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Ji AF  Wei W  Wang JS  Wei ZB  Lian CH  Yang JZ  Zhao L  Ma L  Ma L  Qin XQ  He XF  Wang LD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2):1048-1050
目的 探讨核黄素缺乏与食管鳞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山西长治地区食管鳞癌患者(445例)、长治当地健康人群(689例)及健康林州移民(347例)3组人群的血浆中核黄素水平并比较其差异.结果 长治地区食管鳞癌患者[ (731.69 ±330.67) μg/L]血浆中核黄素水平显著低于长治当地健康人群[(1090.43±445.08) μg/L]和健康林州移民[(897.58±177.78)μg/L],P值均<0.05;而长治当地健康人群血浆中核黄素水平高于健康林州移民,P<0.05.结论 在食管鳞癌患者中存在核黄素缺乏现象,长治本地健康人群血浆中核黄素水平高于健康林州移民,具体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核黄素转运蛋白C20orf54基因外显子3中rs374680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食管鳞癌(ES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磁珠法提取全血基因组DNA,以直接测序方法对434例包括长治、林州两地ESCC患者与554例包括长治、林州健康人群及由林州移居长治的健康移民5组人群的C20orf54基因外显子3的SNP1139C>T进行基因分型。结果 长治ESCC组与长治健康组、健康移民组在基因型CT(37.5%比51.0%、37.5%比52.0%)、CC(44.2%比34.8%、44.2%比33.0%)的分布频率上差异明显(P值均<0.05),与林州ESCC组在基因型TT(18.3%比4.1%)、CC(44.2%比54.6%)的分布频率上有明显差异(P值均<0.05);林州ESCC组与健康移民组在基因型TT(4.1%比15.0%)、CT(41.2%比52.0%)、CC (54.6%比33.0%)的分布频率上差异明显(P值均<0.05),与长治健康组在基因型TT(4.1%比14.1%)、CC(54.6%比34.8%)的分布频率上差异明显(P值均<0.01)。肿瘤组(长治ESCC组+林州ESCC组)与健康组(长治健康组+林州健康组+健康移民组)在基因型CT(39.2%比48.7%)和CC (48.8%比38.2%)的分布频率上差异明显(P值均<0.01)。相对于CC基因型,CT和CT+TT基因型可以降低食管癌发生的危险性(OR=0.630,95%CI 0.481~0.826;OR=0.654,95%CI 0.507~0.844)。结论 C20orf54基因外显子3中rs3746804 位点的SNP与食管鳞癌的遗传易感性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长治地区健康老年人群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浆HCY水平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对MTHFR C677T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长治地区健康老年人群血浆HCY水平为(11.0±3.1)μmol/L,与健康青年人群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老年人群中MTHFR C677T基因的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38%、48.72%和35.90%,与青年人群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性(P0.05);老年人群C、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9.74%和60.26%,与青年人群相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HFR C677T基因型频率在长治地区健康老年人群、青年人群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健康老年人群MTHFR C677T位点各基因型间,血浆HCY水平亦无显著差异。健康老年人群、青年人群TT基因型血浆HCY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长治人群MTHFR C677T纯合突变基因型频率高,且老年人群TT基因型血浆HCY水平显著高于青年人群。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在我国高发,其发病原因及机制一直受到关注.2010年Wang等[1]发现了位于染色体20p13的食管癌易感基因C20orf54,其与核黄素的转运密切相关.山西长治是食管癌高发地区,本研究检测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经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20orf54蛋白的表达和患者血清核黄素水平,并与同时期门诊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核黄素水平进行比较,以探讨C20orf54蛋白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东莞健康体检人群维生素D状况,以及影响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方法随机抽取春夏季节在东莞市人民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东莞本地居民508例,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25羟基维生素D(25 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结果血清25OHD的平均浓度为(67.51±22.98)nmol/L,其中维生素D缺乏、不足、充足分别占受检总人数的20.86%、47.05%、32.09%。对性别、年龄及季节分析,同年龄段女性较男性维生素D缺乏明显,青年女性及青年男性维生素D缺乏明显,春季比夏季维生素D缺乏明显。结论东莞地区居住人群维生素D缺乏的患病率高,年龄、性别及季节都是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前,维生素D缺乏在全球十分普遍。最近,已证实低水平维生素D与一般人群和2型糖尿病患者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率发生风险增加有关。但是,尚无证据显示维生素D缺乏与1型糖尿病患者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血浆维生素D水平(25-羟维生素D3[25(OH)D3)个体存在很大差异,主要归因于日光照射时间、皮肤颜色和存在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或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肝脏》2020,(9)
目的探讨维生素D缺乏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临床各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14例,肝硬化44例,肝细胞癌33例和13名健康对照者,采用同位素稀释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血清中维生素D水平,同时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肝功能、病毒学指标等。结果维生素D缺乏(20 ng/mL)的发生率在肝癌(96.97%)和肝硬化(93.18%)患者中较高,健康人群为76.92%,乙型肝炎患者为77.83%。健康人群维生素D水平为(16.38±5.53)ng/mL,慢乙肝组为(15.06±4.91)ng/mL,肝硬化组为(11.85±2.66)ng/mL,肝癌组为(10.59±3.06)ng/mL。4组患者不同季节的血清维生素D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人群血清维生素D与慢性乙型肝炎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患者血清维生素D与肝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硬化组及肝癌组维生素D与健康人群、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之间维生素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维生素D水平的降低与乙型肝炎的临床进展相关。维生素D水平与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PTA、白蛋白、前白蛋白、胆碱脂酶、T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8+、CD45+)等参数相关,提示维生素D与肝脏合成功能及免疫功能有一定联系。结论大多数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可能参与乙型肝炎免疫功能的调节,这可能为乙型肝炎发病机制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D是脂溶性维生素,其以机体饮食用量和成分为主要来源[1]。近年大量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与肿瘤、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其中机体维生素D营养状态对于糖尿病患者有着重要意义[2]。随着目前生活和饮食习惯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维生素D缺乏相应发生率也不断增加。特别针对老年人群因其饮食结构和疾病影响导致营养摄入量和成分欠缺,因此机体内存在的维生素D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老年糖尿病患者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的变化,探讨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选取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高血压组)和健康体检者90例(对照组),检测其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和血浆肾素活性(PRA),并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降低,PRA明显升高(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与PRA、收缩压、舒张压呈负相关(r=-0.438、r=-0.355、r=-0.655,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A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1,25-二羟维生素D3为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群。1,25-二羟维生素D3是高血压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维生素D为一种多功能类固醇激素,对于骨骼的生长发育有一定作用。骨质疏松的基础治疗也包含维生素D的补充。血清维生素D状态受年龄、性别、遗传和种族、肤色、地域、季节、饮食营养、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疾病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为了解嘉兴地区人群维生素D水平,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1 469名嘉兴居民的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并探讨其与性别、年龄、季节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克拉玛依居民维生素D水平现状,为该地区居民防治维生素D缺乏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羟维生素D (25-hydroxy vitamin D,25-OHD),收集2017年克拉玛依市人民医院全部健康检查人群25-OHD数据,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季节人群25-OHD水平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 601例研究对象,年龄0. 5~93岁,男女比例1∶2. 38。血清25-OHD的平均水平为(37. 32±21. 78) nmol/L,其中维生素D缺乏、不足、充足人数分别占受检总人数的81. 22%、14. 10%、4. 67%。小于12岁儿童维生素D几乎不缺乏,男女间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12~19岁青少年25-OHD水平男性高于女性,分别为(41. 65±20. 48)和(28. 02±18. 40) nmol/L,P0. 05;生育年龄段女性均高于男性,20~34岁组男性和女性25-OHD水平分别为(31. 95±18. 68)和(37. 30±19. 02) nmol/L,35~44岁男性和女性25-OHD水平分别为(30. 20±14. 62)和(36. 75±19. 50) nmol/L,均P 0. 05;更年期及老年组男性25-OHD水平男性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夏、秋、冬三季25-OHD水平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 05;春季比秋季维生素D缺乏明显。结论克拉玛依居民维生素D水平普遍较低,且维生素D水平与年龄、季节及性别都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①检测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EE)患者外周血中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的水平,探讨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在SLE发病中的作用.②分析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水平与SLE患者骨密度和病情活动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初发SLE患者43例,健康对照组44名,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浆中25羟基维生素D3(250HD3)和1,25-二羟基D3[1,25(OH)2D3]的水平,利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维生素D受体(VDR)表达水平.双能X线分别检测患者腰椎(L1-4)和股骨近端2个部位的骨密度,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评估SLE病情活动程度.采用统计学单因素分析分别检验25OHD3、1,25(OH)2D3和VDR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SLE患者骨密度和病情活动程度的关系.结果 初发SLE患者25OHD3和1,25(OH)2D3激素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初发SLE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VDR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LE患者2个部位的骨密度均低于健康对照组,且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LE患者组骨量异常的发生率为35%,骨量异常与骨量健康对照组之间25OHD3、1,25(OH)2D3激素水平及VDR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50HD3、1,25(OH)2D3激素水平和VDR基因mRNA表达水平与SLE患者骨密度的情况不存在相关性(r=0.187,P0.05;r=0.172,P0.05;r=0.287,P0.05),它们与SLE患者的病情活动度之间也不存在相关性(r=0.054,P0.05;r=0.190,P0.05;r=0.046,P0.05).结论 SLE患者维生素D激素的水平及VDR基因的表达异常提示维生素D内分泌系统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但与SLE患者骨量异常的发生和SLE病情活动度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维生素D缺乏现象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0例SLE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ELISA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滴度、补体C3、补体C4、尿蛋白定量、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的相关性.结果 (1)SLE患者血清25-(OH)D水平[36.8(23.4,53.2)nmol/L]较健康志愿者[58.8(51.1,65.3) nmol/L]明显降低(P<0.01);(2)SLE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53.3%,严重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15.0%,健康志愿者中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23.3%,严重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SLE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SLEDAI(r=-0.35,P<0.05)及抗ds-DNA抗体滴度(r=-0.42,P<0.05)呈负相关,与补体C3(r=0.25,P<0.05)、补体C4(r=0.28,P<0.05)呈正相关,与尿蛋白定量、血清Ig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现象普遍存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刘翀  韦铁民  曾春来 《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3):182-183,186,I000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与健康人群的差异,及可能影响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的因素。方法 :随机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4例(高血压组)与血压正常的健康人58例(对照组),进行血肌酐、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肾素、钙离子水平测定和对比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组的血肌酐水平显著升高[(81.91±30.75)μmol/L比(76.53±11.77)μmol/L]及肾素[(3.14±9.22)ng/ml.h比(0.43±0.22)ng/ml.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38.72±8.02)pg/ml比(39.59±11.53)p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钙离子浓度无差异。Pearson分析显示血肌酐水平与血清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存在负相关(r=-0.15,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的1,25二羟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分析妊娠糖尿病与健康孕妇体内血清维生素D含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方法 择取2022年1—12月在黄冈市妇幼保健院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9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时间段内的90名健康孕妇,纳入对照组,对两组血清维生素D、HbA1c指标水平进行检测,研究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清维生素D含量及HbA1c指标水平的差异性、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HbA1c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维生素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正常组血浆25-OH-D水平高于高HbA1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指标水平和维生素D含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 与健康孕妇相比,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维生素D含量更低,且维生素D含量和HbA1c指标水平之间关系为负相关,对维生素D含量进行检测,能够为孕妇是否出现妊娠糖尿病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背景由于缺乏食管早期诊断、转移复发检测和预后判断的高效生物标志物,导致食管鳞癌晚期确诊,生存率低.lncRNA HOTAIR在癌组织中一致高表达,并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其在血清中的研究较少.目的探讨lncRNA HOTAIR在健康志愿者和食管鳞癌血清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qPCR分别检测48例健康志愿者血清、48例食管鳞癌初治患者血清及其配对癌组织中lncRNA HOTAIR表达水平.秩和检验分析健康志愿者和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HOTAIR表达水平及其差异性: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对血清lncRNA HOTAIR诊断效能进行评价: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与其配对癌组织中表达水平相关性采用Spearm an分析.结果 lncRNA HOTAIR在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志愿者,P=0.0099,ROC曲线下面积为0.8618,敏感度为0.7612,特异度为0.9091,截断值为14.4670,提示血清中lncRNA HOTAIR表达水平对食管鳞癌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满意:食管鳞癌患者血清与其配对癌组织中lncRNA HOTAIR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_s=0.3920,P=0.0124):其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的研究发现,伴远处转移食管癌患者血清HOTAIR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无转移者P=0.003:伴随TNM分期渐晚,lncRNA HOTAIR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具有等级相关性,P=0.011.结论血清lncRNA HOTAIR及其动态变化有望成为食管鳞癌患者早期诊断、判断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治疗效果及预后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淮海经济区汉族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其受体(VDR)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RA)的关系.方法 收集该地区无血缘关系的120例RA患者(RA组)和120名健康人(对照组)的全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内切酶法(PCR-RFLP)研究VDR的Bsm Ⅰ 、ApaⅠ等位基因多态性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之间的关系,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维生素D含量,研究其与RA发病的关系.使用x2检验和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组与对照组之间ApaⅠ酶切位点AA、Aa、aa基因频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85,4.34,43.2,P值均<0.05),Bsm Ⅰ酶切位点BB、Bb、bb基因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进一步分析VDR基因型与RA患者的性别及有无骨侵蚀的关系,发现VDR各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RA组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2.8±0.3)与(4.0±0.4) ng/ml],RA患者中骨侵蚀组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无骨侵蚀组[(1.8±0.3)与(3.1±0.4)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3.26,41.96,P值均<0.05).但RA患者中男性患者组与女性患者组之间维生素D水平相当[(2.6±0.3)与(2.7±0.4) 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DR基因多态性ApaⅠ与淮海经济区汉族人群RA发病是显著相关联的,基因型AA、Aa的出现可能增加RA的易患性,基因型aa可能为RA的保护型基因,同时VDR各基因型与RA患者性别及是否存在骨侵蚀无相关性;血清维生素D水平下降与RA的发病及骨侵蚀的发生是显著相关的,与RA患者的性别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最近5年,人们关于维生素D对健康益处的认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已从维生素D经典的调节矿物质代谢和防治佝偻病的作用扩展到更为广泛的作用,包括调节骨骼健康和预防骨骼疾病(如骨质疏松等)。然而,维生素D的骨外作用更引人瞩目。尽管维生素D作用的多样性已被公认多年,但我们对维生素D非经典作用的新观点源自于两个最新的概念:第一,维生素D的缺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这促使人们去研究循环中维生素D水平不足对健康的影响,以及维生素D缺乏与多种慢性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常见肿瘤之间的关系。第二,在支持维生素D对人类健康起更广泛作用这一观点的体外研究和动物实验中,都强调维生素D的免疫调节和抗肿瘤功效似乎依赖于维生素D的局部活化。从而得出结论,维生素D的许多非经典作用并不依赖于传统的内分泌方式,而对局部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更为敏感。本文就这些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具体阐述了最新认可的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的作用,同时也突显了将这些作用应用于临床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对66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8例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65例老年健康人进行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及维生素B12检测。结果显示,高血压和高血压并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健康者(P〈0.01),而叶酸、维生素B12低于健康者(均P〈0.05)。认为老年高血压病及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与血浆Hcy水平升高及叶酸、维生素B12水平降低有关,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可能有助于减少老年脑血管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维生素D(VD)是人体必需的一种营养素,它与骨骼代谢、钙磷平衡及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VD水平可能低于健康人群。本文就VD在高血压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