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pH =9.3 的1.6 ×10-2 mol/L 硼砂、3.6 ×10-2 mol/L 氨水和1.6 ×10-5 mol/L 百里香酚酞络合剂底液中, 稀土-百里香酚酞络合剂有一灵敏的极谱波, 其二次导数波峰电位为-1.02 V(S.C.E)。波高与稀土离子浓度(4.0×10-7~3.6×10-6 mol/L)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考察了影响极谱波的各种因素和共存离子的干扰, 将此极谱波应用于钢中轻稀土的测定, 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2.
生物体内巯基含量的检测在生化研究和生物医学领域非常重要,采用含有Se—N键的罗丹明作为荧光探针检测生物体中的巯基含量。检测条件:温度为25℃,0.5μmol/L罗丹明Se—N和谷胱甘肽(GSH)在p H=7.4的磷酸缓冲溶液(PBS)中混合,并保温30 min,用荧光分析仪测定混合溶液的荧光性能,通过罗丹明荧光光谱的变化来测定谷胱甘肽的浓度。实验结果表明,含有Se—N键的罗丹明荧光探针在细胞HL-7702和Hep G2检测成像中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选择性,可用于检测生物细胞中的巯基含量。  相似文献   

3.
采用三辛基甲基氯化铵(N263)-磷酸三丁酯(TBP)-正辛醇-磺化煤油协同萃取体系从金矿氰化废水中富集和回收有价金属,主要研究了N263与TBP的浓度、振荡时间、水相初始pH、相比(O/A)对铜氰络合离子萃取率的影响及协同萃取反应机制。研究表明,采用N263(20 vol.%)-TBP(15 vol.%)-正辛醇(10 vol.%)-磺化煤油体系在室温,O/A为1:1,pH值为10、混相时间为5min的条件下,废水中铜离子的单级萃取率可达到为98.9%,饱和萃取容量为19576 mg/L。饱和负载有机相经1 mol/L NaOH+5 mol/L NaSCN溶液反萃,在相比(O/A)为2:1的条件下,单级反萃液中Cu离子浓度可达到23000 mg/L,实现了废水中铜氰络合离子的有效富集。萃取过程中铜氰络合离子优先与TBP结合从而失去亲水性,随后再与N263阳离子发生离子缔合反应进入有机相。  相似文献   

4.
铝合金化学铣切过程产生的清洗废液具有高碱度和富含有机物的特性,常规的生化处理方法难以有效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采用电催化氧化法处理铝合金化铣清洗废液,以亚氧化钛涂层的钛电极作为阳极、不锈钢作为阴极,研究了化铣清洗废液中的典型有机物在Ti4O7/Ti电极表面的氧化和降解机制及电解工艺参数(如初始pH、电流密度、搅拌方式、污染物初始浓度及处理时间等)对清洗液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铝合金化铣清洗废水中的三乙醇胺无法在Ti4O7/Ti电极表面直接氧化,其降解机制为Ti4O7/Ti电极表面产生·OH对其间接氧化;采用曝气搅拌方式,在溶液pH=7、电流密度5 mA·cm-2优化条件下,处理后的铝合金化铣清洗废液的CODCr由初始5 210 mg·L-1降至42 mg·L-1,低于300 mg·L-1环保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5.
为了理解在酸沉降背景下长江中下游典型酸雨区大气降水化学组成与来源,于2018—2020年共收集209个鄱阳湖流域庐山地区大气降水样品,分析了降水pH、电导率及各离子浓度特征,并采用富集因子、PMF模型和相关分析等多元统计数理方法,揭示庐山地区降水水化学特征和控制机理。结果表明,庐山降水pH的加权平均值为6.1,分布范围为4.52~7.89;降水电导率的加权平均值为16.3μS/cm,分布范围为1.4~96.6μS/cm;降水中离子雨量加权平均当量浓度依次为:Ca2+>NO3-> SO42-> Cl-> NH4+> K+> Na+> Mg2+> F-,其中阴离子(SO42-、NO3-)和阳离子(...  相似文献   

6.
铊(Thallium,Tl)是一种高毒性金属,其致死剂量仅为10—15 mg·kg-1。由于锰氧化物具有优良的吸附性,因此在铊污染防治中展现出很好的应用前景。然而,锰氧化物在吸附铊的过程中会溶出锰,因而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为解决该问题,引入铁元素制备铁锰复合材料,降低吸附过程中锰的溶出。结果表明:铁元素的引入能大幅地减少吸附过程中锰的溶出,当初始Tl0浓度为10 mg·L-1时,1 mg·L-1的铁锰复合材料对铊的去除率超过99%,同时锰的溶出浓度控制在国家排放标准以内(0.3 mg·L-1),达到了0.11mg·L-1;等温吸附曲线表明,当吸附温度为308 K时,铁锰复合材料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吸附曲线(R2=0.94),吸附最大容量为539.4 mg·g-1。说明,铁锰复合材料在有效降低锰溶出的同时,也能够高效地去除铊。  相似文献   

7.
为了揭示铝离子对油酸钠浮选石英的影响,并探讨影响机理,以0.038~0.074 mm的石英纯矿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油酸钠浮选石英试验,并从Zeta、溶液化学和红外光谱分析角度对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在无Al3+活化的情况下,油酸钠对石英没有捕收能力;Al3+过量会消耗油酸钠,进而影响对石英的捕收。②在有Al3+活化的情况下,油酸钠适宜在偏碱性矿浆中捕收石英,提高油酸钠的用量有利于石英浮选回收率的提高。③在矿浆pH=8,Al3+浓度为3×10-4 mol/L,油酸钠浓度为6.25×10-4 mol/L情况下,石英的浮选回收率可达93.4%。④未加入Al3+时石英在pH=2.0~12.0时表面带负电,因而阴离子捕收剂油酸钠不能使石英上浮;Al3+的活化使石英表面的Zeta电位明显上升,大约在pH=3.8~9.2时石英表面的Zeta电位为正值,石英表面吸附的Al3+成为石英吸附油酸钠的活性点,从而提高了石英的可浮性。⑤石英浮选回收率较高时溶液中Al3+主要赋存状态是Al(OH)3(S),铝离子羟基络合物的含量很低,说明Al(OH)3沉淀是活化石英的主要成分。⑥石英+油酸钠的红外光谱曲线与石英的红外光谱曲线相似,只是吸收峰的强度有所减弱,出现的也仅为Si-O键的特征峰。石英+Al3++油酸钠的红外光谱曲线上新出现了-CH2-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和弯曲振动吸收峰,以及-CH3和-C=O-的伸缩振动吸收峰,这些都是油酸根的特征峰,说明油酸根在石英表面发生了吸附。  相似文献   

8.
韩朗  庹必阳 《金属矿山》2017,46(5):177-180
以晶面间距为1.87 nm的锆柱撑蒙脱石(Zr-pmnt)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吸附Cu2+的工艺技术条件。结果表明:在Cu2+浓度为100 mg/L、pH=7的50 mL模拟废水中投加0.1 g的Zr-pmnt,20 ℃下恒温水浴振荡120 min,Zr-pmnt对Cu2+的吸附量为44.26 mg/g,Cu2+去除率达到88.52%。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凹凸棒石黏土吸附模拟含盐化工废水中Pb(Ⅱ)离子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吸附行为.考察了接触时间、吸附剂浓度、pH值、离子强度、不同电解质离子和温度等条件对吸附率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凹凸棒石黏土是一种较好的重金属吸附剂,凹凸棒石黏土吸附Pb(Ⅱ)离子较好地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过程受pH值和离子强度影响较大,在低pH值下表面络合和离子交换是主要的吸附机理.Pb(Ⅱ)离子在凹凸棒石黏土上的吸附为Langmuir型.在298.15~338.15K温度范围内,凹凸棒石黏土对Pb(Ⅱ)离子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吸附过程的△G0分别为-16.96、-20.00和-22.80 kJ/mol,而△S0和△H0基本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其值分别为146.00 J/(mol·K)和(26.50±0.05) kJ/mol.  相似文献   

10.
Cu2+-H2O系羟合配离子配位平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配位化学热力学平衡原理,绘制了Cu2 -H2O系配合离子浓度pc-pH图、铜羟合配离子分率αn-pH图及Cu(OH)2条件溶度积pPs-pH图.pc-pH图描述了Cu(OH)2(固)溶解平衡时,铜的总离子平衡浓度与pH值关系,pH值为7.32~10.68时Cu(OH)2的溶解度最小;αn-pH图指出了各种羟合配离子分率与pH值关系,每种羟合配离子都有其最佳的存在pH值范围;Cu(OH)2(固)的条件溶度积pPs-pH图表明pH在7.0~9.0范围内Cu(OH)2(固)的条件溶度积最小.研究结果可为中和水解法从含重金属废水中除铜等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壳聚糖(CS)为原材料、戊二醛为交联剂,制备了吸附材料壳聚糖/石墨烯(CS/GO)、壳聚糖/纳米二氧化硅(CS/SiO2)复合微粒。研究了吸附剂CS/GO、CS/SiO2、交联CS对Cu2+、Pb2+、Ni2+的吸附去除性能。结果表明,3种材料对重金属离子的最大吸附容量顺序为: CS/GO>CS/SiO2>交联CS; 3种吸附剂材料中CS/GO网络结构最发达,孔隙最多,比表面积最大,吸附性能最好。在模拟废水实验中,当pH=7、吸附剂用量6 g/L、时间30 min条件下,复合颗粒CS/SiO2对Cu2+、Pb2+、Ni2+的吸附率分别达到99.48%、98.50%和98.49%; CS/GO对Cu2+、Pb2+、Ni2+的吸附率分别达到99.20%、96.76%和99.40%。  相似文献   

12.
硫代硫酸盐从废弃印刷线路板中浸金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代硫酸盐浸金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浸取温度、反应时间、硫代硫酸盐浓度、二价铜离子浓度、氨浓度。合适的浸金条件是: 固液比为1∶5, 浸取温度60 ℃, 反应时间2 h, 硫代硫酸盐浓度0.4 mol/L, 二价铜离子浓度0.04 mol/L, 氨浓度0.45 mol/L, pH=9.5, 添加0.2%的SO32-, 空气进气速率1 L/min。研究表明, 硫代硫酸盐能够非常有效地从废弃印刷线路板中浸取金。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目前工业萃取剂对Cu2+选择性差以及对Zn2+萃取能力差的问题, 合成了一种新型萃取剂MPPE, 并考察了由MPPE组成的有机相在氨溶液体系中对Cu2+、Ni2+、Co2+和Zn2+的萃取与反萃性能。结果表明, 在萃取剂MPPE浓度0.06 mol/L、总铵浓度1.2 mol/L、相比(O/A)1/1、混合时间5 min、pHeq=6.44条件下, Cu2+萃取率达到95.8%, 而Ni2+、Co2+和Zn2+萃取率分别为2.8%、3.7%和8.1%, 分离系数βCu/Ni、βCu/Co和βCu/Zn分别高达666.20、508.42和219.55。而当其他萃取条件不变, 将平衡pH值调为8.23时, βZn/Ni和βZn/Co都达最大值, 分别为137.90和74.20。在硫酸浓度1 mol/L、反萃时间6 min以及反萃相比1/1条件下对铜和锌的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 锌和铜离子反萃率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14.
铜萃取过程污物的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铜溶剂萃取过程污物的生成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浸出液pH 值、有机相与水相比例(O/A)是影响萃取污物量的主要因素。萃取过程中, 污物量随萃取pH 值升高而增加, 随相比增大而减少。浸出液中Fe3+ 、Mg2+等离子、微细气泡和悬浮微粒是生成萃取污物的主要原因。当pH>2.5 时, Fe3+发生一系列的水解与络合作用, 生成多核羟基络离子或Fe-SO4 络合物;而FeOH2+ 、Fe2(OH)24+等络离子还可能发生多聚反应, 从而形成乳化层。  相似文献   

15.
卯松  章铁斌 《矿冶工程》2023,(2):66-68+7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了磷酸根离子/油酸根离子在白云石(104)表面CO32-缺陷处的吸附。结果表明,白云石溶解产生CO32-缺陷导致表面金属原子活性增强,有利于阴离子与矿物表面相互作用。H2PO4-在理想白云石表面、缺陷白云石表面与钙原子的吸附能分别为-183.30 kJ/mol、-561.24 kJ/mol。态密度计算结果表明,H2PO4-与缺陷白云石表面钙原子吸附后,相邻镁原子仍具有较强活性,油酸根离子在理想白云石表面、缺陷白云石表面与镁原子的吸附能分别为-52.29 kJ/mol、-489.43 kJ/mol。磷酸和油酸离子可以共同吸附在白云石表面,导致白云石上浮。  相似文献   

16.
赵徐霞  庹必阳  韩朗  龙森 《矿冶工程》2018,38(6):151-155
为了去除废水中Zn2+,以提纯钠化蒙脱石(Na-mt)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将Ti4+插层进入Na-mt层间制备钛插层蒙脱石(Ti-Imt)材料。XRD、SEM及表面积分析表明Ti-Imt的晶面间距增大到2.94 nm,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片层之间存在着较大且形状不均匀的空隙结构。采用Ti-Imt对Zn2+进行吸附,升温有利于吸附; pH值为6时吸附性能最佳,吸附平衡时间为60 min,饱和吸附量为38.47 mg/g,Zn2+去除率达到96.18%。  相似文献   

17.
铁氧体法处理含铜、锌、镉重金属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铁氧体法处理同时含铜、锌、镉废水,对铁氧体法处理含铜、锌、镉废水工艺中的主要技术参数进行探讨,研究pH值、温度、Fe3+和Fe2+投加量及添加剂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当温度为70℃、Fe3+/Fe2+为1.5(mg/mg)、Fe2+/Mn2+投加量为11(mg/mg)、pH值为9,添加剂为1.2 mg/L时,对含铜、锌、镉废水处理效果比较好,并达到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钙镁离子对长石和绿帘石浮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维伟  刘旭 《矿冶工程》2022,42(3):59-63
通过小型浮选试验、动电位测试、吸附试验、溶液化学计算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研究了油酸钠体系下Ca2+和Mg2+对长石和绿帘石浮选的影响。结果表明, 纯净的长石和绿帘石矿物几乎不浮, 加入Ca2+、Mg2+后, 矿物可浮性得到改善;钙镁离子主要以Ca2+、CaOH+、CaCO3(s)和Mg2+、MgOH+、MgCO3(s)形式吸附在矿物表面;油酸钠和钙镁离子在长石和绿帘石矿物表面存在静电吸附, 且钙镁离子可以促进油酸钠在矿物表面的吸附。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篇矿物材料与环境工程领域的论文。本文以含镉废水为研究对象,采用低品位铁尾矿负载壳聚糖作为吸附剂,对比了低品位铁尾矿负载壳聚糖前后对Cd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的吸附效果优于低品位铁尾矿吸附剂;同时采用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曲面法设计实验,以镉离子吸附率(Q)作为响应值,通过考查初始pH值(A)、吸附剂加入量(B)和吸附时间(C)三个影响因素对低品位铁尾矿负载壳聚糖吸附除镉的单独和交互作用,建立了低品位铁尾矿负载壳聚糖与镉离子影响因素的非线性二次多元回归预测模型:Q=86.16+14.68×A+5.21×B+1.36×C-1.98×A×B-1.54×A×C-0.46×B×C-6.75×A2+0.12×B2+1.25C2,并获得了较佳优化的吸附实验条件。结果表明,复合吸附剂对Cd2+吸附率影响因子的主次顺序为初始pH值>吸附剂加入量>吸附时间。当初始pH值为8.00,吸附剂加入量25.00 g/L,吸附时间15 min,初始Cd2+  相似文献   

20.
罗立群  李明辉  王韬  刘林法 《金属矿山》2010,39(10):165-168
以某转炉尘泥的磁选尾矿为原料,研究其对铜离子的吸附效果和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尘泥磁尾去除铜离子的适合条件是尘泥磁尾投加量为8.0g/L,铜离子初始浓度为20 mg/L,反应时间为50 min,此时Cu2+去除率为97.86%。吸附行为的影响因素依次为尘泥磁尾投加量>铜离子溶液初始浓度>反应时间。吸附反应以表面吸附为主,伴随少量置换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