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及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 对32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腹水细菌培养的阳性结果及药物敏感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腹水标本中,细菌培养阳性患者8例,占25%.其中大肠埃希菌4例,克雷伯杆菌2例,流感嗜血杆菌1例,肠球菌1例,细菌药敏实验主要对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敏感.结论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腹水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特别是大肠埃希菌多见.依据以药敏结果调整使用抗生素,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确诊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表现.12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2.85%),大肠埃希菌7例,克雷伯杆菌2例,肠球菌3例.结论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大多数典型,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抗感染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腹水培养的病原菌构成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3年本院住院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送检腹水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及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结果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38株(70.4%),革兰氏阳性菌16株(29.6%).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及肠球菌属为主.药敏结果显示,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的抗菌活性较好,对氨苄西林高度耐药;而革兰氏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敏感,对其他常用药物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最常见.临床应根据腹水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症状,病原菌及治疗。方法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并发细菌性腹膜炎患者128例作为观察对象。详细记录其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血细菌培养、腹水细菌培养及治疗和转归。结果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腹部压痛及反跳痛、里急后重;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腹水白细胞,戳£及多核细胞数(PMN)升高。结论判断肝硬化和重型肝炎患者有无合并SBP应尽早行腹水培养,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多项辅助检查指标等进行综合分析SBP感染的病原菌,其中绝大多数为大肠埃希菌。自发性腹膜炎患者,因体质、肝功能差,耐药率高,故其预后差,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5.
周晓斌 《中外医疗》2010,29(29):52-52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确诊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8例肝硬化合并SBP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等腹膜炎表现。12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2.85%),大肠埃希菌7例,克雷伯杆菌2例,肠菌3例。结论肝硬化合并SBP临床表现大多数典型,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抗感染治疗首选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SBP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以医院1996年12月-2006年12月诊断肝硬化合并SBP腹水病原菌培养阳性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97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耐药分析。结果腹水中病原菌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高,占39.1%,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及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2.6%。结论在治疗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应进行病原学分析,准确的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对于及时做出临床诊断,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率,减少相关危险因素,提高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我院消化内科近5年住院的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7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组67例中,治愈39例(58.2%,39/67),好转20例(29.8%,20/67),死亡8例(12.0%,8/67),死亡原因主要为肝肾综合征,其次为上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结论:早诊断、早治疗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是提高肝硬化患者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病原菌及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病原菌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住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腹腔积液病原菌培养阳性31例(26.7%),以G-杆菌为主23例(74.2%),G-杆菌对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三嗪、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依诺沙星等六种抗生素均敏感。结论:G-需氧杆菌为SBP细菌感染的主要来源,对明确诊断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或存在其他高度怀疑SBP的临床表现时,不需等待腹腔积液和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应立即给予经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为其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156例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和未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硬化3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临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合并消化道出血(OR=4.453,95%CI:0.341~12.458),合并腹泻(OR=4.674,95%CI:0.467~11.462),腹水白蛋白(OR=4.345,95%CI:1.673~7.665),是肝硬化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发生与腹泻、消化道出血及腹水低蛋白密切相关,应予以及时有效的防治,以减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60例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者26例(43.33%),腹水细胞数符合诊断标准者(PMN0.25×10~9/L)49例(81.67%);腹水细菌培养82例次,阳性8例(9.76%),药敏试验均对头孢三、四代和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敏感。抗菌治疗选用头孢三代及氟喹诺酮类,有效率为88.33%。结论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临床要综合分析,及时凭经验选用头孢三代和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及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确诊为肝硬化合并sBP的206例病例。分析其人口学、常见临床指标及预后特点。结果sBP患者主要仍为乙肝患者,涉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有158例。腹腔积液培养以革兰阴性菌多见,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34%。结论SBP仍是临床常见肝硬化危重症,仍需强调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对于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肝硬化腹水患者127例,根据是否合并SBP分为SBP组(33例)和非SBP组(94例),比较两组的MELD评分;并根据MELD评分分为A组(≤9分)、B组(10~19分)、C组(20~29组)和D组(≥30分),比较5组SBP发生率。结果 SBP组的MELD得分显著高于非SBP组(P〈0.05);MELD得分与SBP发生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MELD评分对于肝硬化腹水发生SBP具有重要的临床预测价值,MELD得分与SBP发生率呈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病原菌种类和,临床特点。方法对96例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SB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6例患者中84例(87.5%)腹水多形核白细胞(PMN)比值≥0.50。45例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6.8%),共分离细菌56株,包括7种细菌,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杆菌28株,为主要致病菌,占50%。药敏试验对第3代头孢菌素和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结论重型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表现多数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的可靠指标。大肠杆菌为主要致病菌。抗感染治疗首选第3代头孢菌素和第3代氟喹诺酮类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肝硬化腹水并发SBP患者30例设立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未并发SBP患者2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及治疗后的各项生化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8.5%)明显高于观察组(7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3,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Na+、TBIL高于对照组,ALB、P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SBP疾病较重,死亡率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才能降低或减少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SBP)的诱因、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68例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发生率为8.18%,致病菌以G-菌多见。结论临床表现、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多呈不典型表现,腹水进行性增加、腹水细胞数和/或细菌培养是SBP的诊断依据,综合支持治疗、三代头孢和腹腔灌洗为有效治疗。预防性应用喹诺酮类抗生素可防止SB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周建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6):151-152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的易发因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便及时预防和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35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肝硬化失代偿期任何部位感染,均易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致病菌多为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G-),其中大肠杆菌多发。两组病例在年龄、既往SBP史、Child—Pugh评分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P〈0.01)。结论肝脏功能状况是SBP易发和复发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SBP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年龄越大、既往有SBP史、Child—Pugh评分越高,则死亡率越高,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17.
李原红  余利  兰蓉  涂富莲 《吉林医学》2010,31(18):2789-2790
目的:结合临床病例分析综合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案。方法:随机选择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自发性腹膜炎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结果:200例肝硬化失代偿期中确诊自发性腹膜炎患者60例,感染率30%。腹水细菌培养阳性46例,阳性率23%,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痊愈18例(30%);好转20例(33.33%);无效,恶化、放弃治疗16例(26.67%)。其中死亡6例(10%)。结论:肝硬化失代偿其并发自发性腹膜炎患者症状不典型,腹水培养阳性率低,需警惕,尽早使用有效抗生素,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10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桂若虎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2):178-179,183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菌株种类、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102例住院肝硬化并发SBP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102例患者近半数无明显腹膜刺激征。88例(86.27%)患者腹水多核细胞(PMN)比值≥0.50。26例腹水细菌培养呈阳性,共分离细菌28株,大肠埃希菌占46.43%。腹水蛋白≤10g/L,并发SBP发生率高于腹水蛋白〉10g/L患者。两者差异显著(P〈0.01)。结论肝硬化并发SBP临床症状多不典型,腹水PMN比值是诊断SBP较可靠的参数。病原菌以大肠杆菌为主。腹水蛋白≤10g/L患者应警惕SBP的发生,宜及早行腹水检查。SBP患者宜早期抗生素治疗,不必待腹水细菌培养回报。  相似文献   

19.
吴玲霞  向谦  蒲红 《中外医疗》2013,(25):50-51,53
目的观察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及治疗中的变化情况,探讨PCT对于SBP患者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8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按有无自发性腹膜炎分为两组,其中30例患者并发自发性腹膜炎,50例无自发性腹膜炎(非SBP),动态观察患者体温、腹部体征、腹水检查、血常规、PCT,了解PCT变化与SBP的关系。结果 SBP组PCT水平明显高于非SBP组,PCT水平与SBP预后正相关,P〈0.05。结论在肝硬化腹水患者中,PCT对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有较高的诊断价值,PCT值高低与病情呈正相关,早期检测PCT对及早使用抗生素,改善预后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