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131I核素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和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1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依从率为98.00%(4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3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应用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核素治疗中,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且可降低术后核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行131I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TNM分期及MACIS评分标准,选择68例中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DTC),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不进行131 I治疗,治疗组患者术后进行131 I治疗。2年随访观察患者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及甲状腺彩超。结果通过对68例中高危DTC患者2年的随访,发现对照组2年内TG值处于3~12ng/mL之间,且随术后时间推移,TG值由3.51 ng/mL不断升高至11.22ng/mL;而治疗组TG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年内均保持在0.1ng/mL以内。同时对照组出现2例患者复发及1例患者出现转移灶,而治疗组2年内均无患者出现复发或转移灶,低于对照组5.88%的复发率及2.94%的远处转移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采取131 I治疗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在一定程度内降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  相似文献   

3.
陈波  黄际远  张伟  高海燕 《西部医学》2024,36(4):604-607
目的 探讨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刺激状态下甲状腺吸碘率、甲状腺功能及残留甲状腺131I最大计数评估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我院临床资料齐全的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并欲行131I治疗的18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甲状腺吸碘率、甲状腺功能、颈部超声、131I全身扫描及颈部SPECT/CT断层显像资料。结合淋巴结术后病理、颈部超声、颈部SPECT/CT断层显像及临床随访来最终确定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甲状腺吸碘率、功能、131I最大计数诊断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结果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与术后刺激状态下吸碘率(P=0.048)、Tg(P=0.048)、131I最大计数(P=0.049)有关,与TSH(P=0.256)、FT3(P=0.516)、FT4(P=0.827)、TgAb(P=0.351)、TPOAb(P=0.389)无关。将吸碘率、Tg、131I最大计数对转移进行ROC处理,三者中吸碘率诊断效能最高,131I最大计数效能最差,吸碘率、Tg的临界值分别为1.5、5.28时对评估淋巴结转移有统计意义,131I最大计数临界值为727,但无统计学意义。通过偏相关分析显示,吸碘率、TSH、FT3、FT4、TgAb均与131I最大计数有关,其中吸碘率、FT3、FT4与131I最大计数呈正相关,TSH、TgAb与131I最大计数呈负相关(P<0.05)。结论 吸碘率、Tg、131I最大计数对淋巴结转移有一定评估价值;吸碘率、FT3、FT4值越高,提示131I最大计数越高;TSH、TgAb值越高,对应131I最大计数水平越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测定和131I全身扫描(131I-whole body scan,131I-WBS)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后随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64例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或部分切除的DTC患者,用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后,测定血清Tg和进行131I-WBS.结果 64例DTC患者中,33例血清Tg<2 ng/mL(6例131I-WBS阳性),10例2 ng/mL<Tg<10 ng/mL(4例131I-WBS阳性),21例血清Tg≥10 ng/mL (19例131I-WBS阳性).血清Tg和131I-WBS联合检测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81.8%,准确度为90.6%.结论 血清Tg联合131I-WBS在行甲状腺全切除或部分切除术并131I去除残留腺体治疗后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随诊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PECT显像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80例甲状腺癌利用SPECT全身扫描和SPECT联合断层显像仪融合扫描131I治疗后的患者,观察甲状腺癌转移灶存在部位和残留组织.结果:经131I治疗的SPECT全身显像和融合显像均能比较清楚地确定甲状腺残留组织和转移灶部位,比较而言131I SPECT与其他类型扫描仪融合显像发现病灶的数目多.结论:SPECT显像(无论是融合显像还是全身显像)能帮助监测、定位分化型甲状腺癌残留和转移灶部位,SPECT融合其他扫描仪监测定位更准确.  相似文献   

6.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往往需要用^131Ⅰ进一步清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功能组织并治疗可能存在的转移灶,以减少术后的复发率和转移率,核素显像在该病术后制定下一步诊疗方案、判断预后以及评价疗效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应用价值。本文就核素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大剂量131I治疗术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216例DTC患者术后接受131I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每次服131I后第4天131I全身显像进行对比观察作为判断疗效的依据,根据患者病理类型、转移部位、服131I次数分别观察其总体疗效.结果 大剂量131I治疗术后DTC患者总有效率86.57%,对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疗效明显优于纵膈转移、肺转移及骨转移,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结论 术后联合大剂量131I治疗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是一种有效而又安全的方法,癌灶转移部位对131I治疗的疗效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31I全身显像与131I SPECT/CT断层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转移复发的探测效能.方法 回顾分析2001-2007年在我院核医学科进行131I治疗的197例次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31I全身显像影像学分期标准:根据图像显示的病灶摄取量、位置、数量及波及范围将病人分为4期:Ⅰ期,摄取范围局限于甲状腺床;Ⅱ期,甲状腺床+颈部淋巴结摄取或甲状腺床+纵隔淋巴结摄取;Ⅲ期,颈部淋巴结或纵隔淋巴结摄取+肺摄取;Ⅳ期,颈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肺部弥漫性摄取,或颈部淋巴结和纵隔淋巴结+骨等其他脏器摄取;组织器官放射性摄取分级标准:按放射性分布的浓聚程度和分布范围分为0,1,2,3级;结果两种显像模式:(1)对甲状腺癌的分期具有显著差异(Z=3.864,P=0.000).(2)对颈部、纵隔和骨分级存在显著差异(Z=-3.779,P=0.000;Z=-3.434,P=0.001);对甲状腺原位病灶和肺分级没有显著差别(Z=-1.507,P=0.13;Z=-0.839,P=0.401).结论 131I全身显像联合131I SPECT/CT断层显像明显提高了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回顾性的评价了2002-2010年在我科进行131I治疗的124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的随访结果,对血清TSH刺激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及131I全身扫描(WBS)两项重要的随访工具的可靠性作出评价。方法将血清TSH刺激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及131I全身扫描(WBS)两项结果用SPSS软件进行一致性分析。结果血清TSH刺激甲状腺球蛋白(Tg)测定与131I全身扫描(WBS)对DTC复发或转移的诊断一致性的检验结果:kappa值为0.587,SE=0.076,P<0.0001。检验结果表明这两种随访工具之间虽然存在一定的一致性,但并不十分理想。结论由于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干扰,在进行血清Tg测定的同时必须做血清TgAb的测定,并且血清TSH刺激Tg及TgAb测定常出现假阴性,因此,131I全身扫描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随访工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99Tcm?高锝酸盐全身及SPECT/CT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术后残余灶和转移灶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82例DTC术后需行131I首次治疗的患者,在131I治疗前行99Tcm?高锝酸盐全身显像(whole body scan,WBS)及颈胸部SPECT/CT显像;在131I治疗后3~5 d行131I?WBS及颈胸部SPECT/CT显像。以组织病理学或至少6个月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为诊断病灶性质的标准。分析99Tcm?WBS及颈胸部SPECT/CT显像和131I?WBS及颈胸部SPECT/CT显像在甲状腺床区及甲状腺床区以外部位对术后残余灶和转移灶的检出情况。结果:282例患者中,99Tcm?高锝酸盐显像检出甲状腺残余灶和转移灶共278处,131I显像检出甲状腺残余灶和转移灶共307处。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59,u=18.538,P < 0.001。结论:99Tcm?高锝酸盐显像对分化型DTC术后残余及转移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其与131I显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滕强丰  韦智晓 《广西医学》2013,(9):1224-1225
目的探讨术前CT增强检查对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首次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清甲)效果的影响。方法80例将行131I清甲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根据术前是否行CT增强检查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5例清甲前未行CT增强检查,对照组45例清甲前行CT增强检查,两组首次清甲治疗后的患者于4~6个月后复查,观察两组清甲效果。结果观察组首次清甲成功率为80.0%,对照组首次清甲成功率为55.6%,观察组首次清甲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状腺癌患者术前行CT检查时,应考虑可能影响首次清甲效果,应尽量减少增强CT检查的次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小剂量131I全身显像在131I治疗甲状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需要在手术后进行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例,在做131I治疗前进行小剂量的131I全身显像检查,并在131I治疗后再次进行全身显像检查,分析两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小剂量131I全身显像时,15例病例中共发现28个病灶,131I治疗后进行的全身显像共发现43个病灶,新增病灶20个,减少病灶5个,7例病例病灶无变化。结论:虽然小剂量131I全身显像发现甲状腺癌转移灶的敏感性不及治疗剂量131I全身显像,但在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前做小剂量的131I全身显像仍然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联合131I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根据术后是否接受131I治疗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给予手术+放射性131I治疗,对照组给予手术+优甲乐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首次"清甲"成功率为71.3%,甲状腺全切者首次"清甲"成功率显著高于次全切者(P〈0.01)。术后131I治疗对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总有效率为95.3%,肺转移患者为82.6%,骨转移患者为64.3%。服用131I后1周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8%(31/80),其中甲状腺全切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次全切者(P〈0.05)。随访至今,观察组复发转移发生率与患者存活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131I治疗DTC可在术后有效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及残留的微小癌,同时可对颈部淋巴结转移及肺转移灶进行治疗,可降低复发及转移率,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4.
131↑I去除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ear cinoma,DTC)在切除原发灶后残余甲状腺组织及小的转移灶是首选的治疗手段。研究发现DTC术后剩余甲状腺组织的一次去除成功率为70%~80%,再次去除极为困难。为提高131↑I的一次去除成功率,本研究在131↑I去除残余甲状腺组织的过程中加用碳酸锂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双氢克尿噻 (双克 )提高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术后残留甲状腺摄碘功能及增强 1 31 I辐射吸收剂量的作用。方法 将 30例 DTC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双克组与对照组 ,双克组给予双克 2 5 m g tid,连用 4 d,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两组均分别在给药前后测定 2 4 h甲状腺摄碘率、1 31 I有效半衰期 (Teff)、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促甲状腺激素 (TSH)水平。结果 双克组用药后同用药前相比 ,2 4 h摄碘率提高至原来的 (1 .36± 0 .5 8)倍 ,辐射吸收剂量增强至原来的 (1 .35± 0 .5 4 )倍 ,Teff改变不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2 4 h摄碘率显著提高 ,辐射吸收剂量显著增强。结论 双克有明显提高 DTC术后残留甲状腺摄碘功能、增强残留甲状腺 1 31 I辐射吸收剂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分化型甲状腺手术后进行131I核素治疗及对应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抽取100例甲状腺癌的患者,对其采取131I核素治疗以及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对其临床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100例患者全部获得明显临床治疗效果,1例患者发生轻度喉水肿,没有出现呼吸困难,2例患者在治疗当天发生呕吐。对以上临床症状采取相对应的处理以后,临床症状完全缓解。结论:分化型甲状腺手术后患者采取131I核素治疗,同时临床护理人员要做好治疗前后的护理,使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阳性(>115 U/ml)患者在手术及131I治疗后TgAb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118例TgAb阳性患者,分析其手术前、131I治疗前、131I治疗后中位随访2.3个月及5.2个月相应时间点TgAb的变化。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观察患者131I治疗后TgAb下降>50%所需时间(T50)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前一时间点的TgAb相比,经手术、131I治疗后中位随访2.3个月和5.2个月TgAb均明显下降(P均=0.000),各阶段降幅>50%者分别占28.6%、33.3%和37.2%,TgAb转阴率分别为23.4%、48.9%和62.8%。MLR显示,T50仅与131I治疗距手术时间(B=1.125,P=0.000)有关。结论手术及131I治疗可明显降低TgAb阳性DTC患者的TgAb水平。131I治疗距手术时间对TgAb下降速度有显著影响,术后尽快行131I治疗有助于TgAb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过程中胃肠道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收集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行131I治疗患者资料,观察患者治疗期间出现胃肠道反应[恶心和(或)呕吐]情况,根据患者呕吐次数将呕吐严重程度分为轻微(1~2次)、中度(3~4次)和严重(4次以上),分析患者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其与患者治疗次数及剂量间关系.结果 共纳入703例次,其中男210例次,女493例次,年龄(40.7±14.6)岁,中位年龄38岁.在这703例次中,共出现胃肠道反应96例次,占13.7%,其中仅表现为恶心者60例次,占8.5%,呕吐者36例次,占5.1%,以轻微呕吐者居多,占3.3%.再次治疗或多次治疗时,随着131I剂量逐渐增大(x2=342.374,P=0.000),胃肠道反应或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初次治疗时(x2=32.780,P=0.000;x2=36.833,P=0.000).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随着131I治疗次数和剂量增加,发生胃肠道反应可能性加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手术切除后单纯T4抑制治疗与131I治疗联合T4抑制治疗的生存率与复发率,证明DTC术后131I治疗的必要性。方法232例DTC病例分为A组:手术切除后T4抑制治疗(n=108),B组:手术切除后联合131I治疗联合T4抑制治疗(n=124)。根据寿命法分别统计两组无死亡生存率、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各组和各生存率间采用F检验作两两比较。结果A组病例在手术后1、5、10年的复发率分别为4.63%、8.33%和12.04%,B组为0.81%、4.03%和7.26%。A组半数病例复发时间为2年,而B组为4年。两组在无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疾病生存率比较上,B组明显优于A组。结论DTC患者手术切除后即行131I治疗是预防和治疗、复发或转移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131I全身扫描(^131I-WBS)、^99Tc^m-MIBI全身扫描(^99Tc^m-MIBI-WBS)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监测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复发或转移灶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142例^131I治疗DTC患者影像学资料,分析该病^131I-WBS及^99Tc^m-MIBIWBS影像学特征及临床价值,并分析实验室血清测定结果。结果:^131I-WBS对DTC转移灶的敏感度为85.1%,特异度为84.2%,阳性预测率为72.7%,阴性预测率为92%;^99Tc^m-MIBI-WBS对DTC转移灶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5.5%,阳性预测率为88.9%,阴性预测率为91.3%。两项检查联合对DTC转移灶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86.4%,阳性预测率为76.9%,阴性预测率为100%。血清Tg水平测定对判定DTC是否存在转移灶具有指示意义。结论:^131I-WBS与^99Tc^m-MIBI-WBS联合应用可以弥补单一种类显像的不足,提高转移灶的检出率。血清Tg测定结果可以用于评价DTC术后患者是否存在转移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