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背景:前期研究已经证实口服应用辛伐他汀可以显著提高骨折愈合质量,加快骨折愈合的速度。 目的:进一步验证克氏针表面涂有辛伐他汀聚乳酸涂层后对卵巢切除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单纯骨折组、去势骨折组、涂层对照组及涂层治疗组,后3组大鼠行双侧卵巢切除制作骨质疏松模型,4周后所有大鼠行闭合性股骨中段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涂层对照组所用克氏针表面涂以聚乳酸,涂层治疗组克氏针表面涂以混有辛伐他汀(50 μg/支)的聚乳酸,其余两组克氏针表面未经特殊处理。 结果与结论:与涂层对照组相比,涂层治疗组在骨折后6周,X射线表现骨折线模糊,骨痂填满骨缺损,骨膜反应较深,X射线评分显著增高(P < 0.05)。组织病理学显示涂层治疗组骨痂内新生骨小梁数量较多,排列致密均匀;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骨形态发生蛋白2阳性细胞表达强烈,积分吸光度值显著高于涂层对照组(P < 0.05),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水平在骨折后6周时显著低于涂层对照组和模型组(P < 0.05)。提示混有辛伐他汀的聚乳酸涂层可以促进大鼠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的愈合。 关键词:辛伐他汀;聚乳酸;骨质疏松;骨折;卵巢切除;大鼠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2.12.004  相似文献   

2.
背景:骨质疏松对骨折愈合早期的影响尚存争议,仙灵骨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尚有待深入研究。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对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仙灵骨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作用。 方法:将50只雌性12周龄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5组:假手术组、骨折组、去卵巢组、去卵巢+骨折组及治疗组,后3组切除大鼠双侧卵巢制备去卵巢模型,骨折模型于去卵巢后4周制备,为股骨干中段横行骨折。治疗组在去卵巢及骨折基础上灌胃给予仙灵骨葆250 mg/(kg•d)。给药3周,取去卵巢+骨折组、骨折组和治疗组大鼠骨折侧标本行X射线摄像仪摄片后,测量其骨密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痂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并计数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骨痂组织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 结果与结论:去卵巢处理后大鼠的骨密度、计算机X射线摄像仪摄片评分显著降低(P < 0.05),仙灵骨葆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去卵巢后骨折大鼠的骨密度及X射线摄像仪摄片评分,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仙灵骨葆可提高去卵巢后骨折大鼠骨痂组织的血管数量(P < 0.05),但对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无影响。提示,去卵巢后大鼠骨折早期愈合过程延迟,仙灵骨葆可促进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早期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植物雌激素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植物雌激素对卵巢去势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复制卵巢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并制造股骨中段闭合性骨折,然后进行克氏针髓腔内固定,观察大鼠骨折内固定后骨痂与近骨痂段股骨骨密度的变化。结果异黄酮组、雌二醇组和假手术组骨痂的骨密度高于无用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异黄酮组、雌二醇组和假手术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别。结论植物雌激素能够显著提高骨质疏松大鼠骨痂及近骨痂段骨组织的骨密度、促进骨折愈合,与雌二醇组作用相近。  相似文献   

4.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去卵巢大鼠影响骨折愈合,但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目的:观察去卵巢大鼠股骨骨折愈合中骨痂组织学变化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与分布,探讨骨质疏松对大鼠骨折修复的影响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其的作用。方法:取12周龄雌性Sprague-Dawley大鼠2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和去卵巢组。制造股骨骨折模型,于术后4周处死,各组截取大鼠右侧股骨标本后行计算机X射线摄像仪摄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右股骨骨密度,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骨痂生长情况及其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结果与结论:骨折后4周,去卵巢组形成的骨痂中含有的软骨骨痂比例高与假手术组。去卵巢组中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成骨细胞数目少于假手术组。提示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形成的骨痂质量较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成骨细胞中的表达减少是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质量下降的可能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背景:当骨质疏松骨强度下降时,遭受轻微创伤或其他各种风险因素均易发生骨折。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小梁组织学变化,骨密度及骨矿化沉积率的改变。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骨质疏松组与对照组,骨质疏松组大鼠切除双侧卵巢,术后3个月,建立骨折模型。骨折后4,8,12,16 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骨改建的动态参数,双能X线骨密度仪下测定骨痂组织的骨密度;骨折后1,2,4,6,8,12,16 周,应用自动图像系统测量骨组织形态。 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组大鼠成熟小梁骨占骨痂面积比对照组小,且小梁骨厚度变薄、小梁骨间距较宽,骨质疏松组骨小梁表面荧光标记百分比及骨痂组织骨密度低于对照组;而骨矿化沉积率高于后者对照组。说明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组织的组织学的异常改变导致骨折愈合质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质疏松可延迟骨折愈合,仙灵骨葆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的影响及其机制尚有待研究。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对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以及仙灵骨葆的干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50只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骨质疏松组、正常骨折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治疗组,前2组每组6只,后3组每组12只。去除大鼠双侧卵巢制备骨质疏松模型,8周后制备右侧股骨干中段横行骨折模型。治疗组给予仙灵骨葆灌胃250 mg/(kg•d),正常骨折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灌胃6周。 结果与结论:去卵巢后8周骨质疏松组的骨密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说明骨质疏松模型制作成功;灌胃6周,骨质疏松性骨折组骨密度、X射线摄片评分、最大载荷均显著低于正常骨折组和治疗组(P < 0.05),但给予仙灵骨葆的治疗组仍显著低于正常骨折组(P < 0.05)。以上结果提示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过程延迟,仙灵骨葆对骨质疏松大鼠骨折愈合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背景:阿仑膦酸钠作为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首选药物已被临床广泛应用。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阿仑膦酸钠组。模型组及阿仑膦酸钠组于卵巢切除后4周进行右股骨干中段横行骨折,克氏针固定。阿仑膦酸钠组建模后皮下注射阿仑膦酸钠。 结果与结论:骨折造模后3及6周,阿仑膦酸钠组右股骨整体骨密度和远段骨密度高于模型组(P < 0.01),与模型组相比,阿仑膦酸钠组骨折端骨痂体积大、骨痂数量多,软骨性骨痂向骨性骨痂转换过程延迟,骨折愈合过程减慢,破骨细胞数量显著降低(P < 0.05)。结果证实,阿仑膦酸钠对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阿仑膦酸钠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使骨痂钙化过程减慢有关。  相似文献   

8.
背景:降钙素可活化腺苷酸环化酶蛋白激酶A通路及磷脂酶C通路,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可能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 目的:观察降钙素对去卵巢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作用。 方法:构建双侧卵巢切除骨质疏松右股骨骨折SD大鼠模型,然后分别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和降钙素(16 IU/kg),隔日1次,于骨折后3周和6周测量右股骨行骨密度,苏木精-伊红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化染色。 结果与结论:骨折后给予降钙素治疗的大鼠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积分吸光度值较生理盐水治疗的大鼠显著减少(P < 0.05)。骨折后3周,两组骨折线均较清晰,骨痂体积无明显差别,骨折愈合以软骨内化骨过程为主,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 > 0.05)。骨折后6周,两组骨折线较模糊,骨痂体积无差别,骨小梁排列较有序,用药组股骨骨密度较对照组升高(P < 0.05)。两组在骨折后3周和6周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证实降钙素可以抑制去卵巢大鼠骨折部位破骨细胞活性,但无明显促进大鼠股骨骨折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背景:局部注射具有成骨作用的辛伐他汀,可显著增加骨质疏松大鼠股骨颈及股骨髁部的骨密度及力学强度,分析局部注射辛伐他汀对股骨髁骨小梁的影响。 目的:进一步研究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内局部注射辛伐他汀对股骨髁骨小梁的影响。为将辛伐他汀应用于临床骨质疏松局部治疗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18只雌性SD大鼠双侧卵巢切除后3个月,制备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实验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分别在实验大鼠的右侧股骨髓腔内单次注射辛伐他汀溶液5 mg、10 mg,对照组单纯注射空白载体。分别在注射后1个月处死大鼠并取材。Micro-CT扫描并定量分析骨组织形态变化。 结果与结论:给药后1个月,Micro-CT扫描结果显示,辛伐他汀治疗组的骨微结构参数如骨皮质厚度、骨小梁密度及连接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疏松骨骼单次注射小剂量辛伐他汀可显著促进股骨髁部骨小梁改建,改善骨骼微结构,可为强化局部、防治骨质疏松骨折的新选择进一步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0.
背景:研究显示骨质疏松症是涉及Ⅰ型胶原数量及理化性质改变的一种复杂病理生理过程,但有关骨质疏松与Ⅰ,Ⅱ型胶原间的相关性,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观察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中Ⅰ,Ⅱ型胶原蛋白表达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生物力学性能的相关性。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与一般性骨折组。骨质疏松性骨折组切除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分别于骨折损伤后1,2,4,5,8,12 周采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骨痂中Ⅰ,Ⅱ型胶原的蛋白表达,于损伤后4,8,12,16 周进行骨密度测定与生物力学性能测试。 结果与结论:骨质疏松性骨折组Ⅰ,Ⅱ型胶原的表达及骨密度值在损伤后各时间点与一般性骨折组相比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且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下降趋势更明显。骨质疏松性骨折组中Ⅰ,Ⅱ型胶原与最大转矩、弹性模量、最大扭转角均有相关性(P < 0.05)。结果显示,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Ⅰ,Ⅱ型胶原的分泌异常改变导致了其力学强度乃至骨折愈合质量的降低,影响骨折愈合,是再次骨折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背景:淫羊藿苷与辛伐他汀单独或联合应用均可以促进骨折愈合,联合应用的最佳剂量比缺乏实验依据。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比淫羊藿苷与辛伐他汀对家兔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将45只健康家兔建立双侧桡骨骨折模型,随机等分为模型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和淫羊藿苷∶辛伐他汀3∶1,1∶1,1∶3组。模型组、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淫羊藿苷∶辛伐他汀3∶1,1∶1,1∶3组给予淫羊藿苷溶液15 mL/(kg•d)和辛伐他汀溶液5 mL/(kg•d),淫羊藿苷溶液      10 mL/(kg•d)和辛伐他汀溶液10 mL/(kg•d),淫羊藿苷溶液5 mL/(kg•d)和辛伐他汀溶液15 mL/(kg•d)灌胃。模型组和淫羊藿苷:辛伐他汀3∶1,1∶1,1∶3组骨折局部注射生理盐水,骨形态发生蛋白2组骨折局部注射骨形态发生蛋白2溶液。灌胃连续6周,骨折局部注射连续2周。 结果与结论:在骨痂生长、改建和髓腔再通、骨密度和骨折部位组织形态方面,骨形态发生蛋白2、淫羊藿苷:辛伐他汀1∶1组最好,淫羊藿苷:辛伐他汀3∶1,1∶3组居中,模型组最差。提示不同剂量比淫羊藿苷和辛伐他汀联合应用均可促进家兔桡骨骨折愈合,当剂量比为1∶1时,促进作用更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辛伐他汀局部注射对去势大鼠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2月龄雌性SD大鼠采用去势方法模拟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成立后进一步建立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模型,实验组于骨折端皮下注射辛伐他汀(10 mg·kg-1·d-1,5 d),另一组仅注射无辛伐他汀的溶剂作为空白对照组。骨折后1、2、4周取标本,通过X片、生物力学、组织病理学以及组织形态计量学等方法评价两组骨折愈合质量。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痂横截面积在骨折后1周、2周分别增加21.3% (P<0.05) 和21.5% (P<0.05);骨痂最大载荷在骨折后2周、4周分别增加57.5% (P<0.05) 和31.4% (P<0.05);组织学显示实验组新生编织骨较对照组多且排列致密;组织形态计量学测量结果表明辛伐他汀可明显增加矿化宽度(MLW)、矿化容积(MLV) 以及矿化率(MAR)。结论: 局部应用辛伐他汀可促进去势大鼠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去卵巢及辛伐他汀(simvastatin, SVS)对大鼠骨痂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 OPG)表达的影响。方法: 2月龄雌性SD大鼠采用去卵巢(ovariectomy, OVX)方法模拟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造模成功后进一步建立胫骨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模型。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vehicle)、空白组(OVX+vehicle)及实验组(OVX+SVS)。OVX+SVS组于骨折端皮下注射辛伐他汀(10 mg·kg-1·d-1×5 d),sham+vehicle及OVX+vehicle组仅注射无辛伐他汀的空白溶剂。骨折后1、2、4周取骨痂标本,切片免疫组化染色,分析骨痂中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OPG表达情况。结果: 结果显示OVX+vehicle组骨折后1、2、4周PCNA阳性率较sham+vehicle组分别下降17.3%、32.1%和26.1%(P<0.01);OVX+SVS组骨折后1、2、4周PCNA阳性率较OVX+vehicle组分别增加60.1%、67.7%和67.7%(P<0.01);半定量结果显示OVX+vehicle组OPG表达水平最低,sham+vehicle组最高,而OVX+SVS组的OPG表达水平介于2组之间,OVX+SVS组与OVX+vehicle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 本实验显示去势可明显减少骨痂OPG的表达,而辛伐他汀可刺激骨痂分泌OPG,提示他汀类药物具有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