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三期螺旋CT扫描对小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螺旋CT三期扫描小肝癌(SHC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5例SHCC患者进行三期多层螺旋CT扫描,统计各期病灶的检出数,分析SHCC的CT三期扫描特征和检出率.[结果]SHCC在三期扫描中影像表现不同;45例SHCC患者检出病灶51个,在肝动脉期(AP)、门静脉期(PP)和延迟期(DP)的检出率分别为9...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克服肾囊肿伪强化的价值。方法 80例肾囊肿患者接受能谱GSI模式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共入组75个囊肿,按囊肿大小分为3组,A组(n=25)肾囊肿直径0.5~<1.5 cm、B组(n=25)直径1.5~<2.5 cm、C组(n=25)直径2.5~<3.5 cm。采用GSIViewer分析软件生成碘、水基图,记录单能谱70 keV图像上各期肾囊肿的CT值及碘水基值,比较各组肾囊肿平扫和增强双期CT值、碘水基值、CT值和碘水基值差值的差异。结果 3组间实质期与平扫CT值差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4.128,P<0.001),且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增强后A、B组实质期CT值增加均超过10HU,出现了伪强化现象,C组CT值增加小于10HU,无伪强化现象。各组肾囊肿平扫、皮质期及实质期间碘基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3组平扫和增强双期之间碘基值的差值均在10(100 μg/cm3)内,且差值平均值A组> B组> C组(P均<0.05)。A组肾囊肿皮质期及实质期水基值低于平扫(P均<0.05),但差值均在10 mg/cm3以内。结论 能谱CT物质分离技术测定肾囊肿各期碘、水基值时同样会发生碘水基值的"漂移",肾囊肿越小其发生"漂移"的程度越大,碘基值发生漂移的程度受肾囊肿大小的影响较水基值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评价肾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64层螺旋CT增强扫描评价肾功能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泌尿系统螺旋CT增强扫描的150例患者,将其分为女性≤50岁组、女性>50岁组、男性≤50岁组、男性>50岁组4组,测量动脉期双侧肾门水平肾脏外侧肾皮质CT值并求和(以下简称CT值),将所得结果与同期实验室方法测定的肌酐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分析肌酐正常者与升高者间CT值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4组CT值与肌酐均呈负相关.女性≤50岁组:r=-0.43(P<0.05),女性>50岁组:r=-0.57(P<0.05),女性肌酐正常者平均CT值为(339.5±72.6) HU,升高者平均CT值为(235.1±66.5) HU(P<0.05).男性≤50岁组:r=-0.53(P<0.05),男性>50岁组:r=-0.43(P<0.05),男性肌酐正常者平均CT值为(314.5±59.9)HU,升高者平均CT值为(255.1±63.7) HU(P<0.05).结论 通过测量肾皮质动脉期CT值对肾功能进行评价是可行的;肾功能受损者肾皮质动脉期强化CT值降低.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扫描对胸部损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胸部损伤的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胸部外伤患者CT表现,并与X线平片比较。结果 胸壁损伤60例,胸膜和俄肺实质损伤74例.纵隔、横膈伤9例,合扑胸外脏器损伤17例。34例肺挫伤中,5例2h内CT检查表现为单个或多发浅淡斑点状阴影,24h后复查病灶呈大片不均匀致密影,而伤后2h内X线胸片肺部未见明显异常。10例单根肋骨骨折中,X线诊断7例,10mm层厚CT像上显示6例,薄层(3.75mm层厚)CT像上骨折全部显示。结论 多层螺旋CT对早期肺挫伤敏感,薄层重建图像能发现X线不易显示的骨折,是胸部损伤快速、准确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肝脏体积测量的准确性,探讨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的变化规律。方法制作5个不同形状的肝脏模型检验体积测量的准确性。对126例研究对象行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肝脏体积。结果多层螺旋CT所测模型的体积与实际体积之间的测量误差均在±3%内;不同观察者重复测量的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r=0.998,P<0.01);对照组的肝脏体积为(1346.76±292.21)cm3,对照组与肝硬化组Child-Pugh B级、C级之间肝脏体积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A级、A级与C级、B级与C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A级与B级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多层螺旋CT肝脏体积测量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肝硬化患者肝脏的体积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发病病因相关。  相似文献   

6.
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腮腺常见肿瘤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临床常见的腮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及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经病理证实的30例腮腺肿瘤共32个病灶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病例于术前均行Siemens Sensation 64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检查,分析评价其CT多期动态增强表现特征(强化方式及强化程度).结果 在32个病灶中包括腺淋巴瘤5例(7个病灶),多形性腺瘤14例,恶性肿瘤11例.腺淋巴瘤表现为典型的"快进快出";多形性腺瘤表现为特征性的渐进性强化;恶性肿瘤在增强早期快速强化,强化峰值在静脉期(90 s);三者中腺淋巴瘤强化程度最高.结论 64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能为腮腺肿瘤的定性诊断提供较多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小肝癌诊断的价值.[方法]68例小肝癌患者行多层螺旋CT平扫、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增强扫描,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小肝癌总的病灶检出率为94.2%(81/86),其中动脉期、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89.5%(77/86)、70.9%(61/86)和68.6%(5...  相似文献   

8.
陈俊波  方文强 《临床医学》2006,26(4):53-54,F000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多期及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胰岛素瘤的价值。方法对6例(7个瘤体)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胰岛素瘤的患者术前行胰腺MSCT双期增强扫描,2例追加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并比较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动态增强扫描肿瘤的检出情况及影像表现。结果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发现肿瘤4例,1例漏诊,另1例平扫、动脉、门脉期均呈等密度未检出,2例经动态增强扫描后均清晰显示。结论螺旋CT多期及动态增强扫描提高了胰岛素瘤的检出率,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有较高的价值,动态增强扫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腮腺肿瘤CT增强扫描特点。方法:经病理证实30例,CT增强扫描早期30 s和延迟期120 s,对肿瘤实质部分行密度测量。结果:30例良性18例,恶性12例。腮腺腺淋巴瘤早期病灶明显强化,延迟期下降,腮腺混合瘤和腮腺癌早期强化不及腮腺腺淋巴瘤,延迟期持续强化。结论:CT增强强化形式有助于辨别肿瘤良恶性和组织学分类。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对缺血性心脏病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在临床应用发展,多层螺旋CT更好地实现了其在心血管中的应用.本文综述了多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成像、心肌灌注、左室功能及室壁运动功能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1.
病例1:患者女,66岁,因"胸痛10余天"就诊.胸部CT:前上纵隔14 cm×5 cm×7 cm形态不规则囊性病变,边界清楚,囊壁光整,囊内密度均匀,CT值约13 HU,增强扫描无强化(图1、2).CT诊断:胸腺囊肿可能性大.术中见前上纵隔不规则囊性包块,边界清楚,壁菲薄、透明,囊内为清亮透明液体.病理诊断:前上纵隔支气管囊肿.  相似文献   

12.
肾癌侵犯肾周间隙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1资料与方法 在病理证实的88例肾癌中,选取有肾周间隙异常的58例.男34例,女24例,年龄22~76岁,平均57.4岁.  相似文献   

13.
CT增强诊断肾梗死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梗死缺乏特异性症状,常见症状为腹部或肋胁部疼痛、低热、恶心、呕吐等.发病时患者多急诊就诊,而急诊CT平扫易于漏诊[1].本文利用CT增强扫描诊断4例肾梗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18岁,无明显诱因突发左下腹疼痛1天伴发热,为持续性隐痛,阵发性加剧,无恶心、呕吐、腹泻、黑便等.查体:脐下偏左触及一包块,约4.0 cm×3.0 cm,质韧,轻压痛,无反跳痛.血常规检查正常.B超检查提示腹腔囊肿(肠系膜来源可能).  相似文献   

15.
动脉瘤样骨囊肿CT与MRI征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CT与MRI对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全部病例均行X线检查,其中14例行CT检查,19例行MRI检查,10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结果 在X线上ABC表现为膨胀性骨质破坏。在CT上动脉瘤样骨囊肿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常有不同程度膨胀性改变,骨质破坏区内可见囊状低密度区及骨性分隔,MRI表现为T1WI及T2WI上可见病灶边缘有低信号环,病灶内主体部分充满囊状液体,信号混杂,在T1WI低或中高信号,在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病灶内可见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的分隔。Gd-DTPA增强扫描后可见囊壁及病灶内的分隔强化。结论 CT与MRI对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术前误诊为肾细胞癌(RCC)而接受手术治疗的少脂肪型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ML)的CT表现,以期提高对此病变的认识。 方法 5例少脂肪型AML患者(8个病灶)纳入AML组,17例肾透明细胞癌(CCRCC)作为对照1组,7例低强化RCC(LERCC,包括乳头状肾癌和嫌色细胞癌)作为对照2组,分析少脂肪型AML的CT征象,包括平扫高密度、肿瘤与肾实质交界的角征,增强扫描皮髓质期强化均匀与否。手工放置ROI并计算肿瘤的下述指标:皮髓质期瘤-皮强化比值和排泄期瘤-皮强化比值。 结果 AML组5例8个瘤体均为均匀高密度,2例CCRCC为均匀高密度,1例以高密度为主,1例乳头状肾癌为不均匀高密度,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ML组和对照2组均在皮髓质期均匀强化(100%),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AML组有7个,对照1组有10个,对照2组有7个瘤体为外凸型,AML组角征阳性率高于其余两组(P=0.003)。无论皮髓质期和排泄期的瘤-皮强化比值均表现为对照2组显著低于AML组和对照1组(P均<0.05),而后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1、0.321)。 结论 易误诊为RCC的少脂肪型AML的可能CT表现包括:平扫高密度,外凸型者角征阳性,增强扫描均匀明显强化。如肾脏肿瘤有上述CT表现,应考虑到少脂肪型AML的可能。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65岁,主因"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受凉后干咳"就诊.胸部CT:两侧胸廓不对称,右侧稍小.右、中上纵隔内见巨大形态不规则异常密度影,约15.20 cm×12.60 cm,向左下走行至心膈之间,边界清楚,边缘可见条片状钙化,内部密度尚均匀,CT值约27.70 HU.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MSCT在活体肾供体术前综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11例供体术前进行了MSCT三期增强扫描,均进行VR及MIP重组,观察肾实质、肾动脉、肾静脉以及集尿系统,并与9例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CTA显示23支肾动脉,包括左肾副动脉1例;23支肾静脉,包括1例左双肾静脉;23支肾盂输尿管,包括1例右侧双肾盂双输尿管。此外,还检出副肝静脉2例,脾动脉瘤1例。2例放弃手术,1例因肾血管原因,1例为乙肝病毒携带者;9例手术结果与MSCT所见完全吻合,准确率为100%。结论MSCT作为术前活体肾供体的一站式检查技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