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为临床提高夹层动脉瘤的检出率、诊断率,减少该病误诊率。方法 对18例临床易误诊为心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肠炎的患者,应用彩色Doppler超声检查。结果 18例患者彩超检查,均显示为不同部位的夹层动脉瘤声像特征,并分别经MRI、血管造影及手术证实。结论 应用彩超能准确诊断夹层动脉瘤及其并发症,提高对夹层动脉瘤临床表现多样性的认识,对疑似病人申请彩超检查,可减少该病的误诊。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误诊原因,提高确诊率,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2008年收治并误诊的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误诊为脑梗死患者后经心脏彩超、颈部血管彩超检查方确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掌握其病理基础和病理生理特点,及时行超声心动图、颈部血管彩超、心脏彩超、增强螺旋CT、MRI、主动脉血管造影等检查可协助诊断。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3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学良 《四川医学》2004,25(1):120-120
目的 通过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误诊情况以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方法 选择我院1994~2003年期间18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首诊误诊的1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病例资料,对临床表现、确诊方法、误诊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分别误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急性脑血管病变、多发性大动脉炎、急腹症、胰腺炎、胆结石、胆道感染、急性肾功衰等,总误诊率72.2%。结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病情复杂,误诊率高,预后差。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期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4.
崔云峰 《吉林医学》2010,31(21):3513-3513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被误诊为其他疾病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与误诊过程。结果:5例治疗出院,2例死亡,5例转到上级医院救治,结果不详。结论:由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症状多样复杂易造成误诊,提高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认识及诊断,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6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表现及误诊诊断.结果 4例死亡,1例出院,1例转院后治疗出院.结论 由于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症状多样复杂,易造成误诊,提高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D)的认识及诊断,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6.
赵凯 《吉林医学》1996,17(4):248-248
夹层动脉瘤4例误诊分析赵凯(桦甸市人民医院132400)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容易引起误诊。我院1989年~1995年间共收治12例,误诊4例,现对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患,46岁,住院号:2174。因胸骨后剧痛,伴胸闷,多汗...  相似文献   

7.
14例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急诊误诊分析柴枝楠,狄国裕(急诊科)1 临床资料1984年10月~1993年1月,经急诊诊治急性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4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例,男女之比为6:1;年龄17~85岁,平均54.4岁。14例患者急诊临床表现依次...  相似文献   

8.
赵晓琴  黄君敖 《中外医疗》2010,29(21):177-177
目的为临床提高夹层动脉瘤的检出率、诊断率,减少该病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对29例临床易误诊为心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胃肠炎、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29例患者彩超检查,均显示为不同部位的夹层动脉瘤声像特征,并分别经MRI、血管造影及手术证实。结论应用彩超能准确诊断夹层动脉瘤及其并发症,提高对夹层动脉瘤临床表现多样性的认识,对疑似病人申请彩超检查,可减少该病的误诊。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1例死于动脉瘤破入心包,心包填塞,1例曾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1例误诊为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例误诊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预后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病情凶险,因其发病部位和范围不同,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极易误诊。本报告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2例,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塞5例,急腹症3例,误诊为其他疾病4例。  相似文献   

11.
李鹤  李洪伟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5):123-124
目的 探讨急诊胸痛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原因及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35例急诊胸痛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资料.结果 35例误诊患者确诊疾病多样,其中误诊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主动脉夹层最多.结论 不同原因所致胸痛的危险性有较大差异,应尽快确诊,此外对无胸痛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不应忽略.  相似文献   

12.
刘政芳 《中原医刊》1996,23(7):44-45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首发症状与误诊刘政芳笔者收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06例,其中因首发症特殊而造成误诊45例,误诊率42.5%;被误诊的疾病有12种之多,其中误诊为急性心肌梗塞13例(28.9%),急腹症16例(35.6%),急性胃肠炎4例(8.9%),...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焦家媛,张立萍,吴问问,罗晶鞍钢铁东医院干诊科(114002)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较少见,我们曾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63岁。1995年3月9日清晨扫地时胸骨后突发撕裂样剧痛,并向后背部放射,...  相似文献   

14.
<正> 夹层动脉瘤全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临床上少见的心血管急症,其来势凶猛,进展迅速,48小时死亡率高达70%以上,由于其临床表现有胸痛、心电图异常、血压变化、脉搏减弱等,易误诊为心绞痛,心肌梗塞,以至误治,失去抢救机会。我院自1996年共收治5例,死亡2例,转院1例,好转出院2例,现报告典型误诊病例一例,分析误诊原因,探讨鉴别要点,提高夹层动脉瘤的诊断成功率。 1.病例报告  相似文献   

15.
[背景 ]无痛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罕见 ,在临床上易误诊 ,常需进行尸检确定 .[病例报告 ]以头晕、双下肢乏力 ,偶伴有胸闷、气急为主诉而入院的老年患者 1例 ,入院诊断为I级高血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心律不齐、脑梗死 ,给予降压、扩冠、对症等治疗 .入院第 3d在卫生间突然死亡 ,通过尸检发现死因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 .[讨论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破裂主要通过尸检分析确诊 ,但也可通过进行彩色B型超声波、CT、核磁共振检查来减少误诊 .  相似文献   

16.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又称夹层血肿,是少见且危重的心血管急症,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国外报道发病率为(10~20)/100万,好发于50~70岁,男女之比为2∶1[1]。我科自2002年至今,共有3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病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62~69岁。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分辨磁共振(HRMRI)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以大脑后循环障碍为主要临床症状的疑似夹层动脉瘤患者的影像学特征,19例均既行HRMRI检查又行DSA检查。观察HRMRI上椎基底动脉病变处的管腔及管壁结构,观察患者的DSA及MRA的管腔结构。结果DsA及HRMm均诊断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7例,DSA诊断为夹层动脉瘤而HRMRI诊断为非夹层动脉瘤1例,HRMRI诊断为夹层动脉瘤而DSA诊断为非夹层动脉瘤1例,DSA及HRMRI均诊断为非夹层动脉瘤10例。两种检验方法对夹层动脉瘤的检验一致性Kappa值为0.78,P〈0.05。结论高分辨磁共振检查不仅能够为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提供病变处管腔信息,而且可以提供管壁信息,对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进入主动脉壁中层而形成的血肿[1],急性夹层动脉瘤是发病急为凶险的心血管病急症,急性夹层动脉瘤的发病率每年可高达(10-29)/ 1000000人.既往报道多数在急性期死亡,一周内死亡率60-70%,三个月死亡率在90%以上.因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性,非心血管专科医生容易误诊.现将我临床工作中收治的7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误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以上腹部剧烈疼痛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临床上误诊的病例并非罕见.现将1例有吸烟史、肺癌并发主动脉夹层瘤患者的病情简述如下,旨在探讨吸烟与两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高丽媛  刘影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9):809-810,F0003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治疗后效果评估。方法对30例临床疑诊为夹层动脉瘤患者行16排CT胸主动脉至双侧髂动脉增强扫描。结果20例患者动脉成像未见异常,10例明确诊断为夹层动脉瘤,4例经支架植入或腔内隔绝术后2周复查,动脉瘤基本消失,4例夹层范围较大者经临床随访,2例死亡。结论16层螺旋CT能够及时准确诊断夹层动脉瘤,并作出明确分型,对于指导治疗及评价治疗效果是一种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