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检测Th17和Treg细胞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分布,探讨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1年9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住院的胃癌患者45例作为病例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对照组。取受试者外周血5 ml,分离单个核细胞,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检测CD+4CD+25Foxp3+和CD+4IL-17+细胞的表达,以产生IL-17的CD+4T为Th17细胞,以CD+4CD+25Foxp3+细胞为Treg细胞,检测Th17和Treg细胞的数量和比例。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病例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Treg细胞比例、Th17/Tre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与Treg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64,P=0.003);病例组中,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与Treg细胞比例无直线相关性(r=0.12,P=0.490)。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h17细胞比例升高与TNM分期(P=0.002)、淋巴结转移(P=0.017)有关;Treg细胞比例升高与TNM分期(P=0.034)、分化程度(P=0.015)有关;Th17/Treg升高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36)。结论 胃癌患者Th17、Treg细胞比例及Th17/Treg明显增高,并与患者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化程度有关,提示胃癌患者存在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失调,这种失调可能促进了胃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间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探讨NSCLC临床分期与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及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收集60例NSCLC患者新鲜肿瘤标本,运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和CD4^+CD25^+Foxp3^+(Treg)的分布。结果与I/II期患者比较,Ⅲ/Ⅳ期患者肿瘤组织中CD4^+和CD4^+/CD8^+比值下降(P〈0.05),CD8^+和CD4^+CD25^+Foxp3^+比值升高(P〈0.05)。较之癌旁组织,Treg细胞在肿瘤组织中明显富集。结论NSCLC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作为主要免疫抑制细胞的Treg细胞比例与肿瘤分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6,(10):1387-1389
目的:探讨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Th17细胞/Treg细胞比值在乙肝病毒感染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93例乙肝病毒感染者,包括无症状HBV携带者47例,急性乙肝42例,慢性乙肝63例,原发性肝癌41例,同期,选取健康者4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h17细胞和Treg细胞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急性乙肝、慢性乙肝和原发性肝癌外周血CD3~+、CD4~+和CD4~+/CD8~+均降低,而CD8~+升高(P<0.05);与急性乙肝相比,慢性乙肝和原发性肝癌外周血CD3~+、CD4~+和CD4~+/CD8~+均降低,而CD8~+升高(P<0.05);与慢性乙肝相比,原发性肝癌外周血CD3~+、CD4~+和CD4~+/CD8~+均降低,而CD8~+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乙肝和原发性肝癌外周血Treg细胞、Th17细胞和Th17/Treg比值均升高(P<0.05);与慢性乙肝相比,原发性肝癌外周血Treg细胞、Th17细胞和Th17/Treg比值均升高(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不同乙肝感染组患者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呈正相关(r=0.410,P<0.05),不同组患者外周血CD4~+/CD8~+比值和Th17/Treg比值呈负相关(r=-0.357,P<0.05)。结论:随着乙肝患者病情进展,外周血CD3~+、CD4~+和CD4~+/CD8~+均降低,而CD8~+升高,且Th17/Treg比值均升高,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Th17/Treg比值监测可为评估乙肝患者病情及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cell)在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中的变化,探讨Treg细胞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初治大肠癌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3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手术前7d和手术后14d外周血中CD4+CD25+Treg细胞比例及T细胞亚群,将各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术后比例以及对照组(P〈0.05)。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术后比例以及对照组(P〈0.05)。术前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与Treg细胞比例呈负相关(P〈0.05)。大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在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5)。大肠癌患者手术后Treg细胞比例较术前下降,且下降程度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病理分型以及手术方式无相关性。【结论】大肠癌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显著增高,提示它可能是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削弱的机制之一,Treg细胞可能通过抑制CD8+T细胞的增殖及功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发展,有效调控该类细胞的数量可能有助于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Treg细胞与肿瘤的侵袭、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Treg细胞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检测疾病进展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CD4+Foxp3+调节性T细胞(CD4+Foxp3+Treg)及亚群在成人微小病变肾病(MCD)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的分布,探讨CD4+Foxp3+Treg参与MCD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以27例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MCD的初发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Foxp3-FITC/CD45RA-PE/CD3-ECD/CD4-PC7抗体组合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Foxp3+Treg及亚群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Real-Time PCR检测PBMCs中Foxp3、Th17转录因子RORc以及细胞因子TGF-β1、IL-6、IL-17A、IL-23mRNA表达。设立正常对照。结果流式细胞检测显示CD4+Foxp3+Treg分成3个细胞群体,分别为CD45RA+Foxp3low(Ⅰ区,静息期Treg)、CD45RA-Foxp3high(Ⅱ区,活化Treg)和CD45RA-Foxp3low(Ⅲ区)。MCD组Ⅰ区+Ⅱ区细胞和Ⅱ区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CD组PBMCs中Foxp3mRNA表达较对照组下调(P〈0.05),RORcmRNA表达较对照组上调(P〈0.05),IL-6、IL-17A、IL-23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MCD组IL-17A mRNA表达与Ⅱ区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r=-0.81,P〈0.05)。结论成人MCD患者外周血Treg及其活化功能亚群减少,同时伴有Th17转录基因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异常升高。提示Treg Foxp3 mRNA表达下调及Treg/Th17细胞比例失衡可能与MCD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胃癌手术前后外周血中的变化,探讨Treg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方法:收集初治胃癌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时收集2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手术前3d和手术后14d外周血中CD4^+CD25^+Treg比例及T细胞亚群,将各检测结果结合临床、病理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Treg比例显著高于术后比例以及对照组(P均〈0.01)。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术后比例以及对照组(P均〈0.01)。术前外周血CD8^+T细胞比例与Treg比例呈负相关(P〈0.05)。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Treg比例在不同淋巴结转移情况和TNM分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胃癌患者手术后Treg比例较术前下降,且下降程度与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TNM分期、分化程度、病理分型以及手术方式无相关性。结论:Treg可能通过抑制CD8^+T细胞的增殖及功能,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发展。Treg与肿瘤的侵袭、淋巴结转移有关,提示Treg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检测疾病进展的免疫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初发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细胞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5例初发SLE患者(活动组11例,非活动组5例)及1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的外周血CD4+CD25highTreg、Th17细胞占CD4+的比例,分析两种细胞的比率与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的相关性。结果初发SLE患者外周血CD4+CD25highTreg和Th17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SLEDAI无相关性(均P>0.05)。CD4+CD25highT细胞与Th17细胞的比率在活动组患者下降尤为明显(P<0.05),且与SLEDAI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初发的活动性SLE患者外周血Treg与Th17细胞的比率明显下降,并与疾病活动密切相关,两群细胞的失衡可能在SLE发病机制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S)患者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31例MS患者治疗前(MS组)、泼尼松治疗4周后(泼尼松组)及20例健康者(正常组)外周血Th1(CD4+IFN-γ+)、Th2(CD4+IL-4+)、Th17(CD4+IL-17+)、Treg(CD4+FoxP3+)、Tc1(CD4-CD8+IFN-γ+)和Tc2(CD4-CD8+IL-4+)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流式微球芯片捕获技术(CBA)检测血浆细胞因子IFN-γ、TNF-α、IL-17A、IL-4和IL-10的含量。结果:(1)FCM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MS组Th1细胞和Th17细胞均明显升高(P<0.05);Treg细胞和Tc1细胞显著下降(P<0.01),Th17/Treg比例明显升高(P<0.01);与MS组比较,泼尼松组Tc1、Tc2和Treg细胞百分率均明显升高(P<0.01),而Th1和Th17细胞显著下降(P<0.05),Th17/Treg比值降低(P<0.01);(2)CBA法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MS组IFN-γ和IL-17A含量升高(P<0.05;P<0.01),IL-4和IL-10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MS组比较,泼尼松组IL-17A含量明显降低(P<0.01),IL-4和IL-10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MS的发生可能主要与Th17上调和Treg下调有关,提示临床上针对MS靶向下调Th17和上调Treg,纠正Th17/ Treg比例失衡,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治疗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4月在唐山市工人医院住院并行PCI术的UA患者180例分为高负荷量他汀治疗组、常规负荷量他汀治疗组、常规治疗组,每组60例。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各组患者术前1d和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外周血CD4+,CD8+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结果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钙在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均可降低CD4+T细胞比例,升高CD8+T细胞比例,同时升高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且服用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P<0.05);高负荷量他汀治疗组在术后1个月、6个月外周血CD4+,CD8+细胞占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与同时间点常规负荷量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通过调节UA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平衡状态而降低UA的发病且强化他汀治疗后临床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
韩莹  孙琳  李鹏  刘晖  丁惠国 《北京医学》2010,32(9):703-707
目的探讨外周血及肝组织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s,NK细胞)在慢性乙型肝炎不同临床转归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34例;HBV相关肝衰竭患者54例,其中,慢性肝功能衰竭(chronicliverfailure,CLF)31例,慢加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23例。10例CHB患者经肝脏活检、5例ACLF患者行肝脏移植获得肝组织标本。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细胞)、CD3+、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肝组织中CD8+T细胞、NK细胞频率。结果 ACLF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频率(4.79%±2.58%)明显高于CLF患者(3.24%±2.22%)及CHB患者(3.46±1.78%,P〈0.05);CLF患者Treg细胞频率低于CHB患者,但无显著性差异。动态观察发现,CLF患者Treg细胞频率持续低水平;而ACLF患者Treg细胞频率先升高,随着肝功能恢复,Treg细胞频率下降。CLF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939.2±466.2、544.1±300.9、391.8±240.6,明显低于CHB患者(1567.4±556.6、864.2±289.4、563.3±315.1)及ACLF患者(1596.1±1151.6、923.1±701.5、576.8±392.2,P〈0.01)。ACL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与CHB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免疫组化显示,ACLF患者肝组织CD8+T细胞、NK细胞浸润较CHB患者明显增加。结论 CLF患者存在严重的T淋巴细胞"耗竭"。外周血Treg细胞在ACLF发生机制中可能具有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肝组织CD8+、NK细胞浸润增加与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病理恶化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CD3+CD4CI)8-(I)NT)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对43例胃癌、36例健康人外周血中的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对比分析两者的差异。结果胃癌患者DNT细胞百分比(9.11±5.56)%明显高于止常对照组(4184±1.43)%(P〈O.01),胃癌患者CD4+%、CD4±/CD8+比值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CD8+%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胃癌患者DNT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改变,提示胃癌患者免疫功能异常,为胃癌发病机制研究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儿童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儿中CD4+ T细胞亚群格局的变化及其对ARDS的关系。方法选择61例ARDS患儿,分为轻度组(25例)、中度组(20例)和重度组(16名)。同时,选取同期61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RDS患儿和对照组外周血中T细胞总量、调节性T细胞(Treg)、Th17、Th1和Th2占CD4+ T细胞的比例。并观察CD4+ T细胞亚群主要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IL-17A、IL-17F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RDS患儿T细胞总量、Th1、Th2、Th17细胞数量、Treg细胞、Th17/Treg比例、IL-4、IFN-γ、IL-17A及IL-17F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P<0.01);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ARDS患儿外周血IL-4、Foxp3、IFN-γ、IL-17A及IL-17F水平与小儿危重病评分均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CD4+ T细胞亚群格局变化和ARDS发病密切相关,CD4+ T细胞亚群格局变化促进了ARDS的发生发展,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的炎症网络。  相似文献   

13.
陈筱凡 《浙江实用医学》2012,17(6):398-399,470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外周血中DNT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43例肝癌、36例健康人外周血中的DNT细胞及T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及统计学检验.结果 肝癌患者DNT细胞百分比(9.1±5.5)%高于正常对照组(4.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Th细胞、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Tc细胞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肝癌患者DNT细胞百分比升高及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改变,提示肝癌患者免疫功能异常,为肝癌发病机制研究及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T细胞亚群、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PV核酸扩增分型检测试剂盒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宫颈癌组(40例)、正常对照组(20例)的HPV分型和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CD4+CD25+Foxp3+Treg的百分率。结果HPV阳性的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HPV阴性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但调节性T细胞(Treg)在HPV阳性与阴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宫颈癌组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的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与CD4+CD25+Foxp3+Treg细胞呈显著正相关(r=0.613,P〈O.05)。结论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Treg细胞与宫颈癌患者HPV持续感染、肿瘤免疫逃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晚期肿瘤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晚期肿瘤病人及正常成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亚群。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晚期肿瘤病人外周血中的CD3+T细胞降低(P〈0.05),CD4+T细胞明显降低(P〈0.01),CD8+T细胞升高(P〈0.05),CD4+/CD8+比值无明显差异(P〉0.05),NK细胞升高(P〈0.05);临终病人CD3+T细胞、CD4+T细胞下降更明显(P〈0.01),NK细胞升高(P〈0.05);其中化疗结束3周后病人较未化疗病人,其CD3+T细胞升高(P〈0.05)、CD4+T细胞数,CD8+T细胞,CD4+/CD8+比值,NK细胞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晚期肿瘤病人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化疗能改善细胞免疫,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亚群表达对评估晚期病人及其化疗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郑小娟  段亚男  温鸿雁  李小峰 《医学研究杂志》2019,48(12):91-95,145, 145
目的 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量及CD4+T细胞亚群绝对数量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表达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入组137例RA患者和50例健康人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并收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DAS28评分等;比较早期RA患者(病程≤2年)与非早期RA患者(病程>2年)淋巴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评估不同病程RA患者的免疫功能;比较初治(初发患者)、复治患者(使用DMARDs≥6个月)与健康人CD4+T细胞亚群绝对计数,评估治疗与未治疗对RA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按DSA28评分分层,比较不同疾病活动组与健康对照组Th17、Treg细胞绝对计数及Th17/Treg比值的不同。结果 RA患者Th细胞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 NK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Th1、 Th2、 Treg、 Th1/Th2、 Th17/Treg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早期RA患者总T、Th17细胞明显低于早期R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组、复治组与健康对照组CD4+T细胞亚群比较,Th1、Th2、Th1/Th2、Th17/Tre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RA不同疾病活动分层中,Treg细胞绝对数均低于健康对照组,Th17细胞绝对数高于健康对照组。其中3.2相似文献   

17.
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90例实体肿瘤患者(肿瘤组)和30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3+CD4+、CD3+CD8+)和NK细胞,并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CD3+、CD3+CD4+、NK16+56+百分率下降,CD3+CD8+百分率升高,CD3+CD4+/CD3+CD8+比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临床上应对肿瘤患者提供积极的免疫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直肠癌患者肿瘤微环境中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肿瘤原位免疫与机体整体免疫状况及肿瘤分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直肠癌患者20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术前和术后3、7 d外周静脉血中CD3+、CD4+、CD8+T细胞亚群表达情况和CD4+/CD8+比值;免疫组化法检测患者手术标本中的肿瘤、癌旁和正常肠壁组织中CD3+、CD8+T细胞浸润情况;分析肿瘤原位免疫与外周血T细胞免疫的相关性,探讨肿瘤微环境中细胞免疫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细胞亚群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CD8+T细胞亚群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基本稳定。CD3+、CD4+T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在术后3 d时均明显下降(均P〈0.05),术后7 d时基本恢复术前水平。直肠癌组织内CD3+、CD8+细胞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均P〈0.05)。肿瘤组织中CD3+、CD8+细胞浸润比例与患者术前和术后7 d外周血CD3+、CD8+T细胞亚群水平成正相关(P〈0.05)。肿瘤分化程度不同的患者间CD3+、CD8+细胞浸润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直肠癌组织内的CD3+和CD8+T淋巴细胞有免疫监视、控制微小转移灶和术后残留肿瘤的发展、改善患者预后的作用。外周血T淋巴细胞状况可间接评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清sICAM-1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细胞因子的特点及意义.方法 以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用ELISA方法分析了78例确诊的ITP患者血清sICAM-1,用流式细胞术分析了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其分泌IL-4、IFN-§的情况.结果 ITP患者组血清sICAM-1显著升高,CD4+T细胞升高,CD8+T细胞下降,CD4+/CD8+比值上升(P<0.05),CD4+T细胞IFN-§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IL-4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ITP发病机制中,sICAM-1和CD4+T细胞及其Th1亚群细胞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研究各期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探讨T细胞功能紊乱相关的免疫调节治疗理论依据.方法: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广州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CKD患者180例,按2002年美国K/DOQI标准将患者分为CKD1~4期4个组和CKD5期血液透析组、CKD5期非透析组,共6组,每组30例.另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测定的各组患者外周血CD3+细胞、CD3+CD4+细胞、CD3+CD8+细胞、血肌酐、血尿素氮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CKD1期患者CD3+、CD3+CD8+细胞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0).与CKD1期患者比较,CKD 2、3期患者CD3+、CD3+CD4+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00).与CKD 2、3期患者比较,CKD4期和CKD5期非透析组患者CD3+、CD3+CD4+细胞降低(P=0.000).CKD 5期血液透析组患者与非透析患者比较,CD3+CD8+细胞升高(P=0.440).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存在T细胞免疫功能异常,早期出现T淋巴细胞亚群失调,随着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细胞免疫功能进一步下降.血液透析治疗未显示能有效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