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背景:目前对于自固定补片及普通缝合补片用于腹股沟疝修补谁更具优势存在争议。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比较自固定补片与普通缝合补片用于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EMBASE、Ovid、维普、万方、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康健等数据库从建库至2014年12月的文献,并追查已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收集比较自固定补片与普通缝合补片应用于开放式腹股沟疝修补的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按预设标准进行筛选,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数据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纳入9个随机对照试验,共2 100例腹股沟疝患者,其中自固定补片组1 033例,普通缝合补片组1 06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普通缝合补片组相比,自固定补片组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时间短(P < 0.05);两组在术后复发、血清肿、血肿、切口感染、疼痛、异物感方面无明显差异(P > 0.05)。现有证据表明,自固定补片用于腹股沟疝修补能达到与普通缝合补片相似的临床疗效,但因纳入的文献质量不高及样本量有限,上述结论需要大样本及高质量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提供更好的循证证据。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背景:胚胎移植的方式主要包括新鲜胚胎移植和冷冻胚胎移植,但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哪种方法更有利于患者的受孕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目的:系统评价新鲜胚胎移植与冷冻胚胎移植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周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Cochrane Library、Ovi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中国期刊全文和万方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国内相关妇产科杂志。检索新鲜胚胎移植与冷冻胚胎移植在IVF周期中的疗效对比的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评价指标包括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流产率等。由2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提取资料和评价质量,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随机对照研究3篇,包括63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冷冻胚胎组在持续妊娠率方面,优于于新鲜胚胎组[OR=0.60,95%CI(0.44,0.84),P=0.003];在临床妊娠率方面,冷冻胚胎组优于新鲜胚胎组[OR=0.60,95%CI(0.44,0.83),P=0.002];在流产率方面,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OR=1.23,95%CI(0.60,2.49),P=0.57]。提示在IVF周期中,冷冻胚胎移植在持续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方面优于新鲜胚胎移植。但受纳入研究样本量及方法学质量限制,尚需开展更多大样本、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来增加证据的论证强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肾移植;肝移植;移植;心脏移植;组织移植;皮肤移植;皮瓣移植;血管移植;器官移植;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3.
背景:关于非手术及手术修复急性跟腱断裂一直存在争议,相关研究多为回顾性分析,缺乏高等级循证医学证据。 目的:系统评价非手术与手术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临床疗效。 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2014年第1期)、CBM、CNKI、Ovid及WanFang Data,手工检索相关杂志,检索时限均从建库或建刊至2014年2月,纳入非手术治疗与手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提取文献数据及质量评价后,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9篇随机对照文献,患者共874例,非手术组441例,手术组43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手术组相比较,非手术组总的并发症率更低[OR=0.41,95%CI(0.26,0.63),P < 0.000 1],但跟腱再断裂率高[OR=2.86,95%CI(1.62,5.02),P=0.000 2],瘢痕粘连=0.07,95%CI(0.03,0.19),P < 0.000 1]。而两者在患者满意度、浅表感染、恢复正常运动、深部感染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非手术修复与手术修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相比,可有效降低总的并发症及瘢痕粘连率,但跟腱再断裂率较高。受样本量及方法质量学的限制,以上结论需要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传统的全子宫切除+阴道前后壁修补手术相比,应用网片材料进行盆底重建能更好修补缺陷,实现结构重建和组织替代。 目的:评价生物补片材料在女性盆底器官脱垂手术中的应用情况、临床效果、并发症和不同手术方法对避免术后并发症的作用。 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9/2010有关生物补片用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手术治疗的研究,关键词为“生物补片,盆腔重建”。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30篇文献进行评价。 结果与结论:目前用于盆底重建的材料有聚丙烯网片和Prolift专用网片,植入盆底后可显著加强盆底筋膜结构,重建阴道膀胱筋膜、直肠阴道筋膜及悬吊阴道穹窿部,恢复盆底脏器的解剖结构;且手术时间短,可迅速缓解患者症状,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无严重并发症,效果良好。用于盆底重建的材料选择很多,植入方法有多种,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背景:针刀和针灸是临床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常用疗法,但其临床疗效差异尚缺乏系统的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针刀与针灸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差异。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PubMed和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2011年第3期),所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1-09-15。纳入治疗组采用针刀疗法、对照组采用针灸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和评价文献质量后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8个随机对照试验,涉及65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近期总有效率和治愈率均优于针灸,其合并的OR值及95%CI分别为:OR=4.27,95%CI(2.32-7.85);OR=3.01,95%CI (1.77-5.14)。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近期疗效优于针灸。但纳入试验方法学质量不高,且均未报道不良事件,建议开展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6.
卢勇  史亮  高振  李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1,15(33):6247-6251
背景:经典中医古方在针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有着较好的疗效,但以系统科学方法进行Meta分析以明确其总体疗效的报道不多。 目的:系统评价中医经典古方在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性和安全性,为经典古方在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1/2010)、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2001/2010)、维普数据库(2001/2010)等国内各大数据库,手工检索所有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经典中医古方治疗骨质疏松症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进行资料提取后,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包括1 235例受试者在内的随机对照试验17个,Jadad评分4个2分,其余均为1分,且所有研究均处于C级,质量不高。经典古方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总体疗效合并OR=3.82, 95%CI[2.70~5.41];症状积分WMD=-1.95,95%CI[-2.19~1.72];腰椎骨密度WMD=0.04,95%CI[0.03~0.06],其他部分骨密度WMD=0.04,95%CI[0.03~0.06]。经典古方加西药对比西药,总有效率OR=3.09,95%CI[1.58~6.07]。提示现有临床研究证据表明中医经典古方在治疗骨质疏松症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背景: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时,联硝酸甘油合用药的疗效是否要优于单用,尚缺乏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 目的:评估硝酸甘油单用与联用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 方法:通过计算机和手工系统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0年第2期)、Medline、Embase、Science Direct、SIGLE、GreyNet、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万方数据库,纳入硝酸甘油单用与联用比较用于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评价其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0软件,对其疗效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入8个单中心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共715例患者,方法学质量均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硝酸甘油联用的临床疗效和心电图疗效优于单独应用(RR =0.79,95%CI:1.56~3.08,P < 0.01;RR =0.72,95%CI:0.64~0.81,P < 0.01)。但上述结果可能存在各种偏倚,建议根据临床症状及循证医学证据选用恰当的联用药物而非滥用。  相似文献   

8.
背景:髓内钉扩髓与不扩髓治疗股骨干骨折仍存在争议。 目的:比较扩髓与不扩髓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1年第9期)、MEDLINE(1966-01/2011-09)、EMbase(1984-01/2011-09)、CNKI(1979-01/2011-09)等数据库,收集比较扩髓和不扩髓治疗股骨干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1.2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 分析,使用GRADEpro version3.2.2软件对纳入研究进行证据评级。 结果与结论: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1 36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其中扩随组 656例,不扩髓组704例。Meta分析表明,与不扩髓髓内钉相比,扩髓髓内钉固定能降低成人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率(RR = 0.20,95%CI 0.07~0.82,P=0.02)、再次手术率(RR=0.25,95%CI 0.11~0.59,P=0.002)、延迟愈合率(RR = 0.30,95%CI 0.14~0.64,P=0.002)等,对于内固定失败率(RR=0.68, 95% CI 0.28~1.70,P = 0.41)、病死率(RR 0.94, 95% CI 0.19~4.58,P=0.94)、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RR 1.53,95% CI 0.37~6.32, P=0.78)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提示扩髓髓内钉比不扩髓髓内钉治疗成人股骨干骨折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类风湿关节炎在治疗上选择甲氨蝶呤单独疗法还是三联疗法存在争议。目的:系统评价甲氨蝶呤单独疗法与甲氨喋呤+羟氯喹+柳氮磺吡啶三联疗法比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Cochrane 图书馆、PubMed、EMBASE NRR (http://www.updatesoftware.com/National)、CCT(http://www.controlled-trails.com)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手工检索(中文主要骨科杂志)。收集甲氨蝶呤单独疗法与甲氨喋呤+羟氯喹+柳氮磺吡啶三联疗法比较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统计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共纳入随机对照试验4篇,共297例患者,方法学质量均为B 级。Meta分析结果表明, 甲氨蝶呤单独疗法与三联疗法比较,甲氨蝶呤单独疗法在血沉方面的改善要大于三联疗法[MD=7.01 95%CI(2.82,11.19),P=0.001],三联疗法在关节改善情况方面优于单独疗法[OR=0.62 95%(0.41,0.95),P=0.03],在不良反应上,两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ACR因文献未提供详细数据未能做Meta分析。与三联疗法治疗相比,甲氨蝶呤单独疗法更明显降低成人类风湿关节炎的血沉,但在关节功能改善方面三联疗法要优于甲氨蝶呤单独疗法。而在不良反应上,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因这次系统评价纳入的病例数较少,尚需更多设计严格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来增加证据的强度。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有关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中微型钛板固定与丝线悬吊固定比较的文献较多,但大多研究的样本量存在局限,对于微型钛板应用的优缺点缺乏客观评价。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中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丝线悬吊固定对颈椎疾患的修复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由2名评价员检索中/英文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试验。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PubMed、EMbase、the ISI Web of Knowledge Database、CNKI、CMB、VIP、万方数据库公开发表的有关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中微型钛板固定与传统丝线悬吊固定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为建库时间至2015年3月1日。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Meta分析采用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Rev-Man 5.3软件进行。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9个研究,64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在安全性方面:两组手术时间[SMD=-0.02,95%CI(-0.57,0.54),P=0.95 > 0.05]、术中出血量[SMD=0.07,95%CI(-0.26,0.40),P=0.69 > 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在有效性方面:与传统丝线悬吊固定相比,微型钛板固定术后JOA评分较高[SMD=0.26,95%CI(0.10,0.42),P=0.001< 0.05]、椎板开门角度较大[SMD=0.25,95%CI(0.02,0.48),P=0.04 < 0.05]、颈椎曲度维持较好[SMD=0.46,95%CI(0.27,0.65),P < 0.000 01]、轴性症状发生率较低[RR=0.40,95%CI(0.29,0.56),P < 0.000 01]。提示临床上采用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修复颈椎病时,使用微型钛板固定与丝线悬吊固定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但微型钛板固定组在JOA评分、椎板开门角度方面优于丝线悬吊固定组,并能有效的防止颈椎曲度丢失及降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但因原始研究质量不高,样本不大,建议临床上谨慎使用,尚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论证。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1.
背景:目前疝修补片的种类较多,包括不可吸收疝修补材料、可吸收疝修补材料、复合型疝修补材料等,为能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恰当的疝修补材料,需要医生熟悉并掌握各种生物材料的特点。 目的:根据本院病例进行析因分析,评测不同材料在腹外疝修补中的应用效果,旨在了解各种疝修复材料的性能,实现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方法:以补片种类、腹外疝种类为考察因素,选择聚丙烯、膨体聚四氟乙烯和脱细胞真皮基质片3种补片,腹外疝种类为常见的腹股沟斜疝和腹股沟直疝,利用析因试验设计方法,按照2×3型析因实验设计行不同治疗方案,以平均手术时间、复发率、修补并发症为指标,利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析因分析。 结果与结论:以平均手术时间、修补并发症发生率为指标,脱细胞真皮基质片、聚丙烯补片和膨体聚四氟乙烯补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不同腹外疝类型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由于不同疝种类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那么医生在选用合适疝修补材料时,主要考虑疝修补材料的特性以及患者的临床特点等因素,从而获得最佳临床修补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单丝聚酯疝补片用于腹股沟疝修补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行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3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采用聚酯补片,对照组使用聚丙烯补片.比较两组疗效、产品安全性和不良反应事件.结果 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6个月,两组间均无复发.术后异物感评分和第三个月随访异物感评分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13.
背景:目前的基因研究表明,膝关节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发病风险与白细胞介素类基因有关联性。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6基因多态性与女性膝关节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71例Kellgren/Lawrence评分大于2分的膝关节原发性骨性关节炎患者及85例健康对照的广西汉族女性的静脉血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两组白细胞介素16的 rs11556218,rs4072111,rs4778889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分型,计算两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分析白细胞介素16基因多态性与膝骨性关节炎的易感关联。 结果与结论:两组3个SNP位点的各基因频数在两组中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等位基因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单个位点显性模式非条件Logistic回归显示,在rs11556218的3种基因型的比较中,T/G基因型较T/T基因型的膝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发病风险显著减低(OR=0.41,95%CI:0.21~0.83,P=0.02);在rs4072111中,C/T基因型比C/C基因型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OR=2.36,95%CI:1.19~4.68,P=0.03)。结果证实,广西地区汉族女性人群白细胞介素16的遗传变异与膝关节原发性骨性关节炎的易感性关联。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其他疝修补材料相比,脱细胞真皮基质具有易血管化、抗感染、从而可用替代传统补片用于感染腹壁缺损重建等特点。 目的:观察NaOH消蚀法制备的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修补材料应用于腹疝的应用价值。 方法:以全厚猪皮制成脱细胞真皮基质,45只SD雄性大鼠制备腹壁疝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腹壁疝组:直接缝合皮肤,Marlex网组和脱细胞真皮基质组:分别应用大小为3.5 cm×4.0 cm的Marlex网和脱细胞真皮基质缝合皮肤;观察修复后1周时有无腹壁疝发生,脱细胞真皮基质组修复后1,2,3,5,10周分别取材,其中每周各组取4只用于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观察。修复后第5周Marlex网组和脱细胞真皮基质组各取6只用于抗张力试验。 结果与结论:术后1周脱细胞真皮基质组与Marlex网组腹壁疝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腹壁疝组(P < 0.001)。脱细胞真皮基质的胶原纤维无明显变化,即有少量成纤维细胞植入,术后2周可见新生血管,术后5周脱细胞真皮基质内部血管密度基本稳定。将单独脱细胞真皮基质片与Marlex网行抗张力试验,Marlex网的抗张力显著高于脱细胞真皮基质(P < 0.001)。但植入体内5周后,脱细胞真皮基质筋膜组织的抗张力高于Marlex-筋膜组织(P < 0.05)。提示复合消蚀制备的脱细胞真皮基质可以作为良好的疝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是否需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以恢复影像学上的解剖复位还存在争议。 目的:对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pringer以及万方等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的中英文骨科杂志。收集所有对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老年人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进行比较的文献。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6篇,其中随机对照研究2篇,回顾性队列研究4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腕关节背伸活动度[MD=-0.87,95% CI(-3.31,1.58),P=0.49],屈曲活动度[MD=-2.79,95% CI(-6.47,0.88),P=0.14],旋前活动度[MD=-0.08,95% CI(-1.49,1.64),P =0.92],旋后活动度[MD=-0.7,95% CI(-3.52,2.12),P=0.63]以及并发症的发生[MD=1.35,95% CI(0.71,2.56),P=0.36]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手术组桡骨长度更接近于正常的解剖长度[MD=2.46,95% CI(1.78,3.15),P < 0.01];手术组尺倾角 [MD=3.73,95% CI(2.97,4.48),P < 0.000 01]以及掌倾角[MD=6.81,95% CI(3.72,9.90),P < 0.000 1]更接近于正常的解剖角度。两组患肢腕关节屈伸,旋前旋后活动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而手术组解剖复位程度明显优于非手术组。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16.
背景: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已有定论,但其对于扩张型心肌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鲜有报道。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注册库、Medli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和CNKI全文数据库、维普全文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09-12公开发表的与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相关的文章,并辅以手工检索。英文检索词为“Trimetazidine;Dilated cardiomyopathy”,中文检索词为 “曲美他嗪;扩张型心肌病”。同时,限定文献发表类型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资料进行初筛,选取针对性强的文章,排除重复研究,同一领域的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权威杂志的文章。对筛选出的文献查找全文。采用RevMan 4.2.2软件对纳入的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纳入6篇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共339 例患者,其中高质量研究1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曲美他嗪与对照组相比较,再住院率降低,OR = 0.21(95% CI,0.07~0.59)> 0,Z值为2.98(P = 0.003);死亡率降低OR=0.14(95% CI,0.03-0.69)>0,Z值为2.43(P= 0.01);6 min步行实验曲美他嗪组较对照组步行距离增加,OR=57.27(95% CI,46.17~72.38)> 0,Z值为8.86(P < 0.000 01);左室射血分数结果显示随访终点的曲美他嗪组均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OR=2.44(95% CI,0.89~3.99)> 0,Z值为3.08(P = 0.002);曲美他嗪组明显缩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OR=-1.42(95% CI,-5.06~-3.18)< 0,Z值为8.57(P < 0.000 01)。研究结果表明曲美他嗪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背景:因为自体取材修复腹壁缺损是以伤治伤,而且取材有限,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寻找理想的腹壁替代材料至关重要。 目的:比较复合修复材料纳米银-猪小肠黏膜下层与聚丙烯网片在腹壁缺损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大耳兔制备兔腹壁损伤实验模型后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实验组应用复合材料修复腹壁缺损;对照组应用聚丙烯网片修复腹壁缺损。观察修复后动物一般恢复情况,于修复后1,2,4个月进行腹壁抗张强度测定、腹腔内粘连评分以及组织学检测。 结果与结论:相同时间点实验组粘连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各组4个月腹腔粘连度均较1个月增加(P < 0.05)。两组抗拉力强度修复后4个月均高于修复后1个月(P < 0.01);实验组修复后1,2个月抗拉力强度高于对照组(P< 0.05),到第4个月时,修补处强度几乎相等(P > 0.05)。提示两种修复材料均具有良好的修复能力,修复后均能维持足够的腹壁抗张强度。但复合材料在组织相容性、抗腹腔粘连方面优于聚丙烯网片。自制的纳米银-猪小肠黏膜下层补料无细胞毒性,作为组织工程材料修复腹壁损伤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背景:现有一些文献报道证实,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在某些方面较微骨折术好,但关于两种术式优劣比较,尚缺乏循证医学方面证据。 目的:整合现有临床研究的数据进行系统和科学的分析,明确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是否在提高临床功能方面优越于微骨折术。 方法:文章检索了电子数据库MEDLINE,EMBASE,CINAHL和 Cochrane Register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79年到2015年1月。收集自体软骨细胞移植和微骨折术治疗膝关节软骨缺损疗效的相关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 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8篇文献。在比较最终随访的IKDC评分(WMD=-9.93;95%CI:-13.16至-5.43;P < 0.000 01)和5年随访的各项评分(SMD=-0.30;95%CI:-0.55至-0.05;P=0.02)方面,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比微骨折术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临床功能。在最终随访的Tegner评分(WMD=0.44;95%CI:0.04至0.84;P=0.03),最终随访的Lysholm评分(WMD=-10.21;95%CI:-33.68至13.26;P=0.39)和2年随访的各项评分(SMD=-0.25;95%CI:-0.92至0.43;P= 0.47)的对比中,未发现微骨折术的优越性。结果证实,自体软骨细胞移植能带来更稳定更长久的临床功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比微骨折术更能达到缓解疼痛、提高功能的目的。但是在一般情况下,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是否都优越于微骨折术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支持。  相似文献   

19.
背景:股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作为临床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两种主要的髓外固定方法,其疗效孰优孰劣,目前仍有争议。 目的:系统评价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运用计算机检索1999年1月至2014年4月的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维普期刊数据库、万方资源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搜集解剖型锁定加压钢板与动力髋螺钉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疗效比较的对照研究。制定入选和剔除标准,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利用 RevMan5.2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与结论:最终有8篇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682例患者,其中锁定加压钢板组336例,动力髋螺钉组3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锁定加压钢板组的手术时间[MD=-12.07,95%CI(-29.85,5.71),P=0.18]、术中出血量[MD=-15.01,95%CI(-87.85, 57.83),P=0.69]、术后引流量[MD=-13.62,95%CI(-28.49,1.26),P=0.07]、下地活动时间[MD=-0.14,95%CI(-0.68,0.41),P=0.63]、住院时间[MD=-0.74,95%CI(–2.29,0.82),P=0.35]、骨折愈合时间[MD=-1.18,95%CI(-2.78,0.42),P=0.15]均与动力髋螺钉组无明显差别。而对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优良率[OR=2.03,95%CI(1.23,3.36),P=0.006],锁定加压钢板组则明显高于动力髋螺钉组。并发症方面,锁定加压钢板组的髋内翻发生率[OR=0.34,95%CI(0.12,0.96),P=0.04]低于动力髋螺钉组,但对于内固定松动、断裂、退出[OR=1.20,95%CI(0.59,2.45),P=0.61]和总的并发症发生率[OR=0.55,95%CI(0.24,1.28),P=0.16],两者则无明显差别。鉴于纳入研究存在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的高度可能性,势必影响结果的论证强度,因此尚需更多设计严谨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