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肝纤维化是肝硬化的前期,是所有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过程,阻止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防治意义。近年来,我们运用黄芪注射液加香丹注射液静滴治疗早中期肝纤维化100例,临床效价比观察,甚为满意。  相似文献   

2.
慢性肝病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并呈上升趋势。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成肝硬化的重要阶段[1],临床如能在肝纤维化早期采取抗纤维化措施,有可能使之停止发展或逆转。中医药抗肝纤维化具有独特疗效,多采用舒肝理气、活血化瘀类中药,显示良好抗肝纤维化疗效,对于多种慢性肝病治疗有积极  相似文献   

3.
复方黄芪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α-SMA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为诸多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所共有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是影响慢性肝病预后的重要环节。近年来中医药,特别是复方抗肝纤维化的临床以及实验研究取得了另人瞩目的成果。复方黄芪颗粒是我科的科研制剂,由黄芪、丹参、制何首乌、虎杖等10味中药组成,具有健脾补肾、疏肝活血、清热利湿之功效,临床观察能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各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肝病都会导致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之路,因此将病变终止在肝纤维化阶段,乃至将其逆转为正常,是治疗慢性肝病的关键所在。笔者用抗肝纤冲剂治疗肝纤维化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肝纤维化是大多数慢性肝病所共有的病理特征,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必经阶段.肝纤维化在进入肝硬化之前尚有逆转的可能,而中药治疗肝纤维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步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有关学者运用中药有效成分进行抗肝纤维化研究,效果较为满意,为探索临床抗肝纤维化药物提供了新的途径.笔者现就此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脏疾病共同的病理过程,也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有效逆转肝纤维化,截断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的发展过程,具有较大临床意义。近年来,药物治疗肝纤维化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本文对近年来抗肝纤维化的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治疗3个方面的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的病理学基础,抗肝纤维化在慢性肝病的防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长期服用酉药存在毒副作用偏大、价格昂贵等不足[1]。中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2-4]。本项目研究建立了肝纤维化的病理模型,并从中医理论入手,结合中医临床治疗肝硬化的经验,组方软肝1号,观察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Winter大鼠,雌雄各半,体重150~1809,由湖北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1.2药品与试剂软肝1号:由黄芪、穿山甲、田七、丹参等中药组成,每毫升合生药l、299,批号94002,由深圳市中医院制剂室提供…  相似文献   

8.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基本病理改变 ,肝纤维化的发展与慢性肝病的进展和预后有密切关系。近年来 ,笔者观察了复方丹参注射液合用黄芪注射液抗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 ,为临床寻找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提供参考。1 临床资料4 4例均为 1999~ 2 0 0 3年在我院住院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  相似文献   

9.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原因所致肝损伤的修复反应,特征性表现为肝内细胞外基质过度合成、沉积,是慢性肝病发展为肝硬化的中间过程。由于肝纤维化早期是可逆的,而肝硬化是不可逆的,抑制或逆转肝纤维化是治疗慢性肝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历史悠久,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中草药抗纤维化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广泛研究。该文对此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自拟软肝汤治疗乙肝后肝纤维化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小萍 《江西中医药》2004,35(10):31-31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中,抗纤维化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当然也是治疗中的难点。能否阻断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发展,对阻止或延缓慢性肝病向肝硬化的转变。改善慢性乙肝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西药对肝纤维化的治疗缺乏理想的药物,我院肝病专科2002年5月~2004年5月采用自拟软肝汤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纤维化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黄芪防治肺纤维化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肺纤维化是临床的疑难重症,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益气化瘀化痰法是中医临床治疗肺纤维化的重要方法,而益气则是诸法的根本和关键。作者介绍了补气药黄芪防治肺纤维化作用的研究现状,对进一步研究黄芪的抗纤维化机制及指导临床应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活血化瘀类中药防治肝纤维化的机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损伤发展成为肝硬化的必经环节,有效的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对肝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活血化瘀中药发挥了自身的特点,对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文章对活血化瘀中药在肝纤维化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为此类药物在肝纤维化研究和治疗中的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 HF)是肝脏受到损伤时产生的病理变化。其实质是肝脏受到慢性损伤后,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产生大量细胞外基质并在肝脏中过度堆积形成瘢痕组织,是慢性肝病发展到肝硬化的重要环节。中药能够通过多靶点、多途径作用于HSCs,抑制细胞外基质的大量堆积,达到抗纤维化的作用。本综述通过总结HSCs活化机制、中药活性成分、中药有效部位、中药复方抑制HSCs活化的研究进展,为深入研究中药治疗HF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进展的共同病理阶段,属于中医的"症积""胁痛"等疾病范畴。在慢性肝病的早期及中期阶段,由于正气不足,无力抵邪外出;病程日久,正虚加剧,脾气虚证为其常见证型,并贯穿疾病始终。目前临床使用的治疗肝纤维化有效方药中多含有"健脾""益气""扶正"等作用的药物。因此在临床治疗肝纤维化时应重视健脾益气。  相似文献   

15.
总结黄峰教授中医辨证与辨病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经验。黄教授认为慢性乙型肝炎常为虚实夹杂之态,即正气不足致虚,实则为湿、热、瘀、毒之邪。注重清热解毒化湿以保肝降酶,活血化瘀通络以抗纤维化,补肾疏肝健脾以增强免疫力,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润肠汤改善结肠黑变病小鼠肠动力效果,为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48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气养阴剂高、中、低剂量组,福松组,观测各组碳末推进率。结果:益气养阴润肠汤(黄芪20 g,党参10 g,当归10g,陈皮10 g,升麻10 g,白术15 g,玄参10 g,麦冬10 g,生地黄10 g,肉桂2 g,甘草3 g)各剂量组的碳末推进率均明显提高,中、高剂量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益气养阴润肠汤能促进肠动力,是治疗结肠黑变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肝纤维化是由于细胞外基质(ECM)的合成大于降解导致过度沉积,是纤维增生与纤维分解不平衡而引起的病理过程。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的必经阶段,由于多种致病因素引起肝脏的损伤和炎症所共有的病理特征,也是向肝硬化等进一步发展、恶化的重要中间环节。祖国医学认为肝纤维化是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或酒食不节,痰湿内生,外感湿热毒邪,邪去未尽,留着肝体,致使气滞血瘀、痰瘀凝结、壅塞肝络而成。  相似文献   

18.
扩张型心肌病无论是因外感致病还是内伤致病,心气亏虚均是其病理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气虚的基础上进而出现的痰浊、瘀血、水饮等病理产物,会导致气阴两虚、血脉瘀阻、心阳虚衰甚至阳气暴脱等危重证候。气虚作为本病的中心环节,贯穿于病变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气虚作为本病的中心环节,贯穿于病变发展过程中的各个阶段。黄芪中多种活性成分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正性肌力、抑制心室重构、抗心肌纤维化、利尿、抗血栓、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在治疗扩张型心肌病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更多研究的深入及临床实践的开展,黄芪在扩张型心肌病的治疗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在药理作用及病理机制上,仍有许多未明的问题,临床上辨证分型仍不规范,疗效标准差异较大,用药剂量、剂型及相关配伍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加大了评价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的难度。  相似文献   

19.
中医药在肝纤维化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其中医理论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机制仍未充分阐明。肝细胞是发挥肝脏合成代谢功能、调节铁代谢的重要场所,其调节铁蛋白储存和铁代谢的功能似与中医“肝藏血,主疏泄”理论相契合。本文采用“取象比类”法将肝细胞铁死亡与中医理论结合,提出肝纤维化中医基本病机“正虚血瘀”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与铁过载诱导肝细胞铁死亡有关,为中医理论分子机制的阐明及创新中药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文献,提取数据资料,运用Meta分析法,即对研究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采用相应数学模型进行数据的合并与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4篇.心绞痛发作缓解率的合并效应量d的95%CI为26%~10%;心电图改善有效率的合并效应量d的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为27.38%~7.66%.[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黄芪注射液对气虚血瘀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复方丹参注射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