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目的观察术中维持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双盲分成2组(n=30):Ⅰ组气管插管后右美托咪啶以0.5μg(/kg.h)的速度维持输注至手术缝合切口前;Ⅱ组以0.9%生理盐水替代,以相同方法术中维持输注。观察和记录手术结束后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1)、呼之睁眼时间(T2)及清醒拔管时间(T3);记录各时点及拔管后1 min(T4)、10 min(T5)、30 min(T6)病人的平均动脉压、心率、Riker镇静躁动评分及Ramesay镇静评分。结果Ⅰ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及睁眼时间大于Ⅱ组,拔管时间小于Ⅱ组(P<0.05);T2及T4时点Ⅱ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明显高于Ⅰ组,T1、T2及T5时点Ⅰ组Rame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Ⅱ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Ⅰ组明显低于Ⅱ组(P<0.05),T3、T4时更加显著(P<0.01);每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在T3、T4时均比其余时点明显升高(P<0.05)。结论术中维持输注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可以很好的预防脊柱后路手术术后苏醒期患者的躁动,降低苏醒期风险和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气管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各30例。D组在麻醉诱导后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泵注,于10 min输注完毕。C组泵注15 mL生理盐水。记录两组诱导前(T1)、注药后10 min(T2)、苏醒时(T3)、拔管即刻(T4)、拔管后5 mi(nT5)各时点的MAP及HR变化情况,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D组围拔管期的MAP、HR显著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鼻内镜手术患者中应用右美托咪啶,减少围拔管期心血管反应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而不延长苏醒及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血流动力学指标及苏醒时间、拔管时呛咳、手术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二组患者均接受咪达唑仑、丙泊酚、顺苯磺酸阿曲库铵、舒芬太尼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前30min,D组患者静脉输入右美托咪啶0.5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20ml),C组输注生理盐水20ml,输注时间10min。记录诱导前(T0)、术毕(T1)、吸痰时(T2)、苏醒时(T3)、拔管时(T4)、拔管后5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脑电双频指数(BIS)。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拔管时呛咳评分及术后躁动情况。结果D组麻醉苏醒期心血管反应稳定。C组血压、心率手术后各时间点均较术前和D组明显升高(P〈0.05)。与C组相比D组拔管时呛咳评分及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二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可有效减轻神经外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呛咳躁动。  相似文献   

4.
陈淑萍  习建华 《浙江医学》2014,(12):1073-1075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复合麻醉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苏醒期的影响。方法选取在全麻下行UPPP的OSAS患者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Ⅰ组、Ⅱ组和Ⅲ组,各20例。Ⅱ组和Ⅲ组在麻醉诱导前先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作为负荷剂量,术中Ⅱ组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3μg/(kg·h),Ⅲ组术中持续泵注右美托咪啶0.6μg/(kg·h),Ⅰ组持续泵注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观察术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10min(T2)HR、MAP、皮质醇浓度变化,记录气管拔管时间、Ramsay镇静评分和拔管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气管拔管时间、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HR、MAP、皮质醇浓度T1、T2较T0明显增加,Ⅰ组在T1、T2时点明显升高(P<0.01),Ⅱ组和Ⅲ组在T2轻度升高(P<0.05),在T2升高不明显(P>0.05);Ⅱ组和Ⅲ组较Ⅰ组在T1、T2时点HR、MAP、皮质醇浓度均有明显下降(P<0.05或0.01);与Ⅱ组相比,Ⅲ组患者在T1HR、MAP、皮质醇浓度明显下降(P<0.05),但在T2差异不明显(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增加(P<0.05或0.01);与Ⅱ组相比,Ⅲ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增加(P<0.05)。Ⅱ组和Ⅲ组患者的躁动发生率也低于Ⅰ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啶0.6μg/(kg·h)对OSAS患者UPPP术后苏醒期能提供安全有效的拔管条件,减少应激反应,而不影响呼吸。  相似文献   

5.
皮名芳  陈春  林雷  王顶鸣  唐万英  侯俊 《西部医学》2013,(11):1694-1695,169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在麻醉恢复室中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预防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拔管期躁动、寒战、恶心、呕吐发生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腔及盆腔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50例.A组在苏醒拔管前静脉缓慢输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输注时间>10分钟;B组输注等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全麻术后苏醒拔管期躁动、寒战、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各时段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结果 A组苏醒期躁动、寒战、恶心明显少于B组(P<0.05);且拔管时、拔管后2、5min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也明显低于B组(P<0.05),但与拔管前的MAP、H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B组拔管时、拔管后2、5min的MAP、HR与拔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各时段血氧饱和度(SpO2)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有效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寒战、恶心等不良反应,并能维持苏醒拔管期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啶或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后腹腔镜手术效果。方法:将60例ASAⅠ~Ⅱ级后腹腔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D组予盐酸右美托咪啶负荷剂量0.5μg/(kg·h)静脉泵注10 min,术中继续泵注右美托咪啶0.3μg/(kg·h),瑞芬太尼20μg/(kg·h)。 P 组予丙泊酚5 mg/(kg·h)静脉泵注10 min,术中继续以丙泊酚4 mg/(kg·h),瑞芬太尼20μg/(kg·h)微泵维持。观察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1 min(T1)、气腹后即刻(T2)、气腹后30 min(T3)、气腹结束时(T4)、拔管后即刻(T5)患者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MAP),苏醒时间、镇痛、镇静评分及唤醒期间的呛咳、躁动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二组比较T0、T5点HR、MA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唤醒时间长于P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评分效果D组明显优于P组(均P〈0.05);苏醒时躁动、呛咳发生率P组高于D组(均P〈0.05);拔管后D 组患者术后镇静优于P组(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联合瑞芬太尼用于后腹腔镜手术,效果优于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  相似文献   

7.
邵雪泉  徐玲  江秀清  余洁  潘中心  张云锋  汪华娟 《浙江医学》2016,38(15):1266-1268,1301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啶对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全麻恢复期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啶0.25滋g/kg组(D1组)和0.5滋g/kg组(D2组),每组各30例。3组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加全身麻醉,于手术结束前30minD1组和D2组患者单次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10min内注射完毕。C组以同样方式输注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拔管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min(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观察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前Rikey镇静躁动评分。采用词语等级量表评分法(VRS)评估苏醒5min时疼痛程度。并记录Steward苏醒评分≥5分的时间。结果3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Steward苏醒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在T1、T2时点的MAP明显增高、HR明显快于T0或D1组和D2组同一时点(P<0.05或0.01),与C组、D1组比较,D2组睁眼时间及拔管时间均略有延长(均P<0.01);与C组比较,D1组和D2组拔管前Rikey镇静-躁动评分和躁动发生率及拔管后5min的VRS评分降低,镇痛有效率升高(P<0.05或0.01)。结论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25滋g/kg可改善老年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观察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XM)用于全身麻醉(全麻)苏醒期拔管时的镇静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全麻腹部手术患者50例,手术结束后转入苏醒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右美托咪啶组(Dex组,n=25)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0.4μg.kg-1(将右美托咪啶稀释成4μg.mL-1,输注时间为10min),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25)给予同等容量生理盐水,给药方法和时间同Dex组。记录给药前(T1,基础值)及给药后10min(T2)、拔管即刻(T3),拔管后5min(T4)、10min(T5)、20min(T6)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镇静评分(RSS)。记录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出室时间,以及患者躁动、寒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出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患者苏醒期各时间点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x组患者拔管时HR无显著升高,拔管后HR(T4,T5)比基础HR慢(P<0.05),而NS组患者T3和T4的MAP、HR显著高于Dex组及基础值(P<0.05)。在T3-T6时间点Dex组RSS评分显著高于NS组(P<0.05),Dex组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NS组(P<0.05)。结论全麻苏醒期静注0.4μg.kg-1右美托咪啶,能维持拔管期间患者血压和HR稳定,降低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小剂量利多卡因和氯胺酮进行麻醉干预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
择拟行择期手术的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60例,年龄63~82岁,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干预组(Ⅰ
组)和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静脉诱导气管插管后,I组静注利多卡因和氯胺酮各0.5 mg/kg,继以利多卡因0.5 mg/(kg·h)持
续输注直至术毕;Ⅱ组静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术前3 d和术后2 d对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计算术后成绩与术前基
础值的差值(X值),记录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时(T1)、术后1天(T2)及术后2天
(T3)抽取外周静脉血,ELISA法分别检测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IL-6浓度。结果X值比较,与Ⅱ组比
较,Ⅰ组数字符号测试、累加测试及循迹连线测试A均显著降低(P<0.05)。Ⅰ组和Ⅱ组POCD发生率分别为6.7%和33.3%,Ⅰ
组显著低于Ⅱ组(P<0.05)。T1时点,Ⅰ组S-100β蛋白、NSE及IL-6浓度均显著低于Ⅱ组(P<0.05);T2时点,Ⅰ组NSE及IL-6浓度
均显著低于Ⅱ组(P<0.05);T3时点,Ⅰ组IL-6浓度显著低于Ⅱ组(P<0.05)。结论术中静注小剂量利多卡因和氯胺酮进行麻醉
干预可以降低老年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可能与其降低血清S-100β蛋白、NSE及IL-6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皮名芳  陈春  侯俊  林雷  唐万英 《海南医学》2013,24(3):374-37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5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患者在关气腹时给予右美托咪啶0.5 μg/kg微量泵泵注,10 min左右泵注完毕,对照组泵注等剂量的生理盐水作对照.观察患者停用麻药时(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几个时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变化,记录术毕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术后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和躁动情况.结果 实验组MAP、HR在拔管时、拔管后5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术后躁动发生率及OAA/S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术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啶可有效抑制患者苏醒拔管期的应激反应,起到了良好的术后镇静作用,从而降低了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高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在静脉麻醉中脑电双频指数(BIS)反馈闭环靶控输注(CL-TCI)调控下,右美托咪定(Dex)对丙泊酚用量及对血
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需要60例全麻患者参考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D组(n=30)和C组(n=30),D组患者在术前及术中均
泵注Dex直至手术结束;C组患者按照同样的方案泵注等量的生理盐水。检测负荷剂量前(T0),负荷剂量后(T1),插管即刻(T2),
切皮(T3),手术开始后30 min(T4),缝皮(T5),拔管即刻(T6)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BIS值的变化;诱导期及
维持期间的丙泊酚的用量。术中及术后出现的血流动力学不良事件。结果在BIS反馈闭环靶控输注调控下,Dex可有效减少
麻醉诱导时间,诱导期及维持期丙泊酚的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拔管即刻,D组的HR,SBP及DBP均较C组
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负荷剂量前后D组与C组的BIS值及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BIS反馈闭环调控下定量证实Dex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同时可减少血流动力学不良反应的发生,不增加麻醉
过深的发生率,是较为理想的麻醉辅助药物及镇静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术前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达克罗宁胶浆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苏醒期的躁动, 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择期行全麻腹腔镜胆囊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Ⅰ组)、达克罗宁组(Ⅱ组)、右美托咪定组(Ⅲ组)和右美托咪定联合达克罗宁组(Ⅳ组), 各20例, 患者均不用术前药。Ⅲ、Ⅳ组在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0.6μg·kg-1·h-1负荷剂量静脉泵注, 15min后以 0.2~0.3 μg ·kg-1·h-1的剂量持续泵入,Ⅱ、Ⅳ组达克罗宁胶浆于插管前均匀涂抹气管导管头端至15 cm处, Ⅰ、Ⅱ组泵入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 分别于术毕时(T1)、气管导管拔管时(T2)、气管导管拔除后5 min(T3)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 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前Riker镇静躁动评分、拔管后5min的Ramsay镇静评分。结果:Ⅰ组和Ⅱ组患者T2、T3时MAP均明显高于T1, HR均明显快于T1(P<0.01);Ⅲ组和Ⅳ组患者T1~T3时MAP均低于Ⅰ组(P<0.05~P<0.01), HR均明显慢于Ⅰ组(P<0.01)。4组苏醒期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无明显不同(P>0.05)。Ⅳ组患者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Ⅰ、Ⅱ、Ⅲ组(P<0.01);Ⅱ、Ⅲ和Ⅳ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均明显低于Ⅰ组(P<0.01), Ⅲ组和Ⅳ组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P<0.05)。结论:插管前输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6μg·kg-1·h-1, 15min后以 0.2~0.3μg ·kg-1·h-1的剂量持续泵入, 联合达克罗宁胶浆能有效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苏醒期躁动, 并能降低患者拔管期心血管反应, 且不延长患者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麻胃肠手术患者苏醒期恢复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 选择浙江省肿瘤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胃肠外科全麻手术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泵注,对照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咪达唑仑静滴。观察2组患者麻醉诱导期、手术期、拔管期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观察2组患者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和RASS评分情况。 结果 右美托咪定组插管时、插管5 min、插管1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低于入手术室时(P<0.05);对照组插管时、插管5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入手术室时(P<0.05),且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手术期及拔管期各时间段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与切皮时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胃肠探查和胃肠切除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切皮时(P<0.05),且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对照组拔管1 min、拔管5 min、拔管10 min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拔管前(P<0.05),且高于右美托咪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拔管后10 min、拔管后2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拔管后10 min、拔管后20 min的RA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稳定全麻胃肠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有利于苏醒期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周玉梅  郭文俊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1):1857-1859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用于预防老年患者依托咪酯全麻苏醒期躁动及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选择9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全麻下胃癌根治手术患者,年龄60~75岁,随机分为3组,S组为舒芬太尼组,F组为芬太尼组,R为瑞芬太尼组。S组全麻诱导、维持均为舒芬太尼,F组全麻诱导、维持均为芬太尼,R组全麻诱导、维持均为瑞芬太尼。记录患者围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术毕患者均入复苏室,观察2组患者术后全麻恢复期并记录3组手术气管导管拔管后(T1)、20 min (T2)及30 min (T3)的MAP、HR及SpO2变化,复苏室停留时间、术后相关并发症、苏醒期的Riker镇静躁动和VAS评分,拔出导管后30 min进行面部表情、肢体动作、活动、哭闹、可抚慰性(FLACC)评分。 结果 在麻醉诱导期和术中3组患者血液动力学均稳定。在麻醉恢复期,舒芬太尼组(S组)患者平均心率和动脉压与芬太尼组(F组)、瑞芬太尼组(R组)比较更为平稳;舒芬太尼组患者躁动发生率及Riker躁动镇静评分、FLACC评分明显低于芬太尼组和瑞芬太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芬太尼可使患者苏醒期血流动力学环境更加稳定,不影响患者术后拔管和苏醒时间,可有效预防依托咪酯麻醉恢复期躁动的发生率和减少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羟考酮对骨科高龄患者七氟烷复合麻醉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在七氟烷复合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骨科高龄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舒芬太尼组和羟考酮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45 min,羟考酮组给予静脉注射盐酸羟考酮0.1 mg/kg,舒芬太尼组给予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 μg/kg,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与羟考酮组等量生理盐水.记录并对比三组患者麻醉前后平均动脉压(MAP)、HR、脉搏血氧浓度(SPO2)、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Riker镇静-躁动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舒芬太尼组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及羟考酮组(P<0.05);三组术后MAP、HR和SP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羟考酮组术后Riker镇静-躁动评分降低的程度优于舒芬太尼组和对照组(P<0.05);羟考酮组术后VAS评分降低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三组间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于手术结束前45 min静脉注射0.1 mg/kg盐酸羟考酮,可在不增加副作用的前提下抑制高龄患者七氟烷复合麻醉后苏醒期躁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定用于全身麻醉患者围拔管期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术后 患者90例,随即分成3组(n=30):盐酸右美托咪定组(DEX组)、盐酸咪达唑仑组(MID组)、对照组(C组)。术前10 min停 用所有麻醉药,同时DEX组首先给予负荷剂量盐酸右美托咪定1 μg/(kg.h),静脉泵入10 min,继以0.3 μg/(kg.h)的速度 持续泵入至术后20 min;MID组首先60 s内静脉给予盐酸咪达唑仑0.5 mg/kg,继以0.04 mg/(kg.h)的速度持续泵入至术 后20 min;C组无干预措施。记录术后唤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时、拔管后10 min、拔管后1 h患者Ramsay评分、 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自主呼吸的情况;观察患者术后寒战、恶心、呕吐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DEX 组不影响唤醒及拔管,MID组有苏醒延迟(P<0.05);与C组相比,DEX组与MID组均可获得良好镇静,Ramsay评分控 制在2~4分;DEX组与MID组的心率、血压平稳,而MID组对呼吸有明显抑制(P<0.05);DEX组明显减少术后寒战、恶 心、呕吐的发生。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应用于全身麻醉围拔管期,不影响唤醒及拔管时间,能够抑制异常的血压 升高及心率增快,而且减少躁动、寒战、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从而改善麻醉后的复苏。  相似文献   

17.
陶佳  顾小萍  李浩 《现代医学》2012,40(2):182-185
目的:观察术前静脉预注射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小剂量组(L组)、中剂量组(M组)和大剂量组(H组),每组20例.C组患者于诱导前静脉输注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L、M和H组患者分别输注右美托咪定0.2、0.4和0.8μg·kg-1.分别于输注右美托咪定前(T0)、输注右美托咪定10min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1min(T3)、气腹后10min(T4)、气管拔管即刻(T5)记录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结果:与T0时比较,TI时M组和H组HR均降低,H组SBP、DBP升高(P<0.05);与T1时比较,T2时C组和L组SBP、DBP和HR降低,T3~T5时SBP、DBP和HR升高(P<0.05);与M组比较,T1~T5时H组SBP、DBP升高(P<0.05).结论: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剂量0.4μg·kg-1,可有效地维持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CO2气腹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8.
右美托咪定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ASAⅠ或Ⅱ级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D组和C组于气管插管后手术开始前10 min分别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和生理盐水。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切皮、拔管时和术后1 h的血压、心率、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结果与麻醉前比较切皮时和拔管时C组血压明显升高和心率明显增快(P〈0.05),D组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切皮时D组BIS明显低于C组(P〈0.05)。D组的拔管时间与C组相比无明显延长(P〉0.05)。D组术后烦躁的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使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不影响术毕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9.
[摘要] 〖HTH〗目的〖HTSS〗〖KG*2〗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不同年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HTH〗方法〖HTSS〗〖KG*2〗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5例,体重55~75 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级或Ⅱ级,根据年龄分为3组(n=35):青年组18~44岁、中年组45~64岁和老年组65~75岁。所有患者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5 μg·kg-1·h-1,之后以0.5 μg·kg-1·h-1持续泵注至术毕。记录患者入室时(T0)、插管时(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拔管时(T4)、拔管后10 min(T5)、拔管后1 h(T6)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和心率(heart rate,HR),并在相应时间点测量血糖水平和血清皮质醇浓度。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以及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Ramsay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ore,SA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HTH〗结果〖HTSS〗〖KG*2〗 随着时间延长,3组MAP、HR呈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血糖在青年和中年组呈先升高降低再升高再降低的趋势,血糖在老年组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皮质醇浓度呈先升高再逐渐降低的趋势,且老年组在各时间点均低于青年组和中年组(P<0.05),3组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Ramsay评分增加,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明显增加(P<0.05),青年组和中年组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HTH〗结论〖HTSS〗〖KG*2〗右美托咪定可抑制不同年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增加镇静效果,且存在年龄差异,老年患者应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但不良反应发生也随之增加,使用过程中需根据患者年龄调整右美托咪定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