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尿道电切联合雄激素全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34例晚期前列腺癌病例,C期16例,D期18例。皆先后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双侧睾丸切除,加用内分泌药物治疗(缓退瘤125mg,3次/d。或乙烯雌酚1mg,3次/d),3例采用了放疗,6例改用磷酸雌二醇氮芥治疗。结果随访6—52个月,平均26个月,所有患者近期排尿通畅,骨痛减轻或消失,直肠指诊前列腺缩小,血清PSA明显下降,复查X线或ECT显示骨转移灶缩小。有9例症状反复,其中3例加用放疗,另6例停用缓退瘤改用磷酸雌二醇氮芥,症状得到控制。带瘤生存2年以上者30例,已死亡8例中3例死于心脑血管意外,5例出现恶病质,全身衰竭死亡。结论综合应用经尿道电切,双侧睾丸切除,加用内分泌药物治疗,以及必要时联用放疗和化疗,能显著改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延长其寿命。  相似文献   

2.
王晓征  任新民  李宏伟 《新医学》2008,39(3):169-170
目的:探讨保留睾丸的药物去势加抗雄激素治疗前列腺偶发癌(incidental prostatic cancer,IPC)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IPC患者采用保留睾丸的药物去势加抗雄激素(亮丙瑞林3.75mg皮下注射,每月1次,氟他胺250 mg口服,每日3次,非那雄胺5 mg/d顿服)行间断性内分泌治疗(连服半年后停药,停药后每月测定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睾酮水平,若血清睾酮及PSA较上月成倍增长,则再次使用上述方法治疗,如此循环往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2、3个月后的血清睾酮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随访9个月~5年,治疗半年后11例排尿均正常.停药3个月后行直肠指诊复查,其中前列腺大小恢复正常8例.1年内PSA水平低于10μg/L 9例,2年内PSA水平低于4μg/L 7例.11例平均用药间断时间为5个月,其中2例用药间断时间2年.生存10例,因电切术后间断出血合并感染于15个月后死亡1例.结论:保留睾丸的药物去势加抗雄激素能有效控制IPC患者的临床症状、PSA值及睾酮水平,而且无创伤性.可作为治疗早期或老年前列腺癌患者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性及必要性。方法  19例确诊前列腺癌的患者 ,随机分为单纯睾丸切除组和睾丸切除 +全雄激素阻断组 (简称全雄激素阻断组 ) ,分别观察比较术前、术后PSA、前列腺肿块、前列腺体积、患者生存期等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 1个月PSA均呈快速下降 ,但术后 3~ 6个月全雄激素阻断组PSA下降 (P <0 0 5 ) ,前列腺肿块、前列腺体积缩小明显优于单纯睾丸切除组 ,生存期亦长于单纯睾丸切除组 (P <0 0 5 )。结论 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方法明显优于单纯睾丸切除 ,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单纯睾丸切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合并膀胱出口梗阻(BOO)的疗效。方法对24例前列腺癌合并BOO症状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同时切除双侧睾丸,术后使用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最大尿流率(Qmax)的变化。结果手术后患者排尿困难、尿潴留、血尿等症状显著改善;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患者IPSS评分和血清PSA水平均显著下降,最大尿流率明显增加(均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合并B00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法]1999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以双侧睾丸切除术(去势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及间歇雄激素阻断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265例.[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无阴囊切口感染病例.平均住院(7.1±2.8)d.术后3个月复查尿流动力学,最大尿流速(MFR)15.5~21.0 mL/s,平均16.5 mL/s.残余尿25~85 mL,平均40 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降为(8.6±1.5)分,185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0~4 ng/mL,63例PSA为4~10 ng/mL,17例PSA>10 ng/mL.随访6~24个月.其中12例分别于术后6~14个月死于前列腺癌,18例术后10个月死于其他疾病,其余患者带癌存活.[结论]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前列腺癌采用TURP、去势术和间歇雄激素阻断的综合治疗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且能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张杰  蔡宪安  蔡懿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9):4743-4743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雄激素全阻断(MAB)治疗前列腺癌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疗效。方法 18例合并膀胱出口梗阻的PCa患者应用TURP,术后行MAB治疗。分析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IPSS、QOL、Qmax、PSA、RU及临床症状。结果 18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的IPSS、QOL、Qmax、PSA、RU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5。临床症状明显好转。结论 TURP联合MAB治疗能迅速、有效的解除前列腺癌所引起的膀胱出口梗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高危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方法:21例病人均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病理确诊为前列腺癌后加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和每2个月交替口服氟他胺、康士得的联合内分泌疗法。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排尿通畅,下尿路梗阻情况明显缓解,最大尿流率(Qmax)由术前(7.7+2.4)mL/S上升至术后(14.6+3.5)mL/S,膀胱残余尿由术前(180+80)mL下降至术后(30+101mL,6例骨痛患者治疗后疼痛消失。术后治疗3个月PSA下降至正常范围19例,6个月后PSA均下降至正常。术后生存2年以下的2例,超过3年的5例,超过5年的2例,仍健在的12例。结论:老年高危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能解除下尿路梗阻,联合内分泌疗法明显抑制肿瘤生长而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经膀胱径路前列腺内植入^125Ⅰ粒子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C期及D期的前列腺癌患者,经膀胱前列腺内植入^125Ⅰ粒子,同时行膀胱造瘘、双侧睾丸切除,并口服氟他胺等治疗。结果随访6~38个月(平均18.6个月),除一例死亡外,其余20例全部存活,术后6月,PSA0.1~2.4ng/ml,平均1.4ng/ml,前列腺体积平均缩小24.7%。术后9个月时,C期前列腺癌PSA正常,2例D期PSA复又升高。术后12个月,除3例D期患者PSA明显升高外,其余C期患者PSA〈4ng/ml。术后无直肠溃疡、穿孔等并发症,术后21例中有7例拔除造瘘管,自行排尿。结论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可发挥两者优势,并发症少,是治疗C期前列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9.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再入院病人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再入院病人的病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4月至2006年12月我院开展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480例中术后再入院的2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结果:480例前列腺电切术后再入院24例。占4.6%。其中术后血尿导致屎潴留12例,均在膀胱镜下行血肿清除术:术后前尿道狭窄4例。定期尿道扩张治愈。术后并发膀胱结石3例,行经尿道膀胱结石气压弹道碎石术;膀胱颈挛缩2例。再次行电切术: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症1例,给予药物治疗后缓解;术后并发晚期前列腺癌1例,给予去势手术+氟他胺+局部放疗治疗。结论:术后继发性出血,前尿道狭窄,继发性膀胱结石,膀胱颈挛缩是术后再入院的主要原因,治疗上根据相应的病因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全雄激素阻断(双侧睾丸切除+抗雄激素药物)与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方法: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40例,其中12例应用全雄激素阻断治疗(A组),28例应用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B组)。比较治疗前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变化及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术后1个月2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均快速下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B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及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Ⅰ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均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而后者疗效更加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隧道式电切治疗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术后尿潴留的适应证、手术时机及其对近距离照射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2009年2月至2013年1月间,利用经尿道前列腺隧道式电切术治疗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术后反复尿潴留患者共8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8例近距离照射治疗患者术后1.5~4.5个月,行经尿道前列腺隧道式电切,手术时间30~50min,取出粒子o~5颗。采用美国近距离治疗协会推荐分级表评估电切术后尿道症状,随访6~19个月,尿道症状0级2例,Ⅰ级6例,较术前(Ⅳ级)显著改善。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生化复发患者1例,加用内分泌治疗;其余患者PSA为(0.42±0.40)ng/ml,无PSA生化复发。结论前列腺癌近距离照射治疗术后反复尿潴留,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隧道式电切是安全有效的,且电切后对近距离照射治疗疗效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急诊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2年11月~2005年6月,采用急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医源性前列腺损伤、患者不配合导尿治疗造成前列腺部尿道损伤及膀胱血块填塞29例前列腺增生症病人,Ⅱ度增生14例(其中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Ⅲ度增生15例,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为17~35分.结果 29例平均手术时间65 min,术后随访12~29个月,平均20.5个月,排尿情况良好.结论 急诊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合并急性膀胱血块填塞和尿道损伤安全有效,缩短病人住院周期,病人易于接受,但应谨慎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全雄激素阻断(双侧睾丸切除+抗雄激素药物)与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探讨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方法: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40例,其中12例应用全雄激素阻断治疗(A组),28例应用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B组)。比较治疗前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变化及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术后1个月2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均快速下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B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及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I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均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而后者疗效更加肯定。  相似文献   

14.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对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的治疗作用。方法:对22例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 TURP)加双侧睾丸切除术和术后氟他胺口服治疗。结果: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切除前列腺组织12~45 g,平均(23.23±6.90)g。术后均一次性解除后尿道梗阻,最大尿流率从术前(6.38±2.04)mL/s升至(14.15±1.95)mL/s,残余尿从术前平均125 mL减少至20 mL。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从术前(29.54±3.19)分降至(8.54±1.58)分。生活质量评分从术前(5.35±0.63)分降至(1.15±0.37)分。术前后各参数值比较,P值均<0.05。结论:晚期前列腺癌致后尿道梗阻,在雄激素阻断治疗的同时,加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可有效、迅速改善后尿道梗阻症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晚期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50例晚期前列腺癌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双侧睾丸切除+雄激素受体阻断疗法。结果:IPSS评分由术前平均26.4分降至术后平均9分,生活质量评估由术前平均5.1分降至术后平均1.5分。最大尿流率由术前平均5.1m L/s升至术后平均15.2m L/s,残余尿量由术前平均142m L降至术后平均26m L。术后随访6个月~6年,5例癌性死亡,死亡率10%。结论: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对晚期前列腺癌并下尿路梗阻的治疗安全可靠,结合双侧睾丸切除及雄激素阻断治疗能起到协同治疗作用,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再入院患者的原因及再处理效果.方法:共有TURP患者176例,其中18例再入院,入院后对腺体残留或复发者行再次电切.尿道狭窄行尿道扩张尿道口切开或尿道冷切.出血行膀胱冲洗血块,电凝止血,再次电切.前列腺癌行去势术.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效果明显,2例前列腺癌患者至今仍健在.结论:针对BPH电切术后腺体残留或复发、尿道狭窄、尿道损伤、继发性出血等病因采取相应手术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联合间断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晚期失去根治手术机会前列腺癌患者124例,其中98例为手术组,予以行双侧睾丸切除术,术后1周内口服抗雄激素药物,26例作为对照组,予以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及抗雄激素药物。两组患者在年龄、临床分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Gleason评分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手术日或第1次注射LHRH-a为起点,定期复查PSA,当PSA≤0.2ng/mL后持续3~6个月停用抗雄激素药物或LHRH-a,以后根据复查PSA结果,决定是否新一轮治疗。治疗期及间歇期检测血清PSA、睾酮、肝肾功能、血常规、骨扫描、盆腔MRI等,并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及12个月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124例患者均对内分泌治疗敏感,手术组98例患者内分泌治疗(1.5±0.4)个月后血清PSA均降至最低值,对照组23例患者在内分泌治疗(3.5±0.8)个月后血清PSA均降至最低值,两组前列腺体积均明显缩小,随访时间2.1~7年。生存质量评分显示,患者性欲减退、阵发性潮热、体力及精神状态在间歇期得到明显改善(P<0.01),组间比较对照组较手术组缓解更明显(P<0.05)。结论:手术去势联合间断雄激素药物是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手段,尤其适合已行去势手术、年纪较大或贫困地区经济承受能力较差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经尿道汽化加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2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经尿道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方法。方法:利用经尿道汽化加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240例。结果:均获成功,无重大并症。术后1个月随访,11例合并尿道外口狭窄,经扩张后排尿通畅。术后3个月随访,均排尿通畅,剩余尿量<40ml;IPSS评分3-15分,平均8分;生活质量评分0-3分,平均2.3分。结论:经尿道汽化加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是一种新的腔内治疗方法,疗效好,安全性高,能拓宽手术适应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膀胱肿瘤经尿道径路同期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联合大力碎石钳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12例,12例病人膀胱结石1—2.0cm,肛诊前列腺增生Ⅱ-Ⅲ度。经尿道汽化电切术联合术中术后丝裂霉素C溶液(丝裂霉素C40mg/蒸馏水200ral)膀胱灌注和定期随访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肿瘤5例,5例病人术后病理:膀胱移行细胞癌Ⅰ级4例,Ⅱ级1例。结果17例病人手术全部成功,术后全部病人排尿都通畅。12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病人结石取净。5例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肿瘤病人术后随访9~37个月,平均17个月。除一例膀胱移行细胞癌Ⅱ级病人手术后13个月复发,再次行肿瘤汽化电切外,其余病例均无并发症,膀胱肿瘤病人未发现前列腺窝内肿瘤种植。结论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同期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肿瘤,膀胱结石,并未增加手术风险和前列腺窝内肿瘤种植的风险,避免了2次手术的痛苦,且解除排尿梗阻情况后可减少残除尿量,降低尿路感染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膀胱肿瘤和膀胱结石的诱发因素。因此,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病人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本组病人手术顺利,护理恰当,无护理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术后随访1个月~6个月,均无排尿障碍。[结论]系统、规范化的护理是有效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促进病人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