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最佳氧合法导向的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绵羊血流动力学和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肺泡灌洗法复制绵羊ARDS模型(n=6),在充分肺复张的基础上,利用最佳氧合法滴定最佳PEEP,并维持通气2 h。观察基础状态(PEEP 5 cmH2O)、ARDS模型稳定(PEEP 5 cmH2O)和最佳PEEP维持通气2 h的血流动力学、气体交换和呼吸力学变化。结果最佳氧合法滴定的最佳PEEP为(18±2)cmH2O。与ARDS模型比较,最佳PEEP维持通气期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VI)、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动脉嵌顿压(PAWP)和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VP、MPAP、PAWP和PVRI较基础状态明显升高(P<0.05)。与ARDS模型稳定时比较,最佳PEEP维持通气期间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降低(P<0.05),氧合指数(PaO2/FiO2)和氧输送(DO2I)显著升高(P<0.05),肺内分流率(Qs/Qt)明显改善(P<0.05),且PaCO2、PaO2/FiO2、DO2I和Qs/Qt均接近基础状态(P>0.05)。与ARDS模型稳定时比较,最佳PEEP维持通气期间的平均气道压(Pm)明显升高(P<0.05)、平台压力(Pplat)无明显变化(P>0.05)、肺动态顺应性(Cdyn)明显增加(P<0.05)。结论最佳氧合法导向的PEEP能有效地减少ARDS绵羊的肺内分流、改善氧合和肺顺应性,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单肺通气期闻非通气侧肺实施持续气道正压(CPAP)对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 方法 40例择期开胸单肺通气行肺叶切除患者,随机分对照组(A组)和CPAP组(B组),每组20例。单肺通气时A组病人非通气侧支气管导管与大气相通,B组病人非通气侧肺给予5cmH2O的CPAP处理。分别于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30min,单肺通气结束,恢复双肺通气30min抽动脉血测血气分析,根据公式计算肺内分流率。 结果 A组病人在单肺通气30min及单肺通气结束时PaO2明显降低,而与单肺通气前比较Qs/Qt则明显增高(P〈0.05)。B组病人PaO2及Qs/Qt虽有改变但各时点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单肺通气30min及单肺通气结束时,PaO2B组较A组高,而Qs/Qt低于A组(P〈0.05)。 结论 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实施5cmH2O CPAP可明显提高氧分压,减少肺内分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呼气末正压 (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绵羊内脏器官灌注的影响。方法 内毒素 (LPS)静脉注射复制绵羊ARDS模型 ,维持心脏最佳前负荷 ,依次调整PEEP为 5、 10、15cmH2 O ,观察不同PEEP对血流动力学、呼吸力学、氧代谢及内脏器官灌注的影响。结果 与基础值(PEEP =0cmH2 O)比较 ,PEEP 5、 10、 15cmH2 O组心率、平均动脉压、肺动脉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嵌顿压及心输出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但PEEP 10、 15cmH2 0组动脉氧分压和动脉氧饱和度均同步明显增加 ,氧合指数也从 ( 10 4 6 4± 2 5 2 1)mmHg提高到 ( 136 2 5± 38 5 4 )和 ( 135 37± 37 5 6 )mmHg (P <0 0 5 ) ,PEEP 5、 10、 15cmH2 O组肠黏膜pH值 (pHi)与基础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各组肠黏膜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 (Pg aCO2 )也无明显差异。全身氧输送、血乳酸无明显改变 (P >0 0 5 )。与基础值比较 ,PEEP各组平均气道压、气道平台压及肺动态顺应性显著增加 ,PEEP 15cmH2 O组气道峰压也明显增高(P <0 0 5 )。结论 维持心脏最佳前负荷状态下 ,血流动力学和氧输送可保持稳定 ,PEEP在 15cmH2 O以下对ARDS绵羊内脏灌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肺复张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复张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和风险。【方法】随机将ARDS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PB760呼吸机采用小潮气量和最佳呼吸末正压(PEEP)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机械通气治疗基础上再应用肺复张策略。记录肺复张前及肺复张后12h、24h、72h的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是否出现气压伤等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肺复张后12h、24h、72h的氧合指数(PaO2/FiO2)均明显改善(P〈0.05)、PaCO2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气压伤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小潮气量和最佳PEEP联合肺复张策略治疗ARDS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吸入对羊感染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流动力学和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静脉注入小剂量内毒素诱导羊感染性ARDS模型。随机分为两组:(1)NO组(n=6)为ARDS建立后,在容量控制通气基础上持续吸入40ppmNO 3h;(2)对照组(n=6)为ARDS一单纯容量控制通气,观察3h以确定模型的稳定性并与NO组比较,通过肺动脉导管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各组每小时肺气体交换和血流动力学参数,3h结束实验时,检测血中高铁血红蛋白(MetHb)浓度。结果:静脉注入小剂量内毒素能够诱导稳定的羊感染性ARDS模型,该模型的平均肺动脉压(MPAP)较基础值明显升高(P<0.01),体循环血液动力学则能维持稳定。NO组各时点MPAP均较治疗前和同时点的对照组低(P<0.01),动脉氧分压(PaO2)则明显增加(P<0.01),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和肺内分流(Qs/Qt)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同时点的对照组(P<0.01)。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排量(CO)各时点及治疗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MetHb未见明显升高,结论:吸入NO选择性降低肺动脉压,改善肺氧合,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评分法选择PEEP对ARDS病人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999年~2004年88例ARDS病人随机使用两种方法选择PEEP进行机械通气。其中评分组(实验组)51例,根据评分法四项指标得分数总和,如评分大于等于6分则PEEP用20-25cmHO;3~5分则PEEP用12~20cmH2O;评分小于等于2分则PEEP用5~12cmH2O;传统方法组(对照组)37例,PEEP均使用5~12cmH2O。分别检测两组病例通气开始时、通气后24h时的血气分析,计算两组病例入ICU30d时病死率,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痛死率明显下降,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且实验组中采用低PEEP小组的病死率亦较对照组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在通气24h时都能较通气开始时改善病人的血气情况,且实验组较对照组PaO2升高更明显,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而pH、PaCO2在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均未发生气压伤,实验组较对照组并发MOF的发生率低,具有显著差异,P〈0.05;血压明显下降的发生率高,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能纠正。结论:采用评分法选择PEEP较传统方法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可明显降低削RDS病人痛死率,改善病人的氧合情况,并且并发症较少或可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严重创伤后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和肺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严重创伤后并发ARDS的患者,在呼吸机支持治疗下吸入0.003%的NO,于吸入NO前、吸入NO后第1、2、3天和停止吸入后30min内测定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平均压(MPAP)、肺毛细血管嵌压(PCWP)、心排指数(CI)并计算出肺动脉阻力(PVRI)、体循环阻力(SVRI)、氧合指数(PaO2/FiO2)、氧输送(DO2I)、氧消耗(VO2I)及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吸入NO后的3d内MPAP、PVRI、Qs/Qt明显降低,PaO2/FiO2、DO2明显升高,停止吸入后的30min内MPAP明显回升并超过吸NO前的水平,PaO2、DO2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吸入NO前的水平。吸入NO期间MAP、HR、CI、SVRI、VO2I无显著变化。结论吸入NO可明显降低严重创伤后ARDS患者的肺动脉压和提高氧合指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钠对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患者肺内分流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择期行0LV麻醉的患者3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帕瑞昔布钠组(P组)和对照组(C组)。于麻醉诱导后双肺通气(two-lung ventilation,TLV)30min(T0)、OLV30min(T1)、OLV60min(T2)、恢复TLV30min(T3)四个时点测定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气道平均压(Paw),同时采集颈内静脉和桡动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IL_10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T1~T2时Paw和Qs/Qt升高(P〈0.05);与T1时比较,两组T3时Qs/Qt降低(P〈0.05);两组各时点Paw、Qs/Qt、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NF-α、IL-6血浆浓度T1~T3时点明显高于T0(P〈0.05),IL-10浓度T2,T3时点明显高于T0(P〈0.05);与C组相比,P组T2,T3时点TNF-α、IL-6浓度均较低(P〈0.05),IL-10浓度较高(P〈0.05)。【结论】帕瑞昔布钠不增加0LV期间的肺内分流,可减轻0LV患者围手术期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9.
生脉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绵羊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对脓毒性休克绵羊血流动力学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用静脉注射内毒素脂多糖(LPS)的方法诱导绵羊脓毒性休克模型。以生脉注射液1ml/kg缓慢静脉注射,观察治疗前以及治疗后即刻、30、60和120min时绵羊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变化。结果18只脓毒性休克绵羊给予生脉注射液后即刻出现平均动脉压(MAP)、平均肺动脉压(MPAP)、心排血指数(CI)、左室作功指数(LVSWI)、右室作功指数(RVSWI)均显著升高(P均〈0.05),并在其后的120min内保持稳定;中心静脉压(CVP)、肺动脉嵌顿压(PAWP)、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肺循环阻力指数(PVRI)在注射生脉注射液前后无明显改变(P均〉0.05)。给药后即刻组织氧供给(DO2)就较给药前显著增加(P均〈0.05),自给药后30min组织氧消耗(VO2)显著增加(P均〈0.05);氧摄取率(O2ER)和血中乳酸(Lac)水平无明显改变(P均〉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可以通过改善心功能而显著改善脓毒性休克绵羊的血流动力学效应,同时通过提高DO2和组织利用氧的能力而改善组织氧代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LV)中非通气侧肺高频喷射通气(HFJV)在I型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合并I型呼吸衰竭全麻单肺通气胸科手术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7例,全麻快速诱导后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HFJV组(H组)单肺通气后非通气侧肺行HFJV;对照组(C组)行单肺通气。分别于麻醉前(T0)及0LV前(T1)、OLV后10min(T2)、30min(T3)、60min(T4)、术毕恢复双肺通气后10min(T5)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肺内分流量/心输出量(Qs/Qt)],同时监测气道压力并计算肺顺应性(Cdyn)。【结果】C组有4例患者由于严重低氧血症退出该研究;与T,时比较,Tz~Ta时两组PaO2均下降,Qs/Qt、气道峰压(Pmax)升高、Cdvn下降(P〈0.05);与C组比较,H组Tz~Tt时Paoz显著增高、Qs/Qt显著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max、Cm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频喷射通气辅助单肺通气可降低I型呼吸衰竭患者肺内分流,维持较好的PaO2。  相似文献   

11.
李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8):3410-3412
目的改进机械治疗创伤性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方法,将控制性低通气呼气末正压通气机械呼吸支持应用于创伤性APRS患者,探讨其效果。方法将30例创伤性ARDS的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15例,按常规大潮气量(10—15ml/kg)、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高水平(8—12cmH2O)正压机械通气。实验组15例,给予低潮气量(6—10ml/kg),低PEEP水平(5—8cmH2O)正压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机械通气前和通气后2h的氧合指数(PaO2/FiO2)、pH值变化及患者呼吸频率(RR)。结果两组机械通气前的PaO2/FiO、pH值、R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PaO2/FiO2为(270.59±15.63)mmHg,pH值为(7.35±0.26),RR为(24±2.74)次/min,与治疗前以上三项(159.48±11.47)mmHg,(7.41±0.17),(3S±3.41)次/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63,2.33,2.56;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上述三项(246.17±14.89)mmHg,(7.38±0.03),(28±3.56)次/min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2.31,2.19,2.24;P〈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治疗期间实验组死亡3例,对照组死亡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P〈0.05)。结论控制性低通气低PEEP机械呼吸支持对创伤性ARDS效果较高PEEP更为理想,能明显改善低创伤性ARDS患者各项生理指标,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比研究肺复张策略(RM)对肺内/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ARDSexp)的影响。方法 选择37例ARDS机械通气的患者,其中ARDSp16例,ARDSexp21例,在非肌肉松弛状态下,采用高水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CPAP压力升至30cmH2O(1cmH2O=0.098kPa),屏气时间维持30s,然后在5~10s内将CPAP水平下调至治疗前的呼吸支持条件。结果 肺复张后与复张前比较,两组心率变化在RM过程中差异无显著性,两组RM后2min平均动脉压均明显升高(P均〈0.05),两组中心静脉压仅在RM后30s明显增高(P均〈0.05),气道峰压、平台压、平均气道压在30s均明显增加(P均〈0.05);两组动态肺顺应性RM后30s均明显下降(P均〈0.05),ARDSexp组RM后5、15和30min较复张前均明显增加(P均〈0.05)。ARDSp组RM后10、30min和1h氧合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ARDSexp组RM后10min、30min、1h、2h氧合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以肺间质水肿为主要改变的ARDSexp对RM的反应要比以肺实变为主要改变的ARDSp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氧气与空气在不同持续气道正压(CPAP)水平下对单肺通气氧合与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4例单肺通气下行开胸手术的病人平均分成组Ⅰ(氧气组)和组Ⅱ(空气组),常规诱导、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后行单肺通气20min后,组Ⅰ利用氧气向无通气侧肺给予5 cmH2O的CPAP,15 min后再给予10 cmH2O的CPAP;而组Ⅱ利用空气向无通气侧肺给予5 cmH2O的CPAP,15 min后再给予10 cmH2O的CPAP.分别记录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20min、5 cmH2O的CPAP15 min、10 cmH2O的CPAP15min、术毕恢复双肺通气15min所测得的动脉血pH、PaO2和PaCO2等数据,并计算Qs/Qt值.结果组Ⅰ:5 cmH2O CPAP 15 min比单肺通气20min:PaO2显著增高(P<0.05)、Qs/Qt显著降低(P<0.05).10 cmH2O CPAP 15 min比单肺通气20min:PaO2显著增高(P<0.05)、Qs/Qt显著降低(P<0.05).10 cmH2O CPAP 15 min比5 cmH2O CPAP 15 min:PaO2显著增高(P<0.05)、Qs/Qt显著降低(P<0.05).组Ⅱ:5 cmH2O CPAP 15 min比单肺通气20min:PaO2、Qs/Qt无显著差异(P>0.05).10 cmH2O CPAP 15 min比单肺通气20min:PaO2显著降低(P<0.05),Qs/Qt显著增加(P<0.05).结论氧气提供CPAP可有效改善单肺通气造成的低氧状况,10 cmH2O CPAP比5 cmH2O CPAP对改善Qs/Qt、提高PaO2更有效.用空气提供CPAP不能使单肺通气产生的低氧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传统机械通气和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情况。方法选择40例急性呼吸衰竭新生儿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用传统机械通气,B组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A组潮气量(VT)10~12ml/kg,气道峰压(PIP)〈25cmH2O,呼气末正气(PEEP)(5.0±1.5)cmH2O,呼吸频率(RR)60次/min;B组VT为5~8ml/kg,PEEP为(7.6±1.5)cmH2O,RR为40~60次/分。结果转归比较:两组所有病人均治愈。呼吸机参数比较:两组在维持SaO2在90%以上且PaCO2〈8.0kPa的呼吸机各项参数,A组的VT(10.11±1.20)ml/kg、PIP(24.01±2.10)cmH2O、PEEP(7.50±1.50)cmH2O,两组VT、PIP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PEEP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气比较:pH值A组7.35±0.10,B组7.25±0.15;PaCO2为A组(6.90±0.72)kPa,B组(93.0±2.8)kPa;两组pH、PaCO2、SaCO2(%)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并发症比较:A组肺损伤4例,循环系统并发症3例,B组无。结论传统策略和肺保护性策略通气均能治愈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但后者并发症较少。在维持PH、PaCO2、PaO2、SaO2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肺保护性通气的呼吸机参数VT和PIP较传统通气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食管压法设置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与最佳氧合法相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猪血流动力学及气体交换的影响。方法 12只普通家猪随机分为食管压组和最佳氧合组,两组均给予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留置股动脉导管接PiCCO仪监测血流动力学、留置右颈内静脉导管测中心静脉压(CVP),并于术后稳定30 min后,行生理盐水肺泡灌洗复制猪ARDS模型。模型成功后,在充分肺复张的基础上,两组分别使用食管压法和最佳氧合法设置最佳PEEP,并以此维持通气4 h。观察并记录基础状态(PEEP 5 cm H_2O)(Tbase)、ARDS模型稳定(PEEP 5 cm H_2O)(T0)和最佳PEEP维持机械通气4 h期间(T1~T4)的血流动力学及气体交换的变化。结果以最佳PEEP通气4 h期间,食管压组选择PEEP值明显低于最佳氧合组(P<0.05)。血流动力学方面:与成模时比较,食管压和最佳氧合组以最佳PEEP通气4 h期间,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CVP、心输出量指数(CI)、每搏指数(SV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左心室收缩力指数(dPmax)、全心舒张容积指数(GEDI)、胸腔内血容量(ITBI)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间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气体交换方面:与成模时比较,食管压组和最佳氧合组以最佳PEEP通气4 h期间氧合指数(PaO_2/FiO_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_2)、氧输送(DO_2)均明显上升(P<0.05),肺内分流(Qs/Qt)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以最佳PEEP通气第2小时开始乳酸(Lac)水平均较成模时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以最佳PEEP通气期间动脉血pH(p Ha)较成模时有所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佳氧合组以最佳PEEP通气1、2、3 h期间PaCO_2较前成模时明显下降(P<0.05),但较食管压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食管压法设置PEEP可以在无明显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情况下,增加ARDS氧输送,减少肺内分流,并且提高氧合指数,改善组织缺氧。  相似文献   

16.
韩玉  代庆春  沈洪丽  苗晓云  回志  张晓卫 《临床荟萃》2012,27(22):1943-1945
目的 研究氧合导向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选择与最大肺静态顺应性(Cst)的相关性.方法 14例肺外源性ARDS患者充分肺复张后,采用最佳氧合法指导患者PEEP选择,每日进行1次,共3天,观察患者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肺气体交换指标的变化.结果 最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计算出的Cst低于最大Cs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天对比:(30.14±3.70) ml/cmH2O vs (33.57±4.43) ml/cmH2O(P<0.05);第2天对比:(32.93±5.05) ml/cmH2O vs (37.71±6.13) ml/cmH2O(P<0.05);第3天对比:(34.50±4.55) ml/cmH2O vs(39.07±6.44) ml/cmH2O(P<0.05).最大Cst对应的PEEP低于最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天对比:(11.71±2.33)cmH2O vs( 14.85±2.45) cmH2O(均P<0.01);第2天对比:(11.57±3.06) cmH2O vs( 14.14±2.88) cmH2O(P<0.05);第3天对比:(10.86±2.45) cmH2O vs (13.29±2.43) cmH2O(P<0.05).结论 最佳氧合法选择的PEEP未使Cst最大化,可能与造成部分肺泡过度膨胀有关,虽然能明显改善氧合,但也可能加重局部肺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最佳呼气末正压(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猪模型肺内分流(Qs/Qt)的影响。方法:选择油酸静脉注射法复制猪ARDS模型(n=11),应用压力控制法进行肺复张,并根据最佳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法(PaO2+PaCO2)确定最佳PEEP。记录在基础状态、ARDS状态及最佳PEEP水平下,ARDS猪模型的Qs/Qt,气道平台压(Pplat)、静态顺应性(Cst)及动态顺应性(Cdyn)、动脉氧分压(PaO2)、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等参数。并评估PaO2、PvO2、SaO2、SvO2对Qs/Qt的影响。结果:最佳PEEP可明显降低ARDS动物模型的Qs/Qt,P<0.05);Qs/Qt的影响因素大小依次为:SaO2(r2=0.953,P<0.05)、PaO2(r2分别为0.387,P<0.05)、SvO2(r2=0.273,P<0.05),而PvO2对Qs/Qt的影响(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最佳PEEP可有效改善ARDS动物模型的肺内分流,动脉血氧饱和度是影响肺内分流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肺切除术中右心血流动力学及血气的变化,以观察肺切除术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并探讨肺切除术后并发症与右心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变化的关系。方法手术前置入漂浮导管分别于麻醉前、开胸单肺通气后、结扎肺静脉、结扎肺动脉和术毕关胸后测定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血管阻力指数(PVRI)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用温度稀释法测心排血量(CO),并通过计算得到心指数(CI)、每搏指数(SVI)。术前、术后2h、术后8h,以及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测动脉血气。结果开胸后MAP明显降低(P〈0.05),术中和术后CVP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开胸单侧肺通气、肺动脉和静脉结扎和术后MPAP明显增高(P〈0.01),在术毕关胸后较麻醉后MPAP亦明显增加(P〈0.01)。术后2d动脉血氧分压(PaO2)最低(P〈0.01),二氧化碳分压(PCO2)最高(P〈0.01)。结论肺切除术对右心血动力学变化有明显影响,但未发现与术后心肺并发症有明确的关系,术后低氧血症与术后心肺并发症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跨肺压法与最佳氧合法选择最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猪肺损伤作用的影响。 方法12只普通家猪随机分为跨肺压组和最佳氧合组,均给予有创通气、留置股动脉导管接PiCCO仪监测血流动力学及留置右颈内静脉导管测中心静脉压(CVP),稳定30 min后,行0.9%氯化钠溶液肺泡灌洗复制猪ARDS模型。模型成功后,在充分肺复张的基础上,两组分别使用跨肺压法和最佳氧合法设置最佳PEEP,并以此维持通气4 h。观察并记录基础状态(PEEP 5 cmH2O)(Tbase)、ARDS模型稳定(PEEP 5 cmH2O)(T0)和最佳PEEP维持机械通气4 h期间(T1-T4)的肺毛细血管通透性指数(PVP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呼吸力学变化,并在Tbase、T0、T4 3个时间点采集血标本,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测定血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实验结束处死动物,留取猪右上肺、右下肺背侧、右下肺腹侧,行免疫组化测肺组织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IL-1β、IL-6水平,比色法测肺组织抗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同时观察病理改变及测湿干比反应肺水含量。 结果呼吸力学方面:跨肺压组最佳PEEP、Pm、Paw-exp、Ptrans-exp明显低于最佳氧合组(P<0.05),而跨肺压组Ptrans-ins在最佳PEEP通气第3小时、第4小时明显低于最佳氧合组(P<0.05)。炎症反应方面:右肺上叶肺组织NF-κB、右全肺肺组织IL-6、右肺下叶背侧及右全肺MPO表达跨肺压组均明显低于最佳氧合组(P<0.05)。肺水肿指标方面:两组最佳PEEP通气4h后PVPI、EVLWI以及各部位湿干比(W/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方面:跨肺压组右肺上叶、下叶背侧及右全肺损伤病理评分低于最佳氧合组(P>0.05)。 结论通过跨肺压法设置最佳PEEP能够在维持肺泡开放状态的同时,减少肺炎症反应发生,预防肺损伤,达到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老年人单肺通气期间动脉血气及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开胸手术老年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GEA)组和全麻(GA)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在开胸前双肺通气15min(T1)时及开胸后单肺通气(OLV)10min(T2)、30rain(T3)、60min(T4)时,分别采动脉血及混合静脉血,观察患者动静脉血气情况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值,记录血流动力学数据。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手术中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均较稳定,GEA组平均动脉压、心率麻醉后较麻醉前明显下降(P〈0.05),各对应时点也明显低于GA组(P〈0.05),末梢血氧饱和度(SpO2)麻醉插管后较麻醉前上升,单肺通气后无明显下降趋势;所有患者pH值、PO。、PaCO:均在正常范围内;PaO2插管后明显上升(P〈0.05),但单肺通气后各时点较通气前明显下降,GEA组较GA组下降更明显(P〈0.05);QS/QT值单肺通气后各时点较通气前明显上升(P〈0.05),GEA组较GA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用于老年患者单肺通气期间可增加肺内分流,使PaO2有所下降,但在正常范围内,围术期应严密加强血气监测,维持好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以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