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东莞市鼻咽癌患者家族癌症发病史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入院进行鼻咽癌治疗的患者240例进行家族癌症发病史调查,分别确定病例家系,获取其一二三级亲属癌症家族史情况,对其发病情况、人群分布、发病因素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40个病例共询问7 918个一二三级亲属,共发现患癌188例,其中鼻咽癌118例,非鼻咽癌70例(消化道癌10例,乳腺癌18例、淋巴癌20例、肺癌22例);家族癌症男性(127/240)多于女性(79/188);家族癌症主要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109/188),占57.98%;家族癌症组患者职业以农民居多(128/188),占68.09%;不同性别病例亲属鼻咽癌与非鼻咽癌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1,χ~2=0.23,P0.05);不同性别病例的一级亲属癌症患病率均高于二三级亲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6,χ~2=5.62,P0.05);鼻咽癌家族癌症患者发病年龄高峰期为40~49岁年龄组(39.36%);家族癌症组患者咸鱼摄入经常度(每周2次)、EB病毒感染明显高于家族非癌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7,χ~2=10.59,P0.05)。结论一级亲属癌症和鼻咽癌患病率显著高于二三级亲属;鼻咽癌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鼻咽癌家属需开展健康教育,避免食用熏制和腌制食物,积极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以降低鼻咽癌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北京某社区医院门诊就诊患者及家属抑郁症病耻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偶遇抽样法对2008年6月1日—9月1日在北京某社区医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及家属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3 071人,收回有效问卷2 789份,问卷有效率为90.8%;调查对象抑郁症病耻感总检出率为21.5%(600/2 789);不同年龄、居住状况、户口所在地及抑郁程度调查对象抑郁症病耻感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55~64岁(OR=1.875,95%CI=1.090~3.224)、≥65岁(OR=2.638,95%CI=1.497~4.647)、离异或丧偶(OR=0.547,95%CI=0.301~0.992)、独居者(OR=1.660,95%CI=1.194~2.308)、外地户口(OR=0.726,95%CI=0.572~0.921)、轻度抑郁(OR=0.680,95%CI=0.532~0.870)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抑郁症病耻感相关(P<0.05)。结论年龄、婚姻状况、居住方式、户口所在地及抑郁情况是门诊就诊患者及其家属抑郁症病耻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隔离场所医务人员抑郁、焦虑心理健康情况和工作满意度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2年3-9月在广东省广州市入境隔离酒店、健康驿站等集中隔离场所工作的223名公立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作为闭环组;以同属公立医疗机构的455名未到过隔离场所的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问卷调查,调查一般情况;采用美国精神病学会出版《精神障碍诊断统计手册》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和广泛性焦虑障碍筛查量表(GAD-7)评估调查对象抑郁、焦虑状况;采用明尼苏达满意度短式量表(MSQ)调查问卷调查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年龄闭环人员中重度及以上抑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36,P<0.05),不同年龄、职称的中重度焦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598、13.636,P<0.05)。与对照组比较,闭环组PHQ-9、GAD-7评分高(t值分别为3.887、5.919,P<0.05)。不同闭环工作时长PHQ-9评...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躯体健康与抑郁症状发病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社区老年人群躯体健康状况与抑郁症状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的抽样原则,在北京市城乡社区老年人群中抽取有效样本2506人,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采用综合问卷进行人户调查.结果 北京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4年累积发病率是10.5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低抑郁症状发生率越高(文盲组、小学组和初中以上文化组的发生率分别为15.2%、10.5%和5.1%;χ2=26.587,P=0.000);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城市的老年人(15.4%、6.1%;χ2=31.163,P=0.000).健康自评差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健康自评为良好、一般和差的各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7.3%、13.2%和38.0%;χ2=23.385,P=0.000);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19.3%、9.6%;χ2=11.947,P=0.001);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基本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37.5%、10.1%;χ2=15.930,P=0.000;操作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IADL):17.5%、9.6%;χ2=9.501,P=0.00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居住地区、健康自评和ADL是老年抑郁症状发病的独立影响因子.结论 文化程度低、居住在农村、健康自评差以及ADL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病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的现状.方法 以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用自制的慢性病毒性肝炎问卷调查表、抑郁症状自评量表(SDS)、艾森克人格问卷等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抑郁症状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2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54.7%,SDS评分为39.08±11.16.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4,P<0.000;χ2=22.59,P<0.000;χ2=23.304,P<0.000);病毒性肝炎分度、感染时间、确诊时间、肝炎复发次数、抗病毒治疗时间不同,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36,P=0.001;χ2=32.737,P<0.000;χ2=9.401,P=0.009;χ2=10.734,P=0.005;χ2=30.353,P<0.000);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对周围态度满意程度不同抑郁症状检出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15,P<0.01;χ2=9.456,P<0.01).SDS总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维度分值、主观支持维度分值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262,P=0.000;r=-0.228,P=0.001;r=-0.270,P=0.000).SDS总分与艾森克人格评分内外向维度分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30,P=0.000),与情绪稳定性分值维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309,P=0.000).结论 (1)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54.7%.(2)是否出现抑郁症状可因患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肝炎分度、感染时间、诊断时间、复发次数、抗病毒治疗时间、收入、支付方式、及对治疗信心和对周围态度的满意程度的不同而不同.(3)患者获得的支持度越低,SDS总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个性越倾向内向,SDS总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情绪越不稳定,SDS总分越高,抑郁程度越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老年住院患者心理抑郁状况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探讨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运用Brink等人于1982年创制的老年抑郁量表(GDS)和自行设计的老年患者生活状况调查问卷对老年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分析老年住院患者心理抑郁状况,将抑郁症患者和非抑郁者分别设为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对可能造成其抑郁的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找出真正的影响因素。结果通过调查发现老年住院患者中抑郁者265例,抑郁发生率为62.50%,其中不同经济水平、文化程度的患者抑郁发生情况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住院患者心理抑郁发生率较高,患者的经济收入、人际交往和心理自我调节方面是造成其抑郁的最主要因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措施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湘西地区孕妇妊娠晚期抑郁发生状况,分析高危因素,为民族地区孕产妇开展心理健康指导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2021-10-01-2022-03-01在吉首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门诊定期产检的妊娠晚期956名已婚初产妇为研究对象,发放自制调查问卷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分析孕晚期孕妇抑郁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392名(41.0%)孕妇妊娠晚期出现抑郁,其中重度抑郁120名(12.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孕妇抑郁的发生与文化程度(χ2=13.524,P=0.001)、妊娠并发症(χ2=13.102,P<0.001)、孕期焦虑(χ2=87.556,P<0.001)、孕期学习(χ2=5.091,P=0.024)、婆媳关系(χ2=7.408,P=0.006)和计划怀孕(χ2=19.701,P<0.001)有关,与年龄、民族、职业、家庭月收入、性别期待、居住方式、居住环境和夫妻关系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新冠疫情爆发对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 PD)患者睡眠及心理状况。方法 通过线上问卷形式横断面调查2022年12月中旬西安新冠疫情期间PD患者匹兹堡睡眠问卷(PSQI)及贝克抑郁量表(BAI)及贝克焦虑量表(BDI),以PSQI>7定义为睡眠障碍,明确疫情期间PD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分析睡眠障碍与抑郁焦虑的相关性。结果 共完成208例问卷,睡眠障碍发生率为38.9%,抑郁发生率26.9%,焦虑发生率8.7%。94.4%焦虑患者(χ2=25.529,P<0.001),62.5%抑郁患者出现睡眠障碍(χ2=17.886,P<0.001),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示:透析时间(OR=1.011,P=0.029),抑郁(OR=2.991,P=0.005)及焦虑(OR=18.469,P=0.008)是疫情期间PD患者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与年龄,性别无关。吸烟量大(每日>20支)及被动吸烟的患者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62.5%,66.7%,明显高于不吸烟及偶尔吸烟患者(χ<...  相似文献   

9.
综合医院外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综合医院外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其心理状况的影响因素,为心理康复提供依据,实现身心全面康复。方法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调查240例综合医院外科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同时记录调查对象的相关资料,收回有效量表234份。结果综合医院外科住院患者中,抑郁的发生率为69.3%,焦虑症的发生率为60.3%。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科室,其焦虑和抑郁发生情况有所不同,其中脑外科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最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期患者焦虑发生率较高,慢性期患者抑郁发生率较高,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医院外科系统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脑外科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应该给予更多的心理关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入院初期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00例抑郁症患者入院后2周内睡眠状况进行观察,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副反应量表(TESS)和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测评,分析患者一般资料、HAMD和TESS评分与患者PSQI评分的关系。结果本组患者PSQI评分均>7分,其中>14分62例;多元回归分析,首发/复发、HAMD分、性别和TESS分4个因素进入PSQI逐步回归方程:y=10.761-1.634x1+0.267x2-1.059x3+0.147x4(F=37.498,P=0.000),并能预测PSQI评分总变异的61.2%。结论抑郁症患者入院初期睡眠障碍发生率较高,抑郁情绪和药物不良反应对睡眠有较大影响,此外,首发、男性患者更易发生睡眠障碍且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防治产后抑郁、促进儿童心理发育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在围产期门诊按单、双号随机将首诊妊娠妇女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216名孕妇进行系统心理保健,183名对照组孕妇为一般保健,采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监测两组妇女的情绪问题,用丹佛智能发育筛查表(DDST)监测两组儿童的智能发育,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2~3岁家长用)评价儿童的行为发育。结果:实验组比对照组产妇产后不同时期抑郁状态的发生率(χ2=40.35~4.81,P<0.05~0.01)和抑郁症的患病率(3.7%/10.38%,χ2=7,P<0.01)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儿童各年龄阶段DDST结果可疑和异常的人数的发生率(χ2=6.8~4.6,P<0.0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2岁时行为问题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3,P<0.01),儿童行为部分因子分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学前CBCL和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6.83,χ2=7.10,P<0.01)。结论:提示在儿童心理保健门诊对妇女进行有计划有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情绪评定和及时的综合心理治疗,不仅有利于防治产后抑郁,对儿童近远期的生存质量、心理发育水平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根据2005—2013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登记的鼻咽癌资料,分析中国鼻咽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为制定中国鼻咽癌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整理收集2005—2013年中国鼻咽癌发病和死亡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鼻咽癌标化发病和死亡率的时间变化趋势,以及年龄别趋势。 结果 鼻咽癌发病率整体来说呈下降趋势,在2009—2010年出现明显转折,其中城市在2009年前呈上升趋势(APC=2.97%, P=0.30),2009年后呈下降趋势(APC=-5.75%, P<0.05);而农村在2009年前鼻咽癌发病率呈快速下降趋势(APC=-17.64%, P=0.20),2009年后呈缓慢上升趋势(APC=4.24%, P=0.60),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中国男性鼻咽癌标化发病率一直高于女性,为女性的2.30~2.45倍,随时间发展男女性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PC<0, P<0.05);0~25岁人群鼻咽癌年龄别发病率趋势较平缓且较低,25~60岁人群随着年龄递增发病率逐渐升高,且各年份鼻咽癌发病率峰值均出现在50~60岁年龄组。鼻咽癌死亡率在2009—2010年出现明显转折,其中城市在2009年前呈上升趋势(APC=3.09%, P=0.20),2009年后呈下降趋势(APC=-7.27%, P<0.05);2009年前农村鼻咽癌死亡率呈快速下降趋势(APC=-22.81%, P=0.10),2009年后呈缓慢上升趋势(APC=3.60%, P=0.60),城乡差距逐渐缩小;中国男性鼻咽癌标化死亡率一直高于女性,为女性的2.54~3.09倍,随时间发展男女性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APC<0, P<0.05);整体而言,0~25岁人群鼻咽癌年龄别死亡率趋势较平缓且较低,25岁以后各年份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结论 2005—2013年间中国鼻咽癌发病和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无论是发病或死亡均存在明显的年龄、性别差异,城市农村差距逐渐缩小,25岁以后呈现增长趋势且保持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水平,需重点关注25岁以上男性的鼻咽癌防治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病毒DNA(Epstein-Barr virus DNA,EB-DNA)在鼻咽癌患者诊疗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在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西区门诊和住院部初诊经病理学确诊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患者220例,年龄12~80岁,按≤30岁~≥71岁的每10岁间隔分为6组,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EB-DNA载量在NPC患者不同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的阳性率和载量的差异;对接受放化疗治疗前后的82例NPC患者的EB-DNA载量变化连续定期随访2年以上,以分析评价其变化与NPC患者复发与转移的关系。 结果220例NP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DNA阳性率为41.4%(91/220例),EB-DNA载量为0.0(0.0~612.5)拷贝/ml,但EB-DNA阳性率和载量在不同性别[男42%,女40%;男0.0(0.0~568.0)拷贝/ml,女0.0(0.0~899.5)拷贝/ml]、病理类型患者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79,Z=-0.106;χ2=0.024,Z=-1.182;P均>0.05),但EB-DNA阳性率随年龄增长(≤30岁~≥71岁的6个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23.1%、47.1%、38.6%、36.8%、52.9%、63.6%)和临床分期(TNM分期Ⅱ+Ⅲ期27.4%、Ⅳ a期45.7%、Ⅳ b期75.0%)不断增高(χ2=3.683,P=0.031;χ2=16.996,P<0.001)。82例随访NPC患者治疗后有57例EB-DNA载量中位数明显低于治疗前[前1390.0(550.0~6535.0)拷贝/ml,后0.0(0.0~0.0)拷贝/ml;Z=-5.997,P<0.001],有25例患者治疗后EB-DNA载量[1490.0(348.5~3965.0)拷贝/ml]高于治疗前[0.0(0.0~205.0)拷贝/ml,Z=-4.529,P<0.001],且两组治疗后EB-DNA载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911,P<0.001),治疗后EB-DNA载量升高的25例NPC患者中有18例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 结论NP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EB-DNA载量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和临床分期的上升不断增高,治疗后定期监测患者EB-DNA载量变化对其预后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再次取卵+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女性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情况,探讨心理干预对第二次取卵患者的心理状态、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再次取卵+IVF-ET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87例)和对照组(181例),实验组在常规临床护理的基础上,额外给予特殊的心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临床护理,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084、-2.239,均P<0.05).实验组患者的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588,P<0.05),两组获卵率、受精率、优胚率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149、1.178、2.897,均P>0.05).结论 再次行取卵+IVF-ET治疗的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心理,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这些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骶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及骶前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2005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初治患者20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理信息.87例行骶前淋巴结清扫术患者为实验组,分析影响骶前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同期未行骶前淋巴清扫术的113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结果87例行骶前淋巴结清扫的患者中,有14例(16%)发生骶前淋巴结转移,其中年龄≥45岁、低分化、肌层浸润深度>1/2、宫颈受累、附件受累、盆腔冲洗细胞阳性患者,骶前淋巴结转移发生率较高(OR值分别为6.293、5.562、5.150、8.548、8.258、11.774,均P<0.05),病理类型与骶前淋巴结转移无关(P=0.733).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45个月和3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46,P<0.05).结论在子宫内膜癌中,年龄较大、病理分级越高、肌层浸润越深,以及宫颈、附件受累,盆腔冲洗细胞阳性均为骶前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行骶前淋巴结清扫术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高龄孕妇异常心电图变化与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进行产检及分娩的130例妊娠晚期孕妇,按照年龄分组,其中65例(年龄≥35岁)高龄孕妇为观察组,另选取65例(年龄<35岁)适龄孕妇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孕妇异常心电图发生率及心律失常类型;分析两组孕妇妊娠结局与异常心电图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孕妇异常心电图发生率(32.31%)显著高于对照组(15.38%),χ2=5.125,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同时观察组心律失常(26.15%)、ST-T改变(12.31%)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9.23%,3.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92和3.900,均P<0.05);在心律失常类型方面比较,观察组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900,P=0.048);两组孕妇妊娠结局比较,观察组早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809,P=0.028),两组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重无显著差异;观察组剖宫产率(χ2=4.775,P=0.029)、早产率(χ2=4.188,P=0.041)及新生儿低体重率(χ2=4.306,P=0.0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孕妇妊娠晚期易发生心律失常、ST-T改变等异常心电图改变;异常心电图高龄孕妇的剖宫产、早产及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明显增加,临床上需要关注高龄孕妇妊娠晚期心电图变化,确保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B (LRP1B)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选用原位杂交的检测方法,用LRP1B寡核苷酸探针对20例正常的宫颈组织和40例宫颈鳞癌组织标本中LRP1B mRNA表达进行测定,用HPV16/18探针对40例宫颈鳞癌标本组织进行检测.结果 在40例宫颈鳞癌标本中,有22例呈现LRP1BmRNA低表达,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仅有3例呈现低表达,癌症组的阴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8,P<0.05).宫颈鳞癌组中,LRP1B阴性者的HPV16/18阳性率明显高于LRP1B阳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6,P<0.05).在40例宫颈鳞癌标本中,LRP1BmRNA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肿瘤分化程度均无关(χ2值分别为0.22、4.65、0.90,均P<0.05);但在发生浸润至浆膜层和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呈现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85、6.15,均P<0.05).结论 LRP1B在宫颈鳞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与HPV16/18感染很可能作为协同因子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并且LRP1B与宫颈鳞癌发病和转移有较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清丝裂原依赖性癌基因(DJ-1)与磷酸化肿瘤抑制基因(PTEN)的表达与三阴型老年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陕西省核工业215医院在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三阴型老年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10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选择该院乳腺体检正常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年龄均≥60岁.收集并比较两组血清DJ-1与PTEN水平,分析实验组血清DJ-1与PTEN水平与绝经年龄、肿瘤大小等的关系;分析实验组血清DJ-1与PTEN表达的关系.结果 血清DJ-1检测阳性率比较,实验组(75.00%)高于对照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58,P<0.05),而PTEN阳性率比较,实验组(30.00%)低于对照组(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4,P<0.05).有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为Ⅰ~Ⅱ级、TNM分期为Ⅲ~Ⅳ期及有脉管癌栓者的血清DJ-1阳性表达率较高(χ2值分别为23.13、11.08、22.49、12.57,均P<0.05),而PTEN阳性表达率较低(χ2值分别为15.83、4.45、19.12、4.29,均P<0.05).血清DJ-1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62,P<0.05).结论 三阴型老年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的血清DJ-1表达阳性率较高,而PTEN表达阳性率较低,两者呈负相关关系.血清DJ-1与PTEN的表达对乳腺癌的远处转移、淋巴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2019年青海地区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心率控制情况,分析心率控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医院收治的263例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资料.根据出院后6个月静息心率控制情况将患者分为心率控制良好组(n=151)和心率控制不良组(n=112).比较不同心率控制患者临床特征,分析心率控制影响因素.结果20...  相似文献   

20.
烧伤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烧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 对2007年1月-2009年12月3220例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3岁者为12.7%、>60岁患者为32.4%,明显高于3~59岁组(8.2%),3组年龄段患者医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9.328,P<0.01);住院3个时间段5~20、21~40 d和>40 d发生的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4%、4.4%和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1.248,P<0.01);轻度(1.5%)、中度(7.1%)和重度(78.4%)的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606.598,P<0.01);气管切开组(68.1%)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未切开组(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077,P<0.01);感染部位构成居前3位的分别为烧伤创面、呼吸道和胃肠道.结论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烧伤严重程度、气管切开等因素相关,应采取积极的、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