料,并设置喷淋装置,由此提高了蒸发速度及换热效率,加大了对新风侧的干冷却效果。分析了这一装置的结构形式及其工作原理,并与其它换热器进行了对比,指出了这种新型热管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樊丽娟  黄翔 《流体机械》2019,47(7):85-88
设计了一台换热管采用多孔陶瓷材料且换热管立式布置的间接蒸发冷却器,并且以该间接蒸发冷却器为基础搭建了实验台,并在实验台上对该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了性能测试,研究其温降和效率等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冷却器降温效果明显,蒸发冷却效率较高。本文为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结构改造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进一步推广了蒸发冷却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陈俊萍  黄翔  宣永梅 《流体机械》2007,35(11):78-82
对露点式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了(火用)转换关系分析,并且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出了冷却器进出口各部分(火用)大小,露点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火用)效率和火用效比都比其它蒸发冷却器大的原因,并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3台直接蒸发冷却空气处理机组采用3种不同的填料形式、过滤器、挡水板、布水方式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这3台蒸发冷却空气处理机组分别测试得到不同的填料形式、不同的布水方式、不同的挡水方式对机组的效率、阻力的影响以及不同风速对填料效率和阻力的影响。从测试结果得到3台蒸发冷却空气处理机组的阻力分别是230Pa、716Pa、443Pa,其中三者的风速分别在2.5~3.0m/s、5.0~6.0m/s和2.0~2.5m/s,在机组断面面积和内部结构不相同的情况下,机组的阻力大小与机组结构相关和风速的大小没有特定关系。3台蒸发冷却空气处理机组的填料厚度分别为50mm、195mm、300mm,填料的效率分别是69.6%、84.7%、93.3%。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间接蒸发冷却器流程改进的方法,改进方法是把传统的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一次侧和二次侧串联,即处理后的一次空气全部作为二次空气的一种新型的蒸发冷却设备。还介绍了这种流程改进后的设备的热工计算,并与改进前的间接蒸发冷却器以及间接-直接蒸发冷却器等设备进行比较,分析了此种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种间接-直接复合式蒸发冷却机组,对其预冷部分——间接蒸发冷却立式换热管段的换热效果进行了实验分析,发现立式换热管段在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下具有良好换热效果,间接蒸发冷却效率可达78%。研究还发现,间冷效率随入口处空气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随喷淋水温与入口处空气湿球温度温差的减小而增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间接蒸发冷却系统作为空调系统的新风预冷装置在夏季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下的换热性能,利用微元分析法构建了适用于叉流板式间接蒸发冷却换热器的二维传热传质分析解模型,并对不同新风温湿度状态下间接蒸发冷却系统的换热性能进行了试验测试。理论计算及试验结果表明:在夏季高温潮湿环境下,间接蒸发冷却器新风通道内将出现凝结换热。换热壁面上的凝结液膜虽然会增加导热热阻降低显热传热量,但系统总换热量将随凝结换热过程的增强而显著提高,凝结过程产生的潜热换热量占总换热量的75%左右。换热器的湿球换热效率在新风相对湿度为50%,70%,90%状态下分别为70%,62%,50%左右。蒸发过程中的喷淋水消耗量与系统总换热量相关,平均每产生1 kW的热量传递对应消耗水量为1.5 L/h。  相似文献   

13.
扭曲管蒸发式冷凝器的性能与工业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扭曲管强化蒸发式冷凝器性能,实验测试了螺距、管径、冷却水喷淋密度和风速对传热与功耗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扭曲管比圆管的性能好,螺距和管径越小、水喷淋密度和风速越大,传热系数越高,但流动阻力同时增大,存在合适的螺距、管径、水喷淋密度和风速使蒸发式冷凝器综合性能最佳.以实验结果为基础,将蒸发式冷凝器在工业中应用,起到良好的节能节水效果.  相似文献   

14.
罗绒  黄翔  靳贵铭 《流体机械》2013,41(1):63-67
提出了一种低空调能耗,新、排风能量回收的转轮式两级蒸发冷却空调系统,第一级采用转轮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第二级采用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器,排风侧采用的散热方式:排风经过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器降温后进入转轮回风侧,并制作出试验样机。对试验样机各功能段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试验测试范围内,转轮间接蒸发冷却段的最佳排风、新风风量比β为1.1,整机联合运行时,机组最终出风温度19.9℃,低于入口新风的湿球温度21.9℃,机组温降可达到12.5℃。  相似文献   

15.
在夏季,对转轮式热回收型间接-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样机中的转轮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性能进行了测试。测试中转轮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二次空气采用了2种情况:一种是直接采用室内排风;另一种是经过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器降温后的室内排风。对其效率、制冷量、被处理空气的温降进行了试验研究;综合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于第一种情况,转轮式热交换器在第二种情况下的制冷量和效率均有所增加;在测试的范围内温降最高可达13℃。  相似文献   

16.
将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一、二次空气侧流程串联,以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二次空气侧取代直接蒸发冷却段,根据这种思路将其应用到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结合焓湿图对其进行简要的理论分析;在所制作的试验样机下,结合具体试验数据及焓湿图,对其改进流程后的运行过程进行简要的分析说明,来验证其可行性。得出与两级间接-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相比,降温效果差距更大,因此对这样的机组进行产品开发实际可行性意义不大,现今所应用的管式间接-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组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7.
从强化传热的理论出发,以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为研究对象,就如何开发和研究低能耗和高效的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阐述了几种强化传热传质的方法.通过对比分析,采用亲水铝箔管材,在管外包覆吸水性纤维织物或网状结构材料,在换热管外涂敷有机无机复合亲水膜,是几种行之有效的增强管式间接蒸发冷却系统中换热管传热传质的措施.经过强化传热传质优化设计的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冷却效果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黄翔  张丹  吴志湘 《流体机械》2006,34(12):75-78
为了增强蒸发冷却空调热工计算方法的实用性和便利性,使蒸发冷却空调设备的制造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本文从工程最优化角度出发,以通过实验手段得到的目前广泛应用比表面积为500m^2/m^3的铝箔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器和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最佳淋水密度为基础,对这两种目前使用较多的蒸发冷却器的热工计算进行了简化。  相似文献   

19.
水平管束低压降膜蒸发换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主要对水平管在较低压力的降膜蒸发进行研究,设计了滴淋降膜蒸发试验台,以去离子水为工质,在不同的喷淋流量、温度和压力下,对水平管束进行降膜蒸发传热实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较低过冷度下,管外换热系数和总传热系数随着喷淋流量的增大变化不明显。当过冷度增加时,管外换热系数和总传热系数变小,但随着喷淋流量的增大而明显增大。换热系数随过冷度下降而增加,过冷度为零时,换热系数最大。此外,蒸发器水流量对换热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周海东  黄翔  范坤 《流体机械》2013,41(2):71-77
介绍了M-Cycle的工作原理,比较了近几年国内外出现的几种露点间接蒸发器的结构,包括叉流式、逆流式、以及间接-直接两级蒸发冷却器,分析了这几种结构的优点与不足。参考大量国内外文献,总结露点间接蒸发冷却器在设计时考虑的因素,例如冷却器进口的气象参数、风量、工作/产出空气的比例、通道长度或高度、芯体的材质等,希望对今后设计人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