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清中胆固醇(TC)是由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组成。它们的性质和临床意义各不相同,如HDL—C具有清除动脉壁沉积的胆固醇作用,因而与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脑血管病呈明显的负相关,被称为“防御(保护)因子”,相反LDL—C则与动脉硬化引起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谷维素对实验性高脂大鼠和高脂家兔的降脂作用。方法 大鼠以高脂饲料造模,给药组分别给予400mg/kg、200mg/kg、100mg/kg谷维素,连续给药4周后,取血清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处死后取肝脏,测定肝中TG、TC;家兔以胆固醇猪油混合物造模,给药组分别给予谷维素320mg/kg、160mg/kg、80mg/kg,测定第3、6周的血清TG、TC、LDL-C、HDL-C及6周的肝脏TG、TC。结果 大鼠连续给予谷维素4周后,大鼠血清TG、TC和LDL-C明显降低,而HDL-C明显上升;家兔连续给予谷维素6周,能使血清TG、TC和LDL-C明显降低,使HDL-C明显上升。结论 谷维素有明显降脂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芮城县部分成人体检的血脂水平,了解本地区成人血脂水平的变化趋势,为临床血脂研究与心血管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2010年1月—7月来我院体检的成年人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中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结果甘油三酯异常值增高明显,TG占27.9%,TC占5.1%,HDL-C占6.9%,LDL-C占7.3%.结论脂类代谢异常人群明显增加,减少高脂血症的发生,对预防高血压、心血管性疾病、糖尿病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近三年血脂四项检测各项指标的变化.方法 清晨抽取门诊及住院受检人员空腹静脉血2ml,于干燥速凝管中离心后取上清液,用OLYMPUS 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血脂四项.结果 血脂四项统计结果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具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应注意控制该地区人员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冠心病( 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 ,属于中医“心
痛、胸痹”的范畴。CHD 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
或坏死的心脏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CHD 是一种多因素、多基因复杂性疾病,其中病因包括血脂代谢异常,主
要为致动脉粥样硬化的脂蛋白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水
平的降低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门诊患者首次检测血脂时,是否需要同步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以实现医学检验的分级检测,减少医学检验人员的劳动量和降低医疗费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近4年同步检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CHO)、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LDLC的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CHO-HDLC。指标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预测LDLC异常与否。结果:LDLC与CHO、nonHDLC相关系数分别为0.843、0.862。CHO和nonHDLC预测升高的LDLC(>3.4 mmol/L和>4.1 mmol/L)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1和0.948、0.967和0.970,两者预测性能有显著性差异(P<0.001)。以LDLC>3.4 mmol/L和>4.1 mmol/L为阳性时,最佳阈值nonHDLC分别为3.85 mmol/L和4.33 mmol/L时,启动LDLC检测,nonHDLC预测LDLC阳性结果的敏感性为91.1%和97.6%,特异性为85.4%和87.3%。节约LDLC测试为66.3%和80.6%,LDLC阳性漏检测率为3.33%和0.16%。结论:门诊患者首次检测血脂时,不必检测LDLC。估计65%以上的LDLC不用检测。以nonHDLC预测LDLC阳性优于CHO。  相似文献   

7.
过去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大都采用Friedewald公式来计算,但由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聚乙二醇沉淀时已将包括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9VLDL-C)和载脂蛋白(a)胆固醇[Lp(a)-C]全部去除,故用Friedewald公式计算出的LDL-C包含有Lp(a)-C。该文采用新的校正公式来计算LDL-C,并去除了Lp(a)-C的影响。更能准确提示LDL致心血管危险的程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用纯化的人血清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给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腹腔注射,发现注射后大鼠血清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升高,游离胆固醇(FC)水平明显下降,HDL-C/FC和HDL-C/总胆固醇(TC)比值明显升高,FC/TC比值明显下降。对LCAT可能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血脂异常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浙江省中医院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74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与急性脑梗死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①观察组患者TC、LDL-C分别为(4.83±0.10)、(2.83±0.09)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4.42±0.14)、(2.48±0.12)mmol/L],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HDL-C水平[(1.46±0.04)mmol/L]低于对照组[(1.69±0.11)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与对照组TG值[(1.71±0.10)mmol/L比(1.50±0.13)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TC、LDL-C、HDL-C异常值检出率[60.34%(105/174)、72.99%(127/174)、50.57%(88/174)]显著高于对照组[60.34%(105/174)、72.99%(127/174)、50.57%(88/174)],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TG异常值检出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TC、LDL-C、HDL-C均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相关(P〈0.01)。结论 TC、LDL-C、HDL-C异常与急性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HDL-C水平降低是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分析办公室人群血脂水平变化情况,为血脂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366名25~54岁办公室人员根据年龄每10岁1段共分为6组(A、B、C、D、E、F组),分析2010~2012年血脂水平变化趋势、比较2012年男女间血脂水平、血脂与年龄调整均值(YZ)差异,分析血脂随年龄变化趋势。结果:⑴6组TG、TC、LDL-C、non-HDL-C在2010~2012年呈上升趋势,HDL-C呈逐年下降趋势,各组时间效应趋势均为线性结果(P<0.05)。⑵2012年,A、B组TG、TC、LDL-C、non-HDL-C分别高于D、E组,HDL-C分别低于D、E组;C组TG高于F组,TC、HDL-C低于F组(P均<0.05)。⑶2012年,B、C、F组TC高于YZ,A、B、C、E、F组LDL-C高于YZ,A、B、C、D、E组HDL-C低于YZ,A、B、C、F组non-HDL-C高于YZ(P均<0.05)。⑷男女性TC、TG、LDL-C、non-HDL-C值各年度均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结论:2010~2012年办公室人群的血脂逐年增高,与年龄相关;男性、围绝经期女性心血管事件危险因素增加。  相似文献   

12.
胆囊胆固醇结石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其成因非常复杂。从机制上而言,其形成大致可以概括为胆汁胆固醇过饱和、胆固醇成核增加及胆囊排空障碍三个方面。其中,肝脏胆固醇分泌增加、胆汁胆固醇浓度过饱和致使胆汁中胆固醇结晶析出是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键步骤,而这一步骤的形成原因涉及饮食摄入不当、肠道吸收增加以及肝脏胆固醇代谢及调控异常等多个方面的多个基因。  相似文献   

13.
用酶法对63例糖尿病患者游离胆固醇浓度进行测定,结果:糖尿病患者总胆固酶和血清游离胆固酶均比正常组高,提示血清游离胆固酶升高可能与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健康体检者空腹血脂水平来了解周口地区人群血脂水甲现状及其血脂异常患病率.方法:应用日立7170A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周口地区2655例成人空腹血脂,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值蛋白胆固醇(LDL-C),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血脂水平差别及血脂异常患病率的差异.结果:总体血脂异常患病率65.9%,男性76.3%,女性47.2%.男性和女性4种血质成分异常患病率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P<0.01).TC、LDL-C、TG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P<0.01),HDL-C水平随年龄的增加有降低趋势(P<0.01).TC在25~44岁间男性高于女性(P<0.01),在55岁以上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5).LDL-C在18~44岁间男性高于女性(P<0.01),在45~74岁女性显著高于男性(P<0.01).HDLC水平各年龄组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1).TG在18~54岁组男性显著高于女性(P<0.01),在55~64岁组两性间无差异,64岁以上女性高于男性(P<0.01).结论:周口地区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较高,并且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男女性别间血脂异常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植物甾醇由于被证明可有效调节胆固醇的平衡而备受关注。其在许多食物和食品中存在。此项研究的目的是测定一种富含黄酮醇(并含植物甾醇)的可可快餐能否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能否影响脂溶性维生素与胡萝卜素类水平。72名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男女均有)参加了此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平行操作的临床研究。受试者一日两餐,每餐30min,每餐任选两种快餐之一:一种是富含植物甾醇的可可快餐(含1.5g植物甾醇),另一种是不含植物甾醇的对照快餐。试验为期6个月。受试者除保持日常饮食外,避免…  相似文献   

16.
夏松   《中国医学工程》2012,(9):154-154
目的了解企业退休人员血脂变化规律及不同性别间血脂的差异。方法分析自2011年4月以来到我单位参加体检的2990例退休人员血脂检测结果的材料。结果体检结果呈现出以下规律:(1)男性总胆固醇异常的检出率与年龄的增长呈反比,女性总胆固醇异常的检出率与年龄的增长呈正比;(2)三酰甘油异常的检出率,在小于60岁的年龄组别中,男性的检出率高于女性;在大于60岁的年龄组别中,女性的检出率高于男性;(3)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异常的检出率,在各年龄组别中,均呈现出男性高于女性。结论将血脂检测纳入中老年人的健康体检范围内,对早期发现代谢综合征及早期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石蕾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4):165-166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异常类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结果分为高胆固醇组(73例)、高三酰甘油组(28例)、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组(79例)、混合血脂异常组(35例)。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结果高胆固醇、高三酰甘油、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混合血脂异常例数分别为73(33.95%)、28(13.02%)、79(36.74%)、35(16.28%);四组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分别为86.30%(63/73)、89.29%(25/28)、82.28%(65/79)、71.43%(25/53);颈动脉粥样硬化多发生于双侧颈动脉。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患者血脂异常类型密切相关,胆固醇增加、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诱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酸性多糖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酸性多糖降低血总胆固醇 (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的效果。方法  (1)体外实验 :10ml血清加 0 .3ml 1‰酸性多糖溶液 ,混匀 ,观察吸附效果。 (2 )体内实验 :32只家兔随机分成两组 ,服药组基础饲料中加 1‰酸性多糖 ;对照组仅服用基础饲料。分别于 1周、3周抽血 ,以酶法和聚乙烯硫酸沉淀法查TC、LDL -c。结果 体外实验 :血清经酸性多糖吸附后上清液中TC下降 80 %以上。体内实验 :1周后服药组兔子血TC、LDL-c(分别为 0 .47± 0 .0 7mmol·L-1和 0 .2 5± 0 .0 3mmol·L-1)明显低于对照组 (0 .5 6± 0 .0 6mmol·L-1和 0 .32± 0 .0 2mmol·L-1) ,差异极显著 (P均 <0 .0 0 1)。服药组家兔TC值降低11% ,LDL -c降低 15 % ;3周后服药组家兔血TC、LDL -c(分别为 0 .41± 0 .0 6mmol·L-1和0 .18± 0 .0 1mmol·L-1)明显低于对照组 (TC、LDL -c分别为 0 .5 7± 0 .0 7mmol·L-1和 0 .34±0 .0 3mmol·L-1) ,差异极显著 (P值均 <0 .0 0 1) ,TC降低 2 1% ,LCL -c降低 39%。结论 酸性多糖有明显降低TC、LDL -c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血浆脂蛋白与脑卒中风险之间的密切关系一直没有得到肯定。与冠心病不同 ,脑卒中危险因素的增加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 (LDL)胆固醇的升高没有直接的有意义的相关性 ,与高密度脂蛋白 (HDL)升高之间也没有相反的关系1。事实上 ,总胆固醇浓度与脑出血之间存在相反的联系2 。有几种原因可以用来说明脑卒中与胆固醇之间缺乏或仅有很低的相关性。首先 ,最明显的事实是所有的冠心病都归因于冠状动脉硬化 ,而脑卒中只有不到一半的病例归因于大血管的动脉粥样硬化。非动脉硬化的疾病 ,如 :心律失常、小的脑动脉疾病以及皮层变性 ,是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