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次罕见水稻稻瘟病发病条件分析和预防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一次罕见的水稻稻瘟病调查,介绍水稻稻瘟病发病症状、发病条件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利用万州1996—2007年气象资料及同期水稻稻瘟病病虫害资料,运用相关分析,筛选出与水稻稻瘟病密切相关的气象因子,分析其对稻瘟病发生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6月上旬≥0.1mm的降雨日数、6月下旬—7月上旬≥35.0℃的天数及7月中、下旬阴雨寡照天气与万州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发展有紧密关系。另外分析发现: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发展除气象因子这个主要原因外,还与水稻品种抗性、病源基数有关。  相似文献   

3.
稻瘟病是四川省水稻生产上的一种重要流行性、灾害性病害,稻瘟病的爆发流行严重威胁着水稻产量的提高.本文针对导致2005年四川省稻瘟病的发生流行的菌源、品种抗性、气象条件进行分析,为农业气象服务对稻瘟病发生条件分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辽宁水稻主产区稻瘟病发生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99-2012年辽宁省8个水稻主产区(17个观测点)的稻瘟病资料,分析辽宁省水稻主产区稻瘟病的发生特征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2001年、2003年和2010年辽宁地区水稻产量显著下降,水稻生产受稻瘟病影响较大。2011年辽宁水稻种植主要集中在沈阳、盘锦、铁岭、辽阳、丹东和营口地区,其余地区也有少量种植。2001年辽宁稻瘟病(主要为穗颈瘟)发生严重,发病率为27.7 %。稻瘟病主要在新宾和清原发生严重,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7.0 %和16.4 %。辽宁不同熟期水稻以中早熟品种稻瘟病发生严重,平均发病率为10.1 %。辽宁不同区域以辽东地区水稻稻瘟病发生严重,平均发病率为11.2 %。  相似文献   

5.
游超 《四川气象》2005,25(4):23-24
稻瘟病是四川省水稻生产上的一种重要流行性、灾害性病害,稻瘟病的爆发流行严重威胁着水稻产量的提高。本文针对导致2005年四川省稻瘟病的发生流行的菌源、品种抗性、气象条件进行分析,为农业气象服务对稻瘟病发生条件分析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1 引言 虎林市是水稻生产大市,水稻种植面积现已达6×10^4 hm^2,占全市种植面积的54%。稻瘟病是危害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稻瘟病的发生主要是气象原因,其危害程度因品种、栽培技术以及气候条件不同而有差异,流行年份一般减产10%~20%,严重的达40%~50%,甚至绝产。稻瘟病发病轻时,谷粒不饱满,品质下降;严重时,可使水稻成片枯死,颗粒无收。近几年来,虎林市水稻发生稻瘟病最严重的是2005年。本文分析2005年稻瘟病的发病症状、病菌来源和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 1999年安顺地区水稻稻瘟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 ,得知春季低温、干旱是造成水稻苗瘟和叶瘟的主要气象条件 ;夏季低温阴雨的气温变幅大 ,诱发了水稻节瘟、穗颈瘟、谷粒瘟。提出了稻瘟病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8.
詹沛刚 《贵州气象》2000,24(3):37-38
分析了1999年安顺地区水稻稻瘟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得知春季低温、干旱是造成水稻苗瘟和叶瘟的主要气象条件;夏季低温阴雨的气温变幅大,诱发了水稻节瘟、穗颈瘟、谷粒瘟。提出了稻瘟病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9.
病虫害预测预报是粮食安全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灰色理论用于病虫害预测是一项有益的探索。以水稻稻瘟病预报为例,本文详细阐述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利用广元市近20年水稻稻瘟病发生面积资料,建立了1个GM (1,1)拓扑预测模型,用于稻瘟病趋势预测,并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稻瘟病发生发展气象条件等级业务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何永坤  阳园燕  罗孳孳 《气象》2008,34(12):110-113
从稻瘟病发生机理出发,通过筛选满足稻瘟病病菌侵入寄主的气象因子条件,即水稻稻瘟病的促病气象指标:日平均气温20~30℃,日最低气温<20℃,空气相对湿度≥90%,日照时数≤1h,日降水量≥1mm,建立了水稻稻瘟病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促病指数Z,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确立了稻瘟病发生发展气象条件预报等级指标,通过1984-2006年历史回代检验,准确率为74%~78%.2007年实际业务服务应用,服务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1.
春季低温连阴雨不仅造成信阳水稻生理性烂秧,同时也诱发立枯病、稻瘟病、绵腐病、青枯病.为减轻和防止春季低温连阴雨对水稻生长造成的损失,一是实施田间水肥科学管理及病害防治,二是适时补种.  相似文献   

12.
春季低温连阴雨不仅造成信阳水稻生理性烂秧,同时也诱发立枯病、稻瘟病、绵腐病、青枯病。为减轻和防止春季低温连阴雨对水稻生长造成的损失,一是实施田间水肥科学管理及病害防治,二是适时补种。  相似文献   

13.
杨伯春  曹纪平 《气象》1986,12(12):14-14
我县中晚稻以穗颈稻瘟病的危害最大,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例如1980年沿江及苏南穗颈稻瘟病大发生,仅镇江地区受害面积达70.6万亩,其中3.4万亩失收,可见其危害之剧。 1.中稻和单季晚稻穗颈稻瘟病发生的气象条件 当田间气温20—30℃,相对湿度≥90%,且稻株体保持一层水膜达6—8小时,穗颈稻瘟病就容易发生;当气温为24—28℃ 且有一昼夜以上的饱和湿度,则易流行。我们统计了70年代以来的资料发现,“凉夏”是中晚稻穗颈稻瘟病发生的关键性因素。凉夏的主要特征是8月份低温、阴雨、寡照。其中8月下旬的气温和8月中下旬的降水量,对中晚稻穗颈稻瘟病起显著作用,病穗率与这两个因子的相关系数分别达-0.7592和0.5514,复相关系数高达  相似文献   

14.
水稻作为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在我国分布较广,品种多样,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在不同地域其栽培技术有所差异。通过分析洋县水稻生长发育各个阶段与温度、水分、光照等农业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水稻生育期常见低温冷害以及稻瘟病、稻苞虫、稻管蓟马等常见病虫害异常发生与特殊农业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提出应对灾害性气象条件的防治措施,使农业气象更好地服务到水稻生产中,促进当地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黔东南州90年代稻瘟病发生的气候因子分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虹  梁平 《贵州气象》1999,23(2):31-33
90年代气候特点是暖冬凉夏,加上本州地形复杂,区域性小气候较为显著,稻瘟病发生面积大,程度重,品种抗性丧失,是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因子,适宜的气候条件是稻瘟病流行的主要因子,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了适宜稻瘟病发生的气候指标:对镇远县1987-1997年穗稻瘟病发生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穗稻瘟病发生程度预测方程。根据90年代我州稻瘟病发生情况和气候特征,对我州稻作区进行初步区划。在这一项目的分析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16.
陈大文  谭猛 《贵州气象》2006,30(5):26-27
望谟县境内属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具有明显的春早、夏长、秋晚、冬短的特点。望谟的水稻从播种到成熟需要≥10℃的活动积温在2300℃左右(早稻)或2600℃左右(晚稻)。在望谟县地区内如果日平均温度≥30℃以上高温连续8~10d,就会出现稻瘟病。  相似文献   

17.
《气象》1975,(6)
我们大队水稻病虫害每年不同。据观察1972年是白叶枯病(7月上旬开始发生),1973年主要是稻瘟病和稻飞虱(7月下旬发生),1974年主要是稻纹枯病和二化螟(6月上中旬和7月上旬)。为什么每年发生的病虫不同呢?我们对此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9-2018年广东省代表站稻瘟病和气象要素观测资料,以及稻瘟病发病的生态条件,确定出稻瘟病适宜致病日的气象条件(日平均气温20~30℃、日平均相对湿度≥90%、日照时数≤2 h、日降水量≥1 mm),考虑连续多个适宜致病日对稻瘟病发生的贡献不同,赋予不同的权重,构建了稻瘟病促病气象指数Z。利用回归分析建立了基于促病气象指数Z的穗颈瘟发生面积比率预测模型。模型历史回代检验表明,穗颈瘟发生面积比率预测值与实际值误差绝对值之比≤2%的准确率为86%。2019年实际业务试报的误差为0.1%~1.1%,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黔东南州90年代稻瘟病发生的气候因子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气候特点是暖冬凉夏,加上本州地形复杂,区域性小气候较为显著,稻瘟病发生面积大、程度重。品种抗性丧失,是稻瘟病发生的主导因子,适宜的气候条件是猪瘟病流行的主要因素。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了适宜稻瘟病发生的气候指标;对镇远县1987~1997年稳猪瘟病发生程度进行了统计分析,建立了穗稻瘟病发生程度预测方程。根据90年代我州猪瘟病发生情况和气候特征,对我州稻作区进行了初步区划。在这一项目的分析研究过程中,采取了“以加强病害测报为先导,选用耐抗品种为中心,实施健身控害栽培为基础,保穗防治为重点”的治理策略,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水稻穗颈瘟流行的气象因素与中短期预报金乐松(延边农业气象试验站)在延达地区水稻生产中,稻瘟病是主要病害之一,不仅发病频率高,而且危害范围广,其中穗颈瘟危害最严重,发病面积一般年份为几万亩,重发年份为30多万亩.粮食减产幅度5—30%。因此准确及时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