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穿山龙超声波醇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时光霞  刘郁 《海峡药学》2014,(12):75-77
目的:研究穿山龙超声波醇提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超声波醇提工艺提取穿山龙中的有效成分,用高效液相色谱( HPLC)测定薯蓣皂苷含量,以薯蓣皂苷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考察提取因素对有效物质含量的影响,考察因素为提取溶剂乙醇的浓度、提取温度、提取的时间,从中优选出穿山龙超声波醇提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最佳的提取工艺用80%的乙醇提取2次,每次提取时间为30min,提取温度为70℃。提取的薯蓣皂苷平均含量1.89mg· g-1,RDS为3.592%,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穿山龙中薯蓣皂苷的醇提取工艺。方法选用乙醇为提取溶剂,以乙醇浓度、乙醇倍数、提取时间为自变量,薯蓣皂苷含量为因变量,采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穿山龙中薯蓣皂苷的提取工艺参数。结果确定了提取工艺的最佳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3 h,乙醇倍数4.5倍。在此条件下穿山龙醇提取物中薯蓣皂苷的含量为3.092%,二项式拟合复相关系数R2=0.974 2。结论该工艺可用于穿山龙中薯蓣皂苷的提取,方法简单,预测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穿山龙药材中原薯蓣皂苷、原纤细薯蓣皂苷、甲基原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和纤细薯蓣皂苷。方法穿山龙药材粉末经50%甲醇超声处理。采用Agilent SB-Aq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03 nm;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25℃;进样体积20μL。结果原薯蓣皂苷、原纤细薯蓣皂苷、甲基原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和纤细薯蓣皂苷在1.054 0~10.540 0、0.519 0~5.1900、0.287 0~2.870 0、0.021 2~0.212 0、0.061 4~0.614 0、0.061 4~0.614 0μg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19%、100.24%、99.87%、100.92%、99.36%、100.03%,RSD值分别为2.03%、2.51%、2.33%、3.07%、2.77%、3.41%。不同产地的穿山龙药材中原薯蓣皂苷、原纤细薯蓣皂苷、甲基原薯蓣皂苷、伪原薯蓣皂苷、薯蓣皂苷和纤细薯蓣皂苷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587~4.837%、0.260~1.950%、0.477~1.317%、0.037~0.187%、0.801~3.813%、0.088~0.524%。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穿山龙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探讨膜分离与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对穿山龙水提液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方法: 采取煎煮2次,10倍量水,每次120 min的水煎煮工艺提取穿山龙,分别采用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HP 20、HPD 600、D101、AB 8)吸附及膜分离(陶瓷微滤膜0.8 μm、0.2 μm、0.05 μm和中空纤维超滤膜50kDa、6kDa)技术纯化穿山龙水提液,测定其电导率,黏度,浊度等物理化学参数及蛋白质、多糖、总黄酮、薯蓣皂苷等物质的含量。结果: 穿山龙水提液经不同技术纯化后黏度无显著影响,电导率和浊度纯化后显著减小;通过各物质保留率可看出D101型大孔树脂适合分离纯化薯蓣皂苷,而HPD 600对于各物质的保留都相对较低,与理化参数结果一致。0.2 μm微滤膜更适合主含皂苷水提液的分离纯化。结论: 理化参数的改变与大分子物质的含量减小有着明显的对应关系:大分子物质含量降低,电导率与浊度减小。与大孔树脂吸附相比,膜分离技术更适合穿山龙水提液中薯蓣皂苷成分的分离纯化,微滤膜比超滤膜对薯蓣皂苷的保留率更高。  相似文献   

5.
双相酸水解法提取薯蓣皂苷元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建立双相酸水解法提取薯蓣皂苷元的最佳条件。方法以薯蓣皂苷元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法建立双相酸水解法从穿山龙中提取薯蓣皂苷元的最佳条件。结果按照穿山龙样品:浓盐酸:甲醇:水:石油醚(10:21:60:19:100)的比例加入反应体系,在沸水浴中加热回流提取6h,获得比传统方法更高的得率。结论双相酸水解法提取薯蓣皂苷元简便易行,周期短,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6.
田友清  尚靖  阿布卡德 《中国新药杂志》2012,(15):1736-1739,1748
目的:比较香青兰醇提物及其含药血清对H9c2心肌细胞3种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的影响,考察香青兰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9c2心肌细胞,以Na2S2O4,N2和厌氧袋为缺氧环境分别建立缺氧/复氧损伤模型,以T-SOD,MDA,LDH为指标,考察香青兰醇提物(1,10,100μg.mL-1)及其含药血清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香青兰醇提物及其含药血清能明显抑制缺氧/复氧损伤H9c2心肌细胞LDH释放和MDA含量,升高T-SOD活力(P<0.05或0.01)。结论:香青兰醇提物及其含药血清对H9c2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提示香青兰具有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离提取穿龙薯蓣内生真菌,筛选能够发酵提高穿山龙药材中薯蓣皂苷元的菌种.方法 采用PDA培养基分离纯化穿龙薯蓣内生真菌,将内生真菌与121℃湿热灭菌后的穿山龙药材粗粉在28℃条件下固体发酵培养15d,以HPLC法测定发酵物中薯蓣皂苷元,并与穿山龙原药材、灭菌空白药材以及未经灭菌药材的发酵物进行比较.结果 分离筛选的穿龙薯蓣内生真菌C39能够稳定提高灭菌后穿山龙药材中薯蓣皂苷元的水平,提高幅度达原药材的70%~75%.结论 采用固体发酵的方法可以使穿龙薯蓣内生真菌C39稳定提高穿山龙药材中薯蓣皂苷元.  相似文献   

8.
穿龙薯蓣总皂苷中甾体皂苷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述虎 《中国药学》2002,11(3):59-63
目的 研究穿龙薯蓣总皂苷中水溶性甾体皂苷,寻找新的活性化合物。方法 用硅胶柱色谱、薄层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进行分离,通过酸水解、理化常数和波谱学分析(IR,NMR,MS,HMQC,HMBC)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穿龙薯蓣总皂苷中分得2个甾体皂苷(1个水难溶性皂苷和1个水溶性皂苷),其化学结构分别鉴定为薯蓣皂苷元-3-O-{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1→3)]}-β-D-葡萄糖皂苷(I),薯蓣皂苷元-3-O-[α-L-鼠李糖(1→3)-α-L-鼠李糖(1→4)-α-L-鼠李糖(1→4)]-β-D-葡萄糖皂苷(Ⅱ)。结论 Ⅱ为首次从穿龙薯蓣中分离得到的新化合物,命名为穿龙薯蓣皂苷Dc。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不同产地穿山龙药材中薯蓣皂苷的含量进行比较。方法采用HPLC法对不同产地穿山龙药材中的薯蓣皂苷进行了检测。结果不同地域穿山龙药材中薯蓣皂苷的含量有明显差异,伊春、兰州、陕南所产含量较高,其中伊春产穿山龙药材含量最高,为19.7mg·g-1。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以作为穿山龙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薯蓣皂苷对过氧化氢(H2O2)致心肌细胞过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薯蓣皂苷含药血清(600 mg·kg-1)。体外培养原代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DMEM对照组、过氧化损伤模型组、正常血清对照组、薯蓣皂苷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分别加入不同处理因素干预2 h。除DMEM对照组外,其余细胞均以终浓度为100μmol·L-1的H2O2进行损伤2 h,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并检测各组心肌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的含量及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结果:与DMEM对照组相比,损伤模型组细胞经100μmol·L-1 H2O2处理2 h后,活力降至(33.2±5.0)%(P<0.01);与损伤模型组及正常血清组比较,薯蓣皂苷低、中、高剂量干预组的心肌细胞存活率分别升至(42.3±2.5)%,(62.8±3.2)%,(74.3±2.8)%(P<0.01),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与DMEM对照组相比,H2O2损伤后MDA、LDH含量明显升高,T-SOD、CAT活性降低(P<0.01),而薯蓣皂苷含药血清可剂量依赖性的降低损伤细胞MDA、LDH含量(P<0.01),升高CAT、T-SOD活性(P<0.01)。结论:薯蓣皂苷对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与增强细胞抗氧化作用、减轻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导致的细胞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山药饮片中外源性有害物质的残留状况。方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探索性研究方法对不同来源的山药饮片中的二氧化硫残留量、脱硫剂、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168批样品中检出11批二氧化硫残留量超标,检出1批使用了脱硫剂;37批样品中检出2批汞元素超标;38批样品中检出5批含有国家禁用和限用农药残留(涕灭威砜、3-羟基克百威、甲拌磷砜、氟虫腈、杀虫脒),检出15批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结论:山药饮片中外源性有害物质以二氧化硫和农药残留为主,需要进一步加强生产监管,建议完善现行质量标准对农药残留进行限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陶禹  刘文娟  马茜茜  付丹妮 《药学研究》2023,42(10):759-764
目的 网络药理学筛选苍术-桂枝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有效成分和靶点。方法 应用TCMSP和Swiss查找苍术、桂枝的活性成分的靶点,通过OMIM和GeneCards数据检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靶点,获取交集靶点,利用Cytoscape 3.6.0构建苍术-桂枝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药物-成分-疾病-靶点”的网络图,筛选出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最后利用分子对接验证关键靶点。结果 得到苍术-桂枝有效活性成分16个,交集靶点77个,蛋白互作分析(PPI)得到ACE、APOB、CAT、TP53、EGFR、PPARG等16个核心靶点。KEGG和GO结果显示:主要影响脂质颗粒、细胞外间隙、内质网等10种细胞成分,脂肪酸结合、肝素结合、脂质转运体活性等10种分子功能,作用于炎症反应、胆固醇稳态、胆固醇代谢过程等10种生物过程,主要通过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等13种通路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起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证明,16中有效成分与靶点具有较强的结合能。结论 苍术-桂枝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非酒精性脂肪肝等通路实现的,具有多个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山药Dioscorea opposita提取物联合树突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对荷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瘤裸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制备荷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Balb/c裸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裸鼠尾iv生理盐水,0.2 mL/次,2次/周;DC-CIK组裸鼠在肿瘤干细胞接种4 d后尾iv 1×106个DC-CIK细胞,2次/周,给药3周;山药提取物组裸鼠ig山药提取物125 mg/kg,0.2 mL/d,给药3周;山药提取物联合DC-CIK组裸鼠ig山药提取物125 mg/kg,0.2 mL/d,同时尾iv 1×106个DC-CIK细胞,2次/周,给药3周。各组裸鼠在治疗3周期间每2天测量瘤体大小及裸鼠体质量,治疗结束后处死裸鼠,取出瘤体称质量;qRT-PCR法检测瘤组织中Akt信号通路中关键原癌基因c-Myc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结束后,各组裸鼠瘤体生长速率为山药提取物联合DC-CIK组结论 对荷MDA-MB-231乳腺癌干细胞瘤裸鼠治疗效果中,各给药组裸鼠肿瘤生长均受到明显抑制,其中以山药提取物联合DC-CIK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卢旭  李玲  张宁 《现代药物与临床》2023,38(7):1597-1605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苗药土大黄防治功能性子宫出血(DUB)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基于文献研究筛选得到土大黄主要活性成分,利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预测土大黄的作用靶点,利用OMIM、DrugBank、DisGeNet、GeneCards数据库确定DUB的疾病靶点,并通过Venny 2.1.0在线工具将其与土大黄靶点取交集后获得土大黄防治DUB的潜在作用靶点;在STRING数据库进行蛋白互作网(PPI)分析,结合Cytoscape 3.8.2 软件筛选关键靶点。将筛选得到的交集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最后运用AutoDock Tools软件将筛选出的关键成分与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结合文献研究与Swiss Target Prediction平台筛选得到药物活性成分26个,药物靶点392个,疾病靶点436个,共同靶点74个;经PPI及网络拓扑分析后,获取核心靶点7个,分别是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原癌基因酪氨酸蛋白激酶(SRC)、磷酸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1(PIK3R1)、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PIK3CA)、雌激素受体(ESR1)、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AKT1)、转录因子p65(RELA);经活性成分–核心靶点网络的构建及网络拓扑分析,得到土大黄防治DUB主要活性成分9个,分别是槲皮素、阿魏酸、豆蔻酸、羟基大黄素、决明柯酮、大黄素甲醚、委陵菜酸、大黄酚、3,4-二羟基苯甲酸乙酯;GO富集到基因功能303个(P<0.01),KEGG富集到基因通路122条(P<0.01),结果表明,土大黄防治DUB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节低氧诱导因子-1(HIF-1)、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激酶(p-PI3K)–蛋白激酶B(Akt)等信号通路来发挥防治DUB的作用。分子对接验证结果显示,关键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均可自发结合。结论 初步揭示了土大黄防治DUB的有效成分和可能的作用机制,并为深入研究药效物质基础、作用机制以及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构建升麻Cimicifugae Rhizoma化学成分-靶点-代谢信号通路网络,探讨其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PharmMapper获取升麻化学成分与作用靶点,将其与乳腺癌疾病靶点取交集得到升麻治疗乳腺癌的作用靶点,进一步利用靶点-成分反向筛选得到治疗乳腺癌的升麻潜在活性成分;通过GeneMANIA数据库获取间接靶标和“蛋白-靶点”互作网络,并通过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筛选关键靶标;采用Cytoscape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图,使用分子对接将潜在活性成分和关键靶标配对,以证实前期靶标筛选和反向药效团匹配的可靠性;通过DAVID网站对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利用R语言和在线绘图网站(omishare tools)将结果可视化。结果 获得升麻潜在活性成分共68个,与乳腺癌相关疾病靶点48个,关键靶点为ESR1、SRC和HRAS。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BP)条目484条,细胞组成(CC)条目7条,分子功能(MF)条目75条。KEGG通路富集筛选获得到21条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关键靶标与升麻潜在活性成分匹配性较好。结论 升麻主要通过作用于ESR1、SRC、HRAS等靶点,调节癌症通路、蛋白多糖通路和雌激素信号通路等起到治疗乳腺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荜茇提取物中5个生物碱含量测定方法,并评估该提取物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5个生物碱的含量;采用经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造成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以造模前后T波变化绝对值、心率及其变化百分率为观测指标,评估荜茇提取物大、中、小三个剂量组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的影响。结果 3批荜茇提取物中胡椒碱平均含量为56.1%、49.7%、51.6%;N-异丁基-2E,4E-十八烷二烯酰胺平均含量为4.48%、4.21%、4.28%;几内亚胡椒碱平均含量为0.461%、0.378%、0.396%;荜茇明碱平均含量为1.73%、1.67%、1.70%;胡椒酰胺平均含量为0.554%、0.461%、0.493%。荜茇提取物大、中、小剂量组均有降低T波变化绝对值的作用;除大剂量组在个别时间点有降低心率的作用之外,其它各实验组在各时间点对心率变化率无显著影响。结论 所建立的生物碱含量测定分析方法可准确测定荜茇提取物中5个生物碱的含量;药效试验证明荜茇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心肌缺血活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人体肠道菌群体外生物转化大黄过程条件及成分变化。方法 采集3名健康儿童(1~3岁)新鲜粪便制备菌群悬液;以活菌数保持最多为依据进行初始培养基的选择;按照初始培养基中原有的0.5%碳源和0.5%氮源的添加量,进行不同碳源/氮源组合,依据活菌计数结果判断最优组合;通过指纹图谱技术筛选菌群体外培养条件,包括大黄添加方式(大黄粉或大黄水浸液)、转化时间(24或48 h)、氧需求(有氧或无氧);基于LC-MS代谢组学进行转化前后成分分析,采用SIMCA软件(V16.0.2)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差异代谢物分析采用MetaboAnalyst 5.0。结果 菌落计数和指纹图谱结果显示,蔗糖/大豆胨为改良YCFA培养基最适组合,粉状大黄为添加方式,培养基与大黄粉最适添加体积质量比为32∶1,有氧培养24 h为最优生物转化条件。代谢组学结果表明,主要代谢产物共计763种,数目较多的代谢物类别分别为脂质和类脂质分子(244种)、苯丙烷和聚酮化合物(138种)、有机杂环化合物(101种)、有机酸及其衍生物(92种)和苯类(59种);转化前后代谢物PCA图能良好区分,确定18种关键差异代谢物,山柰酚-3-O-刺槐二糖苷和薯蓣皂苷上调最明显。结论 采用指纹图谱技术联合代谢组学方法揭示了大黄在菌群生物转化前后存在的成分差异,通过菌群生物转化可提高大黄活性成分的溶出和转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靶细胞萃取延胡索Corydalis Rhizoma中的药效成分并采用HPLC法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方法 选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作为靶细胞,萃取延胡索中的药效成分。在细胞对数生长期加入延胡索冻干粉,孵育2 h收集细胞并用液氮裂解,得到萃取药物后的细胞样品。采用UPLC/Q-TOF-MS对其进行检测,分析萃取进入细胞内的物质,即延胡索中进入细胞进一步发挥药效的有效成分。最后,用HPLC法对进入细胞中的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HUVEC萃取到5个药效成分,分别为延胡索乙素、四氢小檗碱、延胡索甲素、盐酸小檗碱、去氢延胡索甲素。同时建立5个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结论 靶细胞萃取的分析方法可以通过化合物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反映出药物中发挥药效的活性物质,在中药复杂体系的研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人参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靶标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TCMSP数据库获取人参活性成分及其所对应的靶标.通过GeneCards数据库获取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靶标.利用Venn在线工具获得人参活性成分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共同作用靶点.运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人参、活性成分、靶标间相互作用网络关系图...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半枝莲–山慈菇"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筛选半枝莲、山慈菇的有效化学成分及相应靶蛋白。通过DrugBank、Uniprot数据库筛选乳腺癌潜在靶点,运用Cytoscape 3.8.0软件构建"化合物–靶点–疾病"网络图。使用STRING数据库绘制蛋白互作(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对有效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半枝莲中有效化学成分29个,山慈菇中有效化学成分3个;对应潜在作用靶点517个,乳腺癌靶点118个;将"半枝莲–山慈菇"与乳腺癌的靶点对比,获得8个药物–疾病共同靶点,包括雄激素受体(AR)、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9)、雌激素受体α(ESR1)、雌激素受体β(ESR2)、钾电压门控通道亚家族H成员2(KCNH2)、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和钠依赖性血清素转运体(SLC6A4)。GO功能分析得到197个条目,涉及药物代谢等方面。KEGG通路分析得到116个条目,涉及膀胱癌、非小细胞肺癌、胰腺癌、非洲锥虫病、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等通路。结论研究揭示了"半枝莲–山慈菇"抗乳腺癌的关键靶点和涉及的生物学过程及信号通路,并结合分子对接技术,发现其作用是多靶点、多通路的,为今后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