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齐齐哈尔市部分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高校开展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在齐齐哈尔市两所公立本科院校抽取37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基本信息、艾滋病知识、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性行为情况。结果: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81.0%,性行为发生率为18.5%。不同民族、专业、父母文化程度不同的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专业和父母文化程度是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结论:被调查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尚未达到国家标准,部分学生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歧视态度,在性行为方面存在知行不一现象,建议高校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认知及相关行为情况,为大学生健康行为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5年10月—2016年5月,对辽宁省大连市某语言类学校发放问卷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与性行为的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情况较好,平均知晓率为86.5%,对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知晓情况有待加强,平均知晓率为52.65%。55.2%的人介意同艾滋病患者有身体接触。大学生性行为存在安全隐患,如安全套使用率低,无固定性伴侣等。结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了解不全面,危险行为普遍存在,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注重艾滋病预防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了解北京市延庆区高中生性行为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健康教育情况,为今后针对学生群体的宣教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5-7月在北京市延庆区,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随机抽样,采用匿名自填式问卷收集1 484名高中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性行为和健康教育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中生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高中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28.4%,39.7%的学生报告有恋爱经历,性行为发生率为8.3%,第1次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15.5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年级、每个月可支配生活费用越多、有过恋爱经历、对在校期间的性行为态度越宽容者越容易发生性行为(P值均<0.05).结论 高中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缺乏,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应将学校作为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南京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性健康现状,为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6年6月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京某医学院校大一至大四本科生及研究生1 210人,采用结构式问卷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及性健康调查。结果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9.1%,汉族学生高于少数民族学生,省内学生高于省外学生,城镇学生高于农村学生(P值均<0.05)。对男性同性性行为引起的艾滋病流行目前呈快速增长的知晓率仅为48.5%。对安全套正确使用的知晓率仅为33.8%。性健康调查中,有过性行为的男生比例高于女生(P<0.05),而一直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均很低,男女分别为21.7%、25.0%,远远低于调查中愿意一直使用安全套的比例(55.4%)。结论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且知晓不全面。应加强艾滋病及安全性行为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获得知识的相关途径,为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辽宁省锦州市某高校一、二、三年级共8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获得艾滋病知识的相关途径,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性行为史及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大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8.76%,其中男生知晓率为76.09%,女生知晓率为82.35%,女生知晓率高于男生(P<0.05),一、二、三年级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1.48%、81.35%、83.95%,知晓率呈随年级增加趋势(P<0.05);大多数学生对艾滋病3大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知识知晓率较高,均>90%,对蚊虫叮咬是否传播艾滋病等非传播途径知识了解较少;64.02%的学生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存在歧视;7.39%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第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为39.29%,每次均使用安全套占40.91%,14.29%学生发生过商业性行为。结论在校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高、且年级性别差异明显,应加强艾滋病及安全性行为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大中专学生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为开展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南昌市青山湖区内的8所大中专院校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KAP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共调查学生1 606人,学生艾滋病防治总知晓率为66.3%;性行为发生率为8.5%,男男同性性行为发生率为1.2%,最近1次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为47.5%;仅21.8%学生愿意与感染了艾滋病的同学共住一个寝室,31.7%学生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有个人社交接触(如一起吃饭)。结论大中专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存在恐惧心理,应在大中专学生中积极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重点做好安全性行为教育、艾滋病非传播途径宣传和安全套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嘉峪关市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态度及个人信念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在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提供相关信息和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在校的203名青年学生,采用统一设计的匿名问卷进行现场调查,收集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3名大学生中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总知晓率为94.85%,对“蚊虫叮咬”和“共用剃须刀、牙刷”是否传播艾滋病这一问题回答正确率相对较低.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中,54.68%的学生“输血时询问过血液是否经过合格的HIV抗体检测”,21.18%的学生有过婚前性行为,37.93%的学生“对艾滋病有恐慌情绪”,93.60%的学生“关心不歧视艾滋病病人”,74.38%的学生主要通过电视、网络获取艾滋病知识信息.结论 大学生艾滋病综合防治基本知识达到90.00%以上,对艾滋病的非传播途径还缺乏正确认识,在艾滋病相关危险行为中安全意识不强,有婚前性行为的出现.建议加强对学校的艾滋病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在校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东省在校高中生及大学生性行为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在校青少年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广东省21个县区的高中及大学在校学生15 971名,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本次共调查15971人。其中男性占47.2%;女性占49.8%,平均年龄17.7岁。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为47.8%(7 627/15971)。7.0%(1114/15 856)的学生有过性行为,高中生和大学生的性行为发生率分别为6.3%和10.6%(χ^2=9.3,P〈0.01)。职业高中和大学生、男性、高年龄组、母亲文化程度高、家庭人均收入高、知晓艾滋病知识以及药物滥用史,和性行为发生正相关,学生的自评成绩好是性行为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广东省在校青少年性行为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职业高中学生和大学生。应重点加强职业高中和大学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尤其是高年龄组男生和成绩较差的学生,同时要结合预防毒品教育与性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陕西某中医学院在校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危险行为及知识需求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中医学院和非医学院校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问卷调查,通过χ^2检验了解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数据处理用SPSS 13.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82.99%;中医学院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2.15%,非医学院校为80.56%;不同性别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男生为92.15%,女生为81.25%;中医学院大学生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情况与其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呈正相关(r=0.217,P〈0.05)。结论中医学院学生虽对艾滋病知识认知较高,但仍需加强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河南省大学生性行为和艾滋病相关态度现况。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南省7个省辖市抽取大学生2 727人,使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大学版)》进行现场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22.6%的大学生对隔离艾滋病同学持赞同态度,67.6%的学生对歧视、侮辱艾滋病感染者持反对态度。10.0%的大学生曾发生过性行为,不同性别、年级、城乡类型、家庭人均收入及学习成绩不同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学习成绩好、无单独约会过的异性朋友是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的保护因素,高年级、母亲高学历和看黄色书刊与音像制品是性行为发生的危险因素。发生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存在多种不安全性行为。结论大学生对艾滋病和不安全性行为的认知程度仍不够,需加大健康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知晓率和其希望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了解他们对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以及他们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某医学院一至三年级在校大学生中,抽查普通本科和民办普通本科两个批次的学生1 875人,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对AIDS的三条主要传播途径是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较高(〉90%),而对于一些易混淆的问题如蚊虫叮咬是否传播的知晓率只有35%;对待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同情但避而远之者高达45.6%;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以及发生性行为的情况男女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校在校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较为正确的态度,但随着性解放观念的发展,今后在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的同时应特别加强开展正确性健康教育,要教授学生正确使用避孕套的方法,教会学生保护自己与他人,关爱自身的健康,做到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防艾工程实施后广西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现状,探索适合在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南宁市10所高校的96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78.67%,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而对非传播途径的正答率较低。46.58%的学生对艾滋病人表示同情,43.58%的学生愿意提供帮助。同意婚前性行为、多个性伴侣、婚外情、商业性行为、性交时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28.6%,8.5%,8.5%,5.7%,9.3%,86.0%。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是电视、广播、杂志和网络。59.52%的学生认为目前学校对艾滋病教育力度不够。结论高校艾滋病防治宣教措施存在不足,需加强对大学生艾滋病及性知识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3441名普通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及性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性行为状况,探讨适合我国大学生特点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策略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全国5所普通高校共3441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性行为发生率、艾滋病健康教育需求及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6.2%。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不同性别和年级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性行为发生率为9.5%;发生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只有20.1%每次都用安全套。87.6%的大学生希望了艾滋病相关知识,只有21.5%的学生表示满意学校当前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结论 应进一步改进高校的健康教育模式和内容,注重艾滋病预防技能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南宁市部分高校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了解南宁市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态度、行为现状,为探讨适合南宁市在校大学生特点的艾滋病健康促进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南宁市3所高校2 176名学生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年龄在24岁以下的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91.07%;196名有过性行为的学生中,最近1 a每次性行为均使用安全套的占26.79%;94.99%的学生认为艾滋病病人应该得到关怀.结论 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不够全面,应开展各种形式的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5.
了解硕士生的艾滋病防治知识及其性行为相关情况,探讨在校硕士生防艾教育及性行为干预的重要性.方法:利用计算机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该大学06级在校硕士生按照30%的比例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分析.结果:研究生防艾知识漏洞明显;危险性行为的发生率高;未婚男生多性伴侣的现象达到了34.35%,成为"桥梁人群",疾病传播链条已经形成;安全套的使用率低,防护主动性不高.结论:研究生在艾滋病相关知识及性行为方面与本科大学生甚至一般群众相比学历优势不明显,高校加强对其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十分必要且刻不容缓.政策建议:重视研究生防艾教育;实施行为干预策略;营造安全性行为的支持环境等.  相似文献   

16.
掌握河南省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为制定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10所院校一至三年级的大学生4 570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结果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为84.7%,不同专业、年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8.20,34.28,P值均<0.01).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为94.7%,非传播途径知晓率为61.8%.47.3%的学生对HIV携带者和艾滋病人存在歧视.80.9%的大学生知道安全套能有效避免HIV传播,64.4%的学生第一次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12.6%;0.12%的学生曾经尝试吸毒.艾滋病防治知识获得途径主要是健康讲座(29.1%)、宣传栏(19.9%)和网络/电视(19.6%).结论 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获取途径少,存在艾滋病歧视和相关行为不良.学校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减少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  相似文献   

17.
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对大学生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探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态度及性行为的影响,为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3年9月对辽宁省1所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353名进行自填式、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有36.3%的学生在学校(从小学到大学)曾听过预防艾滋病方面的课或讲座.与没有听过课的学生比较,听过课学生的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和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歧视态度得分明显较高.婚前性交行为,听过课与没听过课的学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总的看来,相当部分的被调查大学生仍缺少基本的预防艾滋病知识.结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可提高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促进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歧视态度的形成,且未导致学生性交行为的增加.在中学和大学,应迅速普及预防艾滋病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前后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的状况调查,评价干预措施效果,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对某高校不同年级、专业在校学生1 131人,在健康教育综合措施前后进行相同问卷调查。比较干预前后大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态度和行为,评价干预措施效果。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由健康教育干预前的16.3%(124/763)提高到干预后70.9%(261/368);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由干预前32.4%(36/111)上升至干预后58.6%(17/29);"输血途径传播"方式,干预前后的回答正确率均较高(87.0%和90.2%);艾滋病非传播途径中的"蚊子叮咬"、"共同进餐"方式是否能传播HIV,知晓率由干预前11.9%、11.0%上升至干预后的55.2%和74.5%;干预前后反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47.7%和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对待艾滋病的态度上干预后均有所改善;有12.4%(140/1 131)的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男男同性性行为发生率8.6%(39/456);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途径主要是电视广播(57.7%)和网络(67.8%);89.4%的学生希望获得相关知识,88.6%学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设相关课程。结论三明市此高校在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水平仍较低,应加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制定更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大学生的艾滋病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预防艾滋病和促进生殖健康教育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行为的教育效果,为更有效地对民族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预防及健康监护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整群抽样原则,对中南民族大学一至四年级1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防治和生殖健康的相关行为干预,选择其中619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619名少数民族学生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平均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4.48%上升到97.24%,艾滋病相关态度行为的积极程度由69.85%上升到84.67%。结论围绕艾滋病防治和健康监护展开的健康教育活动可以有效促进民族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的提高及正确态度、技能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某高校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AIDS)知识的知晓率、获得知识途径和其希望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以及他们对待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态度;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对待婚前性行为的态度.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某医学院1-3年级在校大学生中,抽得药学和检验两个专业的学生368人,进行现场匿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来源主要是网络、电视电台、报纸杂志、录像、学校、老师同学等.大多数学生对AIDS的3条主要传播途径和一般日常生活接触是否传播艾滋病知晓率较高(>90%),而对于一些易混淆的问题如蚊虫叮咬是否传播的知晓率却只有36%.对待艾滋病病人或感染者普遍存在歧视态度.[结论]医学院在校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较为正确的态度,今后仍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