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716例静脉输液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比较两组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静脉输液外渗程度及药物外渗发生原因。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外渗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药物外渗发生的主要原因均为患儿不配合,其次是固定不规范。结论:循证护理可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发生率的效果优于常规静脉输液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外渗是护理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给药方法之一。用于纠正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补充营养,恢复内环境稳定状态的重要措施,是临床护理基础操作之一。静脉输液外渗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尤其是肿瘤科患者涉及病种多,病情复杂,经常需要长期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及高浓度营养物质来治疗,一旦发生外渗,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及时、正确处理外渗,在护理安全管理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上儿科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其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多种.一旦发生静脉输液外渗,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有的可产生严重后果.认真分析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并加强预防,采取正确的护理对策,才能避免和减少对患者身心的伤害,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外渗是护理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静点20%脂肪乳注射液外渗致静脉炎护理质量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输液外渗原因分析和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静凯 《当代医学》2009,15(30):123-124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降低静脉输液外渗致组织组织损伤的发生率。方法使用根本原因分析的方法,对本院2011-06~2012-06期间100例静脉输液外渗进行分析,查找临床静脉输液外渗的根本原因,针对性制定预防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干预。结果合理选择输液工具和穿刺部位,加强对输液通道的维护及管理,有效减少输液外渗。结论实施查找输液外渗干预,提高了输液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出现输液外渗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我科近年来65例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外渗护理方法及有效的心理护理情况。结果:65例静脉输液外渗的老年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外渗局部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出现。结论:积极有效的对老年静脉输液外渗患者给予护理,能延长静脉血管使用、及时抢救危重病人、减轻病人痛苦、避免医患纠纷,促进病人康复,为老年患者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0.
巴晓丽 《中外医疗》2012,31(14):149-149
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常见问题,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加以重视。本文作者结合实践工作,分析了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预防护理措施,力争最大程度地减少对患者的身心伤害,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手术室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及相应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分析原因,提高输液穿刺技术并不断学习药学知识。结果:手术室护士掌握不同原因引起静脉输液外渗的皮肤处理方法。结论: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对静脉输液外渗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红 《吉林医学》2013,34(13):2605-260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需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新生儿共300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实施静脉留置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针对输液外渗、粘贴伤、针头脱出等专门护理干预;在输液过程中观察两组患儿是否出现输液外渗、是否出现透明贴产生的粘贴伤,观察输液过程中是否出现针头脱出等情况。结果:观察组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粘贴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针头脱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应用过程中实施专门的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输液外渗、粘贴伤、针头脱出等发生率,提高静脉留置针输液效果,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老年患者输液外渗原因分析与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彩云 《中国医疗前沿》2009,4(16):98-98,1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输液外渗的影响。方法对患者输液外渗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干预措施.结果静脉输液外渗现象由以前的51.6%下降至14.6%,无组织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可降低老年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1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分析1.1患者因素①新生儿。新生儿因全身都分布有胎脂,需做静脉输液者有的是皮肤苍白,有的是皮肤青紫,仅能做穿刺的地方只有头皮,可见的血管很少,穿刺难度  相似文献   

15.
汤翠  卢莉 《当代医学》2016,(15):113-114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以及预防性护理方式.方法 选取68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试验组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2组患者输液外渗情况进行调查,同时调查患者输液外渗原因.结果 试验组有1例输液外渗病例,发生率为2.9%;对照组有6例输液外渗病例,发生率为17.6%,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29例,满意度为85.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的11例,满意度为32.4%,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过硬、护理人员心理素质较差、药物性质不同都是导致输液外渗的原因.结论 有效的预防性护理措施能够降低患者静脉输液外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高龄患者静脉输液中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应用静脉输液规范化流程,对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增加患者舒适度,提高静脉输液服务质量。方法:将160例高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静脉输液规范化流程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照组采用输液常规护理;分别发放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调查问卷,比较两种护理措施患者满意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皮肤青紫瘀斑、液体外渗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的调查,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静脉输液规范化流程,对高龄患者实施护理管理,增强了护士的服务意识,减少了输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高龄患者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温兰  陈妹 《右江医学》2011,39(5):679-680
<正>静脉输液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项技术操作,静脉输液过程中,药物溶液渗出到正常血管通路以外的周围组织称为静脉输液外渗。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不但增加患儿痛苦和感染机会,而且增加科室的成本和护士工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儿科静脉输液中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160例需静脉输液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按常规的输液方法进行操作,而观察组患儿则采用综合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儿静脉输液的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外渗现象及输液器脱出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依从性、一次穿刺成功率、输液外渗现象以及输液器脱出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儿的依从性以及输液的成功率,降低输液外渗现象及输液器脱出率等均有较好的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刘凤艳 《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8):150-153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输液致液体外渗及静脉炎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以便于更好地指导临床采取相应的护理预防措施。方法笔者对自己所在科室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164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对不同穿刺部位、不同输液时间、不同药物性质静脉留置针输液发生并发症情况分别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644例患者在进行静脉留置针输液过程中发生静脉炎者9例,发生率为0.55%;致液体外渗的有29例,总发生率为1.76%。发生静脉炎与刺激性或高渗性药物致血管内皮完整性破坏有关;发生液体外渗与置管的部位、输液时间、药物的性质等因素有关。穿刺部位为大隐静脉、头静脉、贵要静脉、颈外静脉时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分别为2.41%、1.66%、1.12%、0.94%;≤24h、25~48h、49~71h、≥72h各时间段液体外渗发生率分别为0.41%、0.88%、1.76%、3.40%;输注刺激性和非刺激性药物时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分别为2.33%、1.15%。结论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时,正确选择穿刺部位、选择合适的留置针、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熟练掌握穿刺方法、合理科学安排输液顺序、缩短液体持续滴入时间、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等措施,能降低静脉炎及液体外渗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保证输液治疗正常进行。  相似文献   

20.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及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输液外渗也是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