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张树东  周建  田壮  刘长振  姚琦 《武警医学》2019,30(11):936-940
 目的 优化表达和纯化方式,制备出具有正确空间结构且纯度和产量较高的骨质疏松疫苗载体Qβ病毒样颗粒(Qβvirus-like particles,Qβ-VLPs)。方法 在基因合成时删除A1基因序列中Qβ衣壳蛋白终止密码子之后的序列,只合成Qβ衣壳蛋白的基因序列。将Qβ衣壳蛋白基因序列克隆到pET30a载体质粒上,用BL21(DE3)、BL21(DE3)pLysS、Rosetta(DE3)三种不同菌株进行蛋白表达,然后用SDS-PAGE和透射电镜验证是否表达出Qβ-VLPs的正确结构。设置2个蛋白表达诱导剂IPTG( Isopropyl β-D-1-thiogalactopyranoside,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浓度和3种菌体破碎方式,分别优化蛋白表达条件和菌体破碎方案,然后将得到的Qβ-VLPs上清液通过硫酸铵聚沉、高速离心和分子筛分选进行Qβ-VLPs的纯化。结果 仅BL21(DE3)pLysS菌株可以表达出SDS-PAGE中呈现5-6聚体、透射电镜下呈现25~30 nm球形结构的Qβ-VLPs。使用0.5 mM浓度的IPTG表达的Qβ-VLPs产量较0.2 mM时高2.8倍,使用超声破碎菌体的方式可以获得较高的蛋白分离效率。将Qβ-VLPs上清液通过本实验过程中的方案进行纯化后纯度可达90%左右。结论 该实验探索出具有正确空间结构、组成单一且纯度较高的Qβ-VLPs的制备方案,为相关疫苗制备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介绍甲毒表达系统,包括载体和用于包装的辅助系统的构建,以及该系统在异源基因表达和核酸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蓝舌病(Bluetongue,BT)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0IE)规为的多种动物共患疫病,严重危害着全球畜牧业的经济发展,接种疫苗能有效的预防该病。蓝舌病病毒(Bluetongue virus,BT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环状病毒属,该病毒通过媒介昆虫(库蠓)叮咬牛、羊、鹿等易感反刍动物进行传播,可引起易感动物的出血性传染性疾病。BTV的10个双股RNA基因片段编码7种结构蛋白(VP1~VP7)和5种非结构蛋白(NS1、NS2、NS3、NS3α和NS4)。其中BTV双层蛋白衣壳中,外壳蛋白VP2和VP5是BTV型特异性抗原,内壳蛋白VP3和VP7含有BTV群特异性抗原决定簇。本文概述与总结了上述蛋白的结构、功能与研究情况和对目前国内外BT弱毒疫苗、灭活疫苗、病毒样颗粒及重组疫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马尔堡病毒属丝状病毒科,为单股不分节段负链RNA病毒。1967年发现后已在非洲等地暴发14次,感染588人,死亡482人,总死亡率约为82%。该病毒进入人体后会造成患者多脏器感染,导致严重出血热,最终致感染者死亡。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预防性疫苗和感染后治疗药物,但一些疫苗在动物实验上显示有效。该文对马尔堡病毒结构、致病机制及疫苗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s,TLRs)是模式识别受体家族的一员,在哺乳动物中至今已发现有11种TLRs.TLRs识别病毒后能够刺激前炎症因子的产生,激活抗原提呈细胞,启动机体的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是连接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的桥梁.激活的TLRs既可促进机体抗病毒保护免疫反应,也可恶化病毒诱导的疾病.本文综述了TLRs与病毒的相互作用以及在病毒感染中的正负反馈调节作用,对深入了解病毒的致病机制和发展抗病毒疗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病毒多表位嵌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和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构建含乙肝病毒表达抗原前S1,S2(HBV preS1,preS2)优势B细胞表位与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Ag)的嵌合蛋白,探索其作为兼具预防和治疗HBV感染作用的新型疫苗的可能性。方法: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先后将HBV preS1(21-47AA.),preS2(133-145AA.)表位基因插入HBcAg基因中,得到HBV C144,CS1,CS1S2融合基因,分别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QE-30中,大肠杆菌(E.coli)M15中进行表达,用Ni^2 固相化的螯合Sepharose Fast Flow亲和层析纯化重组蛋白,最后进行抗原性的鉴定。结果:构建了HBV嵌合型颗粒蛋白表达载体,并在E.coli中高效表达出可溶性病毒样颗粒蛋白C144,CS1,CS1S2,经Ni-NTA亲和层析 化后,蛋白纯度达80%,Western印迹及ELISA证明蛋白各表位都具有抗原性。结论: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新型HBV治疗性疫苗的功能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制备Toll样受体5(TLR5)的慢病毒干涉颗粒,建立稳定下调MyD88的HEK293细胞系.方法 将携带不同特异性干涉序列的DNA片段插入干涉质粒pSicoR中,并制备慢病毒颗粒.将慢病毒颗粒感染HEK293细胞,建立稳定细胞系,通过RT-PCR和报告基因分析的方法确定不同干涉序列对TLR5表达的下调及信号通路启动的阻断作用.结果 成功制备携带干涉序列的慢病毒颗粒,并建立稳定感染慢病毒的HEK293细胞系.与对照组相比,感染2325位序列的细胞TLR5 mRNA表达水平下降为0.32,对CBLB502的启动作用下降为0.36.结论 成功制备TLR5的慢病毒干涉颗粒,并建立TLR5稳定下调的细胞系.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可促进细胞增殖、分化,抑制凋亡,还具有胰岛素样的生物学活性。IGF系统失调会引发多种疾病,其在诊断和治疗中具有独特价值。本文从IGFs结构、IGF受体、IGF结合蛋白及其对IGFs活性的调节、临床应用前景等方面综述了这一领域近年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10.
生物技术是提供鉴定和描述病料中各种口蹄疫病毒株特征的高度灵敏和特异性的工具。由于多聚酶链反应和核苷酸序列技术的开发应用,对该病毒在不同田间条件下演变的认识,将会取得很大的进展。现在可以将其他病毒蛋白中分离出来的FMD(口蹄疫)病毒的单个基因克隆到许多载体中并进行表达和研究,对肽、重组体和载体表达的病毒蛋白疫苗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控制FMD,还可控制  相似文献   

11.
登革热是近30年来危害最严重的蚊媒病毒性传染病,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其发病率及病死率急剧上升,但目前仍缺乏安全有效的登革疫苗。本文回顾了登革传统减毒疫苗的研究概况,着重介绍近年来通过反向遗传技术构建登革新型减毒疫苗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2.
新孢子虫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孢子虫病是导致奶牛流产的主要原因之一,给奶牛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各国学者对新孢子虫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国对新孢子虫病的研究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来亦在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对奶牛新孢子虫病的病原生物学特性、诊断方法(包括病原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及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防治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年来,医学影像学对临床医学的影响非常深刻,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是具革命性的。核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PET)和单光子发射断层摄影(SPECT)等神经影像学方法在最近十年中已应用于锰中毒和其神经毒理学研究。MRI T1加权图像信号强度增加会反映锰的沉积,功能神经影像学如:PET、SPECT,能早期发现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系统的异常,因此MRI、PET、SPECT对于锰中毒的诊断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建立溃疡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处方中甘草、醋延胡索、白及进行定性鉴别;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方中君药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 在薄层色谱中,能检出甘草、延胡索、白及;黄芩苷在0.081 -1.62μg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2),样品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00%,RSD为0...  相似文献   

15.
N-乙酰葡萄糖胺(O-GlcNAc)修饰是一种新鉴定的蛋白质糖基化方式,在细胞内分布广泛,通过糖基转移酶和糖苷酶将N-乙酰葡萄糖胺单糖添加或移除到蛋白质的丝/苏氨酸残基上,并可能与磷酸化存在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影响,参与转录调控、信号转导、蛋白酶解等多种重要保守的生命活动,从而发挥营养传感器和压力感受器的作用,调节细胞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同时有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和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与O-GlcNAc修饰水平的升高和降低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微气泡超声对比剂的临床研究进展,小容积气体(体积在200微升以下)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安全性较高、成像效果好、并且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考察临床上应用全肠外营养液配方中的不溶性微粒以及配伍的合理性。方法按照临床常用的全肠外营养液配方配制,分别考察配制后的渗透压和1、4和12h溶液中的不溶性微粒变化。结果全肠外营养液加入注射用脂溶性维生素(Ⅱ)/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后,不溶性微粒急剧增加,其中大于10μm的不溶性微粒超过标准的10倍以上。维生素C、电解质和微量元素也存在影响。结论分析全肠外营养液中不溶性微粒形成的原因.对提高其配置质量.减少不溶性微粒对患者的损害,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约70%的恶性肿瘤患者需要放射治疗,局部复发和转移是治疗失败的主要模式,放射抗拒性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明确潜在的放射抗拒相关机制至关重要,通过放射线构建放射抗拒性肿瘤细胞株是关键的工作基础。根据分割剂量、照射次数及不同分割剂量组合方式等因素的不同,归纳出4种典型的照射模式:常规照射模式、反复照射模式、梯度照射模式和其他照射模式。不同的照射模式在总照射剂量、构建周期上不同,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也存在差异。梯度照射模式随着细胞株放射抗拒性增强而逐步提高分割剂量,较好地平衡了分割剂量和照射后细胞恢复至指数期时间,优于其他3种照射模式。临床相关放射抗拒性细胞株具备放射抗拒性表型的同时,保持与亲本细胞株相同的基因型,是未来肿瘤放射抗拒性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HIV-1辅助受体的发现过程及辅助受体CCR-5在HIV-1感染及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大量数据分析表明染色体上两个拷贝CCR-5基因缺失突变能保护个体不受HIV-1感染,而携带一个拷贝CCR-5基因突变的受感染个体,其发病过程较缓慢。  相似文献   

20.
利用靶向分子将放射性核素定向导入肿瘤组织实现核素靶向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利用单克隆抗体或小分子肽携带治疗性放射性核素,分别与肿瘤细胞表面表达丰富的抗原或受体特异性结合而开展放射免疫治疗或受体介导的核素治疗是靶向治疗的主要策略。近年来,这两种靶向治疗取得较大进展,部分已进入临床应用。随着靶向分子的不断出现、分子靶向技术的不断完善,肿瘤核素靶向治疗终将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